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探秘區塊鏈投資社群,明知是“娃娃機”卻心甘情願

火爆的區塊鏈, 除了成就一批又一批的發幣機構以外, 更是聚起一個又一個區塊鏈社群, 吸引了大批“要錢不要命”的區塊鏈投資者,

紛紛加入熱聊。 在這些既有行業“大佬”帶路, 又有新手散戶跟風的群裡, 他們徹夜“無眠”聊的到底是什麼?

“很多都是資訊的共用, 以及國內外一些值得投資的數字貨幣或專案。 ”

一位幣圈讀者楊霆告訴懂懂筆記, 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 除了人盡皆知的“三點鐘”以外, 還有許許多多與區塊鏈投資相關的討論群誕生, 甚至在搜尋引擎上就能搜索到大量群二維碼發佈平臺。

他也在一位商業夥伴的介紹下, 加入了一個區塊鏈、數字貨幣投資的微信討論群。 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 跟中了邪一樣, 沒日沒夜的泡在群裡, 研讀著大量不知道是否有價值的文獻資料, “對於上了年紀的投資人來說, 多瞭解一些(概念)會更安心一些。

甚至當身體感到不適, 他都不願意放下手機休息, 繼續硬撐著參與微信群裡所發佈的一個又一個議題。 究竟是什麼魅力, 讓他如此癡迷區塊鏈投資與所謂的區塊鏈社群?

極富“分享”精神的快節奏區塊鏈社群

“投資數字貨幣, 真的比投資其他專案更累。

老楊告訴懂懂筆記, 從那一刻開始, 睡眠不足就成了他生活的常態。 眼球佈滿血絲, 不修邊幅滿臉胡茬, 都讓年近50的他看起來比真實年齡蒼老了許多。

“前不久, 在朋友圈發了張自拍, 許多朋友都猜想我是不是破產了, 崩潰了。 ”在和懂懂筆記交談的過程中, 他依舊不停的回復著群裡的消息。 二十年前, 老楊從山西老家來到惠陽“闖世界”, 從生產膠鞋配件的小作坊開始, 成長至今, 已經是華南地區小有名氣的“制鞋帝國”。 而實業家出身的他, 也在這幾年轉型成為一名投資人, 從股市、期貨再到創業專案, 幾乎都能夠看到這位傳統企業家的身影。

“只不過近段時間, 股票期貨市場行情不好, 創業項目靠譜的又不多, 一直迷茫不知道投資什麼好。

”他說, 雖然身邊很多朋友都在投資區塊鏈專案和數字貨幣, 但自己一開始卻十分保守, 害怕這其中會是一個巨大的騙局。 然而, 當他抱著“獵奇”的心態, 進入了這個區塊鏈討論群之後, 卻被群成員們的氛圍所感染, “這是一群不折不扣的瘋子, 不論老少, 不論地位, 一聊起炒幣投資的話題, 就沒完沒了。 ”

在這個英雄不論出處、成員一律平等的群裡, 老楊似乎找到了年輕時打拼的那種激情。 很快, 完全不懂區塊鏈和數位貨幣的他, 也開始加入了討論的陣營。 而跟著群裡幾名意見領袖投資的數字貨幣, 也在短時間內漲了些許, 實實在在讓他嘗到了甜頭。

“雖說這群沒有‘三點鐘’那麼出名, 但相同的特點是, 大家都不用休息的。

”他告訴懂懂筆記, 群裡既有玩票的年輕人, 也有像他一樣的“大齡”投資者。 群裡幾乎每一秒鐘都有人說話, 每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討論, 發佈幣圈、鏈圈最新的動態。 稍微一不注意, 就有可能錯失大量資訊, 需要慢慢“爬樓”才能回顧, “而回顧完之前的內容, 後面的討論又跟不上了。 ”

於是, 著了迷似得的老楊, 便開始時刻緊盯著群裡的每一條資訊, 生怕錯過任何投資的機會。 因此, 他每天除了洗澡和睡覺之外, 基本上都對著手機螢幕。 而睡覺的時間也盡可能減少, 有時候只睡兩、三個小時, 就又起床參與“戰鬥”了, 徹底過上了“幣圈一天, 人間一年”的生活。

“其實不年輕了, 總熬的話身體也受不了。 但大家都在說, 區塊鏈這東西不知道能火多久, 所以賺錢還得趁現在。”老楊表示,炒幣雖有短利,但大部分幣圈人爭分奪秒的原因,也是擔心區塊鏈的紅利期短暫,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讓財富獲得最大化的增長。

而數字貨幣價格的跌宕起伏,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投資人和投機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快感。那些一夜暴富的年輕人,更是成了群裡人人追捧的標杆。然而,相對於活力四射的年輕投資者來說,老楊在精力、知識、能力等方面,卻一直存在著不少的差距。

頂端“獵食者”創造的財富“比拼”

“我是笨鳥,所以要先飛。”

雖然在他人眼裡,老楊已經是一位事業有成的企業家,但他卻給自己定位為區塊鏈投資領域的新人。他告訴懂懂筆記,身邊炒幣的商業夥伴、朋友並不少,然而他卻是少數的“大齡”投資者,論對於新興事物的接受、學習能力,他最弱。因此,他必須比年輕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時間。

“區塊鏈來勢洶洶,通過書本瞭解的概念,很快就過時了。”所以,老楊成了整個區塊鏈討論群裡,最活躍的積極分子。無論觀點是否正確,論據是否充足,他都敢將話題拿到群裡討論。為此,喜歡他的人不少,但覺得他煩的人就更多了。

而他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在短時間內,通過聊天的方式,汲取相關的區塊鏈、炒幣的知識和經驗。他甚至開玩笑的說道,“在區塊鏈炒幣的圈子裡,問一個人每天睡幾個小時,大概就能猜出他的年紀。睡得越少,年齡越大,(學習)能力越差。”

好在幣圈裡,大家並不會排斥“高齡”的炒幣者。老楊也很快成為了一名資深的“業內人”。他自豪的告訴懂懂筆記,相比其他的投資圈子,尤其是傳統實業領域的投資氛圍,區塊鏈社群的互動性是最強的,也是最具粘性的。

“賺了錢,大家一起分享喜悅,幣價動盪成員相互安慰,有疑問拿出來討論解決,現在上哪去找這樣的組織。”儘管,有許多網路輿論形容這類區塊鏈投資群就像是一塊肥沃的“韭菜地”。由一群站在區塊鏈頂端的“獵食者”,帶著一群春風吹又生的“老韭菜”,不停的進行著財富置換的過程。但在老楊眼裡,這些“獵食者”們只要願意分一小杯羹,讓他以及眾多背景各異的炒幣者,能夠小割一把“新韭菜”,就已經很心滿意足了,“畢竟二十年前我自己創業的時候,是沒有人願意帶著誰一起發財的。”

他告訴懂懂筆記,其實包括他在內,群裡很多成員都知道,自己只是那幾位意見領袖、“大咖”指揮下的棋子,但在炒幣這個類似於集體“攻城”的過程中,所有“士兵”都能夠獲得寶貴的經驗,收穫財富上的增值。而最終,只要在區塊鏈、數位貨幣等概念徹底黃了之前全身而退,就可以確保自己不會成為整個領域裡,最後一把沒人要的“爛韭菜”。

很顯然,天下沒有可以白吃的午餐,站在區塊鏈頂端的那些人,所展現出來的“利他精神”,只不過是想拉攏更多的散戶甚至小白加入炒幣的行列,讓大家為了其一己私利充當“炮灰”。

而另一方面,許多“韭菜”也深知自己的“身份”,區塊鏈社群在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共識下,形成了這樣一種默契:大咖們賺大錢,“韭菜”們跟著分點小錢。這之間利他分享與仰望崇拜的關係,任誰都不願意將它說破。

人性的圈套,讓大量區塊鏈投資者要錢不要命

“說是全身而退,但哪有這麼簡單呀。”

眾所周知,從今年三月份以來,比特幣、乙太幣等數位貨幣均經歷了不同程度的震盪走勢。有大量早期進入區塊鏈投資領域的炒幣者,也趁著這個機會,收割完最後的“韭菜”退出了幣圈。而在這一輪震盪走勢裡,老楊和身邊幾個炒幣的朋友,手頭的資金損失都並不少。

“三月份就想著等幣價回暖反彈的時候,我就收手了。”他告訴懂懂筆記,因為不想成為市場泡沫破裂的犧牲品,所以他早在上個月就已經在社群裡討論離場的問題了,“然而現在都四月中了,幣價小漲了兩回,我卻還沒離場。”

據老楊透露,雖然從表面上看,數字貨幣是一類投資品。但在操作的過程中,卻真的有點炒股的意思,而幣價漲跌的幅度,則比賭博還要來的刺激,部分國產山寨幣價格,更是呈斷崖式漲跌。而恰巧是這樣的刺激,讓包括他在內的許多炒幣者,都徹底上癮“著了魔”。

“幣價低,你就想抄底等回暖,幣價漲了,你就想追高賺更多,這都是逃不開的人性。”他表示,隨著近期數字貨幣價格時漲時跌,身邊許多“群友”因為一下子沒了“精神”支撐,而相繼都病倒了。已經過勞了很久的老楊,也開始感覺到身體出現了些許異樣,“但是連睡覺都是關於幣圈的,輕傷又怎麼能夠下火線。”

因此,除非是病到動彈不得的“群友”,不然的話,老楊每天都還能夠看到他們在微信群裡參與熱議,至少也會出現“打個卡”。而這一切行為,都被其他成員奉為區塊鏈“信仰”--賺錢是其次,首先是要有足夠的參與熱情。

“的確,從去年底到現在,我賺得並不多,但卻樂此不疲。”他告訴懂懂筆記,自己大概在數位貨幣投資領域,賺了不到50萬塊錢,中間還小投了10來萬,給一個群裡推介的區塊鏈創業項目,可以說投資回報率並不高。但如此具備感官“刺激”的投資方式,激烈萬分的社群辯論,總是讓他捨不得離開這個圈子。而最近一次比特幣大跌,他想全身而退時,也被群裡的成員勸了回來,“每當失望的時候,群裡就總會出現標杆,讓我看到希望。”

而老楊本身也明白,這樣的“希望”,只不過是站在區塊鏈頂層的那些人,不願意讓散戶和韭菜那麼快離場,所打造出來的案例。他坦言,這和“夾娃娃機”的原理有點類似。玩家明知道機器有貓膩,自己總夾不到娃娃。但投入了那麼多遊戲幣和精力之後,卻又不甘收手。而在旁邊的幾台機器,偶爾也總會出現能夠夾到娃娃的“成功例子”,激勵著玩家繼續投幣。

“因此大家才這麼癡迷,就算廢寢忘食,不顧身體,也要為了成為那個遙不可及的成功例子而堅持。”在交流的一個小時裡,他的注意力始終在手機螢幕上,連頭也沒捨得抬幾次。

在“老韭菜”這個級別中,老楊比“新韭菜”們懂得的更多,但與站在頂層的投資者相比,卻又多了些許不對稱的信息。因此,他們迷茫、焦慮、跟風、忘我、不要命,都希望能夠通過這一波短短的紅利,成就自己未來十年、二十年乃至一輩子的財富。即便是過度透支了體力與精力,也在所不辭。

而這些,都是操盤機構、收割者所喜聞樂見的。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先於散戶、小白們全身而退,離開幣圈。而最終留給老楊們的,就只有曾經的“希望”和過勞的身體罷了。

所以賺錢還得趁現在。”老楊表示,炒幣雖有短利,但大部分幣圈人爭分奪秒的原因,也是擔心區塊鏈的紅利期短暫,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讓財富獲得最大化的增長。

而數字貨幣價格的跌宕起伏,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投資人和投機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快感。那些一夜暴富的年輕人,更是成了群裡人人追捧的標杆。然而,相對於活力四射的年輕投資者來說,老楊在精力、知識、能力等方面,卻一直存在著不少的差距。

頂端“獵食者”創造的財富“比拼”

“我是笨鳥,所以要先飛。”

雖然在他人眼裡,老楊已經是一位事業有成的企業家,但他卻給自己定位為區塊鏈投資領域的新人。他告訴懂懂筆記,身邊炒幣的商業夥伴、朋友並不少,然而他卻是少數的“大齡”投資者,論對於新興事物的接受、學習能力,他最弱。因此,他必須比年輕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時間。

“區塊鏈來勢洶洶,通過書本瞭解的概念,很快就過時了。”所以,老楊成了整個區塊鏈討論群裡,最活躍的積極分子。無論觀點是否正確,論據是否充足,他都敢將話題拿到群裡討論。為此,喜歡他的人不少,但覺得他煩的人就更多了。

而他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在短時間內,通過聊天的方式,汲取相關的區塊鏈、炒幣的知識和經驗。他甚至開玩笑的說道,“在區塊鏈炒幣的圈子裡,問一個人每天睡幾個小時,大概就能猜出他的年紀。睡得越少,年齡越大,(學習)能力越差。”

好在幣圈裡,大家並不會排斥“高齡”的炒幣者。老楊也很快成為了一名資深的“業內人”。他自豪的告訴懂懂筆記,相比其他的投資圈子,尤其是傳統實業領域的投資氛圍,區塊鏈社群的互動性是最強的,也是最具粘性的。

“賺了錢,大家一起分享喜悅,幣價動盪成員相互安慰,有疑問拿出來討論解決,現在上哪去找這樣的組織。”儘管,有許多網路輿論形容這類區塊鏈投資群就像是一塊肥沃的“韭菜地”。由一群站在區塊鏈頂端的“獵食者”,帶著一群春風吹又生的“老韭菜”,不停的進行著財富置換的過程。但在老楊眼裡,這些“獵食者”們只要願意分一小杯羹,讓他以及眾多背景各異的炒幣者,能夠小割一把“新韭菜”,就已經很心滿意足了,“畢竟二十年前我自己創業的時候,是沒有人願意帶著誰一起發財的。”

他告訴懂懂筆記,其實包括他在內,群裡很多成員都知道,自己只是那幾位意見領袖、“大咖”指揮下的棋子,但在炒幣這個類似於集體“攻城”的過程中,所有“士兵”都能夠獲得寶貴的經驗,收穫財富上的增值。而最終,只要在區塊鏈、數位貨幣等概念徹底黃了之前全身而退,就可以確保自己不會成為整個領域裡,最後一把沒人要的“爛韭菜”。

很顯然,天下沒有可以白吃的午餐,站在區塊鏈頂端的那些人,所展現出來的“利他精神”,只不過是想拉攏更多的散戶甚至小白加入炒幣的行列,讓大家為了其一己私利充當“炮灰”。

而另一方面,許多“韭菜”也深知自己的“身份”,區塊鏈社群在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共識下,形成了這樣一種默契:大咖們賺大錢,“韭菜”們跟著分點小錢。這之間利他分享與仰望崇拜的關係,任誰都不願意將它說破。

人性的圈套,讓大量區塊鏈投資者要錢不要命

“說是全身而退,但哪有這麼簡單呀。”

眾所周知,從今年三月份以來,比特幣、乙太幣等數位貨幣均經歷了不同程度的震盪走勢。有大量早期進入區塊鏈投資領域的炒幣者,也趁著這個機會,收割完最後的“韭菜”退出了幣圈。而在這一輪震盪走勢裡,老楊和身邊幾個炒幣的朋友,手頭的資金損失都並不少。

“三月份就想著等幣價回暖反彈的時候,我就收手了。”他告訴懂懂筆記,因為不想成為市場泡沫破裂的犧牲品,所以他早在上個月就已經在社群裡討論離場的問題了,“然而現在都四月中了,幣價小漲了兩回,我卻還沒離場。”

據老楊透露,雖然從表面上看,數字貨幣是一類投資品。但在操作的過程中,卻真的有點炒股的意思,而幣價漲跌的幅度,則比賭博還要來的刺激,部分國產山寨幣價格,更是呈斷崖式漲跌。而恰巧是這樣的刺激,讓包括他在內的許多炒幣者,都徹底上癮“著了魔”。

“幣價低,你就想抄底等回暖,幣價漲了,你就想追高賺更多,這都是逃不開的人性。”他表示,隨著近期數字貨幣價格時漲時跌,身邊許多“群友”因為一下子沒了“精神”支撐,而相繼都病倒了。已經過勞了很久的老楊,也開始感覺到身體出現了些許異樣,“但是連睡覺都是關於幣圈的,輕傷又怎麼能夠下火線。”

因此,除非是病到動彈不得的“群友”,不然的話,老楊每天都還能夠看到他們在微信群裡參與熱議,至少也會出現“打個卡”。而這一切行為,都被其他成員奉為區塊鏈“信仰”--賺錢是其次,首先是要有足夠的參與熱情。

“的確,從去年底到現在,我賺得並不多,但卻樂此不疲。”他告訴懂懂筆記,自己大概在數位貨幣投資領域,賺了不到50萬塊錢,中間還小投了10來萬,給一個群裡推介的區塊鏈創業項目,可以說投資回報率並不高。但如此具備感官“刺激”的投資方式,激烈萬分的社群辯論,總是讓他捨不得離開這個圈子。而最近一次比特幣大跌,他想全身而退時,也被群裡的成員勸了回來,“每當失望的時候,群裡就總會出現標杆,讓我看到希望。”

而老楊本身也明白,這樣的“希望”,只不過是站在區塊鏈頂層的那些人,不願意讓散戶和韭菜那麼快離場,所打造出來的案例。他坦言,這和“夾娃娃機”的原理有點類似。玩家明知道機器有貓膩,自己總夾不到娃娃。但投入了那麼多遊戲幣和精力之後,卻又不甘收手。而在旁邊的幾台機器,偶爾也總會出現能夠夾到娃娃的“成功例子”,激勵著玩家繼續投幣。

“因此大家才這麼癡迷,就算廢寢忘食,不顧身體,也要為了成為那個遙不可及的成功例子而堅持。”在交流的一個小時裡,他的注意力始終在手機螢幕上,連頭也沒捨得抬幾次。

在“老韭菜”這個級別中,老楊比“新韭菜”們懂得的更多,但與站在頂層的投資者相比,卻又多了些許不對稱的信息。因此,他們迷茫、焦慮、跟風、忘我、不要命,都希望能夠通過這一波短短的紅利,成就自己未來十年、二十年乃至一輩子的財富。即便是過度透支了體力與精力,也在所不辭。

而這些,都是操盤機構、收割者所喜聞樂見的。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先於散戶、小白們全身而退,離開幣圈。而最終留給老楊們的,就只有曾經的“希望”和過勞的身體罷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