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小兒肺炎高熱,中醫治療醫案全程重播

點擊關注:

最放心、便捷的中醫育兒指南 兒童健康資訊的最佳專業平臺

歐陽衛權 廣東省中醫院青年名中醫醫學博士

■患者情況:

患兒, 女, 4歲11個月, 2016年7月22日初診。

主訴:發熱2小時。 家長發現患兒今晨出現發熱, 予口服美林後熱稍退, 但很快又升, 遂帶來就診。

現症見:患兒精神很差, 神疲欲寐, 高熱, T39.6℃, 惡寒, 無汗, 咽稍痛, 無咳嗽, 無腹痛腹瀉, 口稍幹, 頭暈, 噁心欲嘔, 納差, 舌稍紅, 苔厚, 脈沉細數。

■西醫診斷:發熱查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醫診斷:發熱;四診合參, 此屬太陽、少陰合病, 又兼少陽、陽明證, 當以扶正解表、和解少陽、兼清陽明之法.

發燒示意圖

→方予麻黃附子細辛湯合小柴胡東加生石膏、桔梗:

柴胡24g 黃芩10g 法半夏12g

大棗10g 生薑12g 甘草9g

黨參10g 石膏30g 桔梗12g

麻黃6g 細辛3g 熟附子6g 2劑

囑今日至明天上午服完2劑, 每劑分四次服, 每次隔2小時。

→追蹤

病人家屬回饋:服1/4劑中藥後, 汗出, 發熱暫退。

但後複無汗, 再發熱。

再予1/4, 服後1小時體溫降至37.8℃, 大概至中午13時後熱退至正常。

下午17時許開始再發低熱, 37.2℃, 繼服中藥, 晚上19時許復發熱升至39.4℃, 繼續予第二劑中藥, 服後汗出熱退至正常, 精神很好, 得安寐。

第二天晨起複現發熱, T39.4℃。

二診跟蹤

二診(2016-7-23):昨日服藥後熱退, 今晨復發高熱, 但咽痛已消, 精神明顯好轉。

現症見:患兒精神可, 發熱, T39.3℃, 無汗, 少許鼻涕, 左耳一過性疼痛, 納差, 欲嘔, 大便2日未行, 口幹減, 無咳嗽, 無腹痛, 舌稍紅, 苔白, 脈浮弦細數。 腹部按壓稍不適。

囑密切觀察體溫及左耳疼痛。 四診合參, 現在脈象已由沉轉浮, 精神已經好轉, 說明病邪已從三陰轉出三陽, 機體驅邪能力已足, 為佳象。

辨證當屬少陽、陽明合病, 大便幹, 有裡實。

→方予小柴胡湯合升降散:

柴胡24g 黃芩10g 法半夏12g

大棗10g 生薑12g 甘草9g黨參10g

蟬蛻12g 僵蠶10g大黃3g 片薑黃10g 1劑, 服法同前。

病情反復三診(2016-7-24):

昨日服後熱退, 精神佳, 大便已通。 但今日傍晚時打電話求診, 訴中午開始再次出現發熱, 現T38.8℃, 無汗, 納差, 稍疲倦, 小便黃, 大便偏爛。

問其舌苔, 家長說比較厚。 考慮兼夾有濕邪, 因未見病人, 故短信授方→小柴胡湯合三仁東加減:

柴胡25g 黃芩9g 法半夏9g大棗15g

黨參9g 苦杏仁7g薏苡仁15g

白蔻仁6g(後下) 厚樸9g 通草5g 淡竹葉20g 滑石10g

甘草9g 連翹15g 生薑9g 1劑, 水煎服。 (病人家屬回饋:服藥後晚上21時體溫即降至36.8℃, 精神很好。 )

四診(2016-7-25):

昨日服藥後體溫已降, 今晨開始再發惡寒, 發熱, T39.5℃, 但精神很好, 伴咳嗽, 稍流涕, 口稍幹。

囑查血常規:WBC 17.72X10^9, NEU %:78.4%, 血象高, 考慮細菌感染, 而不是一般的病毒感染之感冒。

尿常規:尿酮體1+, 與發熱進食少有關;胸片:右肺上葉感染病灶。

→患者肺部感染, 中醫考慮此三陽合病, 改予小柴胡湯合麻杏石甘東加減:

柴胡25g 黃芩10g 法半夏10g

太子參15g 大棗20g 甘草10g

石膏30g 枳殼10g 桔梗10g麻黃9g

北杏20g 浙貝母10g生薑9g 2劑, 水煎服, 每次1/4。

(病人家屬回饋:服藥1/2劑時高熱即完全退去, 繼續服藥, 之後未再發熱, 咳嗽也明顯好轉。 )

五診(2016-7-27):

患兒已未再發熱, 複查血常規:WBC 8.29x10^9, NEU% :39.7%。 現症見:精神佳, 輕微咳嗽, 稍有流涕, 餘無明顯不適。

→再以小柴胡東加減鞏固善後:

柴胡10g 黃芩7g 法半夏10g

太子參15g 大棗15g 甘草6g

枳殼10g 桔梗10g 苦杏仁10g

前胡10 g 百部10g 荊芥穗5g生薑9g , 3劑, 水煎服。

(病人家屬回饋:患兒一直未再發熱, 咳嗽已消。 家長恐病情反復, 又自行再買前方3劑鞏固。 半月後再隨訪, 患者一直無發熱咳嗽,

精神佳。 )

中藥示意圖

病情分析

按:患兒初起發熱, 惡寒, 無汗, 此為病在太陽;噁心欲嘔, 頭暈, 納差, 此為正氣虛弱, 病已傳至少陽, 進而影響中焦腸胃系統;舌稍紅, 咽痛、口幹為兼夾有陽明裡熱;

但患兒此時精神狀態卻極其不佳, 神疲欲寐, 脈象沉細, 此時當考慮但欲寐之少陰病, 若單單只考慮太陽病而發汗解表,必將誤治。

沉屬少陰,當不可發汗,少陰以不發熱為常,而始得病時即發熱,則兼夾太陽,又不得不發汗。因此須以附子溫經助陽,托住其裡,使陽不至隨汗而越,正如:“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因此辨證當屬太陽、少陽、陽明、少陰合病,方用小柴胡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

三陰表法與三陽不同,三陰必以溫經之藥為表,而少陰尤為緊關,故用散邪溫經之劑,外邪之深入方可由三陽轉出,切不可因發熱而懼用附子,如民國上海名醫徐小圃常用附子劑治療重症肺炎發熱而屢效。

二診時,患兒服藥後精神已明顯好轉,脈象由沉轉浮,說明現在已經由三陰轉向三陽,此時患兒大便未通,腹部按壓不適,此時為兼夾陽明裡實,故予小柴胡湯合升降散和解少陽,通下泄熱。

三診時為電話諮詢開方,由患者舌苔厚,考慮或兼夾有濕邪,予小柴胡湯合三仁湯合方加減治療;

四診時,患兒出現咳嗽,胸片提示肺部感染,血象很高,提示為細菌感染之肺炎,而非一般的感冒,這也解釋了為何之前3天熱退易反復。如果一般的感冒大多1劑藥即可熱退不反復。此時是否需要西藥抗生素控制病情?從前三診可以判斷,病情其實已經好轉很多,故不需抗生素幫助。

四診再予小柴胡湯合方麻杏石甘東加減。麻杏石甘湯為小兒肺炎之常用方,但必屬太陽陽明合病者有效,且臨床應用時,需要仔細參察,是否兼夾有他經之合病。

本例肺部感染高熱,血象高,中醫治療前後不過5天(22日-27日)時間,即得到很好的控制。療效尚稱滿意。關鍵是臨床辨證必須方隨證移,證變方隨之改變,而不能守一方到底,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特別提醒:(文中處方僅針對本案例,患有切忌自行用藥)

若單單只考慮太陽病而發汗解表,必將誤治。

沉屬少陰,當不可發汗,少陰以不發熱為常,而始得病時即發熱,則兼夾太陽,又不得不發汗。因此須以附子溫經助陽,托住其裡,使陽不至隨汗而越,正如:“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因此辨證當屬太陽、少陽、陽明、少陰合病,方用小柴胡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

三陰表法與三陽不同,三陰必以溫經之藥為表,而少陰尤為緊關,故用散邪溫經之劑,外邪之深入方可由三陽轉出,切不可因發熱而懼用附子,如民國上海名醫徐小圃常用附子劑治療重症肺炎發熱而屢效。

二診時,患兒服藥後精神已明顯好轉,脈象由沉轉浮,說明現在已經由三陰轉向三陽,此時患兒大便未通,腹部按壓不適,此時為兼夾陽明裡實,故予小柴胡湯合升降散和解少陽,通下泄熱。

三診時為電話諮詢開方,由患者舌苔厚,考慮或兼夾有濕邪,予小柴胡湯合三仁湯合方加減治療;

四診時,患兒出現咳嗽,胸片提示肺部感染,血象很高,提示為細菌感染之肺炎,而非一般的感冒,這也解釋了為何之前3天熱退易反復。如果一般的感冒大多1劑藥即可熱退不反復。此時是否需要西藥抗生素控制病情?從前三診可以判斷,病情其實已經好轉很多,故不需抗生素幫助。

四診再予小柴胡湯合方麻杏石甘東加減。麻杏石甘湯為小兒肺炎之常用方,但必屬太陽陽明合病者有效,且臨床應用時,需要仔細參察,是否兼夾有他經之合病。

本例肺部感染高熱,血象高,中醫治療前後不過5天(22日-27日)時間,即得到很好的控制。療效尚稱滿意。關鍵是臨床辨證必須方隨證移,證變方隨之改變,而不能守一方到底,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特別提醒:(文中處方僅針對本案例,患有切忌自行用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