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常州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出“工業好大夫” 打造新“蘇南模式”

中國江蘇網4月26日訊 改革開放初期流行的“星期日工程師”, 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改革開放40年的今天, 常州工業互聯網平臺適時推出“工業好大夫”, 在新的時代課題下進行探索創新。

在改革開放初期, 上海大量技術工人節假日到蘇州、常州等地, 給蘇南帶來了資訊、技術和管理經驗。 正是因為“星期日工程師”的存在, 實現了蘇南鄉鎮企業在全國的領先發展。

“蘇南模式的其中一個核心就是先進知識、先進經驗和先進人員與企業的對接, 幫助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航太雲網資料研究院(江蘇)有限公司總經理紀豐偉說,

在工業互聯網時代, 資料、知識、經驗、人員更容易被聚集和共用, 而且互聯網的特點不僅很容易讓這些知識等的共用和傳遞擺脫空間的限制, 更是可以擺脫時間的限制。

對於企業尤其是不具備高端製造人才的中小企業來說, 設備故障的維修方法、提高設備效率的知識、改善設備工藝的經驗等都是難以沉澱和獲取的, 而這些知識對於企業的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又至關重要。 因此, 工業互聯網平臺不僅需要幫助企業管理設備, 還需要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上沉澱的工業知識説明企業管好設備。

常州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工業好大夫”就是通過整合航太雲網本身沉澱的工業知識和外部資料來源獲取的即時知識,

通過借鑒行業知識和同行對比的經驗, 使得知識可以被共用, 幫助企業快速定位問題並改善設備使用方式。

此外, 據航太雲網前期調研, 在長三角地區, 大多數中小企業的設備都比較老舊, 二手設備占比高, 設備狀況不好。 一旦設備出現故障就容易造成停工或出現次品, 設備維修需要花費時間和成本, 而且越是老舊的設備越難以修理。

通過參考滴滴打車的互聯網模式, 常州工業互聯網平臺建立了“工業滴滴”的新生態, 通過整合和組織當地維修資源, 搭建了設備報修和設備維修的橋樑, 使得設備維修的及時性能得到保障, 也增加了設備維修人員的收益, 使得維修能力也成為一種共用資源。

紀豐偉說,

“工業滴滴”主要是盤活維修資源, “工業好大夫”則是對接線上的工藝專家、管理專家、知識庫等, 兩者有區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