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穀雨論壇:世界濕地名酒的“中國峰會”

“如果說濕地是造物主遺留在人間的聚寶盆, 那麼濕地名酒便是鑲嵌在其中的綠寶石”, 4月19日, 由宿遷市人民政府、中國酒業協會主辦,

蘇酒集團承辦的2018穀雨論壇在酒都宿遷拉開帷幕。

據悉, 本屆論壇以“濕地與名酒”為主題, 中外酒業巨頭、白酒行業大咖、生態專家學者等共同列席, 空前陣容縱論世界濕地名酒的產區價值, 共謀世界濕地名酒的繁榮發展。 蘇酒集團(洋河股份)、帝亞吉歐、保樂力加共同獲得了由中國酒業協會正式授牌的“世界三大濕地名酒”稱號。

洪澤湖畔, 王耀分享“濕地上的珍寶”

“目前全球有三大濕地, 成功孕育出了世界三大濕地名酒”, 峰會現場, 作為此次論壇的東道主, 蘇酒集團總裁、洋河股份董事長王耀率先發聲, 為國內外嘉賓揭開了“中國綿柔型白酒”的釀造密碼, 並重點從“越是尋根, 越感歎濕地釀酒的奇妙;越是傳承, 越感恩天人合一的智慧;越是探索,

越感知綿柔健康的奧秘”三個維度, 對洪澤湖濕地為何成為雙溝釀酒的“天然之地”、“必然之地”、“超然之地”作了專業分享。

王耀表示, 依偎在洪澤湖濕地臂彎裡的雙溝, 是一座“濕地上的酒廠”, 一直以來, 這裡被稱為“中國酒源頭”, 擁有著得天獨厚的“酒都三奇”, 形成了獨具匠心的“雙溝四藝”。 其中, “酒都三奇”體現為“水源之奇”、“土壤之奇”、“氣候之奇”的生態特色, “雙溝四藝”體現為“緩慢發酵”、“緩火蒸餾”、“適溫餾酒”、“古法洞藏”的工藝特色。

“濕地滋養了蘇酒人的性情, 體現在釀酒上就是道法自然, 不著急、不浮躁, 耐得住性子,守得穩初心, 追求慢工出細活”, 王耀認為, 在白酒行業, “雙溝四藝”所代表的獨特風味和健康價值, 和中國飲食文化上的“小火慢燉”,

以及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中所講究的“文火慢煎”異曲同工。

據悉, 曾有權威機構作出檢測, 洪澤湖濕地約有2100多萬種微生物, 每立方米空氣中所含的有益微生物群落數以萬計。 而在王耀看來, 正是這一方神奇的土地, 涵養了這些濕地精靈, 催生了與濕地生態相輔相成的釀酒工藝, 最終成就了蘇酒獨樹一幟的綿柔風味和健康品質。

大咖坐論, 三大名酒源自“濕地賦能”

“縱觀世界三大濕地名酒, 每一處濕地, 每一種名酒, 都是高度依存的關係”, 在本次論壇的對話環節, 談及濕地對於美酒的賦能, 國家林業局中國濕地保護協會副會長吳曉松指出, 釀造業最為倚賴的水、土和空氣, 濕地提供了最完美的範本,

所以保護濕地其實就是保護整個行業最優質、最賴以生存的環境。

在法國幹邑市長Michel Gourinchas看來, 濕地造就了如夢似幻的浪漫氣息, 濕度、溫度、含氧量都極為理想, 幹邑能生產出全球最頂尖的白蘭地, 首先離不開這片神奇的土地。 對此, 帝亞吉歐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朱鎮豪也發表了相似觀點, 他認為, 無論白酒還是威士卡, 都離不開大自然的饋贈, 帝亞吉歐之所以將超過6成的蘇格蘭酒廠都建在斯佩塞區, 與斯佩塞的濕地環境息息相關, 因為只有這裡優良的水土、溫和的氣候, 以及盛產大麥的先天條件, 才能釀出最地道的蘇格蘭威士卡。

“擁有濕地的城市, 比起沒有城市的濕地、沒有濕地的城市, 在稟賦上是根本不同的”,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指出, 以母親河文化為依託載體的世界各國文明, 在很大的比重上仰仗於濕地的培養和孕育, 其中極具代表性的, 就是濕地對於世界美酒的塑造, “雙溝酒誕生在非常標準、美麗、神奇的洪澤湖濕地, 完全可以自豪地宣稱是當今世界‘濕地名酒第一美’”。

官方授牌, “濕地名酒”成為品質標籤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得益於綠色濕地的強大賦能, 在世界名酒產區中, 蘇格蘭被稱作“偉大的威士卡機器”, 法國幹邑成為“生命之水的搖籃”, 中國宿遷則作為公認的“中國酒源頭”, 在新時期獨創了“中國綿柔型白酒”新風格。 難能可貴的是, 三大產區在享受不可複製的濕地資源的同時, 也為濕地生態保護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在世界範圍內樹立了“名酒反哺濕地”的標杆典型。

此次論壇現場,在法國幹邑市長Michel Gourinchas、英國國際貿易部駐華代表Stuart Dunn等官方人士的見證下,來自中國洪澤湖濕地的蘇酒集團(洋河股份)、來自蘇格蘭斯貝河流域濕地的帝亞吉歐,以及來自法國普爾圖濕地的保樂力加共同獲得了中國酒業協會正式授牌的“世界三大濕地名酒”稱號,這也是世界烈酒史上第一次出現以釀造環境中的濕地作為酒類劃分標籤的案例。

“隨著人們對環境的關注,濕地名酒的獨特性、珍貴性、稀缺性正越來越被行業重視”,對此,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宋書玉表示,酒不光是一種飲品,也是交融了自然和技術的文明產物,這次論壇把酒文化上升到與天地萬物互動的高度,這樣的劃分和自我覺醒其實是在引領新的方向。

“穀雨論壇已經多次成為行業的風向標,這一次又走在了前面”,業內專家則認為,以“走出去”為目標的中國名酒需要嘗試更多的國際化表達,此次授牌為蘇酒集團的產品升級、品牌升級預留了很大的想像空間,未來“濕地屬性”或成為消費者判斷白酒品質的一項重要依據。

在世界範圍內樹立了“名酒反哺濕地”的標杆典型。

此次論壇現場,在法國幹邑市長Michel Gourinchas、英國國際貿易部駐華代表Stuart Dunn等官方人士的見證下,來自中國洪澤湖濕地的蘇酒集團(洋河股份)、來自蘇格蘭斯貝河流域濕地的帝亞吉歐,以及來自法國普爾圖濕地的保樂力加共同獲得了中國酒業協會正式授牌的“世界三大濕地名酒”稱號,這也是世界烈酒史上第一次出現以釀造環境中的濕地作為酒類劃分標籤的案例。

“隨著人們對環境的關注,濕地名酒的獨特性、珍貴性、稀缺性正越來越被行業重視”,對此,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宋書玉表示,酒不光是一種飲品,也是交融了自然和技術的文明產物,這次論壇把酒文化上升到與天地萬物互動的高度,這樣的劃分和自我覺醒其實是在引領新的方向。

“穀雨論壇已經多次成為行業的風向標,這一次又走在了前面”,業內專家則認為,以“走出去”為目標的中國名酒需要嘗試更多的國際化表達,此次授牌為蘇酒集團的產品升級、品牌升級預留了很大的想像空間,未來“濕地屬性”或成為消費者判斷白酒品質的一項重要依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