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增加停車位等 南京整治背街小巷專啃“硬骨頭”

今年我市要完成600條背街小巷整治任務, 目前共有428條街巷開展整治、施工, 其中105條已完成整治。 記者連日實地探訪發現, 此次街巷整治絕大部分按片區整體推進實施, 並且專啃“硬骨頭”, 重點解決街巷“頑疾”。

新河片區

4條街巷單行, 通過“微循環”增加道路泊位

雨花臺區新河片區緊挨地鐵S3號線春江路站, 占地0.55平方公里的區域居住著近2萬人口, 熱鬧但也局促。 這批建於2003年的安置房社區, 多層、小高層均未規劃地下車庫。 雨花臺區鐵心橋街道城管科副科長陳國景說, 居民們“各顯神通”在社區空地上停滿汽車後,

粗略估計整個片區還缺1000個停車位, “大家只能把車停在街巷兩側, 隨意性很大, 秩序越來越亂”。

串聯各社區的升景坊、天隆坊北、天隆坊南、韓府坊等4條街巷正在實施整治, 有條件的段落拓寬了路幅。 “街巷成片區打造有一個大好處, 就是可以整體實施規劃。 ”陳國景說, 街道已請交管部門制定了單向交通“微循環”方案, 待路面完成整治, 4條街巷單側統一施劃停車泊位, 並實施機動車單向通行。 通過“微循環”讓通行更有序, 也能最大限度設置泊位, 4條街巷預計能停100多輛車。 街道還準備利用一處100多平方米的閒置院落, 建設垂直迴圈式立體泊位, 估計再增加200多個泊位。

鎮江路片區

挖掘小空地, 見縫插針設健身器材

鼓樓區鎮江路片區,

校門口、回龍橋、鎮江路等6條背街小巷加起來才1878米長, 最狹小的妙耳山東路僅長72米、寬4米。

“別說休閒設施了, 早晚高峰車流人流混雜, 居民想順順當當走路都難。 ”鼓樓區城管局市容景觀科科長何祥健說。 記者看到, 不久前, 結合回龍橋內金川河整治, 河道一側兩塊荒廢的小空地被充分利用起來, 其中一塊圍繞一株大樹打造了花圃, 還設置了休閒長凳。 回龍橋旁邊的空地, 打造了一個100多平方米的民國風小廣場, 青灰色的圍牆、鏤空的花窗、小清新的花池, 讓周邊居民終於有了休閒鍛煉的場地。 “鎮江路片區是今年鼓樓區街巷整治的一個重點, 會按‘民國風’提升改造。 ”何祥健說, 這次要重點整治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成的破舊平房和鎮江路菜場前三角地塊的面貌,

並繼續挖掘空間, 見縫插針打造休閒設施、節點花境等, 讓老街巷既漂亮又實用。

新街口片區

統一設置排煙管隔油池, 解決油污擾民

新街口片區正在實施街巷整治。 在一枝園北側, 沿街空調外機已全部裝進了統一的白色機罩內。 一樓屋頂、二樓平臺外側, 統一安裝了一人多高的不銹鋼柵欄, 柵欄外掛滿綠色藤條, 既遮擋了二樓的晾曬區, 也與街邊行道樹和諧相融。 “南側商鋪較少, 我們下一步全線打造文化牆。 ”新街口街道城建城管中心工作人員張金娟說, 新街口片區內多條街巷, 從地面到一層商鋪到沿街居民樓, 都要整體提升改造, 讓兩側立體空間變得潔淨有序。

短短200米的紅廟是新街口片區出名的美食街,

聚集了70多家商鋪, 其中小餐飲占49家。 因為設施“先天不足”, 大部分小餐飲的污水只能直排雨水井, 常常向路面漫溢, 給居民出行帶來不便。 49家小餐飲店只有5家裝了專業油煙排放通道, 9家有隔油池。 “這次重點在紅廟打造特色美食一條街。 ”張金娟說, 核心內容是按照環保要求, 科學規劃, 統一設置排煙管、隔油池等, 解決油污擾民。

本報記者馬金

本報通訊員環指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