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京刷屏了!躋身“中國12強”前六,“未來競爭力”指標僅次於北上廣深

剛剛, 南京躋身“中國12強”前六的消息刷屏了!

全球知名房地產諮詢機構仲量聯行發佈的《中國12強:全球格局下的中國城市》報告, 南京再次取得好成績↓↓↓

綜合指標排名全國第六, “未來競爭力”指標僅次於北上廣深, 環境指數全國第四, 基礎設施指數全國第三。

無獨有偶, 稍早前的3月20日,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聯合發佈的《機遇之城2018》報告也顯示, 在除了北上廣深外的其他樣本城市中, 南京綜合積分位列第三, 已崛起成為中國城市化發展新勢力。

不僅如此, 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對中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進行排名,

並公佈了2018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 15個“新一線”城市排行中, 南京位列第八。

作為江蘇省會, 首位度是南京最熱門的關鍵字之一。 在今年的江蘇省兩會期間,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表示, 新的一年, 要在推動高品質發展、提高城市首位度上邁出新的更大步伐。 去年以來, 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打造全球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創新名城重大決策。 而這三份權威獨立的協力廠商調查報告, 充分印證了南京首位度的提高以及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更加引人關注的是, 南京不僅現階段的發展引人矚目, 而且未來發展可期。 在《中國12強:全球格局下的中國城市》報告中, 南京“未來競爭力”優勢突出。

“未來競爭力”僅次於北上廣深

仲量聯行中國研究部總監周志鋒說, 衡量城市成功的“傳統”指標主要包括:規模、財富、增長率、連通性、傳統企業活動, 投資與開放程度等。 但在全球範圍內, 衡量城市的成功越來越看重對城市“未來競爭力”的考評。

“未來競爭力”指標包括哪些內容?教育、人才、創新、“新一代”企業活動、宜居性、環境、基礎設施、房地產市場透明度、區域性城市群等九大類別51個變數。

記者對比發現, 雖然在“傳統”指標考評中, 南京只排名第十, 但在“未來競爭力”指標考評中, 南京一躍升至全國第五, 僅次於上海、北京、深圳、廣州。

《機遇之城2018》報告與《中國12強:全球格局下的中國城市》報告異曲同工。 其對城市的考察, 主要依據智力資本和創新、技術成熟度、區域重要城市、健康安全與治安、交通和城市規劃、可持續發展與自然環境、文化與居民生活、經濟影響力、成本、宜商環境等10個維度57個變數。 考慮到北上廣深的特殊性, 報告將他們進行了單獨分列。 在其他26個樣本城市中,

綜合積分排在前五位的依次為杭州、武漢、南京、成都、廈門。

另外, 記者梳理發現, 從2016年到2018年的《機遇之城》報告, 南京綜合積分排名已經連續三年排名前五, 其中今年排名最高。 這標誌著, 南京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機遇之城。

南京為什麼牛起來?

省際競爭越來越集中地體現在城市間的競爭。 從學界、媒體到社會輿論, 無論是各種城市排行榜上, 還是百姓街頭巷議中, 哪座城市更強, 都是焦點。 南京為什麼能夠在這一系列的權威榜單中表現亮眼?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 南京市市長藍紹敏表示, 南京大院大所眾多, 同時還建有一批國家級科技平臺載體, 每萬人在校大學生、研究生數量均排在全國第二位, 入選“雙一流”建設的高校和學科數量,

在南京工作的兩院院士數量位居全國第三位。 豐富的科教人才資源是我們抓創新的最大優勢。

記者梳理發現, 除了科教資源優勢突出, 南京還是我國唯一的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首個中國軟體名城、首批國家創新型城市創建試點城市、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 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就業創業的首選城市之一。而這些,這些是南京“未來競爭力”指標占優的最核心因素。

“去年以來,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大力實施‘121’戰略,打造全球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創新名城重大決策。今年,南京以市委‘1號檔’的形式,推出了建設創新名城的十條政策,計畫用財政性支持和市場化撬動,五年內增加創新政策支援200億元,為各類企業、各類人才營造最優良的創新環境,打造最具競爭力的創新平臺,提供最具含金量的政策支持。”南京市發改委主任沈劍榮表示,上述報告的資料,分別從不同角度反映出,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這個方向是非常正確的。

正在建設的中國新高鐵時代,是城市洗牌的重要機遇期。而南京則抓住了交通這個機遇。目前,南京已明確“三個轉變”,即推動省域綜合交通網由“井”字方格網,向以南京為中心的“米”字形放射結構轉變;推動由全省“多中心”,向“省會南京中心樞紐”轉變;推動南京由“單純側重接軌上海”,向“主動輻射帶動和接軌上海並重”轉變。到2035年,南京的交通地位將更為重要,半日內通達國內省會城市、1小時通達長三角省會城市、1.5小時通達省內設區市、1小時通達南京都市圈各城市。

在吸引人才上,南京推出寧聚計畫、人才落戶新政等人才組合拳。在人才“組合拳”的激勵下,2018年一季度,南京全市新增社保繳費人員突破10萬人,其中有6.88萬人是大學生就業;人才落戶政策實施1個多月來,截至到4月18日,已受理本科以上人才落戶申請19741人。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馮建強表示,中國已進入創新、國際化發展和全球影響力的新時代。南京等“中國12強”城市擁有越來越多高度活躍的高科技企業。這些企業將推動下一輪全球化浪潮,並成為全球資訊和技術的主要參與者。在接下來的10年,它們將以更加多樣化的方式對全球城市格局產生影響。

交匯點記者 許海燕

新華日報社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歡迎加入我們的“369夥伴群”,

投資、理財、點題、發問……

專業小編期待您的加入!

qq群號209575056

歡迎轉發 轉發請注明出處和作者

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就業創業的首選城市之一。而這些,這些是南京“未來競爭力”指標占優的最核心因素。

“去年以來,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大力實施‘121’戰略,打造全球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創新名城重大決策。今年,南京以市委‘1號檔’的形式,推出了建設創新名城的十條政策,計畫用財政性支持和市場化撬動,五年內增加創新政策支援200億元,為各類企業、各類人才營造最優良的創新環境,打造最具競爭力的創新平臺,提供最具含金量的政策支持。”南京市發改委主任沈劍榮表示,上述報告的資料,分別從不同角度反映出,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這個方向是非常正確的。

正在建設的中國新高鐵時代,是城市洗牌的重要機遇期。而南京則抓住了交通這個機遇。目前,南京已明確“三個轉變”,即推動省域綜合交通網由“井”字方格網,向以南京為中心的“米”字形放射結構轉變;推動由全省“多中心”,向“省會南京中心樞紐”轉變;推動南京由“單純側重接軌上海”,向“主動輻射帶動和接軌上海並重”轉變。到2035年,南京的交通地位將更為重要,半日內通達國內省會城市、1小時通達長三角省會城市、1.5小時通達省內設區市、1小時通達南京都市圈各城市。

在吸引人才上,南京推出寧聚計畫、人才落戶新政等人才組合拳。在人才“組合拳”的激勵下,2018年一季度,南京全市新增社保繳費人員突破10萬人,其中有6.88萬人是大學生就業;人才落戶政策實施1個多月來,截至到4月18日,已受理本科以上人才落戶申請19741人。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馮建強表示,中國已進入創新、國際化發展和全球影響力的新時代。南京等“中國12強”城市擁有越來越多高度活躍的高科技企業。這些企業將推動下一輪全球化浪潮,並成為全球資訊和技術的主要參與者。在接下來的10年,它們將以更加多樣化的方式對全球城市格局產生影響。

交匯點記者 許海燕

新華日報社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歡迎加入我們的“369夥伴群”,

投資、理財、點題、發問……

專業小編期待您的加入!

qq群號209575056

歡迎轉發 轉發請注明出處和作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