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開塔吊的女漢子:我經歷過三次大地震

【震後十年 安康人生】之一

十年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時, 藏族女孩周豔正在汶川縣草坡鄉的草坡小學上課。

“那時我們學校沒事,

學校裡的孩子也沒事, 這是特別幸運的事。 ”周豔說, 她和當時讀三年級的妹妹在學校待了近一個月, 被二伯接走後才知道地震奪去了父母和姐姐的生命。 好在隨後姐妹倆一起被接到安康家園, 又重新擁有了大家庭。

安康家園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和日照鋼鐵集團共同發起設立。 專案自2008年5月誕生以來, 歷經北京、日照的安康家園和成都雙流的安康家園兩個階段, 已走過10年歷程, 共轉移、接收、安置712名孤困兒童。

截至目前, 除48名年齡尚小的孤困孩子繼續在雙流的安康家園生活學習之外, 已有282人考上大學, 300多人走上工作崗位。

十年後的今天, 走出安康家園的周豔, 已經是兩個兒子的母親。

周豔幹著一份常人眼裡“女漢子”才會選擇的工作,

她是一名塔吊司機, 已經開了六年的塔吊。

周豔和大自己兩歲的丈夫淩征金是同事。 “塔吊是老公教我開的。 最開始我只是在下面指揮, 感覺他一個人開特別累。 我覺得他們男人做的事女人也做得到, 就開始學了。 ”

考取特種作業操作證後, 周豔開始走上塔吊工作崗位。 她說:“我那會兒有輕微的恐高症, 上去吊東西的時候特別不自在。 後來自己慢慢習慣了, 就感覺沒什麼了。 ”

周豔說, 算上十年前的汶川地震, 她經歷了三次大地震。

2013年4月20日, 四川雅安蘆山發生7.0級地震, 當時在宜賓的周豔剛生下第一個孩子。

周豔回憶到:“那是我生完大寶的第六天, 也是出院的第二天。 最開始搖晃的時候不知道是地震, 之後聽見老公的妹妹喊了一聲地震了,

我抱著孩子就從六樓往下面跑, 心裡特別害怕。 ”

2017年8月8日, 當時在九寨溝的一處工地工作的周豔夫妻, 又一起經歷了九寨溝7.0級地震。

“那天晚上老公加班, 晚上特別冷, 我就去給他送衣服。 ”地震發生時, 周豔馬上給還在塔吊上的丈夫打電話:“當時我的手都在抖, 心裡特別害怕, 畢竟自己特別牽掛的一個人還在上面。 ”

淩征金說, 當時以為是塔吊的正常擺動, 接到電話後才趕緊下了塔吊。 “幾十秒就下到地面上了, 跟猴子一樣。 平時我們都是慢慢的, 安全第一, 那個時候根本就不管這些了, 一個勁地往下面爬, 爬下去找她。 ”

爬下塔吊的淩征金, 一念之間跑向了一個方向, 而滾落的石頭砸向了另一個方向。

“人的生與死, 就是一瞬間。 ”

看到丈夫安然無恙地下了塔吊, 周豔說, 當時抱著他痛哭, 又感覺了一次重生。 “地震發生前的當天, 我們還商量帶兩個寶寶到九寨溝玩。 後來, 我們都慶倖沒有帶寶寶過去。 ”

周豔說, 每一次地震之後都感覺劫後重生。 “我們農村的災害比較多, 主要是漲洪水。 每一次經歷天災之後都感覺好幸運, 感覺我過的每一天都是賺的。 ”

走上工作崗位的周豔回想起安康媽媽時說:“在安康家園, 帶我的安康媽媽教會我很多。 我學到最多的是, 要讓自己走出去後生活自理。 在社會上, 自己的責任得自己擔, 自己該做的得自己做。 ”

周豔說:“我老家還有爺爺奶奶。 我父母去世了, 爺爺奶奶是最難受的。 經歷了地震之後我就覺得,

如果你自己都不堅強, 怎麼給他們安全感?如果我不堅強一點, 不去開導他們, 讓他們一直沉浸在悲痛當中, 不敢想像他們會什麼樣。 ”

2014年, 周豔的老家草坡撤鄉併入綿虒鎮, 家人遷到水磨鎮, 60多歲的爺爺奶奶還在那裡生活。 “兩個老人都閒不住, 跑去找班上, 幫別人看雞棚。 我們給爺爺奶奶拿錢, 他們不收, 還拿錢給孩子。 ”

周豔夫妻常年在外工作, 孩子由在宜賓的淩征金的父母帶著。 “每月也就能回去見兩個寶寶一次。 ”周豔說。

周豔說, 現在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自己身邊的每個人都活得開心快樂。 “不要讓自己一直在壓抑的狀態中, 希望都開開心心、積極樂觀。 ”

工作六年來, 周豔夫妻二人小有成績。 周豔現在更多是在四川航太中瑞工程有限公司資料室負責塔吊的內業資料, 丈夫淩征金則是該公司塔吊工程部作業隊現場負責人,負責七台塔吊運營管理。

淩征金說,夫妻兩人要好好工作,好好攢錢,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小孩撫養好,讓小孩以後過上更好的生活。

在四川成都天府新區的一個住宅建築工地,周豔坐在數十米高的塔吊裡工作。

周豔的老家在四川阿壩汶川。這個開朗的藏族姑娘,臉上時不時會露出笑容。

這是2008年進入安康家園時的周豔。十年前的5·12汶川地震發生時,周豔正在草坡小學上課。地震奪去了周豔的父母和姐姐的生命,她和妹妹一起被送進了安康家園。

系著安全繩的周豔爬上塔吊。這份在常人眼裡只有“女漢子”才會選擇的工作,她已經幹了6年。

周豔說自己有輕微的恐高症,剛開始上去吊東西時特別不自在,後來自己慢慢習慣了。

周豔的丈夫淩征金拿著對講機,和塔吊裡的妻子交流。(拼版照片)

安康家園的園長胡源忠到工地來看望周豔,周豔拉著這位“胡爸爸”開心合影。2009年,成都雙流的安康家園正式啟用後,胡源忠一直擔任園長。在這裡的672名孩子眼裡,他是胡園長、胡爸爸和胡乾爹。

周豔把丈夫淩征金介紹給胡源忠。兩夫妻隨著工地變化四處奔走,這還是“胡爸爸”第一次見到這位“女婿”。

這是一張周豔收藏的舊照。照片攝於2010年,畫面最右的周豔,正在和小姐妹們一起給安康媽媽王茜(畫面中)慶祝生日。(受訪人供圖)

餐桌上的周豔給胡源忠盛飯。回憶起在安康家園的生活,她說:“在安康家園,帶我的安康媽媽教會我很多。”

在安康家園,胡源忠招呼孩子們排練吉他彈唱。截至目前,除48名年齡尚小的孤困孩子繼續在安康家園生活學習之外,已有282人考上大學,300多人走上工作崗位。

離開安康家園後,周豔經常和自己在家園的“閨蜜”聚會。她說,安康家園就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家裡有672個兄弟姐妹。

周豔看著手機裡的孩子照片。走出安康家園的周豔,已經是兩個兒子的母親。夫妻常年在外工作,孩子由在宜賓的淩征金的父母帶著。“每月也就能回去見兩個寶寶一次。”周豔說。

周豔說:“我老家還有爺爺奶奶。我父母去世了,爺爺奶奶是最難受的。經歷了地震之後我就覺得,如果你自己都不堅強,怎麼給他們安全感?”2014年,周豔的老家草坡撤鄉併入綿虒鎮,家人遷到水磨鎮,60多歲的爺爺奶奶還在那裡生活。“兩個老人都閒不住,跑去找班上,幫別人看雞棚。我們給爺爺奶奶拿錢,他們不收,還拿錢給孩子。”

周豔時常被說話詼諧的丈夫逗笑。她說,現在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自己身邊的每個人都活得開心快樂。“不要讓自己一直在壓抑的狀態中,希望都開開心心、積極樂觀。”

更多故事,請看中國網新聞中心《世相》欄目。進入>>>>>>

丈夫淩征金則是該公司塔吊工程部作業隊現場負責人,負責七台塔吊運營管理。

淩征金說,夫妻兩人要好好工作,好好攢錢,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小孩撫養好,讓小孩以後過上更好的生活。

在四川成都天府新區的一個住宅建築工地,周豔坐在數十米高的塔吊裡工作。

周豔的老家在四川阿壩汶川。這個開朗的藏族姑娘,臉上時不時會露出笑容。

這是2008年進入安康家園時的周豔。十年前的5·12汶川地震發生時,周豔正在草坡小學上課。地震奪去了周豔的父母和姐姐的生命,她和妹妹一起被送進了安康家園。

系著安全繩的周豔爬上塔吊。這份在常人眼裡只有“女漢子”才會選擇的工作,她已經幹了6年。

周豔說自己有輕微的恐高症,剛開始上去吊東西時特別不自在,後來自己慢慢習慣了。

周豔的丈夫淩征金拿著對講機,和塔吊裡的妻子交流。(拼版照片)

安康家園的園長胡源忠到工地來看望周豔,周豔拉著這位“胡爸爸”開心合影。2009年,成都雙流的安康家園正式啟用後,胡源忠一直擔任園長。在這裡的672名孩子眼裡,他是胡園長、胡爸爸和胡乾爹。

周豔把丈夫淩征金介紹給胡源忠。兩夫妻隨著工地變化四處奔走,這還是“胡爸爸”第一次見到這位“女婿”。

這是一張周豔收藏的舊照。照片攝於2010年,畫面最右的周豔,正在和小姐妹們一起給安康媽媽王茜(畫面中)慶祝生日。(受訪人供圖)

餐桌上的周豔給胡源忠盛飯。回憶起在安康家園的生活,她說:“在安康家園,帶我的安康媽媽教會我很多。”

在安康家園,胡源忠招呼孩子們排練吉他彈唱。截至目前,除48名年齡尚小的孤困孩子繼續在安康家園生活學習之外,已有282人考上大學,300多人走上工作崗位。

離開安康家園後,周豔經常和自己在家園的“閨蜜”聚會。她說,安康家園就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家裡有672個兄弟姐妹。

周豔看著手機裡的孩子照片。走出安康家園的周豔,已經是兩個兒子的母親。夫妻常年在外工作,孩子由在宜賓的淩征金的父母帶著。“每月也就能回去見兩個寶寶一次。”周豔說。

周豔說:“我老家還有爺爺奶奶。我父母去世了,爺爺奶奶是最難受的。經歷了地震之後我就覺得,如果你自己都不堅強,怎麼給他們安全感?”2014年,周豔的老家草坡撤鄉併入綿虒鎮,家人遷到水磨鎮,60多歲的爺爺奶奶還在那裡生活。“兩個老人都閒不住,跑去找班上,幫別人看雞棚。我們給爺爺奶奶拿錢,他們不收,還拿錢給孩子。”

周豔時常被說話詼諧的丈夫逗笑。她說,現在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自己身邊的每個人都活得開心快樂。“不要讓自己一直在壓抑的狀態中,希望都開開心心、積極樂觀。”

更多故事,請看中國網新聞中心《世相》欄目。進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