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蘇皖麥市:賣家“急出手” 買家“悠著走”

隨著麵粉市場消費步入傳統淡季, 加之國家臨儲麥拍賣底價明顯下調, 蘇皖地區麥市購銷呈“量緩價跌”格局。 預計後期在國家臨儲小麥“量價”衝擊及2018年產小麥上市等因素施壓下, 蘇皖市場麥價下行壓力較大。

淡季麵粉走貨不暢蘇皖麥價弱勢下行

近期, 蘇皖地區儲備糧輪出力度加大, 輪出價格隨著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底價下降而出現不同程度下調。 從市場成交情況來看, 用糧主體對質優糧源仍較青睞, 成交價明顯高於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底價;而質差糧源則因市場供給壓力較大, 市場成交價格較低。

與此同時, 隨著麵粉市場消費步入淡季, 麵粉企業開工率保持低位, 制約其小麥採購需求。 由於流通市場小麥供給充裕, 麵粉企業小麥市場採購議價能力提升, 持糧主體小麥市場出貨壓力較大。 在蘇皖麥市購銷“量緩價弱”格局下, 小麥貿易商麥市貿易較為謹慎, 基本採取“以銷定購”策略, 貿易機會不多, 且利潤較為微薄。

4月17日, 南方小麥交易市場競價銷售2015年江蘇泰州產混合麥, 起拍價2340元/噸, 因品質不佳, 僅少量成交。 據市場監測, 4月中下旬, 江蘇鹽城普通小麥車板價2460元/噸, 安徽淮南潘集區銷售價2400元/噸。

降價提振臨儲成交蘇皖糧源底價走貨

隨著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底價下調, 受降價因素提振, 蘇皖地區國家臨儲小麥成交量明顯放大,

但成交糧源基本在底價成交。

據統計, 3月以來, 江蘇地區國家臨儲小麥累計投放255.0747萬噸, 實際成交30.354萬噸, 平均成交率11.9%, 周度成交均價2390~2449元/噸。 4月18日成交8.3826萬噸, 創1月下旬以來新高, 均價2390元/噸。

安徽地區國家臨儲小麥累計投放366.8794萬噸, 實際成交22.2107萬噸, 平均成交率6.05%, 周度成交均價2380~2470元/噸。 4月18日成交5.4169萬噸, 創3月上旬以來新高, 均價2380元/噸。

由於周度成交量同比持續下降, 蘇皖地區國家臨儲麥庫存同比趨增。 截至4月中下旬, 江蘇地區國家臨儲小麥剩餘庫存量1326萬噸, 同比高427萬噸;安徽地區國家臨儲小麥剩餘庫存量1689萬噸, 同比高360萬噸。

銷區儲備低價輪出麵粉企業需求不旺

由於南方銷區麵粉加工企業小麥加工需求不旺, 使用進口小麥意願較高,

銷區儲備小麥低價輪出, 使得蘇皖小麥需求遭受明顯擠壓。 截至4月中旬, 5月交貨的美國2號軟紅冬小麥FOB價格為200.1美元/噸, 到國內口岸完稅後總成本約為1838元/噸, 同比上漲93元/噸。 國際小麥市場行情整體上漲, 而國內麥價弱勢下行, 導致國內外小麥價差高位縮窄, 但進口小麥仍具有一定性價比優勢。

小麥現貨購銷平淡, 沿海糧運市場總流通量回落, 海輪運費弱勢運行。 截至4月中旬, 江蘇靖江安寧港至廣東3000噸船運費在70元/噸左右, 5000噸船運費60元/噸。

市場看空氛圍濃厚麥價下行動力趨增

由於近幾年蘇皖地區小麥品質受收割期降雨等不利天氣影響, 內在品質指標難以有效滿足用糧主體需求, 當前流通市場供給小麥主要以2014年、2015年、2016年產國家臨儲小麥及儲備輪出小麥為主,

小麥因品質間差異, 導致其成交價格存在較大差距。 持糧主體小麥出貨力度加大, 用糧主體主動壓縮糧源採購計畫, 使得蘇皖地區流通市場小麥供給壓力凸顯, 麥價下行動力不斷增強, 市場主體看空預期較為濃厚。

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底價下調, 使得蘇皖地區麥價重心明顯下移, 尤其是普通糧源, 因市場銷售難度明顯增加, 導致價格下行壓力較大。 當前, 距離蘇皖地區新小麥大範圍上市僅有1個月左右, 新小麥托市收購價下調, 使其較陳小麥具有一定價格優勢。 蘇皖地區國家臨儲小麥庫存高企, 導致其去庫存壓力較大, 使得蘇皖麥價面臨下行。

今年蘇皖地區新麥產量和品質仍將面臨不利天氣考驗,

在托市收購價下調的情況下, 其產量和品質情況對後期麥價走勢影響較為關鍵。 在品質較好的國家臨儲小麥庫存占比較低以及國內食品品質安全要求嚴格的情況下, 蘇皖地區麥市結構性矛盾仍存, 質差糧源嚴重過剩與質優糧源有效供給不足並存。

後期隨著蘇皖地區新小麥上市時間進一步臨近, 在新、陳小麥價格具有一定價差的情況下, 預計陳小麥市場面臨的“量價”衝擊仍將持續, 建議後期密切關注蘇皖地區新小麥生產情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