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雞湯泡過的夢想不值錢,找到佈滿荊棘的出路才有發言權

不得不說, 這屆北京車展有點沒勁。

AI居然成為了主旋律, 要不是能瞬間確認自己的座標是北京, 差不多多半會認為去了拉斯維加斯的CES展。

我覺得連蘋果Siri都還智商欠費的當下, 大書特書AI未免有些太過激進。

尷尬的就像一個小毛孩找我借錢買王者榮耀的皮膚, 承諾他當了世界首富以後會幾千倍還我一樣。

媒體日上, 我遇上了42號車庫的趙哲倫老師, 跟他借火的時候, 他也說車展變成CES展是挺沒勁的。

一小撮人沒勁, 不代表大傢伙都沒勁。

相反, 這是一屆令很多人坐不住、站不住, 拍大腿、拍別人大腿的北京車展。

我在威馬展臺看大螢幕, 威馬陸斌慷慨激昂的發言把我從冷淡的情緒解救出來:用的爽的用不起, 用得起的用不爽, 我們要做用得起、用得爽的純電動汽車。

其實, 這不光是所有造車新勢力的夢想, 也是所有傳統車企的夢想, 比如當年初出茅廬的李書福、王傳福都無一例外抱定了這樣的決心。

雖然吉利美日並未重啟, 但金剛成為了車壇不倒翁。 四萬塊錢的比亞迪F3至今擁躉眾多, 即便它早已廉頗老矣, 依舊如初戀一般美好。

現如今的李書福、王傳福早已褪去當年的青澀, 他們坐穩交椅, 成就了汽車江湖的赫赫威名。

所以, 雞湯泡過的夢想不值錢, 找到佈滿荊棘的出路才最有發言權。

威馬瞄準了性價比, 蔚來要搞生態, 愛馳打出了MAS平臺牌, 小鵬也磨刀霍霍殺入20萬區間, 拜騰抱上了一汽爸爸的大腿, 哪怕是沒有參展的FF, 也在恒大和許家印的庇佑下, 暗自圈地、招兵、買馬!

慷慨的沈暉、靦腆的李斌、隱忍的付強、愛說實話的何小鵬、不玩套路的戴雷, 還有那個藏在幕後, 密謀大招的賈躍亭, 他們共同構成了造車新勢力們的Face book。

除了商海沉浮,命途多舛的賈躍亭和FF,造車新勢力們都無一例外的焦慮著。

從樂視危機發酵到去年蔚來ES8上市,從SEV項目停擺到威馬EX5的不到十萬起步,造車新勢力們的神經一次又一次的被撐大,希冀自己是“最例外”的那個。

以至於,“假想敵”成了造車新勢力們的集體癔症。

正如我在之前一篇題為《為何說裸奔的威馬,打翻了造車新勢力的行業牌桌?》的文章中寫的那樣:

——黎明下的互聯網造車新勢力,尚未嘗到收割的快感,就已步入微利的夕陽了。

比對下蔚來和威馬的配置與價格,這火藥味濃的有些嗆,隨後而來的小鵬據說帶著一些倉促,補貼前的售價也是20萬起。

造車新勢力們無法隱藏自己的弱小,至今還未有一家新勢力具備完善和成熟的管道與售後服務體系。

相比對品質和性能的迷惘,消費者們對什麼時候,去哪裡提車更加迷惘。

阿飛正傳裡頭,張國榮有一段經典的臺詞:“我聽人講過,這個世界有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可以一直飛啊飛,飛到累的時候就在風裡睡覺……這種鳥一生只可以落地一次,那就是它死的時候。”

我覺得現在的互聯網造車就是“一群沒有腳的鳥”,起跑的刹那就拼盡了氣力,如果這是百米賽跑還好,問題是這註定是一場殘酷的馬拉松。

跑到終點的很大可能不能助跑最猛的,而是最懂得合理分配體能的。

“同室操戈”這個成語,造車新勢力們賦予了更新的解讀。

如果要給2018年的北京車展一個參照,我覺得只有2010年的北京車展才配得上這一屆的“激進”。

猶記得2010年,那是一個美好的年份,風調雨順,車市井噴!

熙攘的展館不斷傳頌和強化著大佬們放過的“衛星”:

王傳福說“2015年要做到中國第一,2025年世界第一!”

一汽的許憲平說“2015年產能目標為50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佔據200萬輛!”

一地雞毛過後是一聲歎息。

雨打風吹去的是,大佬們的勃勃野心和過於樂觀的革命熱情。

我深度理解造車新勢力們的“激進”:一方面,要直面資本的壓力,快速出成果可以讓投資人些許寬心;另一方面,傳統車企在快速覺醒和轉型,最直觀的就是不少預推車型越來越夢幻的造型設計。

時間不等人,資本不等人,第四階段燃油限值和雙積分政策更是不等人。

長城的歐拉、一汽投資拜騰、長安的第三次創業、大眾MEB平臺的發佈……這些“船大不好掉頭”的傳統巨頭,也快速開啟了自己的轉身之路。

對傳統車企而言,2018年的北京車展如臨大考,畢竟下一屆北京車展就是2020年,彼時第四階段燃油限值和雙積分政策也將如約而至。

這不僅是一場關乎未來的戰爭,更是一場關乎體量的戰爭,小體量的傳統車企毋庸置疑將會迎來史無前例的煎熬。

聯想起李書福關於“未來世界傳統汽車行業只有2-3家企業能活下來”的預判,雖然聽起來讓很多人覺得天馬行空,但我們不要忘了,當年李書福說“通用破產”的時候,柳傳志一樣覺得不可思議。

這是一個焦慮的時代,或許,“激進”是一種本能的應激反應。

之前我跟我那掉光牙齒的爺爺聊天,他談到大躍進,說是:鐵鉗子插在腰帶上,拎著鐵鍋,一路小跑,也是頭一個人給送到公社裡頭,亢奮到氣都不喘。

這個場景曾經構成了他那個年代的得意,在晚年卻一度構成了他對自己智商失意的某個片段。

江湖路遠,只要回過頭來不後悔便好!

除了商海沉浮,命途多舛的賈躍亭和FF,造車新勢力們都無一例外的焦慮著。

從樂視危機發酵到去年蔚來ES8上市,從SEV項目停擺到威馬EX5的不到十萬起步,造車新勢力們的神經一次又一次的被撐大,希冀自己是“最例外”的那個。

以至於,“假想敵”成了造車新勢力們的集體癔症。

正如我在之前一篇題為《為何說裸奔的威馬,打翻了造車新勢力的行業牌桌?》的文章中寫的那樣:

——黎明下的互聯網造車新勢力,尚未嘗到收割的快感,就已步入微利的夕陽了。

比對下蔚來和威馬的配置與價格,這火藥味濃的有些嗆,隨後而來的小鵬據說帶著一些倉促,補貼前的售價也是20萬起。

造車新勢力們無法隱藏自己的弱小,至今還未有一家新勢力具備完善和成熟的管道與售後服務體系。

相比對品質和性能的迷惘,消費者們對什麼時候,去哪裡提車更加迷惘。

阿飛正傳裡頭,張國榮有一段經典的臺詞:“我聽人講過,這個世界有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可以一直飛啊飛,飛到累的時候就在風裡睡覺……這種鳥一生只可以落地一次,那就是它死的時候。”

我覺得現在的互聯網造車就是“一群沒有腳的鳥”,起跑的刹那就拼盡了氣力,如果這是百米賽跑還好,問題是這註定是一場殘酷的馬拉松。

跑到終點的很大可能不能助跑最猛的,而是最懂得合理分配體能的。

“同室操戈”這個成語,造車新勢力們賦予了更新的解讀。

如果要給2018年的北京車展一個參照,我覺得只有2010年的北京車展才配得上這一屆的“激進”。

猶記得2010年,那是一個美好的年份,風調雨順,車市井噴!

熙攘的展館不斷傳頌和強化著大佬們放過的“衛星”:

王傳福說“2015年要做到中國第一,2025年世界第一!”

一汽的許憲平說“2015年產能目標為50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佔據200萬輛!”

一地雞毛過後是一聲歎息。

雨打風吹去的是,大佬們的勃勃野心和過於樂觀的革命熱情。

我深度理解造車新勢力們的“激進”:一方面,要直面資本的壓力,快速出成果可以讓投資人些許寬心;另一方面,傳統車企在快速覺醒和轉型,最直觀的就是不少預推車型越來越夢幻的造型設計。

時間不等人,資本不等人,第四階段燃油限值和雙積分政策更是不等人。

長城的歐拉、一汽投資拜騰、長安的第三次創業、大眾MEB平臺的發佈……這些“船大不好掉頭”的傳統巨頭,也快速開啟了自己的轉身之路。

對傳統車企而言,2018年的北京車展如臨大考,畢竟下一屆北京車展就是2020年,彼時第四階段燃油限值和雙積分政策也將如約而至。

這不僅是一場關乎未來的戰爭,更是一場關乎體量的戰爭,小體量的傳統車企毋庸置疑將會迎來史無前例的煎熬。

聯想起李書福關於“未來世界傳統汽車行業只有2-3家企業能活下來”的預判,雖然聽起來讓很多人覺得天馬行空,但我們不要忘了,當年李書福說“通用破產”的時候,柳傳志一樣覺得不可思議。

這是一個焦慮的時代,或許,“激進”是一種本能的應激反應。

之前我跟我那掉光牙齒的爺爺聊天,他談到大躍進,說是:鐵鉗子插在腰帶上,拎著鐵鍋,一路小跑,也是頭一個人給送到公社裡頭,亢奮到氣都不喘。

這個場景曾經構成了他那個年代的得意,在晚年卻一度構成了他對自己智商失意的某個片段。

江湖路遠,只要回過頭來不後悔便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