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春耕開局良好呈“優綠融”三大特點

本報記者李竟涵

眼下正值春耕生產大忙時節, 4月25日, 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 介紹春耕生產有關情況,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潘文博、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副巡視員王家忠出席發佈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據介紹, 今年春耕生產進展順利, 開局良好, 夏糧生產基礎較好。 各地備耕備播工作抓得早、抓得實, 農資供應充足, 機具檢修調度及時。 截至4月24日, 全國已春播農作物4.41億畝, 完成意向的33.2%, 進度同比快1個百分點。 其中, 早稻栽插和中稻育秧均過八成, 播栽品質提高, 秧苗長勢較好。

夏糧豐收有基礎種植結構調優

“一年之計在於春”, 春耕生產是關係全年糧食生產和農業發展的第一仗。 潘文博介紹, 從氣候、政策、市場等多種因素來看, 今年春播糧食作物進展順利。

潘文博分析指出, 在糧食產能鞏固提升的同時, 今年種植意向呈結構調優態勢。 一是減少無效供給, 水稻、玉米麵積調減, 預計今年水稻意向種植面積4.4億畝, 比上年減少1000多萬畝。 其中, 東北寒地井灌稻面積減少140萬畝, 調減“鐮刀彎”等非優勢區籽粒玉米麵積500多萬畝。 二是增加有效供給, 大豆、雜糧雜豆等緊缺品種面積擴大, 預計雜糧雜豆1.4億畝、增加100多萬畝, 棉花面積持平略減, 糖料持平略增, 油料、蔬菜、飼草面積增加。 三是增加高效供給, 綠色優質產品面積擴大,

強筋弱筋小麥、優質稻穀、“雙低”油菜、高蛋白大豆、高產高糖甘蔗等面積增加。

目前, 正值春播高峰期, 也是夏糧產量形成的關鍵期。

潘文博表示, 要實現穩定和優化糧食生產的目標, 還需要一環緊扣一環地抓好農業生產。 一是切實抓好冬小麥後期田管。 指導各地加強後期麥田管理, 重點是抓好肥水調控和病蟲防控。 特別是針對近期江淮地區雨水偏多的情況, 科學防控小麥赤黴病, 搞好監測預警, 及時開展應急防治, 大力推進統防統治, 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 二是切實抓好春播品質。 指導各地加強機具調度, 搞好整地和適時播種。 特別是對一些農時緊、勞動力緊缺的地方, 發揮生產性服務組織的作用, 開展代耕代種、代育代插等服務,

確保種植意向落實到田, 播種任務高品質完成。 三是大力推進科學防災。 目前即將進入主汛期, 加之“拉尼娜”影響, 極端天氣發生幾率高。 重點是防範南方洪澇和北方夏伏旱, 加強監測預警, 提早落實抗災物資和技術, 實現抗災保豐收。

輪作休耕取得新進展生產方式調綠

今年是“農業品質年”, 農業高品質發展離不開綠色轉型。 為此, 農業農村部深入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 扎實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 大力推進病蟲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 選擇150個縣開展全程綠色防控試點。 深入推進綠色高質高效創建, 選擇325個重點縣開展整建制推進, 集成推廣綠色生態環保、資源高效利用、生產效能提升的綠色高效技術模式。

扎實開展耕地輪作休耕試點, 試點面積增加到3000萬畝, 調減華北地下水超采區、西南西北條銹病菌源區及新疆塔里木河地下水超采區的耗水、低產小麥面積。

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開展兩年來, 推動了耕地品質提升和農業提質增效, 今年其試點規模將擴大到3000萬畝, 並推進其制度化、常態化。 潘文博表示, 應從四方面入手。 一是組織方式, 構建自上而下的聯動機制, 實行中央統籌、省級負責、縣級實施的工作機制。 二是技術模式, 突出實用性、注重廣適性, 集成組裝種地養地和綜合治理相結合的技術模式。 種地同時要考慮養地問題, 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是政策框架, 中央財政支援的重點區域開展輪作休耕,

地方因地制宜自主開展輪作休耕, 構建中央撬動、地方跟進的有序發展格局。 四是評價機制, 加快構建輪作休耕評價機制, 在監管方式上創新, 形成一套完善的評價機制。

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農機農藝融合

如何破解農業“用工難、用工貴”“誰來種地、怎麼種地”的難題?推進農業機械化實現“機器換人”無疑是題中之義。 預計今年春耕期間, 全國將投入各類農機具2200萬台(套), 目前已投入1560多萬台。 水稻、春玉米、春小麥、春大豆等糧油作物機耕率穩定在90%以上, 機播率達到52%, 新機具新農藝進一步融合, 智慧裝備廣泛應用。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 王家忠指出, 要實現這一目標要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強全程, 繼續聚焦九大作物,重點補齊玉米籽粒直收、甘蔗機種機收、棉花機采等短板環節。促進成熟技術提質增效,打造一批全程機械化核心示範基地,開展系列現場推進活動,總結推廣一批農機農藝融合,生產與經營集成配套的解決方案。再創建100個率先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的示範縣,引導有條件地區向高質高效機械化升級。

二是推全面。啟動實施“2018年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重點技術推廣行動”。在優勢產區布點開展牧草、果菜茶和養殖業、農產品初加工等領域關鍵機械化技術的試驗示範,在丘陵山區引導推廣耕地的宜機化改造,以關鍵環節突破推動全面機械化。

三是優服務。開展萬名農機手培訓和農機合作社理事長輪訓,完善“農機直通車”全國農機化生產資訊服務平臺。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提檔升級建設,發展全程託管、機農合一,“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等專業化、綜合化的新型服務主體和服務模式,促進小農生產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四是促創新。組織實施好《農機裝備發展推進行動方案(2016-2025)》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改革農機推廣鑒定制度、拓寬補貼機具的資質採信管道,擴大無人機等農機新產品補貼試點,著力引導關鍵環節、重要產品和技術的研發突破,擴大先進適用、綠色高效機具的有效供給。

五是提品質。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殘膜回收、精准施肥施藥、畜禽糞汙處理等綠色生產農機裝備技術,完成深松深耕整地1.5億畝以上,協調推動在東北地區開展深翻作業補助試點。拓展現代資訊技術在農機作業補助監管上的應用,切實提高監管品質和效率。抓好大田數字農業示範專案的實施,引導智慧農業發展。

王家忠介紹,今年中央財政安排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86億元,已提前下達各省,目前各地正陸續啟動政策實施。與往年相比,2018年的購機補貼政策主要有三方面變化:一是全面推行補貼範圍內機具敞開補貼。購置補貼範圍內的機具,都可以申請補貼。如果確實因為資金緊張當年沒有享受到的,下年優先給予滿足。如果確實資金還有一定缺口,要優先保證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和農業綠色發展所需要的機具。二是拓展了補貼機具資質管道。除通過農機推廣鑒定的產品外,今年可將通過相關部門認證的農機產品也可以作為補貼機具,包括進口農業機械。同時為了鼓勵產品創新,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各省最多可自行選擇3個品目納入新產品補貼範圍。三是優化補貼實施的操作,進一步明確農業企業可以作為補貼物件,購機者既可以在戶籍所在地申請補貼,也可以在實際生產地申請補貼。通過鼓勵使用手機APP等方式,進一步簡化補貼申領手續。在西藏、新疆的南疆五地州(含南疆墾區)開展差別化農機補貼試點,助力脫貧攻堅。全面建立農機購置補貼資訊公開專欄,即時公佈所在地的補貼資金使用進度和購機者資訊,接受社會監督。進一步推行農機購置補貼違規經營行為的省際聯查聯動,嚴懲失信違規主體。

繼續聚焦九大作物,重點補齊玉米籽粒直收、甘蔗機種機收、棉花機采等短板環節。促進成熟技術提質增效,打造一批全程機械化核心示範基地,開展系列現場推進活動,總結推廣一批農機農藝融合,生產與經營集成配套的解決方案。再創建100個率先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的示範縣,引導有條件地區向高質高效機械化升級。

二是推全面。啟動實施“2018年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重點技術推廣行動”。在優勢產區布點開展牧草、果菜茶和養殖業、農產品初加工等領域關鍵機械化技術的試驗示範,在丘陵山區引導推廣耕地的宜機化改造,以關鍵環節突破推動全面機械化。

三是優服務。開展萬名農機手培訓和農機合作社理事長輪訓,完善“農機直通車”全國農機化生產資訊服務平臺。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提檔升級建設,發展全程託管、機農合一,“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等專業化、綜合化的新型服務主體和服務模式,促進小農生產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四是促創新。組織實施好《農機裝備發展推進行動方案(2016-2025)》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改革農機推廣鑒定制度、拓寬補貼機具的資質採信管道,擴大無人機等農機新產品補貼試點,著力引導關鍵環節、重要產品和技術的研發突破,擴大先進適用、綠色高效機具的有效供給。

五是提品質。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殘膜回收、精准施肥施藥、畜禽糞汙處理等綠色生產農機裝備技術,完成深松深耕整地1.5億畝以上,協調推動在東北地區開展深翻作業補助試點。拓展現代資訊技術在農機作業補助監管上的應用,切實提高監管品質和效率。抓好大田數字農業示範專案的實施,引導智慧農業發展。

王家忠介紹,今年中央財政安排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86億元,已提前下達各省,目前各地正陸續啟動政策實施。與往年相比,2018年的購機補貼政策主要有三方面變化:一是全面推行補貼範圍內機具敞開補貼。購置補貼範圍內的機具,都可以申請補貼。如果確實因為資金緊張當年沒有享受到的,下年優先給予滿足。如果確實資金還有一定缺口,要優先保證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和農業綠色發展所需要的機具。二是拓展了補貼機具資質管道。除通過農機推廣鑒定的產品外,今年可將通過相關部門認證的農機產品也可以作為補貼機具,包括進口農業機械。同時為了鼓勵產品創新,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各省最多可自行選擇3個品目納入新產品補貼範圍。三是優化補貼實施的操作,進一步明確農業企業可以作為補貼物件,購機者既可以在戶籍所在地申請補貼,也可以在實際生產地申請補貼。通過鼓勵使用手機APP等方式,進一步簡化補貼申領手續。在西藏、新疆的南疆五地州(含南疆墾區)開展差別化農機補貼試點,助力脫貧攻堅。全面建立農機購置補貼資訊公開專欄,即時公佈所在地的補貼資金使用進度和購機者資訊,接受社會監督。進一步推行農機購置補貼違規經營行為的省際聯查聯動,嚴懲失信違規主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