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蘭州新區:“點穴式”脫貧讓“一戶一策”實實落下

熱土更需熱血, 對於蘭州新區來說, 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完美收官的關鍵期。 美麗小康村專案在新區穩步推進, 政府部門、幫扶單位、鄉村幹部三位一體, 在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 下足“繡花”功夫, 把脫貧攻堅工作往深裡謀、從細處抓、照精裡做, 眼下被外界讚譽的蘭州新區獨有的“點穴式”脫貧幫扶模式, 伴隨著“一戶一策”新政正在這片熱土上落地生根 。

新區:村民楊吉太和老伴在自家光伏發電設備前合照

幫扶脫貧:幫扶幹部沉下去 村民生活好起來

今年80歲的西岔鎮陳家井村二社的老漢楊吉太, 做夢也想不到2018年初, 他和老婆子施玉蘭能一分錢不花就住進村上聯繫的新房。 近幾年新區幫扶力度持續加大, 這次搬新家僅僅是給老楊家解決的很多大問題之一。 可老楊不知道, 為了讓他們這對一類低保戶有個安全、方便的住處, 村上和幫扶隊伍沒少費勁。

3月9日一大早, 陳家井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趙春儒心裡還是放不下, 又來到楊吉太家裡“串門”了。 “前幾天楊老漢說他家院子裡安裝的光伏發電設備玩不轉, 家裡的燈總是呼啦呼啦地閃, 有時候洗衣機也帶不動, 老漢歲數80了, 又沒有孩子照顧, 我心裡實在放心不下, 所以有事沒事就過去看看。 ”蘭州新區交警大隊副大隊長趙春儒一邊走一邊和記者聊著老楊的情況。

剛進楊吉太家門, 就看見74歲的施玉蘭用雞毛撣子小心翼翼地給太陽能面板撣灰, 楊老漢說入網光伏發電設備, 現在成了施大媽的心頭寶, 指望著這個“金母雞”給家裡下點“金蛋蛋”。 施玉蘭兜兜裡揣著縣上技術員給老兩口畫的光伏設備日常保養注意圖,

認真打理著自己的這份“小事業”。

幫扶工作隊隊長趙春儒在楊吉太家院子裡算了算老楊家的細帳。 楊吉太家屬于勞動力嚴重不足的家庭, 子女們去世得早, 家裡一共三口人, 兩個老人一個大學生, 幫扶隊和村上就算有再好的產業, 靠兩個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也很難做起來, 所以光伏發電入戶是最適合老楊家條件的專案。

2017年老楊家通過流轉4畝水澆地2400元、全家三口人低保收入10512元、光伏發電入戶3000元, 這一萬五能一家子吃飽飯、穿暖衣, 第一步穩住目前收入水準。 第二步, 想辦法把孫子四年大學學費籌到, 等孩子從甘肅省中醫藥大學畢業後家庭收入會穩步提升, 這就是針對老楊家最最具體的“一戶一策。 ”趙春儒說。

為了落實隊長這套務實、管用的“作戰計畫”, 陳家井村書記彭肖青和趙春儒一起積極聯繫新區愛心企業, 給21歲的孫子楊青旺籌學費, 經過多方宣傳聯繫。 最終蘭州新區知豆電動車公司同意資助楊青旺四年的學雜費, 一下子老楊家最大的問題解決了, 用老楊說, 活著都更有勁了!

趙春儒隊長說, “現在新區每個村都有對應的幫扶單位和幹部, 每個貧困戶情況都不同, 我們駐村工作隊堅持“一戶一策”, 對照“兩不愁、三保障”標準, 面對面與貧困戶溝通, 分析致貧原因, 因戶因人確定幫扶舉措。 這個過程既是理清幫扶思路的過程, 也是與貧困戶深入溝通的過程, 既明確幫扶任務, 也讓貧困戶知曉政策和脫貧目標, 從而激發內生動力進一步分析“病症”抓住根子,

制定一個詳詳細細切實可行的致富計畫, 讓每一戶真脫貧、不返貧、能致富、穩得住!”

產業脫貧:村鎮經濟做大做強 帶動效應穩步擴展

51歲的顏維海看著26頭臨夏廣河的犛牛悠閒地漫步在西岔鎮漫灣村的草灘上, 心裡有說不出的舒爽。 對於這個文盲漢子來說, 能過上在家門放放牛、每個月就有2500元穩定收入的好日子, 是“過去做夢也不敢想的好事”。 和顏維海一樣, 從莊稼漢轉身為“上班族”, 這兩年蘭州新區漫灣村的農民們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身份“大挪移”。

這場華麗的轉身要從蘭州新區華康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說起。 2017年下半年, 經過漫灣村幫扶單位蘭州新區消防隊多次牽線搭橋, 2018年1月蘭州新區華康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魏至林承包漫灣村1600多畝土地,用於種植高原夏菜和規模化養殖。年初,合作社從廣河引進犛牛26頭,獺兔100多隻,土雞400多隻。不但打造了漫灣村最大的規模化養殖企業,也帶動解決了近20名周邊困難群眾的脫貧問題,用工旺季直接帶動用工60至80人。

“說實話,剛開始商量發展特色產業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漫灣村自然條件不突出,距離市場較遠,除了種植養殖外,運輸和銷售成本也很高。很多人都不看好這件事,在和駐村工作隊一次次碰撞下,才漸漸有了信心下了決心。”華康合作社法人代表魏至林告訴記者。

為了打消老魏的顧慮,村上最終確定由專業合作社牽頭,各方力量往一處使,駐村幫扶隊搭建平臺聯繫銷路、村上動員村民們脫產就業、西岔鎮聯繫農科所做技術培訓,合作社從廣河犛牛實驗養起,經過一個生產週期對全要素技術難點掌握後,進一步從內蒙古引進品種牛放養,提升合作社養殖產業層次。

“脫貧攻堅除了要有滿腔的熱情,更重要的是科學理性的方式方法。要認真分析致貧的“痛點”是什麼,脫貧的“堵點”是什麼,具體的增收幫扶措施是什麼,種什麼、養什麼、怎麼收、賣給誰,這都要求我們幫扶隊伍給老百姓交一本明白賬。”漫灣村駐村幫扶隊長、新區消防隊文職幹部郭騰說。

雖然規模養殖場建起來了,但基礎設施薄弱、缺乏主導產業的瓶頸一時半會依然很難解決。下半年合作社打算在幫扶隊和村委會的協調下,與村民簽訂飼草種植、土羊、土雞代養合同。對農民種植的飼草、散養雞和土羊由合作社以不低於市場價實現包銷,合作社在種植技術、防疫及產品品質等方面全程跟進,進一步擴大合作社規模效應,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脫貧關聯機制,增強輻射帶動能力。

採訪中,魏至林告訴記者他更遠的美好願景。2年內他想把自己合作社的“溜達雞”、“溜達羊”放養在他所承包的片區內,結合這兩年新區大力扶持的鄉村旅遊好政策,打造林木+果實+採摘+養殖+農家樂的一條龍連鎖產業,帶動更多漫灣村的百姓,一起打通產業興農產業富農的致富路。

採訪後記:

據統計,2018年蘭州新區將繼續扎實推進綜合扶貧、持續扶貧的理念,重點聚焦2017年底未脫貧的469戶1620人貧困戶,堅持“長短結合”

2018年1月蘭州新區華康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魏至林承包漫灣村1600多畝土地,用於種植高原夏菜和規模化養殖。年初,合作社從廣河引進犛牛26頭,獺兔100多隻,土雞400多隻。不但打造了漫灣村最大的規模化養殖企業,也帶動解決了近20名周邊困難群眾的脫貧問題,用工旺季直接帶動用工60至80人。

“說實話,剛開始商量發展特色產業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漫灣村自然條件不突出,距離市場較遠,除了種植養殖外,運輸和銷售成本也很高。很多人都不看好這件事,在和駐村工作隊一次次碰撞下,才漸漸有了信心下了決心。”華康合作社法人代表魏至林告訴記者。

為了打消老魏的顧慮,村上最終確定由專業合作社牽頭,各方力量往一處使,駐村幫扶隊搭建平臺聯繫銷路、村上動員村民們脫產就業、西岔鎮聯繫農科所做技術培訓,合作社從廣河犛牛實驗養起,經過一個生產週期對全要素技術難點掌握後,進一步從內蒙古引進品種牛放養,提升合作社養殖產業層次。

“脫貧攻堅除了要有滿腔的熱情,更重要的是科學理性的方式方法。要認真分析致貧的“痛點”是什麼,脫貧的“堵點”是什麼,具體的增收幫扶措施是什麼,種什麼、養什麼、怎麼收、賣給誰,這都要求我們幫扶隊伍給老百姓交一本明白賬。”漫灣村駐村幫扶隊長、新區消防隊文職幹部郭騰說。

雖然規模養殖場建起來了,但基礎設施薄弱、缺乏主導產業的瓶頸一時半會依然很難解決。下半年合作社打算在幫扶隊和村委會的協調下,與村民簽訂飼草種植、土羊、土雞代養合同。對農民種植的飼草、散養雞和土羊由合作社以不低於市場價實現包銷,合作社在種植技術、防疫及產品品質等方面全程跟進,進一步擴大合作社規模效應,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脫貧關聯機制,增強輻射帶動能力。

採訪中,魏至林告訴記者他更遠的美好願景。2年內他想把自己合作社的“溜達雞”、“溜達羊”放養在他所承包的片區內,結合這兩年新區大力扶持的鄉村旅遊好政策,打造林木+果實+採摘+養殖+農家樂的一條龍連鎖產業,帶動更多漫灣村的百姓,一起打通產業興農產業富農的致富路。

採訪後記:

據統計,2018年蘭州新區將繼續扎實推進綜合扶貧、持續扶貧的理念,重點聚焦2017年底未脫貧的469戶1620人貧困戶,堅持“長短結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