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幸福的心態來自 “不比為貴”

心理故事

楊明是一個16歲的少年, 家住偏僻的山村。 父母為了供他上學, 常年在外打工。 他是跟著奶奶長大的。 初中畢業後, 他來到縣城讀高中。

當他看到同學們穿名牌, 玩手機, 談女朋友, 他的虛榮心急劇膨脹, 產生了嚴重的攀比心理。

一次, 班裡不少男同學都買了愛迪達足球鞋。 楊明也想有一雙, 於是他回到家, 對奶奶撒謊說:“學校要交資料費, 需要500元!”為了孫子的學習, 奶奶毫不猶豫地拿出了500元交給了他。 楊明如願以償地穿上了愛迪達球鞋。

後來, 楊明為追求一個女同學。 決定送她一部智能手機, 他再次騙奶奶說學校要交資料費, 奶奶東挪西借湊了500元錢給了他。 楊明覺得這些錢根本就不夠買手機, 於是他趁天黑再次回家, 開始找錢。 由於被奶奶發現, 並將自己誤認為小偷, 楊明用手緊緊地捂住了奶奶的嘴……事後, 偽造了奶奶暴病身亡的現場。 最終,

楊明被抓捕歸案。

心靈解讀

攀比心理是一種“人有我也要有, 人好我要更好”的比較心理, 它隱含著競爭、 好勝的心理成分。 攀比心理人人都有, 只是很多人能夠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攀比欲望, 而有些人尤其是青少年缺乏是非判斷標準和自製能力, 只知道別人有的他也要有, 家長不給買, 就吵鬧強要。

案例中的家長(奶奶)一味地滿足楊明的物質攀比欲望, 孩子要什麼給什麼, 助長了他的貪婪欲望和虛榮心理。 當楊明的欲望膨脹到一定程度, 家長無法滿足他的要求時, 就會產生受挫心理, 最終使他走上犯罪道路。

因此, 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出現攀比心理的苗頭, 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 把孩子攀比的焦點轉移到遊戲、學習、創造、良好行為等方面,

這會大大有助於孩子的心理發展。 同時, 要教育孩子樹立“不比為貴” 的理念, 引導孩子學會自己跟自己比, 學會拿自己的這次跟上次比, 今天跟昨天比。

心靈處方

生活中要有不比為貴的心態, 學會接受自己, 這很重要。 有些人總感到這不如意, 那不滿意, 有些並不是客觀條件太差, 而是由於攀比不當引起的。 俗話說:人比人, 氣死人。 因此, 要想享受人生的歡悅與幸福,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習“不比為貴”的心態。

研究發現, 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人往往比那些好高騖遠的人快樂得多。 因此, 要想生活快樂, 就要學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調整奮鬥目標, 適當壓制心底的欲望。 雖然財富可以帶給人幸福感,

但並不代表財富越多越快樂。

一旦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滿足後, 每一元財富的增加對快樂本身都不再具有任何特別意義。 另外, 幸福的人總是不斷地為自己樹立一些目標, 通常我們會重視短期目標而輕視長期目標, 而長期目標的實現更能給我們帶來幸福的感受。

名人事蹟

22 歲的美國華裔數學家王章程, 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 畢業後, 他的同學多數去了大財團、大公司, 只有王章程一頭紮進了加州私人研究室, 一干就是10年。 10年中, 他的生活收入非常低, 30 歲了還買不起房子。 而他的同學們已經是月收入幾十萬、上百萬元的大老闆。 他們開著高檔車子, 住著大房子, 帶著漂亮的妻子, 而王章程連女朋友都沒有。

好在他從來不羡慕別人,

只對自己的事業感興趣。 雖然他的生活比別人差了幾個等級, 但他本人似乎全然不知。 在外人看來, 王章程的生活是世界上最糟的一種。 王章程卻不管這些, 他攻克了兩道世界級數學難題, 美國十幾家大學先後聘請他前去任教。

正因為他有不比為貴的心態, 從來不羡慕別人的生活, 才會生活在自己的天地裡, 才能不受外界的干擾幹自己的事, 也才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讓我們感到不安的, 往往並不是我們自己, 而是別人的生活和別人的模式。

在生活中總是比來比去, 總是羡慕別人的生活, 就會給自己造成混亂和迷茫, 甚至使自己不得安寧。 與別人比的代價, 常常就是失去自己。 不去和別人比, 我們的日子就會變得悠然平靜, 從容不迫。

作者:章睿齊(心理學博士,心理諮詢研究員)

更多藥食同源,食品安全,美食營養,疾病防治,減肥保健,長壽養生等專業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yishicankao(長按可複製)。

從容不迫。

作者:章睿齊(心理學博士,心理諮詢研究員)

更多藥食同源,食品安全,美食營養,疾病防治,減肥保健,長壽養生等專業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yishicankao(長按可複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