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龍會客廳》走進江北區數位化管理監督指揮中心:智慧城管改變生活

曾卿華做客華龍會客廳 羅傑攝

主持人正在提問 羅傑攝

曾卿華回答記者提問 羅傑攝

華龍網4月26日20時訊大螢幕上, 全區每台環衛車的運行狀態路線水壓一目了然;打開手機城管APP, 便能反映占道停車的現象;下水道有堵塞, 排水管網智慧管理系統對相關問題會自動報警……在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 重慶江北區智慧城管入選2017年度中國“互聯網+”優秀案例。 近日, 江北區數位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主任曾卿華做客華龍會客廳, 和網友們一起聊聊智慧城管改變生活的那些事。

新設備大資料給城管裝上“智慧大腦”

據瞭解, 近幾年, 重慶市江北區積極探索智慧城管資訊系統, 用新設備、大資料、物聯網給城市管理裝上“智慧大腦”,

使得各類問題發現更早、監管效率更高、居民享受服務更多。

曾卿華透露, 目前江北智慧城管建設總體包括18個統84個子系統, 涵蓋綜合監督、市容環衛、市政設施、智慧停車、園林綠化、惠民服務等功能板快。 目前, 江北區已有11個專案上線運行。

“像建立的智慧城管綜合監督平臺, 是江北智慧城管建設的基礎平臺, 主要圍繞傳統城市管理手段落後、監管難、處置難等積弊, 實現城市管理全痕跡監督、勤政管理用資料說話。 目前, 江北區已通過該平臺督促處置156萬件城市管理問題。 ” 曾卿華介紹, 而城管執法系統, 則改變了城管隊伍街面“見員率”低、違法“糾正量”少、投訴“處置率”失真等問題, 實現了“人臉識別、車牌識別、執法呼叫、即時拍攝、現場開單、人員定位”六位一體的智慧監管。

惠民服務系統的上線, 則解決了市民“參政、議政、問政”難題, 市民通過江北百姓城管微應用, 可以即時掌握市政動態資訊, 參與互動活動, 做城市管理的監督者。 2016年8月, 江北智慧城管微應用剛上線運行, 上線以來共上報案件1925件。 “我們還打造了城市管理智慧分析系統, 在清洗整理智慧城管系統中繼資料基礎上, 共用跨行業城市綜合資料, 通過城市管理建設、運行、健康三大指數的建模和智慧分析, 綜合反映城市綜合管理是否健康達標, 一切用資料說話。 ”曾卿華說到。

通過機器人排查各種管網隱患

打開窨井蓋, 然後從一輛工程車上取下三台設備, 系上纜繩, 依次往井下送。 工程車上的一塊螢幕上,

就能清晰地顯示出井下污水和淤泥的全部圖像。 這就是由管線檢測車、爬行機器人、聲納成像儀、探地雷達等高科技設備組成的市政排水管網系統, 該系統結束了“市政下井活雞探測、城市血管經驗管理”的歷史。

利用這套數位化城市管理系統, 市政管理部門能準確找到發生堵塞的管道部位, 把露天開挖的作業面從過去的約30米縮短至兩米, 工作量和施工時間縮短八成以上。 同時還可以監控到井下的各種情況, 連接資料中心, 通過計算主動給出趨勢性的研判。 目前江北區已完成224.7公里排水管網GIS覆蓋。

不僅如此, 江北區還積極佈局物聯智慧感知系統, 在井蓋、路燈和樹木等設施上試點加裝智慧傳感終端。 一個井蓋位置移動、一根路燈杆傾斜,或者一塊商圈瓷磚破損,問題都能及時發現。

一個井蓋位置移動、一根路燈杆傾斜,或者一塊商圈瓷磚破損,問題都能及時發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