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不懂點行銷心理學,你還真以為自己喝的是水

人從來就不是只靠理性做決策的。 不信來回答一下行銷界的經典問題:

一坨屎包裝成什麼樣, 你會吃?

思考一下, 3、2、1……

答案是:包裝成什麼樣都不會吃。

4P中的首要因素就是產品, 當產品是一坨屎時, 什麼包裝都無濟於事。 無奈現實中有些企業主製造了一些“屎”, 卻誤以為可以靠推廣, 把這些“屎”賣好。

扯遠了。 那麼問題2:一堆全世界最好吃的東西, 但外觀卻跟屎一模一樣, 你會選擇吃嗎?

思考一下, 3、2、1……

相信除了黑暗料理界的吃貨們, 大多數人也會選擇不吃。

——英國著名設計公司Pearlfisher對此曾有過經典的總結:

We eat with our eyes

眼睛決定我們吃什麼

Pearlfisher擅長設計包裝, 比如可樂和吉**

Now,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 我們來玩個小遊戲吧, 你覺得以下哪個品牌的水品質更好?哪個水更差?你更想喝哪個?

別懷疑, 8-14你多半沒喝過。 但你就是覺得“這個水好”。 好在哪呢?你喝過嗎?沒喝過是怎麼判斷出來它好的啊?

答案是:包裝。

你看見它的瓶子好看, 就覺得它的水好——儘管這跟水的品質半毛錢關係都沒有——但是!消費者就是這麼覺得的!

這就是切斯金提出的“感知轉移”的問題。 上世紀40年代, 切斯金曾做過一個研究, 他把兩個同樣的產品裝在不同盒子裡, 一個盒子用許多圓環圖形做裝飾, 另一個盒子用三角形做裝飾。 然後, 他問研究物件喜歡哪一種。 結果, 80%的人選擇圓環的盒子, 他們認為圓環盒子裡的產品會更優良。

切斯金在他後來的研究報告中寫道:

問過最初的200人時, 我對所得的結果還是不太相信, 可是問過1000個人以後, 我只好承認事實——多數消費者會把對包裝的感覺轉移到產品上。

切斯金的接班人們更進一步, 他們做了不同包裝版本的七喜, 比如有的會在包裝上去除一些綠色, 加入15%的**。 結果實驗對象認為, 他們喝到的七喜味道變了。 他們認為飲料中的酸橙和檸檬味增加了很多。 他們為此憤憤不平:你們怎麼把七喜的味道給變了!

包裝變了, 消費者認為七喜的味道也變了

可見,人們判斷食品、飲料的口味好壞,不僅依靠味蕾和唾液腺,還包括視覺。對於無色無味的瓶裝水更是如此,業界早有名言“如果你能打動消費者的眼睛,你就能讓他們掏出更多錢!”可惜的是,很多品牌並不明白這個道理。

先來看一個反面例子。曾經,北京一對科學家夫婦將市面上的各種水測了個遍,發現昆侖山礦泉水水質優良,真的可以“升級健康”(2013年昆侖山slogan)。

然而,尼瑪~

尼瑪~尼瑪~

我還專門去找了他們的高端禮盒裝!

尼瑪~裝上禮盒也不像貴族啊……長成這樣,你會覺得“升級健康”嗎?如果不是高鐵等管道的開拓,都不知道昆侖山的銷量該什麼樣。

來看一個稍微正面點的例子,景田百歲山這個60s的TVC(其實拍得挺屎的)。

唯一值得稱道的是這個像貴族的洋妞,和嘩啦啦跑出來的皇家馬車,這些的確有“高端”的聯想。

另外我覺得景田百歲山應該贊助一下《環太平洋2》,順道把《金剛2》、《長城》、也一道冠名了好了。然後可以找張繼科當代言人,廣告語就叫:同一個貴族,同一個景田。

又扯遠了。再來看一個很正向的例子。當初名不見經傳的ALKAQUA,由於獨具匠心的設計在一眾水中脫穎而出。通體透明,只有一個細長的彩色條印有名字等基本資訊,所有詳細資訊被放在彩色條的背後,當消費者從瓶子的另一面閱讀資訊時,小字由於水的折射被放大。

當然,ALKAQUA的背後也有些醃臢齷齪的勾當,就不詳細說了。有興趣大家可以查查。

另一個超級正向的案例是屈臣氏。2002年,屈臣氏為了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請了靳與劉操刀,大瓶蓋加小瓶蓋設計、大面積鮮亮的淺綠色讓這瓶水在貨架上一下子跳了出來,使屈臣氏蒸餾水市場佔有率提升了20%。

還得了“瓶裝水世界”全球設計大獎

最正向的一個案例,又是農夫山泉……農夫老闆鐘睒睒曾說:總理桌上應該放玻璃瓶的水。於是農夫山泉玻璃瓶被擺到了G20峰會的桌上。

懂了感知轉移,現在你明白了吧,為什麼大多數的高端水都用玻璃瓶。

1、造型不好的、字體不好看的、顏色不協調的、瓶形普通的,都被篩掉。嗯,其實你連拿起來看看的衝動都沒有。

這是標準的:眼睛決定我們喝什麼!不入眼的肯定不會入口。

2、入眼的那幾個,你會看看它在什麼“位置”,在農夫山泉旁邊的,應該是個中檔貨;在依雲旁邊的,“雖然不認識,但估計很高檔”;在康師傅旁邊的,“是個低端貨”。

“傍大款原則”,線索有限的情況下,人們會根據產品周邊的資訊進行評估。所以你站在誰旁邊,決定了你的江湖地位。

3、你發現兩瓶水,長得很好看,還站在依雲旁邊,心想:這倆貨應該不便宜。一看價簽,4塊錢。你樂了,“這麼便宜,整一瓶嘗嘗”。

沉錨效應的管道應用,依雲18元的價格成為了起始的評估價,對比之下你會覺得4元很便宜。

4、然後你會拿起來看,又一輪評估開始了——你只要握著瓶子,就會覺得“這個水比康師傅的要好”,因為手的握感好,所以你覺得水也好——但你自己都沒意識到這個決策過程。

感知轉移,手感好你就覺得口感也好。

5、這時你發現旁邊一個哥們拿起了這樣一瓶水

你偷眼一看價簽,瓶/38元。心想:真特木土豪,啊~羡慕。

這個世界上有一類商品,產品價值遠遠小於銷售價格,製造出來就是為了滿足人的“尊重需求”的,換句話說,就是用來界定身份和供人炫耀用的。

6、你偷偷用手機查了一下,他拿起的那款水叫芙絲,取自經過幾個世紀岩石與冰層保護的挪威地下含水層。低鈉,含微量其他礦物質元素,對緩解高血壓以及輔助低鹽量的節食有很大的幫助。麥當娜只喝芙絲。

科特勒大師有一句話:塑造高端品牌很簡單,先給產品定個高價格,然後找到充足的理由去支撐它。支撐的理由,就是各種共變關係:水源、國別(歐洲人認為,水源和國別是決定水質的重要標準,現在我們也這樣認為了)、歷史、成分、功能、療效、誰在用、故事,比如依雲,就有個長壽的故事。

7、你灰溜溜的去付帳後,覺得自己的礦泉水口感還不錯,但隱隱的覺得肯定不如人家買的芙絲好。

對比效應,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8、就這樣,口味——這個恨不得被各種飲料公司做大樣本隨機雙盲實驗的決定性因素,就這樣被改變了。

呃~想瞭解這個,去看看可樂和百事大戰時改變口味的故事,就明白這一切了。

9、當然,如果足夠細分的話,喝水時瓶口的大小,在什麼條件下飲用等因素也很關鍵。

飲用習慣,場合,喝水時候的感覺,甚至“別人眼中喝水的你”這些條件,都是商品成敗的關鍵。

這些就是切斯金大神致力研究的“感知轉移”的問題。利用好感知轉移,會讓你的品牌建設事半功倍。

搜索

複製

可見,人們判斷食品、飲料的口味好壞,不僅依靠味蕾和唾液腺,還包括視覺。對於無色無味的瓶裝水更是如此,業界早有名言“如果你能打動消費者的眼睛,你就能讓他們掏出更多錢!”可惜的是,很多品牌並不明白這個道理。

先來看一個反面例子。曾經,北京一對科學家夫婦將市面上的各種水測了個遍,發現昆侖山礦泉水水質優良,真的可以“升級健康”(2013年昆侖山slogan)。

然而,尼瑪~

尼瑪~尼瑪~

我還專門去找了他們的高端禮盒裝!

尼瑪~裝上禮盒也不像貴族啊……長成這樣,你會覺得“升級健康”嗎?如果不是高鐵等管道的開拓,都不知道昆侖山的銷量該什麼樣。

來看一個稍微正面點的例子,景田百歲山這個60s的TVC(其實拍得挺屎的)。

唯一值得稱道的是這個像貴族的洋妞,和嘩啦啦跑出來的皇家馬車,這些的確有“高端”的聯想。

另外我覺得景田百歲山應該贊助一下《環太平洋2》,順道把《金剛2》、《長城》、也一道冠名了好了。然後可以找張繼科當代言人,廣告語就叫:同一個貴族,同一個景田。

又扯遠了。再來看一個很正向的例子。當初名不見經傳的ALKAQUA,由於獨具匠心的設計在一眾水中脫穎而出。通體透明,只有一個細長的彩色條印有名字等基本資訊,所有詳細資訊被放在彩色條的背後,當消費者從瓶子的另一面閱讀資訊時,小字由於水的折射被放大。

當然,ALKAQUA的背後也有些醃臢齷齪的勾當,就不詳細說了。有興趣大家可以查查。

另一個超級正向的案例是屈臣氏。2002年,屈臣氏為了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請了靳與劉操刀,大瓶蓋加小瓶蓋設計、大面積鮮亮的淺綠色讓這瓶水在貨架上一下子跳了出來,使屈臣氏蒸餾水市場佔有率提升了20%。

還得了“瓶裝水世界”全球設計大獎

最正向的一個案例,又是農夫山泉……農夫老闆鐘睒睒曾說:總理桌上應該放玻璃瓶的水。於是農夫山泉玻璃瓶被擺到了G20峰會的桌上。

懂了感知轉移,現在你明白了吧,為什麼大多數的高端水都用玻璃瓶。

1、造型不好的、字體不好看的、顏色不協調的、瓶形普通的,都被篩掉。嗯,其實你連拿起來看看的衝動都沒有。

這是標準的:眼睛決定我們喝什麼!不入眼的肯定不會入口。

2、入眼的那幾個,你會看看它在什麼“位置”,在農夫山泉旁邊的,應該是個中檔貨;在依雲旁邊的,“雖然不認識,但估計很高檔”;在康師傅旁邊的,“是個低端貨”。

“傍大款原則”,線索有限的情況下,人們會根據產品周邊的資訊進行評估。所以你站在誰旁邊,決定了你的江湖地位。

3、你發現兩瓶水,長得很好看,還站在依雲旁邊,心想:這倆貨應該不便宜。一看價簽,4塊錢。你樂了,“這麼便宜,整一瓶嘗嘗”。

沉錨效應的管道應用,依雲18元的價格成為了起始的評估價,對比之下你會覺得4元很便宜。

4、然後你會拿起來看,又一輪評估開始了——你只要握著瓶子,就會覺得“這個水比康師傅的要好”,因為手的握感好,所以你覺得水也好——但你自己都沒意識到這個決策過程。

感知轉移,手感好你就覺得口感也好。

5、這時你發現旁邊一個哥們拿起了這樣一瓶水

你偷眼一看價簽,瓶/38元。心想:真特木土豪,啊~羡慕。

這個世界上有一類商品,產品價值遠遠小於銷售價格,製造出來就是為了滿足人的“尊重需求”的,換句話說,就是用來界定身份和供人炫耀用的。

6、你偷偷用手機查了一下,他拿起的那款水叫芙絲,取自經過幾個世紀岩石與冰層保護的挪威地下含水層。低鈉,含微量其他礦物質元素,對緩解高血壓以及輔助低鹽量的節食有很大的幫助。麥當娜只喝芙絲。

科特勒大師有一句話:塑造高端品牌很簡單,先給產品定個高價格,然後找到充足的理由去支撐它。支撐的理由,就是各種共變關係:水源、國別(歐洲人認為,水源和國別是決定水質的重要標準,現在我們也這樣認為了)、歷史、成分、功能、療效、誰在用、故事,比如依雲,就有個長壽的故事。

7、你灰溜溜的去付帳後,覺得自己的礦泉水口感還不錯,但隱隱的覺得肯定不如人家買的芙絲好。

對比效應,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8、就這樣,口味——這個恨不得被各種飲料公司做大樣本隨機雙盲實驗的決定性因素,就這樣被改變了。

呃~想瞭解這個,去看看可樂和百事大戰時改變口味的故事,就明白這一切了。

9、當然,如果足夠細分的話,喝水時瓶口的大小,在什麼條件下飲用等因素也很關鍵。

飲用習慣,場合,喝水時候的感覺,甚至“別人眼中喝水的你”這些條件,都是商品成敗的關鍵。

這些就是切斯金大神致力研究的“感知轉移”的問題。利用好感知轉移,會讓你的品牌建設事半功倍。

搜索

複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