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養老樓”裡的幸福生活:有所居 有所樂 有所養

養老樓裡人氣足。

福州日報記者 任思言 通訊員 劉其燚 黃益輝 文/攝

25日下午, 羅源縣飛竹鎮梧桐村的“養老樓”, 五保戶施雲如正和幾位老人在門口曬著太陽,

悠閒地聊著天, 暖陽照在他寫滿歲月故事的臉上, 他露出了幸福笑容。

施雲如老人80多歲, 原來孤身一人住在危房裡, 照顧他的生活起居成了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2015年“養老樓”建成後, 他滿心歡喜地搬了進去, 和其他10多位老人開始了幸福的生活。 “我們每個人都有獨立的臥室, 早晨就去樓下散心, 還有人陪著聊天、下棋、看電視, 我還在附近種了點菜, 還能自己下廚。 ”他笑著說, “養老樓”真好, 樓上休息, 樓下活動, 在這裡安居, 這樣的晚年真開心!

“梧桐村的‘養老樓’好就好在整合了眾多的農村養老資源。 二三樓是慈善總會‘慈善助老安居樓’和縣殘聯的‘助殘福善居’, 一樓除了民政局的‘農村幸福院’, 還有‘農家書屋’、‘老年活動中心’。

這裡可以說是一個‘養老綜合體’了。 ”梧桐村支書徐佺水介紹道。

記者走進樓裡, 發現一樓裡客廳、休息室、廚房、餐廳一應俱全, 電視機、棋牌桌、書籍、健身器材, 應有盡有。 “這裡是我們村最熱鬧的地方, 村裡有100多位老人, 每天來這裡的就有30多位。 ” 徐佺水說農村最需要的就是人氣。

近年來, 羅源將農村養老的資源化零為整, 整合民政局“農村幸福院”專案和慈善總會“慈善助老安居樓”項目, 並彙聚殘聯、衛計局、科技文體局等多方力量, 共建場所、共用資源、共同管理。 目前, 已經有12座村級綜合“養老樓”, 讓無房、危房、孤寡、殘疾老人離家不離村, 住上安全舒適的房子, 又讓空巢、居家老人有個可以臨時休息、臨時就餐、共同娛樂、互相照料的獨立活動場所,

做到了讓老人們“有所居、有所養、有所樂”。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 由羅源縣民政局推進的“農村幸福院”專案, 是以村為單位, 為老年人提供就餐、文化娛樂、休息等照料服務的公益性互助養老服務設施, “原則上日間統一照料, 夜間分散居住。 ”羅源縣民政局副局長李恒學說。 截至2017年底, 羅源已建成101座農村幸福院, 覆蓋53.4%的行政村。 而慈善總會主導的“慈善助老安居樓”項目, 則利用學校、舊村部等閒置的公共設施和民房進行適當改造和裝修, 用以安置無房、危房的孤寡老殘人員和部分留守老人。 “都是照顧老人, 資源整合到一起會事半功倍!”羅源縣慈善總會會長朱碧娟一直推動農村養老資源的整合,

在她的推動下, 2012年開始, 慈善總會的“農村慈善助老安居樓”項目就與鄉鎮敬老院開展合作, 2015年後, 更和民政局的“農村幸福院”專案深度整合。

據介紹, 2018年, 羅源縣民政局和縣慈善總會還將聯合多方力量, 新建2座綜合“養老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