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季度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實現“開門紅”

4月23日, 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 通報今年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 據介紹, 今年以來, 全國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著力穩生產、調結構、提素質、促改革, 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開局良好。 資料顯示, 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8 904億元, 同比增長3.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 226元, 實際增長6.8%, 延續了“雙增長”的勢頭, 實現了“開門紅”, 為鄉村振興戰略開局起步奠定了良好基礎。 儘管今年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實現“開門紅”、運行良好, 但也存在一些不確定、不穩定因素, 直接或間接影響到農業農村經濟運行。

魏百剛分析, 從農業農村經濟自身來看, 還有三點需要加以重點關注, 並採取一些應對舉措, 保持農業農村發展的好勢頭。

一:供需資訊不對稱, 導致農業結構調整面臨市場風險

魏百剛強調, 減玉米是結構調整當中的一個重點, 這兩年已經累計調減333.33萬公頃, 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一季度主產區玉米平均批發價格同比上漲18.5%, 農民預期收益增加, 可能導致農民誤判形勢, 增加種植面積。 從目前來看, 我國玉米供大於需的狀態沒有根本性改變, 玉米的庫存量還是比較大。 需要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加強政策宣傳解讀,

特別是資訊的發佈預警, 把這些資訊給農民講清楚, 引導農民合理安排生產。 同時, 一些地方農業結構調整也有同質化、同期化現象, 農產品集中上市、積壓賣難時有發生。 一方面, 需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建立健全產地市場體系, 加強市場分析研判, 及時發佈供求資訊, 開展產銷對接活動, 引導農民合理調結構、錯峰上市;另一方面, 需要積極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 支援農民發展名特優農產品生產, 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多層次、個性化需求, 讓農產品既產得好、也能賣出好價錢。

二:農民經營收入增長乏力,農民持續較快增收難度加大

一季度農民收入實際增長6.8%,與GDP增速同步,比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1個百分點。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還是下降了0.4個百分點;與去年全年增速相比,下降了0.5個百分點。其中經營淨收入占農民收入的35%左右,在農民收入四個來源管道中增速最慢,從未來走勢看,農產品價格下行壓力還很大,通過農產品價格提高增加收入比較困難。所以需要農業農村部門主動作為,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休閒農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三是農資價格上漲提高了生產成本,氣候變化影響不容忽視。現在是農業生產資料使用的旺季,預計後期一段時間農資價格還會有季節性小幅上漲,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抬高農業生產成本,成本提高就會擠壓農民收入空間。因此,未來需要在保障農資供應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加大統防統治、統配統施、智慧農機等支持力度,促進農民節本增效。

文:吳佩

編輯:周婷婷

校對:張豔霞

終審:王一君

掃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更多農業知識等你探尋

二:農民經營收入增長乏力,農民持續較快增收難度加大

一季度農民收入實際增長6.8%,與GDP增速同步,比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1個百分點。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還是下降了0.4個百分點;與去年全年增速相比,下降了0.5個百分點。其中經營淨收入占農民收入的35%左右,在農民收入四個來源管道中增速最慢,從未來走勢看,農產品價格下行壓力還很大,通過農產品價格提高增加收入比較困難。所以需要農業農村部門主動作為,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休閒農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三是農資價格上漲提高了生產成本,氣候變化影響不容忽視。現在是農業生產資料使用的旺季,預計後期一段時間農資價格還會有季節性小幅上漲,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抬高農業生產成本,成本提高就會擠壓農民收入空間。因此,未來需要在保障農資供應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加大統防統治、統配統施、智慧農機等支持力度,促進農民節本增效。

文:吳佩

編輯:周婷婷

校對:張豔霞

終審:王一君

掃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更多農業知識等你探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