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致敬勞動者:城市因為他們更美麗

勞動最光榮。 一個秩序井然的社會一定由許許多多恪盡職守的勞動者組成, 尤其是在服務行業, 那些從事著繁重勞動的勞動者們, 用自己的雙手為社會提供便利, 讓 我們的生活更加幸福。 “城市擺渡者”“城市美容師”“城市搬運工”……他們或許平凡, 但卻是城市運行不可或缺的部分。

公交司機

寸步不移的艱辛

加區利越公車2路專線駕駛員渠慎峰正駕駛公車。

馮師傅是加格達奇公車眾多駕駛員中普通的一員, 每天都在做著重複單調而且平凡的工作——在我們上下班的乘車路上一路相伴。

早晨6點半, 穿著工作制服的馮師傅開著1路公車緩緩駛出了首發站。 車廂內整潔乾淨, 沒有一絲雜物。 一路上車輛行駛平穩, 沒有突然加速或者踩刹車, 到站 時, 馮師傅總是將車在規定處停穩後方才開門讓乘客上下車。 在百貨大樓站, 車上上來一位70多歲的老大娘,

馮師傅看見老人家歲數大, 便提醒道“老人家扶穩坐 好, 要開車了。 ”看到老大娘準備下車時, 馮師傅特意讓她就近從前門下了車, 並囑咐道:“您慢點下車, 注意安全。 ”

上午8點正值上班早高峰時段, 堵車的情況避免不了。 每每遇到這種情況, 馮師傅都會耐心地等候, 也會安撫車上等著上班的乘客, 時不時地觀察著周邊的交通狀況。

馮師傅告訴記者, 從早上6點多上班到晚上6點多下班, 這一天下來差不多會沿一號線始發站和終點站跑10個來回。 中午吃飯的時間只有20分鐘, 為了不耽誤工 作, 他只能在網站邊上的速食店簡單吃點東西。 為了中途不上洗手間, 他儘量少喝水甚至不喝水, 時間一長, 他得了腎結石。

馮師傅告訴記者, 對駕駛員來說,

最難熬的是夏天。 他夏天都會帶兩件上衣, 還沒跑完一圈一件上衣濕透了, 他回來後就換上另一件。 為了保證不脫水, 他都會帶著一大杯鹽水。

當記者問及從事這份工作有何感想時, 馮師傅笑呵呵地說:“我就是一名普通的駕駛員, 擔負著一車人的安全, 做著每一位元駕駛員都會做的事。 不覺得特別辛苦, 當然也從不覺得自己有多了不起。 ”

環衛工人

一人髒換來城市潔

加區環衛工人沈學東正在打掃街面垃圾。

在加格達奇的春城路, 車流穿梭, 人行道上許多市民悠閒散步。 王明陽和往常一樣揮動手中的掃把, 重複著簡單而熟悉的動作:將路面上的廣告紙、塑膠袋和樹葉等 垃圾掃進畚鬥裡, 等畚鬥裝滿後, 將垃圾倒進小垃圾桶, 然後再把小垃圾桶裡的垃圾倒進大垃圾桶裡, 直到垃圾清運車將其運走。 突然, 一輛駛過的車裡扔出一團廢 棄的紙巾, 王明陽等到車輛減少時, 快速走到路中間, 將紙掃進畚鬥, 然後趕緊退回路邊。

走在加格達奇的街道, 像王明陽這樣穿著橘紅馬甲的身影隨處可見,

他們就是城市的環衛工, 每天呵護著城市的衛生保潔。 無論是嚴寒酷暑, 還是清晨黃昏, 他們都 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穿梭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春夏除塵清理紙屑、廢棄物;秋冬還要清理落葉與積雪。 “寧願一人髒, 換來萬家潔。 ”這句話就是對環衛工人一天 又天、一年又一年忙碌工作的生動總結。

“領導經常叫我們要注意安全, 馬路上的垃圾, 一定要等沒車的時候再掃, 工人們之間也會互相提醒。 ”王明陽說最怕的就是車窗裡拋出來垃圾。

今年40出頭的王明陽, 從事環衛工作已經5年整, 談及工作以來他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王明陽告訴記者, 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提升了, 市民的文明素質也在不斷提 升, 環衛工人的社會地位有了明顯提高,許多臨街單位的衛生間都對環衛工人開放,還設置了愛心休息室,提供免費開水。“累點不要緊,這是我們分內的事兒,環 境好了,城市才能更快發展。”王明陽說道。

社區保潔員

大家舒心我開心

加區幸福裡社區的保潔員李桂如清掃社區路面。

“早上好啊,鍛煉去啊!”每天早晨七八點鐘,加區幸福裡社區裡一個熟悉的身影就忙開了。她身穿工作服,手裡拿著掃帚和簸箕,默默地打掃著社區的衛生。她就是朱阿姨,一位被業主們稱讚的社區保潔員。

“我把社區當成是我的家,當然要維護好社區的環境衛生。”聽到社區業主對自己的誇獎,朱阿姨顯得有些不好意思。她告訴記者,自己只是做了本職工作。可事實 上,朱阿姨每天上班都來得最早,走得最晚,走之前都是再三確認自己負責的片區乾淨整潔、無垃圾雜物才會離開。工作起來更是一絲不苟,有時看見誰家門前垃圾 多,朱阿姨還會主動幫忙送到垃圾箱裡,順便把業主家門前的地也擦乾淨。

朱阿姨告訴記者,自己和老伴兒都已經退休,兒女又不在身邊,在家閒不住的老兩口便一起出來找點事兒做。家裡孩子都勸她別幹了,太辛苦,也沒有節假日,可她覺得身體還不錯,掙點錢貼補家用也挺好的。

“這裡的社區居民出來進去都親切地和我打招呼,大家很熟悉了,好多居民都把家裡不用的廢紙殼主動拿給我,讓我心裡感覺暖暖的。”說到這,朱阿姨嘴角有些微微上揚,“很多人覺得保潔員這份工作不好,我卻不這麼認為,看到大家舒心,我自己也開心,特別滿足。”

醫院護工

平凡之中見偉大

隨著社會的發展,護工已經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職業。他們不屬於醫院,卻又在醫院工作,是介於護士與病人親屬之間的角色,為患者擦洗、餵飯、做康復訓練等等,都是護士工作無法延伸的領域。採訪中,記者見到的就是這樣一位護工——田翠英。

午後,在地區人民醫院外科住院部,家住松嶺區的張奶奶不小心將腰摔骨折,在這裡住院治療。張奶奶的老伴因為患病不能來陪護,子女們又在外地工作不能趕回 來,家人把張奶奶送到醫院後,便為張奶奶請來了護工田翠英。住院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張奶奶的一日三餐、日常起居都由田翠英照料。

在張奶奶的病房,記者注意到病床邊有張椅子,椅子拉開就是一張床,那是田翠英睡覺的地方。田翠英說,她每天都會給張奶奶做一下局部的身體按摩,隔兩個小時 幫張奶奶翻一次身,陪張奶奶聊天,伺候張奶奶吃飯等等。而提到田翠英,張奶奶滿嘴都是認真、負責、細心之類的讚美。當記者問到這樣的工作累不累時,田翠英 笑呵呵地說:“做了幾年了,已經養成快速睡著、快速醒來的習慣。家屬把患者交給我照顧,我就得盡心盡責,這樣賺到錢心裡也踏實。”田翠英還告訴記者,現在 家屬要求都很高,除了照顧病人的生活起居,必須懂一些醫學常識,這樣對患者的病情變化能有個正確的判斷,萬一出了什麼狀況,也能及時進行處理。

田翠英說:“現在都是兩個孩子有4個老人要照顧,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所以護工的工作還是挺受歡迎的。但是這份工作的辛苦卻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剛從事這 份工作時我也想過要改行,不過現在已經完全適應了。”護工工作平平淡淡,沒有耀眼的光環,但患者的康復、家屬滿意的笑容便是田翠英工作的動力,她說還會繼 續用滿腔熱情和雙手為患者康復盡力,無怨無悔,堅守並努力。

飯店服務員

沒有哪份工作不辛苦

飯店服務員張豔華正在擺放餐具。

“您好,歡迎光臨,請問您幾位用餐?”走進加格達奇和諧家園附近的某餐館,正值週末午餐時間,飯店門前停滿了車輛,飯店內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飯店大廳一 大半的桌子都坐滿了客人,一側的幾個包間差不多也都客滿了。飯店老闆忙著幫客人點菜,系著圍裙的幾個服務員從廚房進進出出,門口的迎賓服務員熱情地跟客人 打著招呼。

正在穿梭於取菜間和餐桌之間的小穎,是這家飯店的一名普通服務員,從2015年工作至今已有3年時間。小穎是一名90後,但在她身上卻找不到一點90後的 影子。她謙虛,待人熱情,打扮樸實,著裝也中規中矩,如果小穎不說,沒人能猜出她的真實年齡。不到10分鐘的時間裡,她已經在取菜間、餐桌之間跑了七八個 來回。小穎說:“越是節假日的時候,就越是我們忙的時候,你看今天來就餐的客人比平常多出一兩倍,就連喝水的功夫都沒有。”說話時,忙碌的小穎臉漲得通 紅,滿頭大汗。

小穎告訴記者,在飯店工作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客人,有時可能客人叫了服務員,如果回應晚了,就會被客人責駡;有時點菜跟客人沒溝通好錯點了,還會被老闆訓 斥;如果這個月一旦有事請假,滿勤獎就拿不到了……小穎說,高中一畢業自己不願意繼續讀書,為了給家裡增添收入,她選擇出來打工。期間也做過很多工作,但 是沒有哪份工作是不辛苦的,趁現在還年輕,多努力積攢些工作經驗,對以後的生活會有好處。

快遞員

付出一定會有收穫

加區德邦物流快遞員龐亞秋給顧客送包裹。

“您好,您的快遞到了,麻煩您簽收一下,請問您在家嗎?給您送到哪裡合適?”圓通快遞公司的快遞員張海東一手拿著手上的快遞,一手握著手機,類似這樣的話他每天大概要重複幾十遍甚至上百遍,而核對收件人身份、簽字、撕單,整個過程更是乾淨俐落。

早晨6點左右,快遞員們便開始分揀屬於自己片區的快件。張海東告訴記者,每個快遞員都有自己負責的派送區域,哪個街道、哪個社區是否屬於自己的派轄範圍,要很快地看到包裹上的地址,及時反應過來快速分揀到自己的快遞車上。

上午10點以後,快遞員們便開始一天的派送工作。在加格達奇某社區,張海東打了20幾個電話,有讓放到門衛自己取的,有讓送件上門的,當然也有讓轉放其他 地方的。而對於電話無法接通的,張海東又挨個發短信告知……“我們都是按件計工資,送得多才能掙得多,所以每天都要儘快把包裹送到客戶手裡,這樣才不耽誤 下面的派送。”看到當天的派送任務完成得很順利,這個80後快遞小哥樂呵呵地說。

“其實客戶著急,我們更著急,辛苦點不算什麼,但是最怕客戶投訴,如果有一個投訴電話,我們幾天的活就白乾了。”當記者問及工作中感觸最深的事兒,張海東想了想認真地說:“每一位元客戶的需求我們都會盡力滿足,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我們的工作。”

張海東告訴記者,白天他幾乎都在路上跑,不是在寄送快遞就是在收快遞。現在這個季節還好一點兒,遇上“雙十一”等網購高峰期,有時連飯都顧不上吃。“這一 行雖然辛苦,但是憑自己努力賺錢,幹得多,掙得就多。”張海東認真地說:“無論在什麼崗位,只要付出,一定會有收穫。”

記者手記

尊重就是最好的讚揚

採訪雖然結束了,那些路邊打掃時佝僂的背影、公車裡瘦小的身軀、手捧包裹焦急的臉龐……他們的一舉一動,總是會在筆者的腦海中浮現。他們是我們身邊最普 通的一線勞動者,而生活中,他們同樣也是父親、母親或是兒子、女兒……樸實無華是他們的外表,任勞任怨是他們的性格,堅忍不拔是他們的品質,勞動讓他們身 上散發著一種力量和光芒。在整個採訪過程中,記者深深感受到這些一線勞動者的辛勤與不易,感受到他們的質樸與可愛。而對他們來說,其實並不需要言語的贊 揚,因為他們從未想過用勞動去獲取額外的榮譽。他們需要的,除了應有的報酬之外,是社會對他們的認可和人們的尊重。勞動從不分貴賤,請給予他們多一些理解 和包容,因為每一份勞動、每一滴汗水,都值得我們去尊重。

環衛工人的社會地位有了明顯提高,許多臨街單位的衛生間都對環衛工人開放,還設置了愛心休息室,提供免費開水。“累點不要緊,這是我們分內的事兒,環 境好了,城市才能更快發展。”王明陽說道。

社區保潔員

大家舒心我開心

加區幸福裡社區的保潔員李桂如清掃社區路面。

“早上好啊,鍛煉去啊!”每天早晨七八點鐘,加區幸福裡社區裡一個熟悉的身影就忙開了。她身穿工作服,手裡拿著掃帚和簸箕,默默地打掃著社區的衛生。她就是朱阿姨,一位被業主們稱讚的社區保潔員。

“我把社區當成是我的家,當然要維護好社區的環境衛生。”聽到社區業主對自己的誇獎,朱阿姨顯得有些不好意思。她告訴記者,自己只是做了本職工作。可事實 上,朱阿姨每天上班都來得最早,走得最晚,走之前都是再三確認自己負責的片區乾淨整潔、無垃圾雜物才會離開。工作起來更是一絲不苟,有時看見誰家門前垃圾 多,朱阿姨還會主動幫忙送到垃圾箱裡,順便把業主家門前的地也擦乾淨。

朱阿姨告訴記者,自己和老伴兒都已經退休,兒女又不在身邊,在家閒不住的老兩口便一起出來找點事兒做。家裡孩子都勸她別幹了,太辛苦,也沒有節假日,可她覺得身體還不錯,掙點錢貼補家用也挺好的。

“這裡的社區居民出來進去都親切地和我打招呼,大家很熟悉了,好多居民都把家裡不用的廢紙殼主動拿給我,讓我心裡感覺暖暖的。”說到這,朱阿姨嘴角有些微微上揚,“很多人覺得保潔員這份工作不好,我卻不這麼認為,看到大家舒心,我自己也開心,特別滿足。”

醫院護工

平凡之中見偉大

隨著社會的發展,護工已經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職業。他們不屬於醫院,卻又在醫院工作,是介於護士與病人親屬之間的角色,為患者擦洗、餵飯、做康復訓練等等,都是護士工作無法延伸的領域。採訪中,記者見到的就是這樣一位護工——田翠英。

午後,在地區人民醫院外科住院部,家住松嶺區的張奶奶不小心將腰摔骨折,在這裡住院治療。張奶奶的老伴因為患病不能來陪護,子女們又在外地工作不能趕回 來,家人把張奶奶送到醫院後,便為張奶奶請來了護工田翠英。住院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張奶奶的一日三餐、日常起居都由田翠英照料。

在張奶奶的病房,記者注意到病床邊有張椅子,椅子拉開就是一張床,那是田翠英睡覺的地方。田翠英說,她每天都會給張奶奶做一下局部的身體按摩,隔兩個小時 幫張奶奶翻一次身,陪張奶奶聊天,伺候張奶奶吃飯等等。而提到田翠英,張奶奶滿嘴都是認真、負責、細心之類的讚美。當記者問到這樣的工作累不累時,田翠英 笑呵呵地說:“做了幾年了,已經養成快速睡著、快速醒來的習慣。家屬把患者交給我照顧,我就得盡心盡責,這樣賺到錢心裡也踏實。”田翠英還告訴記者,現在 家屬要求都很高,除了照顧病人的生活起居,必須懂一些醫學常識,這樣對患者的病情變化能有個正確的判斷,萬一出了什麼狀況,也能及時進行處理。

田翠英說:“現在都是兩個孩子有4個老人要照顧,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所以護工的工作還是挺受歡迎的。但是這份工作的辛苦卻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剛從事這 份工作時我也想過要改行,不過現在已經完全適應了。”護工工作平平淡淡,沒有耀眼的光環,但患者的康復、家屬滿意的笑容便是田翠英工作的動力,她說還會繼 續用滿腔熱情和雙手為患者康復盡力,無怨無悔,堅守並努力。

飯店服務員

沒有哪份工作不辛苦

飯店服務員張豔華正在擺放餐具。

“您好,歡迎光臨,請問您幾位用餐?”走進加格達奇和諧家園附近的某餐館,正值週末午餐時間,飯店門前停滿了車輛,飯店內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飯店大廳一 大半的桌子都坐滿了客人,一側的幾個包間差不多也都客滿了。飯店老闆忙著幫客人點菜,系著圍裙的幾個服務員從廚房進進出出,門口的迎賓服務員熱情地跟客人 打著招呼。

正在穿梭於取菜間和餐桌之間的小穎,是這家飯店的一名普通服務員,從2015年工作至今已有3年時間。小穎是一名90後,但在她身上卻找不到一點90後的 影子。她謙虛,待人熱情,打扮樸實,著裝也中規中矩,如果小穎不說,沒人能猜出她的真實年齡。不到10分鐘的時間裡,她已經在取菜間、餐桌之間跑了七八個 來回。小穎說:“越是節假日的時候,就越是我們忙的時候,你看今天來就餐的客人比平常多出一兩倍,就連喝水的功夫都沒有。”說話時,忙碌的小穎臉漲得通 紅,滿頭大汗。

小穎告訴記者,在飯店工作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客人,有時可能客人叫了服務員,如果回應晚了,就會被客人責駡;有時點菜跟客人沒溝通好錯點了,還會被老闆訓 斥;如果這個月一旦有事請假,滿勤獎就拿不到了……小穎說,高中一畢業自己不願意繼續讀書,為了給家裡增添收入,她選擇出來打工。期間也做過很多工作,但 是沒有哪份工作是不辛苦的,趁現在還年輕,多努力積攢些工作經驗,對以後的生活會有好處。

快遞員

付出一定會有收穫

加區德邦物流快遞員龐亞秋給顧客送包裹。

“您好,您的快遞到了,麻煩您簽收一下,請問您在家嗎?給您送到哪裡合適?”圓通快遞公司的快遞員張海東一手拿著手上的快遞,一手握著手機,類似這樣的話他每天大概要重複幾十遍甚至上百遍,而核對收件人身份、簽字、撕單,整個過程更是乾淨俐落。

早晨6點左右,快遞員們便開始分揀屬於自己片區的快件。張海東告訴記者,每個快遞員都有自己負責的派送區域,哪個街道、哪個社區是否屬於自己的派轄範圍,要很快地看到包裹上的地址,及時反應過來快速分揀到自己的快遞車上。

上午10點以後,快遞員們便開始一天的派送工作。在加格達奇某社區,張海東打了20幾個電話,有讓放到門衛自己取的,有讓送件上門的,當然也有讓轉放其他 地方的。而對於電話無法接通的,張海東又挨個發短信告知……“我們都是按件計工資,送得多才能掙得多,所以每天都要儘快把包裹送到客戶手裡,這樣才不耽誤 下面的派送。”看到當天的派送任務完成得很順利,這個80後快遞小哥樂呵呵地說。

“其實客戶著急,我們更著急,辛苦點不算什麼,但是最怕客戶投訴,如果有一個投訴電話,我們幾天的活就白乾了。”當記者問及工作中感觸最深的事兒,張海東想了想認真地說:“每一位元客戶的需求我們都會盡力滿足,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我們的工作。”

張海東告訴記者,白天他幾乎都在路上跑,不是在寄送快遞就是在收快遞。現在這個季節還好一點兒,遇上“雙十一”等網購高峰期,有時連飯都顧不上吃。“這一 行雖然辛苦,但是憑自己努力賺錢,幹得多,掙得就多。”張海東認真地說:“無論在什麼崗位,只要付出,一定會有收穫。”

記者手記

尊重就是最好的讚揚

採訪雖然結束了,那些路邊打掃時佝僂的背影、公車裡瘦小的身軀、手捧包裹焦急的臉龐……他們的一舉一動,總是會在筆者的腦海中浮現。他們是我們身邊最普 通的一線勞動者,而生活中,他們同樣也是父親、母親或是兒子、女兒……樸實無華是他們的外表,任勞任怨是他們的性格,堅忍不拔是他們的品質,勞動讓他們身 上散發著一種力量和光芒。在整個採訪過程中,記者深深感受到這些一線勞動者的辛勤與不易,感受到他們的質樸與可愛。而對他們來說,其實並不需要言語的贊 揚,因為他們從未想過用勞動去獲取額外的榮譽。他們需要的,除了應有的報酬之外,是社會對他們的認可和人們的尊重。勞動從不分貴賤,請給予他們多一些理解 和包容,因為每一份勞動、每一滴汗水,都值得我們去尊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