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欲去還留北大荒——中國鳥人首次出境護鳥記事(10)

欲去還留北大荒

——中國鳥人首次出境護鳥記事(10)

湖南日報新湖南記者 徐亞平

同在一片藍天下, 同在一片稻田裡, 農人在勞作,

天鵝在覓食。

這可能嗎?套用一句“臺詞”:親, 我不是在夢裡吧?

4月23日, “跟著大雁去遷徙”志願者在黑龍江撫遠大興和洪河農場錄下這一幕:人離小天鵝僅幾米距離。 人跟鳥形成了一種很好的信任關係。 周自然認為, 這是在中國首次發現小天鵝跟農民和諧相處的一個新現象。

問天何時老?問情何時絕?我心深深處, 中有千千結。 23日晚上, “遷徙”志願者抵達兩江交匯的黑龍江省撫遠市。 24日整天在做出國前的準備, 誰也沒有閑著。

岳陽電視臺記者、環保志願者嚴欽海一直為這個感人場面耿耿於懷——天鵝在農田覓食, 跟農民相隔只有幾米, 但是互不打擾。 所以, 他想重新回到那個地方, 再把那個場面錄一次。 周海翔自告奮勇開車送他。

在資深鳥友劉麗陪同下, 周海翔、嚴欽海來到洪河農場, 再次看到了小天鵝。

因拍鳥心切, 嚴欽海趕在周海翔之前跨過前面一道水溝, 把三角架支在水裡, 提著攝像機跨過去, 差一點就失去平衡, 周海翔在後面把他動態不平衡的過程全拍了下來。

其實, 嚴欽海23日拍的畫面已經很精彩了——大家一共看到3群天鵝, 也看到了農田幹活的人正在撈水中飄起的稻渣, 離天鵝就幾米距離, 天鵝也不跑。

這群天鵝自由自在地覓食的時候, 其它的天鵝飛來落入其中。 周海翔說:“這才是真正的生態照片, 小天鵝飛過來,

說明攝影師沒有惡意的行為, 而如果是起飛的鏡頭, 則有可能被哄趕。 ”

嚴欽海找到了兩位承包地的人, 其中一個叫夏天雷, 承包了390畝地, 種水稻。 因為之前, 他在分析天鵝在稻田裡吃什麼的時候?想到的有可能是去年秋收殘剩的稻穗。

稻穗為啥會殘剩較多?夏天雷解釋說,

因為稻田會遇到被風局部刮倒, 在機械秋收的時候, 會“跑食”, 還比較嚴重。 夏天雷都很熱情邀請志願者吃飯, 但大家沒去。 只跟他們聊天, 問有沒有誰打天鵝?他說“誰敢呀”。

夏天雷介紹說, 前幾年, 偶爾有少量天鵝進稻田;今年卻特別多。 他這390畝地區域, 就有3、4群天鵝, 每一群都有幾十隻、上百隻。 隨團資深鳥友馮景志老師感歎:“這麼多年, 走南闖北地拍鳥, 能夠看到這樣的場面還是第一次。 ”

志願者到了撫遠後發現,通過接待他們的撫遠海外旅行社,在其朋友圈轉發志願者一路上跟蹤大雁的活動內容與報導,在撫遠中小學引起很大反響,撫遠縣教育局通過旅行社邀請“跟著大雁去遷徙”志願者為城區6所小學學生做關於保護好鳥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分享會。

14時,志願者來到該縣一所中心小學,6所學校優秀學生代表和老師早已在這裡等候著遠道而來的鳥人。

3位隊員快樂地作了分享。“跟著大雁去遷徙”發起人周自然把活動的起因、過程、候鳥的遷徙路線、國內跟蹤器的發展情況、全程跟蹤的過程,都分享給了同學們,同時告訴同學們:“候鳥遷徙的路上面臨很多風險,所以,候鳥保護是全過程的保護。”

周海翔給孩子們講了什麼是生態、什麼是生態平衡,還講了一些小故事,讓同學們去理解:地球需要生態平衡,人才能更好地生活下去。講的過程中,他不時地提問,讓學生們回答。鴻鵠是什麼意思?生態平衡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保護生態?學生們都踴躍地回答,有一個學生回答了3次,而且答案都正確。

第三個上臺分享的是,世界自然基金會項目官員馬志龍。他向同學們介紹了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基本情況。他說,環境保護需要公眾參與。他歡迎同學們能夠關注、參與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環境保護和候鳥保護項目。

一位學生一回家就跟家長講了“跟著大雁去遷徙”活動分享會。剛好這位家長也是鳥類攝影愛好者,聽說“遷徙”志願者來了,馬上加了“大雁去遷徙”的微信,在微信中說,他拍到了環志天鵝。

豈止是天鵝呀,還有大雁。

鏡頭聚焦黑龍江南岸的撫遠濃江鄉生德庫村。

太陽升起來,一群又一群的大雁從太陽那裡通過,構成了美好的圖畫。

按當地朋友的描述,大雁在這裡會取食到8點左右。此時,當地農民會出來幹活,它們也就吃飽了,會陸陸續續地飛到黑龍江對岸的俄羅斯去。

分享會後,“跟著大雁去遷徙”團隊部分隊員驅車來到撫遠縣的最高點。這裡靠近黑龍江,北岸就是俄羅斯。大家用肉眼就能看到,對岸的俄羅斯房屋建築很少、公共設施也很少,基本上是一片原生態的河灘濕地。

從洞庭湖飛過來的蒼鷺,就是在這片濕地裡面築巢、繁殖。

撫遠縣城人口在10萬左右,人口密度不太大;但相對於對岸的俄羅斯,還是屬於人口密集區。所以,這邊原有的濕地和平原,大部分變成了農田、玉米地。

現在,志願者跟著大雁到了此地。有些大雁先期到了這裡。晚上,他們在俄羅斯那邊棲息,白天太陽還沒有升起來,它們就開始從俄羅斯起飛,飛過黑龍江,到中國境內的這邊,在玉米地裡尋找玉米粒。

周自然、王敏採訪了當地居民。有一個人拿出手機給他們看,手機上面是大雁在黑龍江這邊中國境內的玉米地裡覓食,然後起飛的時候鋪天蓋地,整個螢幕都是大雁。

隊員們當即決定,次日淩晨3時起床,3點半出發,趕到這個地方去看龐大的雁陣。

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25日 4時30分,志願者趕到了生德庫村。一進入大堤,遠遠就看到了一群大雁從俄羅斯方向飛過來。

此時,太陽還沒有升起來,天邊剛剛發紅,大雁不斷地從俄羅斯飛過來,大家架好機位,不斷地拍攝。

大雁越來越多,360度的方向都有大雁,且是成片成片的。有的地方密密麻麻,壓得人透不過氣來。

大家來到玉米地裡,看到大群的大雁在這裡降落、採食。

帆歸空渚早,雁落信潮遲。一批又一批的大雁從遠處飛來,呀,鋪天蓋地,雁叫聲不絕於耳。

大家都目瞪口呆。所有攝影師感覺任何一張照片都可以作為大作發表。

7時,大家心滿意足地往回走。路上,周海翔扒開玉米地發現,玉米地因機械收割殘存的玉米粒比較多,大雁的糞便也很多,排出的糞便裡面有一些亮晶晶的沙粒,說明它們在這裡吃了玉米,在俄羅斯對面的沙灘上也吃了些沙粒,用來幫助消化。

再回首,恍然入夢;再回首,我心澎湃。岳陽電視臺記者嚴欽海說:“成語字典裡沒有一個詞語能夠形容這樣壯觀的場面。”

詩人周自然激情賦詩曰:

天涯明月伴遷徙,

邊城始覺雁不如。

眼前有景道不出,

鳥國歸來再讀書。

(攝影:蔡延軍、周海翔、周自然)

志願者到了撫遠後發現,通過接待他們的撫遠海外旅行社,在其朋友圈轉發志願者一路上跟蹤大雁的活動內容與報導,在撫遠中小學引起很大反響,撫遠縣教育局通過旅行社邀請“跟著大雁去遷徙”志願者為城區6所小學學生做關於保護好鳥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分享會。

14時,志願者來到該縣一所中心小學,6所學校優秀學生代表和老師早已在這裡等候著遠道而來的鳥人。

3位隊員快樂地作了分享。“跟著大雁去遷徙”發起人周自然把活動的起因、過程、候鳥的遷徙路線、國內跟蹤器的發展情況、全程跟蹤的過程,都分享給了同學們,同時告訴同學們:“候鳥遷徙的路上面臨很多風險,所以,候鳥保護是全過程的保護。”

周海翔給孩子們講了什麼是生態、什麼是生態平衡,還講了一些小故事,讓同學們去理解:地球需要生態平衡,人才能更好地生活下去。講的過程中,他不時地提問,讓學生們回答。鴻鵠是什麼意思?生態平衡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保護生態?學生們都踴躍地回答,有一個學生回答了3次,而且答案都正確。

第三個上臺分享的是,世界自然基金會項目官員馬志龍。他向同學們介紹了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基本情況。他說,環境保護需要公眾參與。他歡迎同學們能夠關注、參與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環境保護和候鳥保護項目。

一位學生一回家就跟家長講了“跟著大雁去遷徙”活動分享會。剛好這位家長也是鳥類攝影愛好者,聽說“遷徙”志願者來了,馬上加了“大雁去遷徙”的微信,在微信中說,他拍到了環志天鵝。

豈止是天鵝呀,還有大雁。

鏡頭聚焦黑龍江南岸的撫遠濃江鄉生德庫村。

太陽升起來,一群又一群的大雁從太陽那裡通過,構成了美好的圖畫。

按當地朋友的描述,大雁在這裡會取食到8點左右。此時,當地農民會出來幹活,它們也就吃飽了,會陸陸續續地飛到黑龍江對岸的俄羅斯去。

分享會後,“跟著大雁去遷徙”團隊部分隊員驅車來到撫遠縣的最高點。這裡靠近黑龍江,北岸就是俄羅斯。大家用肉眼就能看到,對岸的俄羅斯房屋建築很少、公共設施也很少,基本上是一片原生態的河灘濕地。

從洞庭湖飛過來的蒼鷺,就是在這片濕地裡面築巢、繁殖。

撫遠縣城人口在10萬左右,人口密度不太大;但相對於對岸的俄羅斯,還是屬於人口密集區。所以,這邊原有的濕地和平原,大部分變成了農田、玉米地。

現在,志願者跟著大雁到了此地。有些大雁先期到了這裡。晚上,他們在俄羅斯那邊棲息,白天太陽還沒有升起來,它們就開始從俄羅斯起飛,飛過黑龍江,到中國境內的這邊,在玉米地裡尋找玉米粒。

周自然、王敏採訪了當地居民。有一個人拿出手機給他們看,手機上面是大雁在黑龍江這邊中國境內的玉米地裡覓食,然後起飛的時候鋪天蓋地,整個螢幕都是大雁。

隊員們當即決定,次日淩晨3時起床,3點半出發,趕到這個地方去看龐大的雁陣。

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25日 4時30分,志願者趕到了生德庫村。一進入大堤,遠遠就看到了一群大雁從俄羅斯方向飛過來。

此時,太陽還沒有升起來,天邊剛剛發紅,大雁不斷地從俄羅斯飛過來,大家架好機位,不斷地拍攝。

大雁越來越多,360度的方向都有大雁,且是成片成片的。有的地方密密麻麻,壓得人透不過氣來。

大家來到玉米地裡,看到大群的大雁在這裡降落、採食。

帆歸空渚早,雁落信潮遲。一批又一批的大雁從遠處飛來,呀,鋪天蓋地,雁叫聲不絕於耳。

大家都目瞪口呆。所有攝影師感覺任何一張照片都可以作為大作發表。

7時,大家心滿意足地往回走。路上,周海翔扒開玉米地發現,玉米地因機械收割殘存的玉米粒比較多,大雁的糞便也很多,排出的糞便裡面有一些亮晶晶的沙粒,說明它們在這裡吃了玉米,在俄羅斯對面的沙灘上也吃了些沙粒,用來幫助消化。

再回首,恍然入夢;再回首,我心澎湃。岳陽電視臺記者嚴欽海說:“成語字典裡沒有一個詞語能夠形容這樣壯觀的場面。”

詩人周自然激情賦詩曰:

天涯明月伴遷徙,

邊城始覺雁不如。

眼前有景道不出,

鳥國歸來再讀書。

(攝影:蔡延軍、周海翔、周自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