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蘋果是一家科技公司,還是消費品公司?

你覺得蘋果是一個科技公司, 還是更像一個消費品公司?

智子·張子奇

蘋果:不想做生態的科技公司不是好消費品公司。

消費品策略決定了蘋果生態能鋪多廣,

科技投入決定了蘋果生態能走多遠。

智子·趙柏清

對於“科技公司”和“消費品公司”的概念, 沒有明確的學術界定, 也並非完全對立的關係。 我個人而言, 還是覺得蘋果是一家科技型公司。

以下是百度百科對於“科技型企業”的解釋:

科技型企業是指產品的技術含量比較高, 具有核心競爭力, 能不斷推出適銷對路的新產品, 不斷開拓市場的企業。

這個層面上理解, 科技公司就是“科技驅動型”的公司, 即以技術的革新作為核心競爭力來推動銷售增長。

蘋果在這方面的表現無疑是出色的。 作為PC和智慧手機的領導品牌, 蘋果的每一次產品革新都帶動了整個行業產品的發展方向, 引導消費者產生新的偏好,

從而創造市場。 就手機而言, 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大幅螢幕、指紋解鎖等無一不是iphone首先推而廣之, 進而引來各個競爭者的對標模仿。

很多人覺得喬幫主走後蘋果產品的換代(如從iphone5s到6到6s到7)也變成了基於市場偏好的微調, 創新性大幅下降。 但另一方面, 行業週期性的發展使得企業本就不可能持續不斷的推出顛覆式的新技術。

智慧手機和PC行業發展至今, 已經基本處在成熟期, 消費者的各方面需求基本都得到滿足, 市場的競爭格局也基本穩定。 這樣的階段, 想要繼續高速大幅度革新, 是不現實的。

在我看來, 蘋果保持了科技型公司的姿態。 比如Apple watch的推出, 依然帶動了智慧手錶行業的發展。 9月12日剛剛發佈的第三代,

具備了獨立的蜂窩移動網路連接功能, 很多功能的發揮將不再依賴於跟手機的連接, 無疑是重大的革新和未來的趨勢。

有人會說, 很多技術並不是蘋果首創。 那麼是不是可以理解為蘋果一直在借鑒別人的技術呢?我認為不然。

首創的產品折戟, 可能是因為新技術不夠user-friendly,可能是因為產品整體而言不為市場認可。 蘋果即使不是首創, 能夠將新技術推廣到人心, 除卻行銷的因素, 產品本身也一定解決了市場痛點。 而做到這一點不僅需要對於行業、產品和消費者的全方位理解, 更需要技術方面不斷的精煉和完善。

雖然巴菲特老爺子在投資蘋果時表示“蘋果更像是一家消費品公司, 而不是科技公司”, 但是巴老的立場是投資人,

說這句話的基礎是他對於蘋果公司價值評估方面的考量。 然而在“錘子科技”、“一加科技”們層出不窮的今天, 我傾向於將蘋果看作一家貨真價值的科技型公司。 當然這個問題見仁見智, 蘋果會被視作“消費品公司”, 是不是也側面反映了其產品的成功和行銷的給力?

智子·黃天巧

立場鮮明:科技企業

因為:如果蘋果都不算科技公司, 那我真的不知道還有幾個企業算科技公司了。

同樣上榜的有:

大眾、三星、英特爾、微軟、華為。

這其中, 有的是和蘋果同樣賣手機等電子產品的, 比如三星和華為, 還有賣汽車的, 但我們當然知道他們是科技型企業對吧?

再從專利角度來說:

來源CB insights, 由36氪授權轉載的文章http://36kr.com/p/5093010.html仔細梳理了蘋果最新的專利技術:

1

全息圖和3D顯示

“互動式三維顯示系統”, 一種可由使用者在空中進行操作, 並無需借助特殊眼鏡的圖像顯示系統。 該申請提交於2012年10月, 可應用在教育、醫療診斷、生物醫學工程領域。

2

虛擬實境頭盔

這種頭戴顯示器可以與一台iPhone中連接, 充當虛擬實境設備。蘋果對頭戴顯示器的構想也是為了配合其設備生態系統。手持遙控器可以連接到頭戴顯示器。

3

柔性OLED顯示幕

自2009年起,蘋果已申請20餘個OLED相關專利,很有可能繼續關注這一技術。蘋果在2017年一月提交的專利申請“柔性電子裝置“中,展望了超柔性iPhone,稱這種柔型電子裝置會在LCD和OLED中得到應用。

4

數位卷軸

根據2016年四月的一項專利“帶伸縮式顯示幕的電子裝置“,蘋果開始考慮在未來iPhone中使用電子紙的可能性。該項專利詳細描述了一種可伸縮式裝置,展開來是一個類似長卷軸的螢幕。

5

虹膜識別

蘋果2017年7月的“使用生物識別驗證來授權訪問已修訂內容“的專利書中將虹膜識別作為有可能的唯一標誌符。

6

機器學習晶片

蘋果最新一次申請相關專利是在2016年五月,表示語音對文本和Siri的自然語言處理將會是蘋果在人工智慧方面的重點關注。這項專利名為“將神經網路語言模型應用於自動語音辨識加權有限狀態感應器”。

7

人臉識別

這個大家都應該聽說了

8

iPhone Stylus(蘋果手寫筆)

9

增強現實地圖

目前在增強現實方面,蘋果有3項應用和6項專利。

10

移動AR

專利描述裡說,“一幀直播視頻可以被拍下來(例如通過按按鈕)並使用已知的物體識別技術進行處理”。

看了以上的內容,難道我們對於“蘋果是一家科技企業”還有任何疑問嗎?

智子·趙瑜玥

首先從概念來看,對兩個類型的企業進行區分。

消費品公司,就是生產和銷售消費品的公司。所謂消費品,就是用來滿足人們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那部分社會產品,包含生存資料、發展資料、享受資料。

科技型公司,是指產品的技術含量比較高,具有核心競爭力,能不斷推出適銷對路的新產品,不斷開拓市場的企業。這一類企業一般分為二類:一類是通常意義上的,主要從事資訊、電子、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技術產業領域的產品和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另一類為以客戶資訊和偏好開發供應鏈管理或特許經營、知識密集為特徵的公司。

蘋果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硬體產品手機、電腦及各類配件等,軟體產品包括作業系統、專業軟體等。所以問題最終歸結於,如何去定義蘋果公司的主要產品。手機是蘋果公司最大的營收來源,佔據三分之二以上。那智慧手機,如今究竟是科技產品還是日用消費品?

蘋果公司的智慧手機的更新換代快,在市場中屬於高定價的手機,本身他的定位就是在於消費能力較高的人群。現在的手機壽命其實說使用壽命3-5年,或者10年,但是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他的壽命只有一年,即使完好無損。這就與消費品的概念相吻合。所以我還是更傾向於將蘋果公司歸類為消費品公司。

本文內容來自「智子」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充當虛擬實境設備。蘋果對頭戴顯示器的構想也是為了配合其設備生態系統。手持遙控器可以連接到頭戴顯示器。

3

柔性OLED顯示幕

自2009年起,蘋果已申請20餘個OLED相關專利,很有可能繼續關注這一技術。蘋果在2017年一月提交的專利申請“柔性電子裝置“中,展望了超柔性iPhone,稱這種柔型電子裝置會在LCD和OLED中得到應用。

4

數位卷軸

根據2016年四月的一項專利“帶伸縮式顯示幕的電子裝置“,蘋果開始考慮在未來iPhone中使用電子紙的可能性。該項專利詳細描述了一種可伸縮式裝置,展開來是一個類似長卷軸的螢幕。

5

虹膜識別

蘋果2017年7月的“使用生物識別驗證來授權訪問已修訂內容“的專利書中將虹膜識別作為有可能的唯一標誌符。

6

機器學習晶片

蘋果最新一次申請相關專利是在2016年五月,表示語音對文本和Siri的自然語言處理將會是蘋果在人工智慧方面的重點關注。這項專利名為“將神經網路語言模型應用於自動語音辨識加權有限狀態感應器”。

7

人臉識別

這個大家都應該聽說了

8

iPhone Stylus(蘋果手寫筆)

9

增強現實地圖

目前在增強現實方面,蘋果有3項應用和6項專利。

10

移動AR

專利描述裡說,“一幀直播視頻可以被拍下來(例如通過按按鈕)並使用已知的物體識別技術進行處理”。

看了以上的內容,難道我們對於“蘋果是一家科技企業”還有任何疑問嗎?

智子·趙瑜玥

首先從概念來看,對兩個類型的企業進行區分。

消費品公司,就是生產和銷售消費品的公司。所謂消費品,就是用來滿足人們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那部分社會產品,包含生存資料、發展資料、享受資料。

科技型公司,是指產品的技術含量比較高,具有核心競爭力,能不斷推出適銷對路的新產品,不斷開拓市場的企業。這一類企業一般分為二類:一類是通常意義上的,主要從事資訊、電子、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技術產業領域的產品和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另一類為以客戶資訊和偏好開發供應鏈管理或特許經營、知識密集為特徵的公司。

蘋果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硬體產品手機、電腦及各類配件等,軟體產品包括作業系統、專業軟體等。所以問題最終歸結於,如何去定義蘋果公司的主要產品。手機是蘋果公司最大的營收來源,佔據三分之二以上。那智慧手機,如今究竟是科技產品還是日用消費品?

蘋果公司的智慧手機的更新換代快,在市場中屬於高定價的手機,本身他的定位就是在於消費能力較高的人群。現在的手機壽命其實說使用壽命3-5年,或者10年,但是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他的壽命只有一年,即使完好無損。這就與消費品的概念相吻合。所以我還是更傾向於將蘋果公司歸類為消費品公司。

本文內容來自「智子」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