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嚮往的生活》歇腳江南水鄉,何以把自己變成“農業專家”?

文|秦明(珞思影視研究組)

打破很多人的想像, “嚮往”第二季並沒開向馬爾地夫或中國海上哪個無名小漁村。 上週五晚, 從油燜春筍和蝦爆鱔面開始, 新一季《嚮往的生活》繼續紮根農村, 在江南水鄉誘人開張。

這檔於去年一季度驚豔首秀的生活紀實節目, 寫意鬆弛、趣味盎然:會做飯的黃老師, 喜好客的何老師, 可愛的劉憲華還有家族團寵小H, 三人一狗把日子過成了大家憧憬的詩與遠方。

選擇浙江桐廬作為第二個歇腳地, 與在北方秋收裡出發的第一季不同, 趕上南方春耕的這一季, 在希望的田野上賣力播種。 取消“玉米銀行”以物換物的基礎玩法, 借用南方的稻田與池塘, 節目讓嘉賓更深入參與到多姿多樣的江南農業勞作之中。 水稻種植、蜜蜂養殖、農副產品加工, 幾乎包容下一檔農業節目內容的《嚮往的生活》, 在第二季有意再放大對於“自力更生”的勞動特寫。

更加豐富的江南農業

種植出關於勞動的生動特寫

春天在哪裡?在那沒完沒了的勞動裡。 當導演組在先導片中宣佈這一季生活費只有100元人民幣時, 儘管感覺離譜的黃磊立即脫下鞋子扔向攝像機以示抗議, 但包括黃小廚在內, 彼時並沒有人真正領會,

生活經費必須用自己生產的農副產品兌換這一新規則, 會帶來多麼痛的領悟。

如果說上一季《嚮往的生活》鋪開的是一幅詩意畫卷, 讓大家欣喜于“完美生態, 溫情待客”的生活美好, 本季“江南篇”著意抒發的則是特色耕耘之美:以契合江南農村的插秧、挖藕、養蜂等務農勞作取代“玉米銀行”,

用自己生產的農副產品兌換生活經費, 讓不事農業生產的家族成員與他們的小夥伴, 種植出有關勞動的生動特寫。

曾經的“玉米銀行”, 讓H3和嘉賓深受吃貨之累, 為了一道“佛跳牆”, 黃磊、何炅和劉憲華陷入償還1000顆玉米的連續大作戰,

用“債臺高築”的代價詮釋自力更生的不易。 而新一季的自給自足, 對江南農業勞作的展示更加多樣立體, 不再單純地以收割農作物換取食材, 導演組只接受農副產品換取生活資金, 農業勞動的難度和強度可謂“加量又加價”。

無人機航拍俯瞰鏡頭下,節目組為蘑菇屋準備的農業基地蔚為壯觀,這可能不僅是“嚮往的生活”,而是“嚮往的農業”。

大片水稻田、油菜花田、蔬菜自留地分佈在層層錯落的梯田之上,養蜂房、草莓棚及荷花池就鑲嵌其中;

黃磊、何炅、彭昱暢滿山遍野尋找竹筍,三個人面朝黃土背朝天,乍一看以為打開的是壟上頻道;

徐崢、彭昱暢全副武裝採集蜂蜜,觀眾開玩笑稱“這一段真的很像農業節目”

綠油油的梯田都等著H4勞作

從第一季秋收交替到第二季春耕,節目在循序漸進的勞作升級中,繼續抒寫對美好生活的理解。正如部分網友調侃的,第二季《嚮往的生活》就像一部“美麗鄉村田園生活主題的真人農夫紀實片”,這樣的設置帶給節目更新的看點,在豐富的農業勞作中,觀眾隔著螢幕也能夠體驗到勞動的幸福感。

切身感受勞動生產

自力更生才能創造美好生活

一粥一飯,一飲一茶,人們最初被蘑菇屋吸引,因為這裡凝聚了大多數人對於生活的“嚮往”。一方小院子,一群有默契的朋友,暫時隔離現實煩擾的田園安寧,才有了何炅給徐崢洗光頭的諧趣橫生。何老師在先導片的最後這樣描繪了到底什麼是當下人嚮往的生活——

我需要一塊地,偏遠一點,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確切的話,我想一個為朋友準備的戶外場所,在那裡人們可以不用牽掛工作,而是需要彼此緊密協作。

一個人在物質世界裡陷得越深,看到大自然時就越覺得壯觀。

然而,這些就是“美好生活”的全部嗎?人們極易對“歸田園居”報乙太高的期待,不論是在北方玉米地裡揮汗如雨,還是在南方水稻田裡亦步亦趨,身居田園並非不問世事。

插秧、挖筍、取蜜、撈魚、搭灶,讓蝦爆鱔、油燜筍、蔥包燴們香氣四溢的,除了大廚精湛的手藝,更少不了沉浸勞動生產的付出,以及過程中切身感受到的勞動智慧之光。

春筍吃起來鮮嫩美味,但挖春筍卻是件辛苦並需要技巧的事,從發現筍到挖出完整的筍,怎樣做才事半功倍?取出稻苗,插進泥土裡,一次最多不能插入超過5根秧苗,否則不易存活,你掌握插秧的訣竅了嗎?重拿泥鰍、輕抓黃鱔,同樣都是滑溜溜,你知道抓鱔魚和抓泥鰍需要區別對待嗎?

對比摘玉米和炒瓜子,蘊藏各種生產智慧和經驗之談的農業勞作,讓“忙一整天就為吃一頓飯”來得更顯彌足珍貴。人類應該嚮往什麼樣的生活?就是真的自力更生,用勞動換所得。

幸福可能就是吃一口自己抓的蝦、撈的魚,同時想起拔泥腿子時耗完的全身力氣。從收割農作物的喜悅倒回體驗播種種植的艱難,第二季《嚮往的生活》通過“耕耘”導向“豐收”的過程,對鄉村生活和農業生產做出了更富尊重的探索。

磨礪升級耕耘之美

一檔“慢綜藝”如何持續導入聚睛活力

作為給兩季《嚮往的生活》拿方向的創作軸心,總導演王征宇其實並不認同將節目簡單打上“慢綜藝”標籤。但無可否認,走到第二季的《嚮往的生活》,已然又進一步:它依然是所有“慢節奏”裡的佼佼者;而在綜N代最難突破的自我更新、反覆運算這條路上,它用磨礪升級的耕耘之美,為節目持續導入聚睛活力。

在一間農家小院裡,用兩三天時間,接待三五好友,為來客準備一日三餐,差不多就是節目所要製作的全部內容。相比動輒上天入地、漂洋過海的戶外綜藝,雖然同樣身處棚外,能感受大自然泥土的芬芳,但本質上,《嚮往的生活》同棚內節目並無二致。在蘑菇屋這座“小棚”及其所能輻射的一畝三分地內,節目場景很難翻出太多花樣。待客、做飯、吃飯、聊天這類鬆散的節目“任務”,也不適合消化過多硬梗。

而跟棚內節目又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嚮往的生活》這種類型的場景式綜藝,需要根據實際錄製的情況,去解構每一部分的故事要如何展開,而無法像真正棚內節目那樣,依靠流程和臺本,預設出重合度非常高的走向與進展。

因此,從北方到南方,節目選擇從院子外的農田下手,透過擴充勞動場景的外延,由北方較為單一的玉米地“增肥”到南方種植形態更多元的農業勞作內容上,如此可以“製造”出採摘、種植、捕撈、加工、餵養等工作各異的耕耘專案。

用高強度的勞作、場景的增加導入隨時在變化的聚睛點,真實的艱辛、收穫的喜悅和不斷被總結的經驗,都發生在這條“嚮往”的通道裡。還將陪伴螢屏兩個多月的《嚮往的生活》,在觀眾行將熟稔“生產”內容的情況下,要如何再進一步研磨大眾關注——第二期節目將於本週六22:00到來(第三期起恢復至每週五22:00),期待這檔“慢綜神話”在接下來的更新中答好這一題。

責編|七號 排版|廠長 圖編|一炸

無人機航拍俯瞰鏡頭下,節目組為蘑菇屋準備的農業基地蔚為壯觀,這可能不僅是“嚮往的生活”,而是“嚮往的農業”。

大片水稻田、油菜花田、蔬菜自留地分佈在層層錯落的梯田之上,養蜂房、草莓棚及荷花池就鑲嵌其中;

黃磊、何炅、彭昱暢滿山遍野尋找竹筍,三個人面朝黃土背朝天,乍一看以為打開的是壟上頻道;

徐崢、彭昱暢全副武裝採集蜂蜜,觀眾開玩笑稱“這一段真的很像農業節目”

綠油油的梯田都等著H4勞作

從第一季秋收交替到第二季春耕,節目在循序漸進的勞作升級中,繼續抒寫對美好生活的理解。正如部分網友調侃的,第二季《嚮往的生活》就像一部“美麗鄉村田園生活主題的真人農夫紀實片”,這樣的設置帶給節目更新的看點,在豐富的農業勞作中,觀眾隔著螢幕也能夠體驗到勞動的幸福感。

切身感受勞動生產

自力更生才能創造美好生活

一粥一飯,一飲一茶,人們最初被蘑菇屋吸引,因為這裡凝聚了大多數人對於生活的“嚮往”。一方小院子,一群有默契的朋友,暫時隔離現實煩擾的田園安寧,才有了何炅給徐崢洗光頭的諧趣橫生。何老師在先導片的最後這樣描繪了到底什麼是當下人嚮往的生活——

我需要一塊地,偏遠一點,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確切的話,我想一個為朋友準備的戶外場所,在那裡人們可以不用牽掛工作,而是需要彼此緊密協作。

一個人在物質世界裡陷得越深,看到大自然時就越覺得壯觀。

然而,這些就是“美好生活”的全部嗎?人們極易對“歸田園居”報乙太高的期待,不論是在北方玉米地裡揮汗如雨,還是在南方水稻田裡亦步亦趨,身居田園並非不問世事。

插秧、挖筍、取蜜、撈魚、搭灶,讓蝦爆鱔、油燜筍、蔥包燴們香氣四溢的,除了大廚精湛的手藝,更少不了沉浸勞動生產的付出,以及過程中切身感受到的勞動智慧之光。

春筍吃起來鮮嫩美味,但挖春筍卻是件辛苦並需要技巧的事,從發現筍到挖出完整的筍,怎樣做才事半功倍?取出稻苗,插進泥土裡,一次最多不能插入超過5根秧苗,否則不易存活,你掌握插秧的訣竅了嗎?重拿泥鰍、輕抓黃鱔,同樣都是滑溜溜,你知道抓鱔魚和抓泥鰍需要區別對待嗎?

對比摘玉米和炒瓜子,蘊藏各種生產智慧和經驗之談的農業勞作,讓“忙一整天就為吃一頓飯”來得更顯彌足珍貴。人類應該嚮往什麼樣的生活?就是真的自力更生,用勞動換所得。

幸福可能就是吃一口自己抓的蝦、撈的魚,同時想起拔泥腿子時耗完的全身力氣。從收割農作物的喜悅倒回體驗播種種植的艱難,第二季《嚮往的生活》通過“耕耘”導向“豐收”的過程,對鄉村生活和農業生產做出了更富尊重的探索。

磨礪升級耕耘之美

一檔“慢綜藝”如何持續導入聚睛活力

作為給兩季《嚮往的生活》拿方向的創作軸心,總導演王征宇其實並不認同將節目簡單打上“慢綜藝”標籤。但無可否認,走到第二季的《嚮往的生活》,已然又進一步:它依然是所有“慢節奏”裡的佼佼者;而在綜N代最難突破的自我更新、反覆運算這條路上,它用磨礪升級的耕耘之美,為節目持續導入聚睛活力。

在一間農家小院裡,用兩三天時間,接待三五好友,為來客準備一日三餐,差不多就是節目所要製作的全部內容。相比動輒上天入地、漂洋過海的戶外綜藝,雖然同樣身處棚外,能感受大自然泥土的芬芳,但本質上,《嚮往的生活》同棚內節目並無二致。在蘑菇屋這座“小棚”及其所能輻射的一畝三分地內,節目場景很難翻出太多花樣。待客、做飯、吃飯、聊天這類鬆散的節目“任務”,也不適合消化過多硬梗。

而跟棚內節目又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嚮往的生活》這種類型的場景式綜藝,需要根據實際錄製的情況,去解構每一部分的故事要如何展開,而無法像真正棚內節目那樣,依靠流程和臺本,預設出重合度非常高的走向與進展。

因此,從北方到南方,節目選擇從院子外的農田下手,透過擴充勞動場景的外延,由北方較為單一的玉米地“增肥”到南方種植形態更多元的農業勞作內容上,如此可以“製造”出採摘、種植、捕撈、加工、餵養等工作各異的耕耘專案。

用高強度的勞作、場景的增加導入隨時在變化的聚睛點,真實的艱辛、收穫的喜悅和不斷被總結的經驗,都發生在這條“嚮往”的通道裡。還將陪伴螢屏兩個多月的《嚮往的生活》,在觀眾行將熟稔“生產”內容的情況下,要如何再進一步研磨大眾關注——第二期節目將於本週六22:00到來(第三期起恢復至每週五22:00),期待這檔“慢綜神話”在接下來的更新中答好這一題。

責編|七號 排版|廠長 圖編|一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