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致敬革命老兵

一、認識三哥

三哥是我在2016年新兵集訓時認識的一名老兵, 談起我們認識的過程還有那麼一段難忘的回憶。 那一天我們行軍拉練回來, 非常的累, 因為當時工作的特殊性, 我的宿舍被安排在連部, 經常會有集訓隊的同志跑到連部來向分隊長他們請示和彙報, 所以門沒有關。 突然門口傳來了腳步聲, 我是頭向著門口睡的, 聽到有動靜就把頭抬起來瞥了一眼, 看到是一個陌生的同志我也就沒有招呼, 回過頭繼續休息。

2016年6月1日, 彭德鈞總參謀長到集訓隊看望駐地官兵, 三哥也有參加

在我們結束訓練前的那個晚上恰巧周未, 中隊部特別搞了一個慶祝晚會, 隊部請了在附近學習訓練的同志, 恰巧的是那個到連部的同志也來了, 因為是集訓結束, 上級領導在啤酒這個問題上適當地開了綠燈, 但酒這種東西一但喝開了就停不下來, 我們越喝越來勁、越聊越高興,

三哥突然對我說:“我認識你, 你就是前幾天睡在這個床的那名同志, 那天你瞥了我一眼是對我有意見嗎?”, 我一時間愣住了, 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回答這個尷尬的問題。

第二天我才知道三哥是來參加這次司令部舉辦的參謀業務學習, 他是這次學習班的隊長。 後來, 我們二人只要聚在一起, 小酒一喝高了就會把這事回憶和議論一番, 三哥永遠就是那句話——為什麼用那種眼神看我, 我的回答也永遠不變——可能是視角問題吧。

參謀隊教室一角

正所謂不打不相識, 我和三哥因為那次推門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他年長我9歲, 但年紀並沒有影響我們的溝通, 反而我覺得我們的共同話題特別多, 他待我就像是文虎大哥(年長我16歲)一樣, 只要一聚在一起聊個半宿都不過癮, 談工作、聊時事、話家常等等, 我們的話題只會越聊越多。 他的真誠、耿直、不爭, 深深地影響了我, 在第一次喝酒的那個晚上, 我看到他身上的傷疤, 內心對這名老兵不禁肅然起敬。

二、東山頭均有各自的回憶

三哥是一名同盟軍老兵,

8.8事件前在果敢縣地方政府任職, 當時20多歲的他就是一名基層幹部。 8.8事件後, 他沒有隨大部隊轉移, 選擇在家務農, 經過兩三年努力和拼搏, 他在核桃和茶葉等農產品上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後來結了婚, 婚後與嫂子一起經營一個百貨商店, 家裡的生活雖然說不上奔小康, 但也算是半個小資農戶。

8.8事件後, 組織在果敢的地下工作人員找到了三哥, 動員他回歸組織, 三哥結合自已的家庭情況, 沒有答應這些同志, 但他對這幾個同志說, 只要組織的部隊什麼打回果敢來, 他會毫不猶豫地站起來, 當時給三哥做工作的同志認為這是三哥拒絕歸隊的一番說辭, 也沒有放在心上。 2015年, 在2.9光復戰鬥打響的前夕,

三哥參與組織的地下工作人員做了一些前期準備工作, 他數次遭到漢奸武裝人員的圍堵和追殺, 慶倖的是三哥一次次化險為夷, 成功擺脫敵對勢力的迫害。

2.9光復戰鬥打響後, 三哥找到組織正式歸隊, 他被編入311旅22營, 當時22營駐守東山頭大崗塘、山頭寨等地的制高點, 當時三哥的職務是一名士兵。 曾經和三哥同屆的同志有的當上了班長、排長, 有的甚至當上了連長、副營長, 而他一心向著組織、滿腔熱血地回到組織的懷抱, 卻落了個大頭兵。

據三哥講述, 在大崗塘的時候, 他的班長是一個小他十多歲的青澀少年, 但因為是自己的班長, 他服從這位少年的安排和指揮。 有一次我倆喝高了, 我調侃三哥, 你一個老兵, 突然間叫個小孩指揮你,你習慣嗎?三哥沒有正面回答我,他說我不是聽他指揮,我是服從組織的安排。三哥的語氣很平和,本來是想借酒後調侃一下三哥,但他的這麼一句話卻令我無言以對,內心恨不得把剛剛說出去的那句話收回來!

東山頭一役,311旅全體官兵幾乎以血肉之軀與緬軍飛機大炮火拼(211旅一部曾支援過311旅),三哥所在的22營戰鬥減員非常嚴重,全營過半連幹部受傷(現29營鄧副營長、政治部組織處桑副處長均是在大崗塘和山頭寨受傷,當時他們都是22營的連幹部)。

班裡的戰友傷的傷、犧牲的犧牲,堅守整個的山頭也只有三兩個輕傷不下火線的同志在與敵人對射。有一次,三哥守的那個前沿陣地幾乎被十餘個緬軍包圍,據三哥講述,在生與死的那一刻,他仍然沒有後悔參軍,因為他兌現了自己曾經所承諾和答應過的,但他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4歲的大兒子和還沒滿80天的小女兒,這是他一生的最大牽掛。後增援部隊來到,雙方反復爭奪陣地,三哥才得以突圍。有一次三哥這麼說道:“當兵人圓了自己的夢、兌現了承諾過的、但卻虧欠了自己的親人”。

東山頭戰役期間,22營官兵繳獲的部分緬軍武器裝備(衣物為武功隊繳獲,武功隊後與311旅直屬連合併,建制番號29營)

22營在大崗塘繳獲的緬軍武器

大崗塘戰鬥激烈期間,我也在東山頭,當時我在旅部編寫戰場簡報,我每天都會跑到醫療室四五次,那裡集中了全旅的大部分傷患,七八名戰地醫務人員從早到晚都不停地忙碌,大家最不願看到的是從前線回來的車輛,小小的醫療室坐滿了、躺滿了傷患,包裹烈士用的毛毯也剛買來就用完了。

我見到的第一個烈士是“小郭”同志的堂兄,這名烈士的名字叫“郭橋開”,當時小郭到猴子洞寨子1營駐地(時任1營的營長是現在同盟軍政治部副主任李品榮)收集戰地資料,因為工作地點不同,他沒能見上堂兄最後一面,小郭經常說,沒能見上堂兄最後一面是人生的一件憾事。

我對烈士“郭橋開同志”印象很深原因之一是因為他是我見到的第一個同盟軍烈士,當時我的心有說不出的痛,我一直在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我一直在“命令”自己不能流眼淚,因為如果哪一天我躺在這冰冷的車鬥裡,我也希望我的戰友不要流淚,不要哭泣,讓我安然地離去,我希望他們抬起我倒下時握著的鋼槍撲向敵人。

一名不知哪裡跑來的小同志,一會兒用手去撫摸“郭橋開”的額頭,一會去拉正在忙碌的醫生,他說:“醫生,求求你救救他,他的額頭還有一點點溫度,他還沒有死,你們快給他轉院,求求你們快點救救他!”其實在場的人都知道,“橋開同志”他離我們遠去了,正在忙碌的醫務人員,扶著這名小同志的雙肩對他輕聲說道:“他走了,真的走了,你就讓他安靜地離開吧!”。後來我才知道這名同志是和“橋開”在一個排的。

東山頭一戰,同盟軍雖然取得了驕人戰績,擊斃擊傷緬軍上千人,包括擊斃緬軍33師上校副師長,但311旅也付出了非常慘重的代價。“橋開同志”離去的畫面,只是同盟軍眾多不為人知的殘酷現實的一個縮影,很巧的是兩年後的2017年3月6日,在果敢老街戰場上我也用同樣的手勢去探我弟弟額頭,上天無情,他帶走了弟弟所有的體溫,留給我的卻無盡的牽掛與思念……

三、三哥重傷與他的四次手術

2015年4月,同盟軍戰略調整,311旅戰略轉移,秘密進入果敢中北部地方,後經過再次調整和整編進入紅岩地區,但三哥所在的22營並沒有北上紅岩,而是到果敢中北部老豹寨換211旅某營進行休整。接防老豹寨後,22營防線遭到緬軍重炮群襲擊和飛機的狂轟濫炸,5月4日,三哥在一次戰鬥中被敵重炮片擊中,右手骨頭被切斷,由於失血過多,三哥當場昏迷。當時送三哥出來的是文虎大哥,因為這次機緣關係,使得二人一碰面也會有很多話題。

因為這次受傷,讓三哥的傷患處反復手術,較大的手術就進行了四次,反復的切割與縫合讓這位堅強的兄長遭受了長期的病痛折磨,每每看到他的傷口我都在反復告訴身邊的同志,組織一定要把傷殘軍人的後續工作做好,他們為了民族革命付出太多太多了——青春、愛情、家庭、畢生……

2015年5月30日,經過20多天的治療後,三哥的身體基本穩定,經反復研究決院方決定給他做手術。

圖為醫生在三哥的骨頭定上鋼板,中間的小白點是還沒有取出來的碎炮片

2015年6月25日複查時發現固定在骨頭上的螺絲斷開,三哥當時受了很大的打擊,因為螺絲釘斷開面臨的就是再次手術。經反復研究決定,院方決定在2015年7月1日給三哥二次手術。

固定在骨頭上的鏍絲釘斷開

固定在骨頭上的鏍絲釘斷開

第二次手術後X光照片

2016年9月份,因傷患處疼痛難忍,三哥結束在司令部舉辦的第二期參謀學習,申請到醫院複查,複查結果是固定在骨頭上沿的鏍絲釘全部斷開。

第二次複查結果:固定鋼板上沿的鏍絲釘全部斷開

2016年11月20日,院方決定給三哥第三次手術,這一天正值緬北聯軍(同盟軍、克欽獨立軍、德昂軍、若開軍)打響“猛古11.20戰役”,三哥是511旅政工科的一名幹事,進手術室的那一刻他非常牽掛奮戰在猛古一線的同志。

在第三次手術後,三哥右手臂的表皮組織已變了樣。據三哥講述,這次手術沒有解決骨頭上的根本問題,手術重點是進行“引流”,把在“康復”過程中內部產生的髒物排掉。

2018年4月中旬,經過一年多的修養,三哥進行了第四次手術。

三哥第四次手術後

三哥第四次手術後

這裡穿插了較多的有關三哥手術前後的圖片,除了想讓大家瞭解三哥在康復之路上積極樂觀的精神外,還是希望有更多的骨科醫生能看到這些圖片,給予手術和治療方面的建議,因為三年來,反反復複手術快要把這名堅強的老兵拖垮了。

第四次手術前,我給三哥發了好幾次微信,他都沒有回我,前幾日他與我微信視頻,說是進行第四次手術,手機托人保管。三哥仍然是那麼的樂觀,那麼堅強,病痛沒有讓他退縮,當我看到他的面孔時,內心再次生起了深深的敬意。他笑著對我說:“兄弟,醫生說我的手術很成功,骨頭又取了兩寸多,修養一段時間手就可以動了。”三哥說到這裡特地聳了一下他的胳膊,示意他的手並無大恙。

在掛斷視頻前,三哥對我說“手不廢就是最好的結果,大不了康復後手短一點(四次手術,截去的骨頭不低於5公分),反正我以後我穿長袖的衣裳就可以了,別人就看不到我的手短了呀”。我沒有來得及回答三哥的話,隨之而來的電話那頭的“嘟”的掛斷聲。其實我想對三哥說,沒有人會取笑你的,起碼我和你的家人不會,同盟軍5000將士不會,我們的子孫後代不會。

四、三哥的牽掛與希望

2.9光復戰鬥打響後,三哥回歸到部隊中當了個大頭兵,他不圖名利,為的是曾經那份令戰友不屑的承諾,我相信三哥歸隊的決定絕非一時起興。三年來,他反復與病痛作鬥爭,其堅強、樂觀、不爭的人格證明他是一名合格的同盟軍戰士。自認識以來,三哥總把一句話掛在嘴角——選擇歸隊是他人生正確的選擇。後來我問他為什麼這麼說,他說,他的兄長支持他回到部隊中,妻子也一直無怨無恨地拉扯著兩個孩子扛起整個家庭,組織也在想盡一切辦法給自己治療……他說,真的值了!

三哥告訴我前幾天他在醫院罵了一個受傷的同志,這個同志因長時期在醫院接受治療產生的枯燥的情緒,就拿醫院裡的伙食開刷,抱怨醫院裡的伙食太差,三哥對他說:“我們是傷兵,身體上確實有些不便,但這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我們一頓飯10元錢,而浴血奮戰在一線的同志一頓飯才3塊多,我們的伙食是他們的三倍,應該知足了。”這名同志聽了三哥的話沉默了。

話說回來,三哥雖然圓了當兵夢,也兌現了當初的承諾,但不可否認他的內心還是有很多牽掛和虧欠。每每提及小女兒,三哥的眼角會有些許濕潤。三哥講道,他在小女兒才有幾十天自己就歸了隊,三年多來,沒見過幾次面,有一次見面都不認他,三哥說那一次他內心有說不出的滋味。

數千同盟軍中與三哥相處境遇的同志還有很多很多,哪個做父母的都想給自己的孩子買別人孩子所擁有的,給孩子上最好的學校……但對於當兵人來說,不用“買玩具”給孩子就能牽著她的小手到公園溜達都成了一種奢求。但願和平鴿早日飛抵果敢,圓了三哥、圓了眾多父親的“牽手夢”!

五、後記

戰鬥英雄金德鑫,在東山頭大洞防禦戰中失去了他最寶貴的雙腿

戰爭是政治鬥爭、階級鬥爭最暴力的一種形式,哪裡有戰爭哪裡就有傷痛和死亡,我們希望和平,我們討厭戰爭,但戰爭成了我們最無奈的選擇。一個人要在民族危亡的時候選擇站出來那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何況是在這個物欲橫飛“族群意識”“民族向心力”沉淪的時代。

自2.9光復戰鬥打響後,英勇的同盟軍官兵以威武不屈的精神與數倍、數十倍的緬軍作鬥爭,三年多來,數百名勇士血灑果敢大地。逝者早已安息,諸如三哥、金德鑫等許多重傷和致殘的官兵現在仍在同病痛作鬥爭。他們有的雙目失眠、有的雙腿截肢、有的成為植物人。他們拋家舍業、他們丟妻棄子,他們不爭名利、他們從不抱怨,他們一直在與病魔與死神作鬥爭,他們一直在默默地支持著民族的革命鬥爭!他們在用自己的行動來鼓勵數千勇士不斷前行!他們把青春、把家庭、把畢生都獻給了這場革命,他們是民族崛起路上最可愛、最偉大的人!他們是我們前行的照明燈,是民族爭取自由、平等屹立不倒的豐碑!

謹以此文向三哥、向在與病魔、與死神作鬥爭的傷殘同志致以深深的敬意!老兵不死、革命精神永存!

突然間叫個小孩指揮你,你習慣嗎?三哥沒有正面回答我,他說我不是聽他指揮,我是服從組織的安排。三哥的語氣很平和,本來是想借酒後調侃一下三哥,但他的這麼一句話卻令我無言以對,內心恨不得把剛剛說出去的那句話收回來!

東山頭一役,311旅全體官兵幾乎以血肉之軀與緬軍飛機大炮火拼(211旅一部曾支援過311旅),三哥所在的22營戰鬥減員非常嚴重,全營過半連幹部受傷(現29營鄧副營長、政治部組織處桑副處長均是在大崗塘和山頭寨受傷,當時他們都是22營的連幹部)。

班裡的戰友傷的傷、犧牲的犧牲,堅守整個的山頭也只有三兩個輕傷不下火線的同志在與敵人對射。有一次,三哥守的那個前沿陣地幾乎被十餘個緬軍包圍,據三哥講述,在生與死的那一刻,他仍然沒有後悔參軍,因為他兌現了自己曾經所承諾和答應過的,但他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4歲的大兒子和還沒滿80天的小女兒,這是他一生的最大牽掛。後增援部隊來到,雙方反復爭奪陣地,三哥才得以突圍。有一次三哥這麼說道:“當兵人圓了自己的夢、兌現了承諾過的、但卻虧欠了自己的親人”。

東山頭戰役期間,22營官兵繳獲的部分緬軍武器裝備(衣物為武功隊繳獲,武功隊後與311旅直屬連合併,建制番號29營)

22營在大崗塘繳獲的緬軍武器

大崗塘戰鬥激烈期間,我也在東山頭,當時我在旅部編寫戰場簡報,我每天都會跑到醫療室四五次,那裡集中了全旅的大部分傷患,七八名戰地醫務人員從早到晚都不停地忙碌,大家最不願看到的是從前線回來的車輛,小小的醫療室坐滿了、躺滿了傷患,包裹烈士用的毛毯也剛買來就用完了。

我見到的第一個烈士是“小郭”同志的堂兄,這名烈士的名字叫“郭橋開”,當時小郭到猴子洞寨子1營駐地(時任1營的營長是現在同盟軍政治部副主任李品榮)收集戰地資料,因為工作地點不同,他沒能見上堂兄最後一面,小郭經常說,沒能見上堂兄最後一面是人生的一件憾事。

我對烈士“郭橋開同志”印象很深原因之一是因為他是我見到的第一個同盟軍烈士,當時我的心有說不出的痛,我一直在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我一直在“命令”自己不能流眼淚,因為如果哪一天我躺在這冰冷的車鬥裡,我也希望我的戰友不要流淚,不要哭泣,讓我安然地離去,我希望他們抬起我倒下時握著的鋼槍撲向敵人。

一名不知哪裡跑來的小同志,一會兒用手去撫摸“郭橋開”的額頭,一會去拉正在忙碌的醫生,他說:“醫生,求求你救救他,他的額頭還有一點點溫度,他還沒有死,你們快給他轉院,求求你們快點救救他!”其實在場的人都知道,“橋開同志”他離我們遠去了,正在忙碌的醫務人員,扶著這名小同志的雙肩對他輕聲說道:“他走了,真的走了,你就讓他安靜地離開吧!”。後來我才知道這名同志是和“橋開”在一個排的。

東山頭一戰,同盟軍雖然取得了驕人戰績,擊斃擊傷緬軍上千人,包括擊斃緬軍33師上校副師長,但311旅也付出了非常慘重的代價。“橋開同志”離去的畫面,只是同盟軍眾多不為人知的殘酷現實的一個縮影,很巧的是兩年後的2017年3月6日,在果敢老街戰場上我也用同樣的手勢去探我弟弟額頭,上天無情,他帶走了弟弟所有的體溫,留給我的卻無盡的牽掛與思念……

三、三哥重傷與他的四次手術

2015年4月,同盟軍戰略調整,311旅戰略轉移,秘密進入果敢中北部地方,後經過再次調整和整編進入紅岩地區,但三哥所在的22營並沒有北上紅岩,而是到果敢中北部老豹寨換211旅某營進行休整。接防老豹寨後,22營防線遭到緬軍重炮群襲擊和飛機的狂轟濫炸,5月4日,三哥在一次戰鬥中被敵重炮片擊中,右手骨頭被切斷,由於失血過多,三哥當場昏迷。當時送三哥出來的是文虎大哥,因為這次機緣關係,使得二人一碰面也會有很多話題。

因為這次受傷,讓三哥的傷患處反復手術,較大的手術就進行了四次,反復的切割與縫合讓這位堅強的兄長遭受了長期的病痛折磨,每每看到他的傷口我都在反復告訴身邊的同志,組織一定要把傷殘軍人的後續工作做好,他們為了民族革命付出太多太多了——青春、愛情、家庭、畢生……

2015年5月30日,經過20多天的治療後,三哥的身體基本穩定,經反復研究決院方決定給他做手術。

圖為醫生在三哥的骨頭定上鋼板,中間的小白點是還沒有取出來的碎炮片

2015年6月25日複查時發現固定在骨頭上的螺絲斷開,三哥當時受了很大的打擊,因為螺絲釘斷開面臨的就是再次手術。經反復研究決定,院方決定在2015年7月1日給三哥二次手術。

固定在骨頭上的鏍絲釘斷開

固定在骨頭上的鏍絲釘斷開

第二次手術後X光照片

2016年9月份,因傷患處疼痛難忍,三哥結束在司令部舉辦的第二期參謀學習,申請到醫院複查,複查結果是固定在骨頭上沿的鏍絲釘全部斷開。

第二次複查結果:固定鋼板上沿的鏍絲釘全部斷開

2016年11月20日,院方決定給三哥第三次手術,這一天正值緬北聯軍(同盟軍、克欽獨立軍、德昂軍、若開軍)打響“猛古11.20戰役”,三哥是511旅政工科的一名幹事,進手術室的那一刻他非常牽掛奮戰在猛古一線的同志。

在第三次手術後,三哥右手臂的表皮組織已變了樣。據三哥講述,這次手術沒有解決骨頭上的根本問題,手術重點是進行“引流”,把在“康復”過程中內部產生的髒物排掉。

2018年4月中旬,經過一年多的修養,三哥進行了第四次手術。

三哥第四次手術後

三哥第四次手術後

這裡穿插了較多的有關三哥手術前後的圖片,除了想讓大家瞭解三哥在康復之路上積極樂觀的精神外,還是希望有更多的骨科醫生能看到這些圖片,給予手術和治療方面的建議,因為三年來,反反復複手術快要把這名堅強的老兵拖垮了。

第四次手術前,我給三哥發了好幾次微信,他都沒有回我,前幾日他與我微信視頻,說是進行第四次手術,手機托人保管。三哥仍然是那麼的樂觀,那麼堅強,病痛沒有讓他退縮,當我看到他的面孔時,內心再次生起了深深的敬意。他笑著對我說:“兄弟,醫生說我的手術很成功,骨頭又取了兩寸多,修養一段時間手就可以動了。”三哥說到這裡特地聳了一下他的胳膊,示意他的手並無大恙。

在掛斷視頻前,三哥對我說“手不廢就是最好的結果,大不了康復後手短一點(四次手術,截去的骨頭不低於5公分),反正我以後我穿長袖的衣裳就可以了,別人就看不到我的手短了呀”。我沒有來得及回答三哥的話,隨之而來的電話那頭的“嘟”的掛斷聲。其實我想對三哥說,沒有人會取笑你的,起碼我和你的家人不會,同盟軍5000將士不會,我們的子孫後代不會。

四、三哥的牽掛與希望

2.9光復戰鬥打響後,三哥回歸到部隊中當了個大頭兵,他不圖名利,為的是曾經那份令戰友不屑的承諾,我相信三哥歸隊的決定絕非一時起興。三年來,他反復與病痛作鬥爭,其堅強、樂觀、不爭的人格證明他是一名合格的同盟軍戰士。自認識以來,三哥總把一句話掛在嘴角——選擇歸隊是他人生正確的選擇。後來我問他為什麼這麼說,他說,他的兄長支持他回到部隊中,妻子也一直無怨無恨地拉扯著兩個孩子扛起整個家庭,組織也在想盡一切辦法給自己治療……他說,真的值了!

三哥告訴我前幾天他在醫院罵了一個受傷的同志,這個同志因長時期在醫院接受治療產生的枯燥的情緒,就拿醫院裡的伙食開刷,抱怨醫院裡的伙食太差,三哥對他說:“我們是傷兵,身體上確實有些不便,但這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我們一頓飯10元錢,而浴血奮戰在一線的同志一頓飯才3塊多,我們的伙食是他們的三倍,應該知足了。”這名同志聽了三哥的話沉默了。

話說回來,三哥雖然圓了當兵夢,也兌現了當初的承諾,但不可否認他的內心還是有很多牽掛和虧欠。每每提及小女兒,三哥的眼角會有些許濕潤。三哥講道,他在小女兒才有幾十天自己就歸了隊,三年多來,沒見過幾次面,有一次見面都不認他,三哥說那一次他內心有說不出的滋味。

數千同盟軍中與三哥相處境遇的同志還有很多很多,哪個做父母的都想給自己的孩子買別人孩子所擁有的,給孩子上最好的學校……但對於當兵人來說,不用“買玩具”給孩子就能牽著她的小手到公園溜達都成了一種奢求。但願和平鴿早日飛抵果敢,圓了三哥、圓了眾多父親的“牽手夢”!

五、後記

戰鬥英雄金德鑫,在東山頭大洞防禦戰中失去了他最寶貴的雙腿

戰爭是政治鬥爭、階級鬥爭最暴力的一種形式,哪裡有戰爭哪裡就有傷痛和死亡,我們希望和平,我們討厭戰爭,但戰爭成了我們最無奈的選擇。一個人要在民族危亡的時候選擇站出來那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何況是在這個物欲橫飛“族群意識”“民族向心力”沉淪的時代。

自2.9光復戰鬥打響後,英勇的同盟軍官兵以威武不屈的精神與數倍、數十倍的緬軍作鬥爭,三年多來,數百名勇士血灑果敢大地。逝者早已安息,諸如三哥、金德鑫等許多重傷和致殘的官兵現在仍在同病痛作鬥爭。他們有的雙目失眠、有的雙腿截肢、有的成為植物人。他們拋家舍業、他們丟妻棄子,他們不爭名利、他們從不抱怨,他們一直在與病魔與死神作鬥爭,他們一直在默默地支持著民族的革命鬥爭!他們在用自己的行動來鼓勵數千勇士不斷前行!他們把青春、把家庭、把畢生都獻給了這場革命,他們是民族崛起路上最可愛、最偉大的人!他們是我們前行的照明燈,是民族爭取自由、平等屹立不倒的豐碑!

謹以此文向三哥、向在與病魔、與死神作鬥爭的傷殘同志致以深深的敬意!老兵不死、革命精神永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