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AI同傳“翻車” 一場尷尬而有效的科普

聽說騰訊的AI同傳在博鼇論壇上“翻車”了, 當然只是聽說, 並未親見。 但各種現場圖片都是實錘, 證明AI確實翻譯出了一些令人費解的話, 蹦出了大段莫名其妙的詞。 之後, 承擔同傳任務的騰訊翻譯官也承認, 出現了“大面積單詞無意義重複、大小寫及字元混亂”等現象。

在筆者看來, 這次關注度頗高的AI同傳錯誤, 其意義不僅是給吃瓜群眾貢獻了關於博鼇論壇的花絮, 更重要的是, 它是一場雖然尷尬但是有效的科普。

有多位科學家都說過類似的話:公眾對人工智慧應有“合理的期待”。 期待過高或者過低,

都會對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造成傷害。 無奈, 現在關於人工智慧的許多報導, 走的都是“一驚一乍”路線。 若有成果, 則吹得天花亂墜, 仿佛下一秒AI就能統治世界;若有失誤, 則說得淒風苦雨, 恨不得把你踹翻在地再踩上幾腳才好。

其實在日常應用上, AI能基本保證不掉鏈子, 或者即使掉了鏈子也沒有什麼後果。 科大訊飛的董事長劉慶峰就說, 他們的訊飛翻譯機大概是大學英語六級的水準, 幫助用戶在出國旅遊、找飯館時起到日常交流的作用。 但同聲傳譯太不一樣了, 即使專業英語八級, 也未必能做得了同傳。 同傳是翻譯界塔尖上的人才, 人工智慧在他們面前, 還是個學生, 若要說“替代”, 喊得有些心虛。

騰訊翻譯君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說,

AI翻譯還要不斷完善, 博鼇論壇現場語種多元, 話題專業性強, 噪音干擾多, 肯定會遇到各種問題。 而且, 現場說話沒有標點符號, 根據每個人語言使用習慣不同, 還會傳各種語氣助詞。 AI通常勤勤懇懇地把所有詞都進行語音辨識, 然後開始文本翻譯, 它排除不了“水詞”, 就容易給自己挖坑。 若是演講者詩興大發, 來一句古詩, AI翻譯恐怕更是要瑟瑟發抖——講真, 一般級別的同傳譯者, 怕也是搞不定。

所以, 用AI來同傳, 出現問題是必然的。 騰訊方面也坦言, 他們預料到意外情況的發生, 但行業對AI同傳的關注熱度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這也沒辦法。 誰叫之前各路媒體嚷嚷著AI同傳要讓人類同傳失業。 現在你翻了車, 同傳們自然是要發洩一番內心的不爽。

正如一張微信截圖中有人所調侃的——原來他們還需要人類啊。

AI和人, 本來就該是互相協作的關係。 人機應該成為一套耦合的系統, 適合AI幹的, 交給AI;適合人做的, 還是人來挑大樑。 沒有必要因為機器翻譯的進步, 就吆喝著大家都別學外語;也沒必要因為AI翻譯的失誤, 而否定其在翻譯界能起的作用。 人和AI應該相輔相成, 博鼇論壇上的這個花絮, 再次做了場“人與機器”的全民科普。

AI翻譯不完美, 但請允許它多見見世面, 給它試錯的機會。 人類也不必妄自菲薄, 語言如此博大精深, 語言之美, 也非機器所能獨自展現。 (張蓋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