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酸梅村”摘掉窮帽子

梁桂花

正值酸梅果收穫季節, 大新縣欖圩鄉武姜村不少農民忙著在果園裡收果。 村支書趙福祥說:“今年的收成和去年的差不多, 我們就靠這些酸梅樹致富。 ”

武薑村多為丘陵地, 耕地少, 全村412戶1601人, 其中貧困戶229戶914人, 是欖圩鄉三個貧困村之一。

武薑村具有種植和發展酸梅產業的天然優勢, 但是由於缺乏管理和銷路問題, 很多酸梅果樹一直閒置。 2012年, 幫扶聯繫武薑村的後盾單位崇左市政協和大新縣人社局經過調研, 帶來了新的思路——特色產業才是武薑村的“錢途”。 在後盾單位的建議下, 村兩委成立了酸梅產業合作社,

昔日的貧困村煥發出勃勃生機。

與此同時, 經過掛村市、縣領導、駐村工作隊、後盾單位、村兩委等協調爭取, 為產業發展鋪路:一批技術人員來到該村田間地頭手把手教村民技術;組織村幹、群眾代表到鎮外種植大戶的田邊地角學習技術;培養本村“土專家”, 安排能人帶後進, 實行貼心的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從苗木、肥料供應到技術培訓給予最大限度的支持;探索“市場+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 在技術、資訊、資金、購銷等環節開展互助合作。

2017年, 武薑村種植酸梅2430多畝, 收穫2000多噸, 僅此一項, 全村總產值達1200多萬元, 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其中貧困戶單戶最高產量3萬公斤, 產值16萬元。 2017年, 武薑村經過“雙認定”, 貧困發生率降為2.52%,

小山村跑出了脫貧致富的“加速度”, 武薑村正式摘掉了“窮帽子”, 成為2017年大新縣15個脫貧摘帽貧困村之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