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英國專家表示英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經驗可被中國所借鑒

國際線上報導:4月26日是世界智慧財產權日, 這一天的設定目的在於在全球範圍內樹立尊重知識、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 英國商界專家日前指出,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創新發展的核心戰略,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已經從英國同行身上看到了創新發展帶來的機遇與豐厚回報。

本月初,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博鼇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重要主旨演講。 在演講當中, 習主席提出了“開放共創繁榮, 創新引領未來”的重要論述。 近日, 記者就習主席對於創新話題的這一論述專門採訪了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里。

佩里指出, 中國要成為中等發達國家就意味著要在技術以及創新領域成為世界的領軍人物, 而這不光表示在貨物出口及貿易額上中國要走在世界前列, 同時在技術創新和專利申請方面同樣如此, “我近期在與習主席會面的時候, 他專門強調, 中國要成為中等發達國家的標誌就是要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長足的發展。 而要想做到這一點, 我認為創新就是中國堅定不移的發展方向和基本策略,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的發展核心戰略, 實現這一目標, 中國企業的發展才是具有決定意義的, 才能真正和西方跨國公司平等對話, 共同合作。 ”

佩里指出, 科技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根本, 也是決定大國崛起的基石。

英國從歷史和現實來看, 在科技創新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 可以為中國的創新發展所借鑒, “中國在進行科技進步和發展的時候, 可以從英國的身上看到創新發展所帶來的巨大回報。 你可以發現, 在英國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更多參與進創新發展當中, 就意味著更多的商機和利益回報。 ”

佩里同時指出, 創新是需要相應的政策扶植和資本投入的, 但是其回報是豐厚的。 因此, 從國家到企業的層面, 相關決策人要充分瞭解到蘊藏在科技創新投入背後的巨大利益回報, “創新在一定意義上要求研發資本的投入, 但是它的回報是豐厚的。 中國應該注重這方面的成本投入, 否則會失去一些發展的良機。

技術的進步就代表著發展的動力和效益的擴大, 中國企業應該從英國同行身上看到這樣的啟示, 把創新的步伐邁得更大一點, 相應獲得的回報就會更多一些。 ”

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的前身是成立於1954年的英中貿易48家集團。 上世紀五十年代, 該集團工商界人士克服重重阻力實現訪華, 被譽為“破冰者”, 此後數十年48家集團俱樂部一直致力於對華友好合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