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區反詐騙中心發佈預警:新騙局 小心“通信管理局”來電

近期, 國內相關媒體報導全國各地出現的一種最新騙局。 通常情況下, 騙子會假冒“通信管理局”的工作人員通知受害人“名下有電話號碼發送違法短信或垃圾短信”, 再以“資金核查”等理由騙取當事人銀行帳戶等私人資訊, 進行詐騙。 目前已有多地通信管理局和公安部門對此進行闢謠, 並發佈緊急提醒。

昨日, 自治區反詐騙中心發佈預警稱, 近期我區各地出現多起受害人接到冒充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員的電話, 聲稱受害人名下手機號發送大量垃圾短信、詐騙短信, 涉嫌犯罪, 再以公安機關“資金清查”為由讓受害人將銀行帳戶存款轉到其指定帳戶進行詐騙的新型詐騙手段。

騙子的手法特點一般為, 一是冒充身份, 直接告知。 犯罪嫌疑人冒充通信部門工作人員以受害人手機號“涉嫌發送垃圾短信、詐騙短信”、“身份證被盜用辦理手機卡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等名義故意恐嚇機主;二是權威解說, 博取信任。 轉接自稱是公安機關的某某警官, 通過準確說出機主身份資訊, 發佈假冒“逮捕令”, 多人扮演“民警”、“檢察官”告知受害人涉嫌犯罪, 進一步博取當事人信任;三是以幫為由, 實施詐騙。 以“資產清查”為由, 要求當事人將名下銀行帳戶中的資金轉至其提供的“辦案帳號”, 或是要求受害人重新辦理一張綁定手機的銀行卡,

讓受害人將資金轉入, 從而成功實施詐騙。

對此, 自治區反詐騙中心民警提醒, 公檢法等司法機關有嚴格的辦案流程, 不會電話要求轉帳, 但凡提出匯款的要求, 基本能判定是騙局;接到可疑電話時, 不要向對方透露任何個人帳戶資訊和盲目匯款, 必要時可以向警方求助。

目前, 各地警方都已經發出預警, 這是典型的“披著羊皮的狼”的老套冒充公檢法機關的詐騙類型。 類似的詐騙名目還有很多, 如冒充運營商稱電話欠費、冒充銀行稱事主名下有多張信用卡大量透支、冒充公安局稱事主涉嫌拐賣兒童或洗黑錢等。 無論騙子如何換外套、換名目, 萬變不離其宗, 最終都會將電話轉接到所謂的“公檢法機關”, 要求事主自證清白、說明情況,

將資金轉到所謂的“安全帳號”、“資金審查帳號”等, 達到騙取錢財的不法目的。

新聞+

4月1日至4月15日

我區凍結涉案銀行卡301張

4月1日至4月15日, 全區共接警電信網路詐騙刑事警情45宗, 其中電話詐騙32宗, 網路詐騙13宗。

拉薩市區共接警電信網路詐騙刑事警情18宗, 日喀則共接警電信網路詐騙刑事警情13宗, 山南共接警電信網路詐騙刑事警情7宗, 林芝共接警電信網路詐騙刑事警情5宗, 昌都共接警電信網路詐騙刑事警情1宗, 那曲共接警電信網路詐騙刑事警情1宗, 阿裡0宗。

4月1日至4月15日, 全區公安機關共接聽群眾來電165餘次, 快速凍結銀行帳號38個, 凍結詐騙資金60.3404萬元, 1月1日至4月15日期間, 成功凍結涉案銀行卡301張, 凍結詐騙資金507.7008萬元。

全區共破獲電信網路詐騙案件11宗, 抓獲犯罪嫌疑人的6名;全區各級反詐騙中心成功預警勸阻接到疑似詐騙電話受害人164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