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工作越忙,越難賺到錢?

越把精力投入在工作中, 你就越容易獲得職場成就, 升職加薪, 財源滾滾。

很長時間以來, 我們都被灌輸以這樣的邏輯, 至於真正能夠通過職場努力成為企業“金領”, 走上人生巔峰的人口比例有多少,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 也許, 工作是你發財路上的絆腳石呢?

1

最近, 錢堂社區達人“卡卡書房”的一篇文章, 引發了相關觀點的激烈討論。 有網友直言其“三觀不正”。

這篇名為《是什麼妨礙你發財, 是工作啊!》的文章認為, 馬無夜草不肥, 人無外財不富, 人不能一門心思撲到工作上, 多想想賺錢的門路,

多思考投資和理財才是正事。

作者舉了很多例子:

有個做公務員的同學, 親戚想法多, 經常組團去上海杭州買房, 首付不夠的時候還是他出面貸款或者擔保的。 現在呢, 親戚們都賺得流油, 就他太忙, 少參與了一半的項目, 錯過了上千萬的升值空間, 完全碾壓工作這些年的所有收入。

有個信用卡團隊主管, 當年業績太好了, 被領導看中提拔為主管。 看似安逸, 實則困在辦公室, 整天早起打卡按時下班, 不能賣POS機拿分成, 沒有客戶甩單收點, 收入起碼少了一半。 最開始跟他一起跑卡的, 都開了POS公司, 現在躺著賺錢。

還有個土豪朋友, 曾是上海某銀行的客戶經理, 前年辭職了, 也不回溫州給老爸打工, 待在大上海坐吃山空也不是辦法,

於是乎他心一橫, 把房子做了抵押, 貸出700多萬, 在家投資p2p玩套利。 他自己是銀行出身, 專挑靠譜的大平臺, 還多元化分散投資, 沒出過半點雷, 一年也能賺個三十多萬。

起初他老婆也不贊成, 不過看著家裡省了保姆錢, 小孩上學和補習班都有老公接送, 家裡的收入水準也沒降低, 時間久了竟也眼饞老公的做派了。

另外, 還有業餘時間炒幣的, 做直播的, 也都賺了不少錢。

2

作者還指出, 工作要搞清楚自己的目的, 是為了混日子、不與社會脫節, 還是真的為了賺錢?

“常有一些新聞報導說某某保安或者清潔工, 家裡拆遷一夜暴富, 但依然上班辛勤工作, 借此來歌頌勞動者的光榮。 但從實際出發, 他能怎麼辦?坐吃山空還是虛度光陰?想來想去,

還不如去上班呢!”

“如果你工作就是為了賺錢, 那我建議你, 不如把多餘的時間精力用來想想如何投資賺錢。 只要你想多了, 自然就會有門路。 你不去想, 就永遠沒機會。 ”

不少網友看到這裡, 驚呼所言極是, 很客觀, 非常“洗腦”!原來工作和賺錢是兩碼事!

然而作者的觀點在錢堂社區很快也引起了一些質疑:

@陪月亮不孤單:

當兵保家衛國的衛士是不是都要退伍去發財?救死扶傷的是不是需要辭職去發財?教書育人的是不是都應該解散了去發財?發財當然是每個人每個家庭甚至是每個國家都想的事, 但是我們也得擺正心態。 沒錯, 馬無夜草不肥, 但人和牲口比還是有思維和理性的。

@smallmile:

我的理解是, 財務自由始於工作,

但又不能依靠工作。 工作是基礎, 沒有工作也就沒有收入, 是無根之木, 無法生活, 但要想發財、財務自由靠工作是不太靠譜的!所以要想著法子掙錢, 學習投資理財。

@阿發:

這個問題很簡單, 收入分為勞動性收入和資產性收入。

我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勞動性收入, 一旦停了就沒有收入。 資產性收入說白了就是通過資產變現, 用來錢生錢, 比如此文說的房屋抵押貸款, 還有其他的比如租金收入, 等等, 就是你不工作了, 照樣有收入。

我們平時如何取得更大的收益呢?就是要增加收入, 減少支出, 同時做好投資理財, 增加非勞動性收入。

投資理財的概念很寬, 並不是只有有錢人才能做的, 平常的基金定投或銀行定存,

p2p網貸都是我們普通人可以做的到的——花不了多少精力, 只要有心, 工作之餘也能做。

@六娃:

又一個來販賣焦慮的作者, 我只能說, 在企業打工是全世界人民賺錢的一種主要方式, 用這種方式賺錢的人口基數, 決定了它只可能是一個低風險低回報的付出。

高回報雖然歸了老闆, 但公司破產之類的高風險也在由老闆擔著。 同樣道理, 樓主只看到靠外財發財的, 沒看到破產的。 通過倖存者偏差的案例所下的判斷並不客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