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貴安勞動者風采

“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 本報記者分赴新區機關、學校、工廠車間、田間地頭, 採訪工作在一線的交警、教師、村民、工人、政府工作人員等, 用鏡頭記錄他們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堅守一線的瞬間。

出警

查看被撞壞的路燈

孔靜

24小時隨時待命

“請問發生事故的具體位置在哪裡?我們馬上就到!”4月23日下午, 接到群眾報警電話後, 貴安新區交警支隊一大隊民警孔靜和同事立即開車趕往事故現場。

此時的孔靜, 已3天沒回過家了。

“單位人員少, 我們每隔3天就要輪一次夜班。 幹我們這行, 24小時隨時待命。 只要有事, 第一時間就得趕往現場。 ”孔靜說。

無數次現場指揮疏導交通、無數次熱情幫助行人, 大家總能從孔靜身上感受到溫暖和正能量。 從業13年,

孔靜多次獲得獎勵, 他以實際行動證明著自己, 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

繁忙的工作狀況, 對孔靜來說, 早就習以為常。

從記者見到孔靜到採訪結束, 短短一個小時, 孔靜就和同事處理了兩起交通事故、一起交通違法行為。

孔靜只是眾多貴安交警中的一員, 他們憑著一份責任心, 在平凡的崗位上守護著萬家平安。

繪聲繪色講課

陳丹鳳

三尺講臺上最美的風景

上課、下課、備課……作為一名教師, 貴安新區馬場鎮平寨小學教師陳丹鳳每天的生活顯得有些枯燥。 周而復始, 三尺講臺, 她一站就是16年。

陳丹鳳說,

16年的時間, 如果說不累那有點假, 自己曾有過後悔的念頭, 但每當看到孩子們天真無邪、真誠的目光時, 她就有了堅持的動力。 節假日, 學生回來看望她時, 一聲“謝謝”, 讓她覺得自己的付出非常值得。

作為小學教師, 除了正常的教學工作外, 陳丹鳳做的事還很多。 班上不少孩子家長工作忙, 沒有時間來接孩子, 陳丹鳳經常陪著孩子一直等到家長到來才離開。 孩子有心事不開心時, 她還要和孩子談心, 瞭解孩子的心理變化, 充當“心理醫生”的角色。

16年時間, 陳丹鳳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 如今她依然站在三尺講臺上, 為孩子們傳授知識, 陪伴孩子們成長, 成為講臺上最美的風景。

培育花草

劉叢蓮

60歲老阿姨傾情育花草

4月23日,在貴安新區貴安大道旁的貴州省省級林木種苗示範基地內,記者剛走到貴州貴安正茂生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大棚外,就聽到棚內傳來陣陣歡笑聲。

花壇邊,兩名工人正低著頭除雜草,其中一位工人就是60歲的劉阿姨。劉阿姨名叫劉叢蓮,家住高峰鎮王家院村,每天堅持走路上下班。

“快過來,我帶你們去看看我種的那些花草。”身體硬朗的劉阿姨看到記者,起身拍拍手上的土熱情地說。劉阿姨邊走邊說:“現在家裡3個孩子都在外面上班,我閒不住也想做點事。來這裡上班一個月了,每天栽苗、除雜草、澆水,和家裡做的差不多,還有錢拿,太好了!”

“這裡種了幾十種玫瑰、菊花,每天都會有人來買。看到自己栽培的花被買走,我還真有點捨不得。但想到自己的勞動成果能被帶到不同地方展示,感覺很開心。”劉阿姨深情地注視著大棚內自己培育出來的花木說。

當記者問上班累不累時,劉阿姨大著嗓門說:“我每天上班8個小時,週末也上班,天天呼吸著新鮮空氣,和這些花草樹木打交道,看著它們每天的變化,一點都不覺得辛苦,反而還離不開它們了。”

田間除草

張元華

村民田間除草忙

“轟轟轟……”4月23日一大早,貴安新區馬場鎮場邊村阿嶗苗寨的田地裡,村民張元華正推著微耕機除田地裡的雜草。

“我家以前用牛耕地,牛要餵養,微耕機加油就行了,可方便了!”張元華說。

微耕機在張元華的操作下,左右移動,清理出田裡雜草的同時,還把田地耕好了。

“3個小時,微耕機就把這塊地耕完了,接下來就可以種水稻了。我們這邊的水土適合種水稻,產量比其他地方高,我家這八分田能產800斤稻穀。”張元華笑著說。

培育花草

劉叢蓮

60歲老阿姨傾情育花草

4月23日,在貴安新區貴安大道旁的貴州省省級林木種苗示範基地內,記者剛走到貴州貴安正茂生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大棚外,就聽到棚內傳來陣陣歡笑聲。

花壇邊,兩名工人正低著頭除雜草,其中一位工人就是60歲的劉阿姨。劉阿姨名叫劉叢蓮,家住高峰鎮王家院村,每天堅持走路上下班。

“快過來,我帶你們去看看我種的那些花草。”身體硬朗的劉阿姨看到記者,起身拍拍手上的土熱情地說。劉阿姨邊走邊說:“現在家裡3個孩子都在外面上班,我閒不住也想做點事。來這裡上班一個月了,每天栽苗、除雜草、澆水,和家裡做的差不多,還有錢拿,太好了!”

“這裡種了幾十種玫瑰、菊花,每天都會有人來買。看到自己栽培的花被買走,我還真有點捨不得。但想到自己的勞動成果能被帶到不同地方展示,感覺很開心。”劉阿姨深情地注視著大棚內自己培育出來的花木說。

當記者問上班累不累時,劉阿姨大著嗓門說:“我每天上班8個小時,週末也上班,天天呼吸著新鮮空氣,和這些花草樹木打交道,看著它們每天的變化,一點都不覺得辛苦,反而還離不開它們了。”

田間除草

張元華

村民田間除草忙

“轟轟轟……”4月23日一大早,貴安新區馬場鎮場邊村阿嶗苗寨的田地裡,村民張元華正推著微耕機除田地裡的雜草。

“我家以前用牛耕地,牛要餵養,微耕機加油就行了,可方便了!”張元華說。

微耕機在張元華的操作下,左右移動,清理出田裡雜草的同時,還把田地耕好了。

“3個小時,微耕機就把這塊地耕完了,接下來就可以種水稻了。我們這邊的水土適合種水稻,產量比其他地方高,我家這八分田能產800斤稻穀。”張元華笑著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