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為救男神我被打暈,醒來後崩潰:他偷了我的錢去還債

每天讀點故事app作者:尾生不抱柱 | 禁止轉載

1

沐敏君祖輩都是竹木牙角樣樣精通的雕刻大師, 祖父和父親更是徽派雕刻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人。

她還未出生, 沐家便從黃山舉家搬往北京。 3歲那年, 父親開始鑽研祖上留下的沉香雕刻技藝, 幾年下來小有所成後準備廣收門徒。 然而雕刻本身對學徒天賦要求極高, 更別說雕香。 祖父還親自精中篩選人品好的人才, 沐家的門人便愈發稀少。

那年三月, 父親從東莞雕刻交流會回來, 竟然帶了一個比沐敏君大不了多少的男孩回來。 這讓她很是費解。 父親不是說雕刻設計需要閱歷嗎, 還不讓她學, 這樣一個小屁孩憑什麼就能學呢?她心裡很不爽。

所以那天父親單獨教授易世安時, 她悄悄從門縫裡上下打量著這個被北方秋天凍得流鼻涕的小鬼。 結果一不小心沒拉住門, 整個人因重力破門而入, 摔在了大理石板上。

頓時整個雕刻室的空氣都凝滯了。

她抬頭撞見父親那睥睨天下的眼神似乎顯露出了一絲殺氣, 嚇得捂著頭乖乖趴在了地上不敢動彈。 就在父親勒令她去祠堂罰抄族譜之時, 耳邊卻響起了祖父龍鍾渾厚的呵斥。

“是我讓敏君來聽的, 阿祖, 你有意見?!”

祖父將她抱了起來, 放到身後。 父親便恭順地對著老爺子鞠了一躬, 就此作罷了。

易世安坐在靠窗的那個太師椅上, 小小的身子沐浴在晨光裡, 微塵落在他的發上, 染上了一圈耀眼的光暈。

沐敏君看見他裝作若無其事地擺弄著手裡的刻刀, 小皮鞋底上卻滿是昨日大雨後院子裡的新泥, 一下子想到是他請的祖父, 心中不知覺泛起一絲感念。

所以待她隨祖父出了雕刻室,

便一直守在門口等他, 可沒等到他, 屋裡卻傳出木尺打在肉上才有的聲響。

2

沐敏君踮起腳尖朝裡屋看去, 易世安左手食指被劃了一道指甲蓋長的口子, 滴滴鮮血落到如墨的大理石板上像是荊棘裡開出的花。

父親站在他右側, 拿著那塊有些年頭的木尺“啪啪”打著他的手板。 她看到他額間汗珠都滲了出來, 卻仍是一言不發強忍著。

“你……惹我爸生氣了?”

見父親泄完了氣負手走了出來, 沐敏君從廊簷拐彎裡出來, 提著家裡的小藥箱就給易世安處理起傷口來。

“一兩沉香二兩金, 精工巧技萬千錢。 一刀下去就是幾千塊, 我刻壞了兩刀, 你說你爸生不生氣?”易世安半眯著眼睛, 像是手機開啟了節電模式, 任由沐敏君擺弄。

“那個……謝謝你剛才幫我叫了爺爺過來。 ”她低頭不敢看他臉, 卻見到他指尖指腹佈滿了薄繭, 一時有些詫異, “你以前學過雕刻?”

“學過又怎樣?還不是比不上你們這些含著金勺出生的人。 ”易世安仍是一副冰山臉眯眯眼。

沐敏君看見他這副樣子, 突然就笑了, “你看, 含著金勺的人現在過得並不比你好。 你都能學雕刻, 我卻不能。 ”

一想起父親說她不夠格, 她心中便一陣心酸, 像是出生便在心中竄出的新芽遇見了百年一遇的大雪, 凋萎枯敗, 寸草不生。

“你要學?”易世安聽見她笑裡藏著幾絲哀默, 眼睛睜開了些, 灼灼看著她的臉, “我可以教你啊。 ”

“真的?!”沐敏君眼睛都亮了。

“等我30歲吧。 ”易世安眼睛又眯成了縫。

“啊?!那得多久?”

“不久, 也就14年。 ”易世安的嘴角泛起一絲肉眼不可見的弧度。

“……”

沐敏君有點想哭, 奈何性子倔強哭不出來, 瞅著眉眼靈機一動, 在他已經包好的傷口處狠狠捏了一把, 頓時疼得易世安跟小老虎一樣嘶吼了一聲。

痛感劃過腦橋, 他睜大眼正經看了眼前的姑娘。 濃眉杏眼, 瓊鼻豐唇, 是北方人特有的好看。 舒了舒眉頭, 咧嘴說:“其實……是有辦法的。 ”

“什麼辦法?”她問。

“童養媳……”

聽到他半開玩笑的三個字, 再瞥了兩眼他尷尬的笑容, 她突然沒那麼難過了。

“開玩笑的。 ”他趕緊收回手放到腦後以免她又搞鬼, 覺得不妥又假裝撓了撓頭, 那一瞬間有些像黃髮垂髫的孩子。

“你叫什麼?”他問。

“沐敏君, 敏銳如君。 ”

“我叫易世安, 一世安好。 ”

3

沐敏君原以為易世安說教她學雕刻是在跟她開玩笑, 沒想到次月趁著父親去了交流會,他便叫她一起出去采風。

除了身體裡流著安徽人的血之外,沐敏君是個純正的北京姑娘。姍姍學步時看巷子口的佝僂老人吹糖人,黃髮垂髫便拿著個燕子風箏跟別人換口豌豆黃,夏日喝著酸梅湯,寒冬吃著涮羊肉,就那樣優哉遊哉地在胡同巷子慢慢躥大了。

易世安這個廣東人成天被沐爸關在四合院兒裡,沒真正體驗過老北京人的生活,走到哪裡都是一副新奇樣。

“你們皇城裡除了乾燥了一點,春天來得晚了一點,其他都還挺不錯的。”

他從她手裡接過一串糖葫蘆咬了兩口,嘴裡含糊不清地說著什麼。誰知看到金錠橋頭那家古董店圍滿了人,止住話,一下子牽著她的袖管奔了過去。

“走一走瞧一瞧,對對聯送雕柄摺扇,安徽沐家清末的手藝……”

穿著漢服的店家坐在小鋪前擺弄字畫奇珍,木門上墜著幾副對聯,有的只有上聯,有的只有下聯。那把雕柄摺扇被放在特製的架子上,打磨拋光極其講究。

“京中逢春春亦暖。有沒有人對下聯?”

“粵下臨水水微寒。”易世安眯著眼又咬了一口糖葫蘆。

店家看著眼前個頭不過他肩頭高矮的小子,一下子來了興趣,“未雪明月夜。要求:就用原本的這五個字。”

“雪夜月未明。”

四周的人越聚越多,都在注視著眼前的這個不過16歲的小子。沐敏君低頭扯了扯袖管,卻還被他拽著,抬起頭看了兩眼他那微眯的雙眼,長睫如針,卻是如松針般耀眼。

“小子,最後一題,你與你身側的這位姑娘合作一副對聯。”店家眼裡滿是欣賞,已經將那柄摺扇拿在手裡,裝進了錦袋。

“我……我不會。”沐敏君皺著眉頭低下了頭。

易世安半眯的雙眼又開了,左手托起她的臉,右手卻從她袖管中伸進去,將她的小手整個包住了,“沒關係啊,想起什麼就是什麼。”

他那雙眼像是在蠱惑人,像是暗夜的黑帶了幾絲清明,又像是無垠的宇宙點綴著大小不一的星辰。沐敏君羞得垂下眸,無意瞥見遠處的戲臺上有個咿咿呀呀唱曲兒的戲子,眼神中的光卻只照耀著不遠處一位穿著白T賣藝的耍劍小哥,一下子有了點眉目。

“朱唇點蔻輕覆霓裳半刻為君舞。”

“星眸裹素手持長劍一世護卿安。”他順著她目光的方向看去,耍劍的小哥正轉身與戲子對視,四目之間流波婉轉。

前海胡同呼嘯而來的春風拂過兩岸的漢白玉欄杆,那禿了許久的垂柳不知何時竟長出了新芽。耳邊是轟鳴的掌聲,頭上晴空萬里,流雲間,燕子風箏向著西山方向高高飛去。

眼前的少年正是劍眉星眸最好的年華,他眼中的少女亦是如那垂柳般溫婉中透著些許小機靈的淑女窈窕。

那是他們最好的光陰,因為,遇見了最好的人。

4

後來沐敏君才知道那柄摺扇是祖上傳下來的物件。同易世安一道交還給祖父後,她才完整看到摺扇上的畫:什刹海亭亭荷花,小軒窗裡還有線香嫋嫋,軒內一位錦袍匠人右手手持刻刀,左手拿著半成的女子人偶遙遙看著遠方。

祖父注意到那荷花最盛處竟然被寥寥數筆勾就了一個粉黛側影,拿著摺扇在院子裡坐了許久。之後竟然同意沐敏君學雕刻了,只是父親仍不准她碰沉香。

“開心了吧,能學雕刻了。”易世安平日裡的眯眯眼煞是節能,一到雕刻的重要時刻便睜大了眼全神貫注地盯著手中的老料。

“那你開心嗎?”她沒想那麼多,只是看著他這副樣子,覺得他眉間有太多她讀不懂的愁緒。

易世安聽到這句話卻愣住了。

“開心。”他眯著眼笑,騰出手捏了捏沐敏君那張小臉,又輕輕揉扯著她的耳朵,“從今天起,每一刻都開心。”

兩人你推我攘打鬧了一陣子後,易世安便又埋頭愁起那塊被他雕壞了兩刀的廢料了。她看著他愁就跟著他愁,突然想起那柄摺扇上的圖案,靈光一現。

“易世安。”她像只小奶貓似的柔柔叫他,“能不能把這個九孔蓮藕節給我雕?”

三天之後,那兩道致命的口子被沐敏君細緻的刀工加深了些。彎曲成莖,末尾還開出一朵微妙的菡萏。合在一起便變成了蓮藕節上象徵著生命的隨時可能越出水面的新芽。

“怎麼樣?你闖的禍,我給變成了點睛之筆。厲害吧?”她咧嘴笑,梨渦淺淺。熱風揉著她的袖口,那角度看去,像是討要賞賜的雜耍藝人。

“厲害?厲害得很!”身後傳來父親盛怒卻刻意壓制的雄渾,回蕩在雕刻室。他慢步進了屋內,掃了兩眼那塊廢料,“敏君,這是你雕的?”

“是我。”易世安垂眸,淡淡看著沐父。

這次徹底讓這位極其有原則的雕刻大師動怒了,拎著沐敏君就往院子外走去,“給我跪!邊跪邊背沐家祖訓!”

五月的北京開始回暖,沐敏君跪了小半會兒身上就會出一層薄汗。見四下無人,易世安便在前方為她擋住太陽,又遞了塊絲帕給她揩汗,拿了扇子給她扇風。

“等我出了名,誰都不敢欺負你。”他說得一字一頓,像是要將對她不好的人撕碎那般。

“不是,是我做錯了,是我沒有遵守祖訓,我閱歷淺,學雕香還不夠格。”她擺頭。

聽了她這話,易世安的雙眸驟然冷了些,像是北京冬日的大雪,經久不化。

“敏君,人活著,是不用遵循那麼多條條框框的。我能做到的事情你未必就不能。”他頓了頓,“姑奶說,虛懷若谷為沉,悠遠彌久謂香。這些,你比我做得好。”

那天晴空無雲,陽光刺眼,易世安站在沐敏君邊上絮絮叨叨地講著。從他肩負著興富南粵落寞雕香世家的使命到他姑奶跟沐爺爺的那段風月,再到沐爸受沐爺爺所托將他從南粵接回,最後是如今寄人籬下的落魄歲月。他一點點一句句都道給她聽。

“我3歲學雕刻,天天雕日日雕,雕成的龍椅木門堆成了小山,被稱為‘寮步小鬼手’,受盡盛譽,卻從未有人問過我開不開心,也沒人在乎我開不開心。”他離她愈發近,像是要為她遮天蔽日那般,“從今以後,你就是我的開心。”

她躲在少年瘦瘦小小的影子裡,聽著他的話,心中積了許久的委屈哀怨終於一瀉千里。

“易世安。”她叫他。

“嗯?”

“我等你出名。”

那個少年眸子閃爍,晶亮地看著她,在京中五月的豔陽裡重重道了聲“好”。

5

易世安是在17歲那天出的師,沐爸將那塊九孔蓮藕送給了他作生日禮物,還帶著他去珍藏國香老料的屋裡挑出師料子。他是個不願欠人太多的人,縱使頂著“一日師,終生父”的名頭,縱使沐爸惜才愛才如命,示他若己出,他也只拿了塊沉香中夾了塊石頭的廢料。

“你要回南粵嗎?”沐敏君問他。

“回寮步。”他仍是半眯眼省電。

“我高考考去那裡好不好?”她又問

“好啊。那我就趁著這兩年給我的童養媳闖出一片天地。”他又笑了。

他笑起來明眸皓齒,劍眉星芒,像是西郊潭柘寺的白玉蘭。

他走後幾日,沐敏君便被這朵白玉蘭弄得心癢癢。

那時候不像如今這樣快遞轉帳橫行,遠一點的地方都是靠郵局來交流。一個全身青漆漆,騎著“鳳凰牌”高腳自行車的郵遞員總是隔三差五穿進前海胡同來沐家送東西,有時候是比賽交流會邀請函,有時候是老一輩友人的信函。

這天卻有了一封沐敏君的信。淺黃色的信封蓋著南粵的郵戳,輕輕揭開,是莞香特有的乾淨香氣。信封內有一大一小兩張信紙,還有一塊被仔細包裹的香。層層打開,竟是那九孔蓮藕。小紙上只有兩個字:聘禮。

沐敏君的臉又紅了,輕輕將大紙牽開,一行遒勁的行楷映入眼簾。

“嫋嫋沉水煙,鳥啼夜闌靜。曲沼芙蓉波,腰圍白玉冷。”短短四句詩,落款是個筆法講究的“易”字。

作為雕香大師之女,她當然知道這首有沉香背景的詩是李賀寫的。她還知道,詩裡描述的是一位公子在夜闌人靜之時點香,思念情人的情景。

她將那位公子代入成易世安那半眯眼節能的樣子,一下子羞紅了臉。

提筆回信,也只有一句話:不見不念不想,卻如何不相思。

6

暑假一來,大批雕刻比賽需要評委。沐爺爺接到華南片區的邀請函,準備南下,沐敏君吵著嚷著要去。

這場比賽很是盛大,華南本就是雕刻業界人才輩出的地方,各種流派的選手競相爭豔,刻刀牙機卷起木屑,將賽場的空氣都染成了木香。

沐敏君目不轉睛地盯著後臺的方向,因為易世安說過,他要來的。她怕一閉眼,就沒辦法見證他上場的那一瞬,沒辦法記住他成功前的樣子。

可是最後他的香雕作品“頑猴抱桃”被人帶了上來,他人卻沒來。她慌了,那時普遍用的是BB機,連小靈通這種被現今社會淘汰的通訊工具都是稀有的。她找不到他,她是真慌了。

於是還未等比賽結束,她便瞞著自家爺爺踏上了去東莞寮步的汽車。

“靚妹身上的香比較特別,是來找易鬼手的吧。趕緊去看看,再喝要出人命的。”

剛到街頭,賣沉香普洱的大嬸突然湊到沐敏君面前很是慌張。

然後她轉過街道,站在街口望見易世安被一群流裡流氣的中年男人摟著灌酒。三杯兩盞下肚,他便彎下身子哇哇直吐,身畔的男人見狀笑得愈發奸猾。

“你們是誰?”沐敏君從門口撿了塊比較大的鵝卵石拿在手裡沖了進去。

那群人見到她愣了一下隨後壞笑了起來,她看見那個戴著大金鏈的光頭胖子鼓了鼓右臂,上面那個烏青虎頭似乎張開了血盆大口。

“你……你們!現在是法治社會!你們這樣做是犯法的!”她覺得不僅是她的聲音,連腿都在哆嗦,奇怪的是心裡絲毫沒有膽怯。

就在他們逼近她的一刹那,她揚起那塊鵝卵石砸向了自己的頭,頓時天地都昏暗了。(原題:《一品沉香寄相思》,作者:尾生不抱柱。來自:每天讀點故事APP <公號: dudiangushi>,看更多精彩)

沒想到次月趁著父親去了交流會,他便叫她一起出去采風。

除了身體裡流著安徽人的血之外,沐敏君是個純正的北京姑娘。姍姍學步時看巷子口的佝僂老人吹糖人,黃髮垂髫便拿著個燕子風箏跟別人換口豌豆黃,夏日喝著酸梅湯,寒冬吃著涮羊肉,就那樣優哉遊哉地在胡同巷子慢慢躥大了。

易世安這個廣東人成天被沐爸關在四合院兒裡,沒真正體驗過老北京人的生活,走到哪裡都是一副新奇樣。

“你們皇城裡除了乾燥了一點,春天來得晚了一點,其他都還挺不錯的。”

他從她手裡接過一串糖葫蘆咬了兩口,嘴裡含糊不清地說著什麼。誰知看到金錠橋頭那家古董店圍滿了人,止住話,一下子牽著她的袖管奔了過去。

“走一走瞧一瞧,對對聯送雕柄摺扇,安徽沐家清末的手藝……”

穿著漢服的店家坐在小鋪前擺弄字畫奇珍,木門上墜著幾副對聯,有的只有上聯,有的只有下聯。那把雕柄摺扇被放在特製的架子上,打磨拋光極其講究。

“京中逢春春亦暖。有沒有人對下聯?”

“粵下臨水水微寒。”易世安眯著眼又咬了一口糖葫蘆。

店家看著眼前個頭不過他肩頭高矮的小子,一下子來了興趣,“未雪明月夜。要求:就用原本的這五個字。”

“雪夜月未明。”

四周的人越聚越多,都在注視著眼前的這個不過16歲的小子。沐敏君低頭扯了扯袖管,卻還被他拽著,抬起頭看了兩眼他那微眯的雙眼,長睫如針,卻是如松針般耀眼。

“小子,最後一題,你與你身側的這位姑娘合作一副對聯。”店家眼裡滿是欣賞,已經將那柄摺扇拿在手裡,裝進了錦袋。

“我……我不會。”沐敏君皺著眉頭低下了頭。

易世安半眯的雙眼又開了,左手托起她的臉,右手卻從她袖管中伸進去,將她的小手整個包住了,“沒關係啊,想起什麼就是什麼。”

他那雙眼像是在蠱惑人,像是暗夜的黑帶了幾絲清明,又像是無垠的宇宙點綴著大小不一的星辰。沐敏君羞得垂下眸,無意瞥見遠處的戲臺上有個咿咿呀呀唱曲兒的戲子,眼神中的光卻只照耀著不遠處一位穿著白T賣藝的耍劍小哥,一下子有了點眉目。

“朱唇點蔻輕覆霓裳半刻為君舞。”

“星眸裹素手持長劍一世護卿安。”他順著她目光的方向看去,耍劍的小哥正轉身與戲子對視,四目之間流波婉轉。

前海胡同呼嘯而來的春風拂過兩岸的漢白玉欄杆,那禿了許久的垂柳不知何時竟長出了新芽。耳邊是轟鳴的掌聲,頭上晴空萬里,流雲間,燕子風箏向著西山方向高高飛去。

眼前的少年正是劍眉星眸最好的年華,他眼中的少女亦是如那垂柳般溫婉中透著些許小機靈的淑女窈窕。

那是他們最好的光陰,因為,遇見了最好的人。

4

後來沐敏君才知道那柄摺扇是祖上傳下來的物件。同易世安一道交還給祖父後,她才完整看到摺扇上的畫:什刹海亭亭荷花,小軒窗裡還有線香嫋嫋,軒內一位錦袍匠人右手手持刻刀,左手拿著半成的女子人偶遙遙看著遠方。

祖父注意到那荷花最盛處竟然被寥寥數筆勾就了一個粉黛側影,拿著摺扇在院子裡坐了許久。之後竟然同意沐敏君學雕刻了,只是父親仍不准她碰沉香。

“開心了吧,能學雕刻了。”易世安平日裡的眯眯眼煞是節能,一到雕刻的重要時刻便睜大了眼全神貫注地盯著手中的老料。

“那你開心嗎?”她沒想那麼多,只是看著他這副樣子,覺得他眉間有太多她讀不懂的愁緒。

易世安聽到這句話卻愣住了。

“開心。”他眯著眼笑,騰出手捏了捏沐敏君那張小臉,又輕輕揉扯著她的耳朵,“從今天起,每一刻都開心。”

兩人你推我攘打鬧了一陣子後,易世安便又埋頭愁起那塊被他雕壞了兩刀的廢料了。她看著他愁就跟著他愁,突然想起那柄摺扇上的圖案,靈光一現。

“易世安。”她像只小奶貓似的柔柔叫他,“能不能把這個九孔蓮藕節給我雕?”

三天之後,那兩道致命的口子被沐敏君細緻的刀工加深了些。彎曲成莖,末尾還開出一朵微妙的菡萏。合在一起便變成了蓮藕節上象徵著生命的隨時可能越出水面的新芽。

“怎麼樣?你闖的禍,我給變成了點睛之筆。厲害吧?”她咧嘴笑,梨渦淺淺。熱風揉著她的袖口,那角度看去,像是討要賞賜的雜耍藝人。

“厲害?厲害得很!”身後傳來父親盛怒卻刻意壓制的雄渾,回蕩在雕刻室。他慢步進了屋內,掃了兩眼那塊廢料,“敏君,這是你雕的?”

“是我。”易世安垂眸,淡淡看著沐父。

這次徹底讓這位極其有原則的雕刻大師動怒了,拎著沐敏君就往院子外走去,“給我跪!邊跪邊背沐家祖訓!”

五月的北京開始回暖,沐敏君跪了小半會兒身上就會出一層薄汗。見四下無人,易世安便在前方為她擋住太陽,又遞了塊絲帕給她揩汗,拿了扇子給她扇風。

“等我出了名,誰都不敢欺負你。”他說得一字一頓,像是要將對她不好的人撕碎那般。

“不是,是我做錯了,是我沒有遵守祖訓,我閱歷淺,學雕香還不夠格。”她擺頭。

聽了她這話,易世安的雙眸驟然冷了些,像是北京冬日的大雪,經久不化。

“敏君,人活著,是不用遵循那麼多條條框框的。我能做到的事情你未必就不能。”他頓了頓,“姑奶說,虛懷若谷為沉,悠遠彌久謂香。這些,你比我做得好。”

那天晴空無雲,陽光刺眼,易世安站在沐敏君邊上絮絮叨叨地講著。從他肩負著興富南粵落寞雕香世家的使命到他姑奶跟沐爺爺的那段風月,再到沐爸受沐爺爺所托將他從南粵接回,最後是如今寄人籬下的落魄歲月。他一點點一句句都道給她聽。

“我3歲學雕刻,天天雕日日雕,雕成的龍椅木門堆成了小山,被稱為‘寮步小鬼手’,受盡盛譽,卻從未有人問過我開不開心,也沒人在乎我開不開心。”他離她愈發近,像是要為她遮天蔽日那般,“從今以後,你就是我的開心。”

她躲在少年瘦瘦小小的影子裡,聽著他的話,心中積了許久的委屈哀怨終於一瀉千里。

“易世安。”她叫他。

“嗯?”

“我等你出名。”

那個少年眸子閃爍,晶亮地看著她,在京中五月的豔陽裡重重道了聲“好”。

5

易世安是在17歲那天出的師,沐爸將那塊九孔蓮藕送給了他作生日禮物,還帶著他去珍藏國香老料的屋裡挑出師料子。他是個不願欠人太多的人,縱使頂著“一日師,終生父”的名頭,縱使沐爸惜才愛才如命,示他若己出,他也只拿了塊沉香中夾了塊石頭的廢料。

“你要回南粵嗎?”沐敏君問他。

“回寮步。”他仍是半眯眼省電。

“我高考考去那裡好不好?”她又問

“好啊。那我就趁著這兩年給我的童養媳闖出一片天地。”他又笑了。

他笑起來明眸皓齒,劍眉星芒,像是西郊潭柘寺的白玉蘭。

他走後幾日,沐敏君便被這朵白玉蘭弄得心癢癢。

那時候不像如今這樣快遞轉帳橫行,遠一點的地方都是靠郵局來交流。一個全身青漆漆,騎著“鳳凰牌”高腳自行車的郵遞員總是隔三差五穿進前海胡同來沐家送東西,有時候是比賽交流會邀請函,有時候是老一輩友人的信函。

這天卻有了一封沐敏君的信。淺黃色的信封蓋著南粵的郵戳,輕輕揭開,是莞香特有的乾淨香氣。信封內有一大一小兩張信紙,還有一塊被仔細包裹的香。層層打開,竟是那九孔蓮藕。小紙上只有兩個字:聘禮。

沐敏君的臉又紅了,輕輕將大紙牽開,一行遒勁的行楷映入眼簾。

“嫋嫋沉水煙,鳥啼夜闌靜。曲沼芙蓉波,腰圍白玉冷。”短短四句詩,落款是個筆法講究的“易”字。

作為雕香大師之女,她當然知道這首有沉香背景的詩是李賀寫的。她還知道,詩裡描述的是一位公子在夜闌人靜之時點香,思念情人的情景。

她將那位公子代入成易世安那半眯眼節能的樣子,一下子羞紅了臉。

提筆回信,也只有一句話:不見不念不想,卻如何不相思。

6

暑假一來,大批雕刻比賽需要評委。沐爺爺接到華南片區的邀請函,準備南下,沐敏君吵著嚷著要去。

這場比賽很是盛大,華南本就是雕刻業界人才輩出的地方,各種流派的選手競相爭豔,刻刀牙機卷起木屑,將賽場的空氣都染成了木香。

沐敏君目不轉睛地盯著後臺的方向,因為易世安說過,他要來的。她怕一閉眼,就沒辦法見證他上場的那一瞬,沒辦法記住他成功前的樣子。

可是最後他的香雕作品“頑猴抱桃”被人帶了上來,他人卻沒來。她慌了,那時普遍用的是BB機,連小靈通這種被現今社會淘汰的通訊工具都是稀有的。她找不到他,她是真慌了。

於是還未等比賽結束,她便瞞著自家爺爺踏上了去東莞寮步的汽車。

“靚妹身上的香比較特別,是來找易鬼手的吧。趕緊去看看,再喝要出人命的。”

剛到街頭,賣沉香普洱的大嬸突然湊到沐敏君面前很是慌張。

然後她轉過街道,站在街口望見易世安被一群流裡流氣的中年男人摟著灌酒。三杯兩盞下肚,他便彎下身子哇哇直吐,身畔的男人見狀笑得愈發奸猾。

“你們是誰?”沐敏君從門口撿了塊比較大的鵝卵石拿在手裡沖了進去。

那群人見到她愣了一下隨後壞笑了起來,她看見那個戴著大金鏈的光頭胖子鼓了鼓右臂,上面那個烏青虎頭似乎張開了血盆大口。

“你……你們!現在是法治社會!你們這樣做是犯法的!”她覺得不僅是她的聲音,連腿都在哆嗦,奇怪的是心裡絲毫沒有膽怯。

就在他們逼近她的一刹那,她揚起那塊鵝卵石砸向了自己的頭,頓時天地都昏暗了。(原題:《一品沉香寄相思》,作者:尾生不抱柱。來自:每天讀點故事APP <公號: dudiangushi>,看更多精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