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成都老照片」成都北門那些熟悉但已消失的地方,你還記得多少?

城市飛速發展, 面貌日新月異。 高樓替代了平房, 自行車換成了小汽車, 吃著“攪攪糖”的孩童褪去了懵懂, 裝載著我們滿滿回憶的好多東西就這樣消失或者改變了……你還記得它們嗎?

這些地標已經消失(升級)

人民北路上的“城北第一高樓”

上世紀80年代的人民北路, 是這個樣子的。

2005年, 人民北路實施改造工程。 4車道擴至6車道, 兩側2米寬綠化帶擴至4米立體景觀綠化帶, 改5米寬慢車道成7米寬混合輔道。

後來人民北路變成了這個樣子。

曾經人民北路上的標誌性建築是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城北第一高樓”——四川省林業調查規劃院綜合樓。 這棟14層大樓的高度直到2000年後才被城北其他高樓超越。 2015年1月11日, 該樓因舊城改造而被拆除。

雕塑原位於交大路口(2001年)

現在人民北路上的標誌性建築是2012年投入使用, 位於人民北路一環路口的成都金牛萬達廣場。 其規模是春熙路的兩倍, 是目前西南面積最大的旗艦城市綜合體。

交大路口的《五丁開山》雕塑

在成都曾有一座《五丁開山》塑像, 源于“五丁開山”的傳說。

那座塑像曾屹立在二環路交大路口10多年, 是所有從西邊進入成都的人最深的記憶。 你見過它嗎?

最初塑像是為火車北站設計的。 1990年雕塑建成後, 火車北站沒有合適的地方放置, 最終放置到了交大路口。 2005年交大路路口修建立交橋, 塑像需要搬家, 最終它被搬到了北星大道。

曹家巷

“老闆兒, 一個牛肉鍋盔!”

“來碗肥腸粉, 加一個節子!”

曾經的曹家巷, 留給你最深的印象是美食還是紅磚房?20世紀下半葉, 曹家巷的紅磚樓是成都市第一批樓房, 各色小商販就在樓下狹窄的小巷做著小生意。 著名的“三記一婷”吃過嗎?

2012年3月,曹家巷成立居民自治改造委員會,自主決定片區改造。

2013年2月,曹家巷菜市啟動關閉。“城中心最便宜的菜市”由此謝幕。

2013年7月,曹家巷通過“曹家巷工作法”正式實施啟動一二街坊危舊房自治改造專案。

2014年9月,恒大曹家巷廣場安置房項目正式開建。

2016年10月,抽籤選房工作啟動。

2017年6月,曹家巷一、二街坊棚戶區改造項目返遷安置房“恒大雅苑”正式交房。曹家巷居民們的安居夢實現了!

老新華印刷廠

你童年的課本還留著嗎?位於金牛區一環路北二段的老新華印刷廠,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印刷廠。幾乎所有川娃子的教材、教輔都是在這裡由當年認真負責的技術工人一點點印刷成冊。

新華印刷廠北片區居住著500多戶居民。時光推移,房屋逐漸老舊,居住也越來越不方便,群眾要求改造的呼聲很強烈。2015年3月,新華印刷廠北片區棚戶區自主改造項目正式啟動。

原址打造的花千集項目為包括舒居型住宅、LOFT公寓、特色酒店、寫字樓、大型超市、BLOX街區式商業廣場構成的多業態的複合型社區,體現濃郁的文化傳媒氣息。

五塊石立交橋

建於1988年的五塊石立交橋是成都最老立交橋之一,跨越火車北站鐵路,連接多個車站和市場。歷經29年人世滄桑,它已成為城北交通一大瓶頸,於2017年9月8日被拆除。

令人欣喜的是,今後,在它曾經矗立的地方,將再立高架橋,雙向六車道縱跨二環高架,橋下,將建長長的下穿於火車北站的隧道。曾經的“北部瓶頸”,未來將成為北部暢通線。五塊石立交橋建設工程預計2019年底前全面完工!

成都沙灣會展中心

1997年7月,代表著成都會展業起點的成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沙灣)落成投用。它是當年成都人眼裡“最洋氣的建築”之一!在這裡,承辦了太多輝煌的展覽,承載了太多老成都的記憶。

看過展、滑過冰,伴隨我們20年後,2018年3月27日,隨著一聲爆破聲響,這個成都人心中最資格的老會展中心倒在了煙塵中……

這裡升級改造後將誕生一個全新的地標性建築——“環球mall”沙灣店,是集海洋樂園、影視娛樂、餐飲美食、洲際酒店、甲級寫字樓為一體的大型商業和文化城市綜合體!

多個老舊市場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末,五塊石區域內陸續興建起24家專業批發市場,與荷花池市場群共同構成了成都最大的商品批發貿易中心。這些批發市場,成就了眾多“鋪一代”商販的致富傳奇。

城市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市場業態低端會對城市形態造成影響,對市場自身及區域未來發展也構成制約,所以勢必要告別昨日,謀求轉變。

2013年10月,華恒貨運市場關閉,原址建設中鐵瑞景匯精品商兼住項目。

2013年11月,藍光電子電器市場B座關閉,原址建設地鐵上的城市綜合體專案——藍光中央天地。

2013年12月,八達貨運市場關閉,原址建設五塊石城市社區綜合體項目。

2014年6月,科訊藥業市場關閉,原址修建商業綜合體。

2016年10月,成都市農副產品批發中心關閉,原址建設現代農業城市綜合體暨西部首席農創空間。

……

這些地標即將消失(升級)

“城中村”

五塊石新社區3、5、6組原為五塊石村。房屋建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時間推移,多數房屋受到損壞,區域內安全隱患突出,屬於典型的“城中村”。

2016年,五塊石新社區3、5、6組“城中村”群眾意願整體搬遷專案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

目前3組已順利完成拆遷安置工作,預計6組2018年6月底前,5組2018年8月底前能夠完成簽約工作,屆時涉及居民570戶的該專案將圓兩千多群眾期盼多年的新居夢!

根據規劃,未來五塊石新社區3、5、6組將原址返遷,住的都是這樣的家!

成都站(火車北站)

火車北站自1952年7月1日投入運營,已經歷了60多個年頭,承載了3代人的記憶,也見證了城北的變遷。

目前火車北站已按照TOD模式啟動擴能改造。站房總建築面積將達18萬平方米,火車北站東西兩側將建起5大立體廣場群,包括南廣場、兩側的商業廣場和商旅廣場、最外側的商務和林蔭廣場,形成“綜合樞紐、超級廣場”。

以“蜀風竹韻·蓉城花開”

為主題的新火車北站設計,擴能改造完成後,火車北站將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城際快速鐵路客運特等站。

這些街道名已經從地圖上消失

高筍塘街

高筍,即茭白。相傳唐朝詩人崔沔在屋後挖塘種植母親愛吃的高筍,高筍塘因此而得名。清代,崔沔往家門前的小路演變為街道,稱為高筍塘街。現在,“高筍塘”雖不再是街名,卻作為地片名保留延用。

高筍塘(2015年)

豆腐街

曾為豆腐作坊集中地,因此得名。被列入“成都市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的薛公館位於此地。

薛公館(2013年)

簸箕街

清光緒年間已形成街道,因街西有大石形似簸箕,得名簸箕街,分上、中、下三段。成都歷史上第一家使用機器磨制麵粉與製作掛麵的麥利公司於1911年開設在簸箕街。抗日戰爭時期開始有了成都向北外去的汽車,當時的北門汽車站設在簸箕街。

簸箕街(1980年代)

已經(正在)消失的詞彙

有一種角色叫做耙耳朵,有一種老婆叫做老妞兒,有一種方向叫做抵攏倒拐,有一種意外叫做洗白,有一種價格叫做相因,有一種軟和叫做稀溜耙,有一種激勵叫做雄起!

1993年11月8日,四川全興俱樂部成立,一支傳奇隊伍就此誕生。

1994年,甲A聯賽在成都開幕,成都從此成為金牌球市,每到比賽日,成都體育中心就變成了黃色的海洋,“雄起!”聲震天響。

2005年 ,幾經波折的川足被迫宣佈解散,當年風光無限,見證了川足無數輝煌與失意的成體中心,再也看不到球迷的激情……

四川球迷從未放棄,足球精神永不落幕!消失的“雄起”聲何日再起?

最近,一個令成都球迷們萬分激動的消息傳遍了大街小巷,“成都國際足球中心落址金牛啦!”。6套成都國際足球中心項目設計方案亮相。期待再次聽見萬人歡呼響徹城北!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只願每一次的分別都換來下一次更好的相遇!

還有哪些消失的東西讓你懷念呢?歡迎和我們留言互動!

2012年3月,曹家巷成立居民自治改造委員會,自主決定片區改造。

2013年2月,曹家巷菜市啟動關閉。“城中心最便宜的菜市”由此謝幕。

2013年7月,曹家巷通過“曹家巷工作法”正式實施啟動一二街坊危舊房自治改造專案。

2014年9月,恒大曹家巷廣場安置房項目正式開建。

2016年10月,抽籤選房工作啟動。

2017年6月,曹家巷一、二街坊棚戶區改造項目返遷安置房“恒大雅苑”正式交房。曹家巷居民們的安居夢實現了!

老新華印刷廠

你童年的課本還留著嗎?位於金牛區一環路北二段的老新華印刷廠,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印刷廠。幾乎所有川娃子的教材、教輔都是在這裡由當年認真負責的技術工人一點點印刷成冊。

新華印刷廠北片區居住著500多戶居民。時光推移,房屋逐漸老舊,居住也越來越不方便,群眾要求改造的呼聲很強烈。2015年3月,新華印刷廠北片區棚戶區自主改造項目正式啟動。

原址打造的花千集項目為包括舒居型住宅、LOFT公寓、特色酒店、寫字樓、大型超市、BLOX街區式商業廣場構成的多業態的複合型社區,體現濃郁的文化傳媒氣息。

五塊石立交橋

建於1988年的五塊石立交橋是成都最老立交橋之一,跨越火車北站鐵路,連接多個車站和市場。歷經29年人世滄桑,它已成為城北交通一大瓶頸,於2017年9月8日被拆除。

令人欣喜的是,今後,在它曾經矗立的地方,將再立高架橋,雙向六車道縱跨二環高架,橋下,將建長長的下穿於火車北站的隧道。曾經的“北部瓶頸”,未來將成為北部暢通線。五塊石立交橋建設工程預計2019年底前全面完工!

成都沙灣會展中心

1997年7月,代表著成都會展業起點的成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沙灣)落成投用。它是當年成都人眼裡“最洋氣的建築”之一!在這裡,承辦了太多輝煌的展覽,承載了太多老成都的記憶。

看過展、滑過冰,伴隨我們20年後,2018年3月27日,隨著一聲爆破聲響,這個成都人心中最資格的老會展中心倒在了煙塵中……

這裡升級改造後將誕生一個全新的地標性建築——“環球mall”沙灣店,是集海洋樂園、影視娛樂、餐飲美食、洲際酒店、甲級寫字樓為一體的大型商業和文化城市綜合體!

多個老舊市場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末,五塊石區域內陸續興建起24家專業批發市場,與荷花池市場群共同構成了成都最大的商品批發貿易中心。這些批發市場,成就了眾多“鋪一代”商販的致富傳奇。

城市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市場業態低端會對城市形態造成影響,對市場自身及區域未來發展也構成制約,所以勢必要告別昨日,謀求轉變。

2013年10月,華恒貨運市場關閉,原址建設中鐵瑞景匯精品商兼住項目。

2013年11月,藍光電子電器市場B座關閉,原址建設地鐵上的城市綜合體專案——藍光中央天地。

2013年12月,八達貨運市場關閉,原址建設五塊石城市社區綜合體項目。

2014年6月,科訊藥業市場關閉,原址修建商業綜合體。

2016年10月,成都市農副產品批發中心關閉,原址建設現代農業城市綜合體暨西部首席農創空間。

……

這些地標即將消失(升級)

“城中村”

五塊石新社區3、5、6組原為五塊石村。房屋建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時間推移,多數房屋受到損壞,區域內安全隱患突出,屬於典型的“城中村”。

2016年,五塊石新社區3、5、6組“城中村”群眾意願整體搬遷專案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

目前3組已順利完成拆遷安置工作,預計6組2018年6月底前,5組2018年8月底前能夠完成簽約工作,屆時涉及居民570戶的該專案將圓兩千多群眾期盼多年的新居夢!

根據規劃,未來五塊石新社區3、5、6組將原址返遷,住的都是這樣的家!

成都站(火車北站)

火車北站自1952年7月1日投入運營,已經歷了60多個年頭,承載了3代人的記憶,也見證了城北的變遷。

目前火車北站已按照TOD模式啟動擴能改造。站房總建築面積將達18萬平方米,火車北站東西兩側將建起5大立體廣場群,包括南廣場、兩側的商業廣場和商旅廣場、最外側的商務和林蔭廣場,形成“綜合樞紐、超級廣場”。

以“蜀風竹韻·蓉城花開”

為主題的新火車北站設計,擴能改造完成後,火車北站將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城際快速鐵路客運特等站。

這些街道名已經從地圖上消失

高筍塘街

高筍,即茭白。相傳唐朝詩人崔沔在屋後挖塘種植母親愛吃的高筍,高筍塘因此而得名。清代,崔沔往家門前的小路演變為街道,稱為高筍塘街。現在,“高筍塘”雖不再是街名,卻作為地片名保留延用。

高筍塘(2015年)

豆腐街

曾為豆腐作坊集中地,因此得名。被列入“成都市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的薛公館位於此地。

薛公館(2013年)

簸箕街

清光緒年間已形成街道,因街西有大石形似簸箕,得名簸箕街,分上、中、下三段。成都歷史上第一家使用機器磨制麵粉與製作掛麵的麥利公司於1911年開設在簸箕街。抗日戰爭時期開始有了成都向北外去的汽車,當時的北門汽車站設在簸箕街。

簸箕街(1980年代)

已經(正在)消失的詞彙

有一種角色叫做耙耳朵,有一種老婆叫做老妞兒,有一種方向叫做抵攏倒拐,有一種意外叫做洗白,有一種價格叫做相因,有一種軟和叫做稀溜耙,有一種激勵叫做雄起!

1993年11月8日,四川全興俱樂部成立,一支傳奇隊伍就此誕生。

1994年,甲A聯賽在成都開幕,成都從此成為金牌球市,每到比賽日,成都體育中心就變成了黃色的海洋,“雄起!”聲震天響。

2005年 ,幾經波折的川足被迫宣佈解散,當年風光無限,見證了川足無數輝煌與失意的成體中心,再也看不到球迷的激情……

四川球迷從未放棄,足球精神永不落幕!消失的“雄起”聲何日再起?

最近,一個令成都球迷們萬分激動的消息傳遍了大街小巷,“成都國際足球中心落址金牛啦!”。6套成都國際足球中心項目設計方案亮相。期待再次聽見萬人歡呼響徹城北!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只願每一次的分別都換來下一次更好的相遇!

還有哪些消失的東西讓你懷念呢?歡迎和我們留言互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