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擔心被美國盯上?這家德國名企或將中國工廠轉移到亞洲其他國家!

經營運動產品半個世紀有餘的德國老牌Puma, 在美國瘋狂揮舞貿易大棒的2018年裡還是被迫捲入局中。 儘管Puma沿襲了德國對待製造業的那股子認真、刻板、不輕易動搖的韌勁, 但在尚未平息的中美貿易風波裡, 它一改過往, 卯足力氣思忖著如何“繞道”佈局生產鏈, 好為自己尋條活路。

彪馬也怕貿易大棒:時刻準備當“逃兵”

美國肆意揮舞貿易大棒的模樣粗魯難看, 以致於任何一家與世界有點關聯的企業都戰戰兢兢, 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中了招。 除了鬧得沸沸揚揚的飛機、大豆等產品深受其害外, 從事服裝、鞋業的國際品牌更是坐立難安——難保自己不會在下一波制裁中被“點名”。

比如Puma, 這家致力於打造高品質運動產品的德國老牌, 縱然擁有70年資歷, 面對特朗普的激進之舉, 也不得不考慮如何快速地“捲舖蓋走人”。 據悉, Puma正加緊研究應急方案, 如若美國正式宣佈對鞋類產品加征關稅,

它將把中國的生產活動悉數轉移到亞洲其他國家。

自從特朗普在日前宣佈將對1千億美元規模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後, Puma的危機感撲面而來:一旦美國將鞋類等時尚快消品納入到這批加稅名單中, “中國製造”的Puma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價格也會迅速抬升,

競爭力大幅削弱。 因此, Puma要跑到一個既不那麼招美國恨、又能高效生產的地方, 越南、印尼、柬埔寨、孟加拉等都會是它的候選地。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還是捨不得中國!

有三分之一的產品都是“Made in China”的Puma, 將工廠搬離中國也能理解:首先, 美國確實太嚇人了;其次, 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攀升給它帶來不小壓力, Puma在過去幾年裡就為此進行過部分的轉移。

而相較於體量更大的競爭對手如耐克、愛迪達等, Puma的“搬家”更為靈活、輕便, 趁美國還未對下一輪制裁政策“放行”時, Puma想在亞洲其他地區搶先一步駐點。

不過話說回來, Puma打心底捨不得中國, 畢竟中國對時尚產品需求正旺——在新一季財報中, Puma正是憑藉中國市場的助推才獲得了傲人的成績。

令人欣慰的是, 強烈的求生欲暫時還沒磨滅掉Puma的理性, 它稱除了“逃跑”, 其實繼續呆在中國也未必不可, 代價是提高在美國的產品價格, 拿Puma在中美市場的前途賭一把。 但說了這麼多, Puma豁不豁得出去還得看特朗普下一步的動作, 畢竟中美之間只能擇其一, 對於哪家企業來說都是很要命的事情。

關注【金十資料】, 第一時間瞭解國內外財經大事件!

嚴正聲明:本文為金十數據獨家編撰, 如需轉載, 請務必注明出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