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滴滴殺熟全年淨賺6個億?柳青發聲說不服網友!

今日話題

時下滴滴大資料殺熟火爆網路, 甚至有媒體算出其全年淨賺6個億, 為此滴滴總裁柳青連續發文否認殺熟, 但是卻被網友逐一質疑,

更指出大資料已然成為商家牟取暴利工具;

1、 滴滴殺熟全年淨賺6個億?

據公開資料顯示, 滴滴殺熟指的是利用大資料, 對老使用者採取更貴的定價策略, 根據《消費電子》報導, 其記者在滴滴打車數十次測試中, 出現價格差異的幾率至少在30%, 而每單價差在幾毛到一塊不等, 如果滴滴的確存在價格差異, 取每單最低貴0.3元來做個最簡單估算, 根據滴滴公開的資料, 其2017年全年訂單量74.3億單, 那麼74.3*30%*0.3元/單=6.69億元, 意味著滴滴一年從用戶那殺熟收益可達到6.69億元(本文屬於原創, 貓視汽車首發, 轉載請注明);

2、 柳青發聲否認大數據殺熟?

針對網路上愈演愈烈的大資料殺熟事件, 滴滴總裁柳青終於坐不住了, 其用700字長文解釋了相同目的地卻顯示不同價格的問題, 其稱打車路況是動態的, 滴滴根據動態路況預測預估價, 即便起終點一樣, 其預估價也會存在差異;

同時, 兩個使用者的預估路徑規劃可能不同, 對經常打某一路線的用戶會用他平時常用的路徑缺省值, 沒走過這個路線的使用者系統則會推薦最優方案;

再者, 預估價並不是最終支付的車費, 而是方便用戶做決策的參考價, 從未有在預估價上殺熟的動機, 其初衷是為用戶提供方便, 沒想到好心辦壞事, 給大家增添了煩惱(本文屬於原創, 貓視汽車首發, 轉載請注明);

3、 網友質疑大資料成牟利工具?

在柳青發聲否認大資料殺熟後, 並未平息公眾對滴滴殺熟質疑, 更有網友對柳青言論展開針尖對麥芒的質疑, 其一, 同類車型同一時段每公里計費一樣, 而且有明確公式, 但為何用戶用蘋果及安卓兩部手機, 輸入相同的起點終點, 固然會存在幾秒時間間隔, 不過這幾秒間隔造成的預估價相差10%, 這種路況演算法誤差也太不合理了;

其二, 滴滴對老使用者推薦常用路徑缺省值, 但它卻剝奪了用戶對乘車方案的選擇權, 同時這種呈現最優方案, 到底是用戶最優, 還是滴滴利潤最優, 這也是件說不清楚的事情;

其三, 滴滴既然能追蹤使用者路徑缺省值, 再加上使用者的個人資訊, 其系統應該能自動判斷出本地客還是外地客,

進而會進化到殺熟的反面, 即通過宰生來獲利;

由此, 網友總結道, 不殺熟對不起大資料, 同時這種利用資訊不對稱來牟利, 並不只存在於滴滴一家, 既有電商公司根據使用者退換率, 來決定發正品還是假貨, 對消費能力高的用戶, 對商品進行加價或推薦價格更高的商品;也有旅遊平臺, 對老用戶收取更貴的機票及酒店價格, 如此種種利用大資料提升利潤手段層出不窮, 殺熟儼然成為商家牟取暴利的獨門利器(本文屬於原創, 貓視汽車首發, 轉載請注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