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寶寶腹股溝時大時小的包塊是什麼?看兒外科醫生深扒!

疝氣對於很多人來說會比較陌生, 而說到寶寶得疝氣, 恐怕更多的家長會對此知之甚少。

什麼是疝?

疝的出現是因為人身體裡的組織或是器官一部分離開了原來的部位,

然後通過間隙、缺損或薄弱進入了另一個部位, 分為腹內疝和腹外疝。 腹外疝又分為臍疝、腹股溝直疝、斜疝、切口疝、股疝、白線疝、復發疝等分類。 發生在寶寶身上的疝常為臍疝, 腹股溝斜疝, 復發疝。


成人疝氣和兒童疝氣有什麼區別呢?

成年人患疝氣大多是因為腹壁肌肉薄弱或腹壁強度退行病變, 腹內壓增大。 像咳嗽、用力排便、過度肥胖這些原因都會引起疝氣。 而寶寶的疝氣是因為腹壁鞘狀突沒能及時閉合, 形成了腹壁間歇, 腸管或卵巢可嵌如其中, 如發生血供障礙, 則引起嚴重併發症。 由於發病原因不同, 所以治療的方式也不一樣。


寶寶為什麼會患疝氣?

鞘狀突是由於胚胎期睾丸(男寶寶)或子宮圓韌帶(女寶寶)下降而形成, 正常的情況下, 在寶寶出生以後就閉合形成睾丸固有鞘膜(男寶寶)或融為韌帶(女寶寶), 如果鞘狀突沒有閉合, 寶寶就會有疝氣了。 但是, 並不是所有的鞘狀突未閉都會引發寶寶疝氣, 促使寶寶疝氣的發生與發展, 可能是因為腹內壓增大, 如, 寶寶劇烈哭鬧、便秘、用力咳嗽等情況。 寶寶出生臍帶脫落後, 臍部則形成先天性薄弱區, 但正常寶寶臍環會逐漸縮小致閉合, 臍環未閉合, 在腹內壓增大等情況下就會促使臍疝的發生與發展。 對於男寶寶,

由於右側睾丸下降較晚, 骨鞘狀突閉合時間長, 所以右側斜疝多於左側斜疝, 單側多於雙側。

家長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得了疝氣

當寶寶的腹股溝區(就是寶寶穿內褲的那個區域)或肚臍出現時有時無、時大時小的包塊, 或突入陰囊, 寶寶在站立或哭鬧等情況下包塊會增大,

安靜休息後包塊可自行消失, 寶寶除包塊外並無其他不適, 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帶著寶寶到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了。

寶寶得了疝氣家長怎麼辦?

需要家長注意的是, 當寶寶超過1歲, 疝氣幾乎是不可能自愈的!所以在確診後應擇期手術。

如果寶寶經常嵌頓或疝過大,且嵌頓後腸壞死幾率較大,也可選擇在1歲前手術。通常手術方式為高位結紮鞘狀突,封閉管道,腹腔鏡優勢最明顯。

臍疝因極少發生嵌頓,幾乎無嚴重併發症,保守治療治癒機會很大,所以一般寶寶無需特殊治療,只有在4歲以上且臍環直徑大於2cm的才考慮手術治療。

新世紀小兒外科醫生特別提醒:

1、目前不建議使用疝氣帶,因為如果護理不好,就會有壓迫腸管壞死的風險,或者對睾丸精索靜脈造成壓迫,形成繼發性精索靜脈曲張,若疝氣帶反復摩擦疝環口,導致瘢痕產生,不僅給手術增加困難,還容易形成復發疝。

2、男寶寶因疝氣多突入陰囊而被發現,女寶寶則因症狀不明顯而較晚被發現,但女寶寶有卵巢組織可能會嵌入壞死的風險,所以治療應更及時。對於年紀較大的女寶寶,還應與腹部急症相鑒別。

如果寶寶經常嵌頓或疝過大,且嵌頓後腸壞死幾率較大,也可選擇在1歲前手術。通常手術方式為高位結紮鞘狀突,封閉管道,腹腔鏡優勢最明顯。

臍疝因極少發生嵌頓,幾乎無嚴重併發症,保守治療治癒機會很大,所以一般寶寶無需特殊治療,只有在4歲以上且臍環直徑大於2cm的才考慮手術治療。

新世紀小兒外科醫生特別提醒:

1、目前不建議使用疝氣帶,因為如果護理不好,就會有壓迫腸管壞死的風險,或者對睾丸精索靜脈造成壓迫,形成繼發性精索靜脈曲張,若疝氣帶反復摩擦疝環口,導致瘢痕產生,不僅給手術增加困難,還容易形成復發疝。

2、男寶寶因疝氣多突入陰囊而被發現,女寶寶則因症狀不明顯而較晚被發現,但女寶寶有卵巢組織可能會嵌入壞死的風險,所以治療應更及時。對於年紀較大的女寶寶,還應與腹部急症相鑒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