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廣播主播調研手記|讓旅遊諮詢的“i”變為城市旅行的新“icon”

穎子

上海交通廣播

《食在有味道》、

《1057車友俱樂部》主持人

調研部門:上海市旅遊局

調研領域:旅遊公共服務

調研方向:旅遊公共服務中心的升級改造

調研形式:走訪、參觀、座談

△主持人穎子和徐未晚局長

請收下!

這是一份浦江兩岸45公里的旅行新攻略

在城市旅行,

風景區的“i”標誌, 你一定不會陌生, 那是提供諮詢服務的旅遊公共服務視窗。

這次民生調研, 跟隨上海旅遊局調研團隊, 走進黃浦江兩岸45公里, 你能切實感受到一個更“人性化、便捷化、智慧化”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

那個曾經的小i視窗, 正在升級成為魔都的新icon!

今天的手記, 就請跟隨我到——秦皇島路碼頭綜合型旅遊服務中心(在建)、國際時尚中心的遊客中心、田子坊上海旅遊諮詢服務點、豫園旅遊服務中心、上海外灘旅遊綜合服務中心等等——這些魔都的必遊“打卡”地和未來的網紅景點, 發現這座城市的新表達, 體會這座城市的新溫度。

△調研圖片

打卡線路1

城市的新客廳 秦皇島路碼頭

調研從上海有“溫度”的午後, 從秦皇島路碼頭的漫步開始。 秦皇島路輪渡口(原黃浦碼頭)位於濱江岸線楊浦段和虹口段的交接點。

在團隊遊客碼頭的二樓, 原來的辦公室已經被釋放出、新的旅遊公共服務中心正在建設中, 這個綜合性服務中心將彌補濱江45公里貫通工程缺失的“城市迎客廳”,

讓遊客有個驛站, 讓更適用於團隊上船的配套輪渡室, 給旅遊者更好的體驗感。

△調研圖片

打卡線路2

建築是閱讀的 上海國際時尚中心

水廠段是楊浦濱江段中“顏值”最高的一段。 作為歷史保護建築, 楊樹浦水廠房至今仍在運轉, 濱江步道沿線現在可以隔牆眺望到著紅灰相間的洋氣建築。 可如何把“可閱讀的建築”融合在旅遊公共服務中,步道指示牌添加和完善,是提升濱江旅遊的一部分應有之意。

而在舊工業老建築的上海第十七棉紡織總廠,轉型後變身成了上海國際時尚中心,作為集文化、旅遊、零售、市民體驗于一體的時尚新地標,被評為上海市4A級旅遊景區。在改進正在完善中的水岸聯動將把讓時尚中心為變身為集購物、看秀、文化表演的工業旅遊點動線調整為一體的黃浦江濱江旅遊的重要節點,打造成為滬上旅遊一日遊的好去處推薦。

江濱黃浦江濱江公共空間內現已貫通的 “三道”(步行道、跑步道、騎行道)也串聯起了一系列的老建築的城市故事。從以綜合性服務中心為原點一個個節點,還江於民、還岸線於民、還景於民,讓遊客享受城市的友好表達系統,愛上上海。

△調研圖片

打卡線路3

多語種服務 地標性景點“統一+X”

田子坊、豫園、十六鋪碼頭,這些都是上海旅遊的必打卡景點,其共同特性就是諮詢人流量高,外國遊客居多。

在建立旅遊公共資訊和諮詢服務體系平臺時,形態設計上統一體現上海旅遊LOGO、工作人員統一服裝、資訊資料架配置上保持統一性的基礎上,還要打造各區域點的不一樣同的特色。

田子坊旅遊服務中心位於在弄堂入口處,在景區裡內設置了便民廁所;豫園服務中心則提升了人性化的服務意識,諮詢員們主動熱情、可提供多語種服務。

十六鋪旅遊服務中心空間大,有300平米,也是交通樞紐、旅遊集散的場所,6月從這裡將可坐搭乘專線從外灘直達迪士尼,在建中的服務中心將通過多媒體播放、圖片展示、公益活動等形式向為旅遊者提供多種服務展示。

△調研圖片

莫驚歎!

這是一場有溫度的城市新發現

發現1

旅遊智慧廁所也美顏

舒適度對旅遊來說是一場新的革命。這次漫步濱江和熱門景點最大的感受就是全面完成國家旅遊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畫的重要性。

在調研中,上海市旅遊局局長徐未晚談到,把黃浦江作為一個開放式景區,爭取打造濱江每隔一公里的休息、如廁的旅遊公共服中心給遊客歇腳、調整、補給。

上海旅遊局在近兩年的魔都廁所革命中,在確保5A級旅遊景區第三衛生間配置比例達到100%的基礎上,聚焦本市A級旅遊景區、旅遊集散站等遊客流量密集型旅遊場所,持續推進旅遊廁所第三衛生間配建比例。同時,進一步優化旅遊廁所的男女廁位比例,鼓勵和支持A級景區和黃浦江兩岸、崇明生態島等重點旅遊休閒區域,不斷完善廁所設施,提升服務,更好地將廁所工程建成遊客滿意工程。

如廁方便和美麗風景線統一和諧。比如本市的武勝路、豫園商城的特色旅遊廁所,就是借助科技力量提升旅遊品質、優化旅遊體驗,打造旅遊廁所的良好示範景點。借助資訊化的手段,在上海市政府公共服務移動門戶“市民雲”,讓遊客可以用一鍵搜索到廁所;借助科技化的手段,讓廁所高科技又有顏值。

△調研圖片

發現2

標識牌也能講故事

景區點的標識標牌是景區固定的“導遊員”,是旅遊氛圍的“渲染器”。在黃浦江濱江貫通線上有太多的城市的故事,“聽故事的旅行”會讓人更順暢深入地瞭解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

在調研中,市旅遊局局長徐未晚建議用智慧科技把旅遊故事融入指示標牌中(放置二維碼),借助虛擬實境等技術,通過360度虛實景的展示互動,帶讓遊客“走進”水廠360度水廠參觀、瞭解建築物以前的可視故事,設計一套遊客導覽系統,每一站每一景每一個故事,把旅遊公共服務作為城市的表達的重要組成部分。

正確的道路標識路徑及旅遊服務設施的位置、資訊等提示性標牌標誌指引和警示性標牌必然是公共服務中不可缺失的部分。

△調研圖片

發現3

美食“引爆”新時代

美食與美景的結合、餐飲與旅遊的火花無疑是吸“金”亮點。

在楊浦濱江段,原來的楊樹浦紗廠大班住宅,現在它變身了成為洋房裡的咖啡館,而“東方漁人碼頭”則是原來的“中國第一魚市場”,未來將打造濱江的一塊美食區域。搭建多方參與的高效協同機制,幫助餐飲旅遊行業創業者打通在市場需求、資本力量、行銷宣傳等方面實現線上線下順暢對接的管道,利用“互聯網+”創業孵化服務的力量,打造有坐下來的地方、有喝杯咖啡的環境,在吃中逛,在逛中吃。

在十六鋪旅遊服務中心,徐未晚局長提出整合資源,塑造上海品牌美食,將網紅美食、老字型大小美食融入旅遊服務公共中心,這將成為了推動旅遊業發展的新勢能。

△調研圖片

發現4

繡花針串聯“一條線”

在整個調研中,深感市旅遊局就像是跟根繡花針。它也需要會同、協調、溝通不同的職能部門,才能更進一步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比如旅遊公共服務中心的產權問題、旅遊公共服務中心的建立完善、配套設施的建設和補充的市容綠化配合、旅遊道路交通的指引標誌、旅遊廁所的提質補漏等問題,都有賴於住建、交通、公安、路政等各部門的協調和的路政、交通委溝通等等。

隨著旅遊綜合協調機制的逐步健全,旅遊多頭管理問題的破解,相信我們魔都的浦江沿岸45公里,必然成為世界一流濱水公共空間,成為會講故事、可閱讀的城市新客廳,成為每個來魔都的人必然流連的新icon!

△調研圖片

可如何把“可閱讀的建築”融合在旅遊公共服務中,步道指示牌添加和完善,是提升濱江旅遊的一部分應有之意。

而在舊工業老建築的上海第十七棉紡織總廠,轉型後變身成了上海國際時尚中心,作為集文化、旅遊、零售、市民體驗于一體的時尚新地標,被評為上海市4A級旅遊景區。在改進正在完善中的水岸聯動將把讓時尚中心為變身為集購物、看秀、文化表演的工業旅遊點動線調整為一體的黃浦江濱江旅遊的重要節點,打造成為滬上旅遊一日遊的好去處推薦。

江濱黃浦江濱江公共空間內現已貫通的 “三道”(步行道、跑步道、騎行道)也串聯起了一系列的老建築的城市故事。從以綜合性服務中心為原點一個個節點,還江於民、還岸線於民、還景於民,讓遊客享受城市的友好表達系統,愛上上海。

△調研圖片

打卡線路3

多語種服務 地標性景點“統一+X”

田子坊、豫園、十六鋪碼頭,這些都是上海旅遊的必打卡景點,其共同特性就是諮詢人流量高,外國遊客居多。

在建立旅遊公共資訊和諮詢服務體系平臺時,形態設計上統一體現上海旅遊LOGO、工作人員統一服裝、資訊資料架配置上保持統一性的基礎上,還要打造各區域點的不一樣同的特色。

田子坊旅遊服務中心位於在弄堂入口處,在景區裡內設置了便民廁所;豫園服務中心則提升了人性化的服務意識,諮詢員們主動熱情、可提供多語種服務。

十六鋪旅遊服務中心空間大,有300平米,也是交通樞紐、旅遊集散的場所,6月從這裡將可坐搭乘專線從外灘直達迪士尼,在建中的服務中心將通過多媒體播放、圖片展示、公益活動等形式向為旅遊者提供多種服務展示。

△調研圖片

莫驚歎!

這是一場有溫度的城市新發現

發現1

旅遊智慧廁所也美顏

舒適度對旅遊來說是一場新的革命。這次漫步濱江和熱門景點最大的感受就是全面完成國家旅遊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畫的重要性。

在調研中,上海市旅遊局局長徐未晚談到,把黃浦江作為一個開放式景區,爭取打造濱江每隔一公里的休息、如廁的旅遊公共服中心給遊客歇腳、調整、補給。

上海旅遊局在近兩年的魔都廁所革命中,在確保5A級旅遊景區第三衛生間配置比例達到100%的基礎上,聚焦本市A級旅遊景區、旅遊集散站等遊客流量密集型旅遊場所,持續推進旅遊廁所第三衛生間配建比例。同時,進一步優化旅遊廁所的男女廁位比例,鼓勵和支持A級景區和黃浦江兩岸、崇明生態島等重點旅遊休閒區域,不斷完善廁所設施,提升服務,更好地將廁所工程建成遊客滿意工程。

如廁方便和美麗風景線統一和諧。比如本市的武勝路、豫園商城的特色旅遊廁所,就是借助科技力量提升旅遊品質、優化旅遊體驗,打造旅遊廁所的良好示範景點。借助資訊化的手段,在上海市政府公共服務移動門戶“市民雲”,讓遊客可以用一鍵搜索到廁所;借助科技化的手段,讓廁所高科技又有顏值。

△調研圖片

發現2

標識牌也能講故事

景區點的標識標牌是景區固定的“導遊員”,是旅遊氛圍的“渲染器”。在黃浦江濱江貫通線上有太多的城市的故事,“聽故事的旅行”會讓人更順暢深入地瞭解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

在調研中,市旅遊局局長徐未晚建議用智慧科技把旅遊故事融入指示標牌中(放置二維碼),借助虛擬實境等技術,通過360度虛實景的展示互動,帶讓遊客“走進”水廠360度水廠參觀、瞭解建築物以前的可視故事,設計一套遊客導覽系統,每一站每一景每一個故事,把旅遊公共服務作為城市的表達的重要組成部分。

正確的道路標識路徑及旅遊服務設施的位置、資訊等提示性標牌標誌指引和警示性標牌必然是公共服務中不可缺失的部分。

△調研圖片

發現3

美食“引爆”新時代

美食與美景的結合、餐飲與旅遊的火花無疑是吸“金”亮點。

在楊浦濱江段,原來的楊樹浦紗廠大班住宅,現在它變身了成為洋房裡的咖啡館,而“東方漁人碼頭”則是原來的“中國第一魚市場”,未來將打造濱江的一塊美食區域。搭建多方參與的高效協同機制,幫助餐飲旅遊行業創業者打通在市場需求、資本力量、行銷宣傳等方面實現線上線下順暢對接的管道,利用“互聯網+”創業孵化服務的力量,打造有坐下來的地方、有喝杯咖啡的環境,在吃中逛,在逛中吃。

在十六鋪旅遊服務中心,徐未晚局長提出整合資源,塑造上海品牌美食,將網紅美食、老字型大小美食融入旅遊服務公共中心,這將成為了推動旅遊業發展的新勢能。

△調研圖片

發現4

繡花針串聯“一條線”

在整個調研中,深感市旅遊局就像是跟根繡花針。它也需要會同、協調、溝通不同的職能部門,才能更進一步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比如旅遊公共服務中心的產權問題、旅遊公共服務中心的建立完善、配套設施的建設和補充的市容綠化配合、旅遊道路交通的指引標誌、旅遊廁所的提質補漏等問題,都有賴於住建、交通、公安、路政等各部門的協調和的路政、交通委溝通等等。

隨著旅遊綜合協調機制的逐步健全,旅遊多頭管理問題的破解,相信我們魔都的浦江沿岸45公里,必然成為世界一流濱水公共空間,成為會講故事、可閱讀的城市新客廳,成為每個來魔都的人必然流連的新icon!

△調研圖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