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八旬老人變廢為寶成“環保達人” 流覽文章 愛心幫

老人展示自己的編筐。

一個小馬紮, 一位86歲的老者, 坐在屋中央, 地上是一根根撿來的塑膠條, 一根根塑膠條在老人靈巧的雙手裡上下翻騰,

沙沙地唱著歡快的歌。 漸漸地,塑膠條變成了精美的編筐。 這位老人叫張志英, 是一位利用廢舊物品編筐的環保達人。

將廢物再利用

對一般人來說, 包裝盒、紙箱外的打包帶等, 使用一次就成了廢品, 但是在園明社區張志英眼中, 這些都是編籮筐的最佳材料。 “別人不要了, 我就撿來。 ”張大娘說, 在她家附近, 這些廢舊打包帶很常見, 因此編了很多籮筐。 不僅如此, 她還將很多碎布頭做成了坐墊。

在張志英的記憶裡, 小時候在河北保定的農村老家, 誰家需要個坐墩子、扇子、炊帚都是割下麥穗回來, 順手就編一個用, 根本用不著買。 小時候張志英就跟著大人學會了編織技術。

編筐這手藝, 學會容易, 學精難。 還是古語說的好:“師傅領進門,

修行靠個人。 ”心靈手巧的張志英很快學會了簡單的編法。 後來, 18歲成婚的她跟隨丈夫來到牡丹江, 家裡沒了麥穗, 她就把注意力轉移到了縫紉活上。 用張志英大女兒的話說, 母親心靈手巧, 兄妹幾個小時候穿的衣服都是媽媽給做的。

說起自己編筐的經歷, 張志英介紹, 現在的年輕人出門買菜都拿塑膠袋裝, 她覺得很不環保。 後來,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 在家閑來無事, 於是攢了一些用過的塑膠條嘗試手工編筐。 “編筐其實並不難, 但手工活耗費時間比較長, 像這個我編了整整一天。 ”張志英提著剛編好的筐介紹。

環保行為感染身邊人

既然提倡環保, 那筐編好了就不能“閑著”, 這不, 張志英老人開始將編好的筐送給左鄰右舍和親戚朋友。

隨著編筐越來越多, 張志英的女兒也把筐送給身邊的同事和朋友。 收到老人的編筐, 大家都讚不絕口, 如果不說, 沒人能想到是廢舊塑膠條做出來的。

在張志英的家裡, 放著幾十個大小、顏色不一的編筐, 長約40釐米、高約半米的長方形籮筐還有著一對長長的拉環, 方便拎用。 從整理修剪打包帶、編筐底、編筐身到包筐口, 再到給編筐上拎手, 每一步驟張志英都很認真, 就連編筐的顏色搭配她都十分用心。 “顏色搭配好, 編出來的筐也好看, 送給別人也能喜歡。 ”

“我們社區裡很多家都有這樣的編筐, 都是她編好送的, 大家可喜歡了。 ”鄰居王女士對記者說, 張志英的塑膠編筐結實耐用, 大家一直在用。 親戚朋友得知張志英會編筐後,

十分支援老人的“工作”, 大家會刻意留心並收集生活中用過的打包帶, 給她送去。 除了編筐, 老人還有另外一個“愛好”, 就是做椅墊。 與編筐一樣, 老人的坐墊用到的材料就是生活中的一些碎布頭, 別說, 五顏六色的碎布頭做成的坐墊不僅有特點, 也很實用。

現在, 張志英的家裡有不少大家送來的舊打包帶, 只要有時間, 她就會坐下來編筐, 一編就是一天。 編得多了, 有人建議她拿到市場賣。 “我編筐不是為了掙錢, 一是豐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二就是能夠讓身邊的人減少塑膠袋的使用, 為環保做點貢獻。 ”張志英的女兒表示, 受母親環保理念的影響, 現在家裡人上街買菜都會帶著編筐, 儘量減少塑膠袋的使用。

嶽偉 晨報融媒體記者 魏醫蒙 攝影報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