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次新股龍頭首迎考:“獨角獸”高業績難追高估值

4月25日, 首只通過IPO上市的中概股藥明康得公佈了中簽結果, 這家被稱為“醫藥界華為”的巨型“獨角獸”受到了投資者的熱捧, 網上中簽率低至0.061%, 拉開了2018年“獨角獸”行情的序幕。

另一邊, 年報披露大限將至, 搶先一步登陸A股的2017年“獨角獸”, 在享受了鮮花與掌聲之後, 終於迎來了上市後第一輪“大考”。

整體而言, 大多數龍頭企業如億聯網路(300628.SZ)、掌閱科技(603533.SH)、歐派家居(603833.SH)、華大基因(300676.SZ)等均保持了較高水準的業績規模。

“獨角獸企業所在的市場發展潛力大, 短期難以觸及天花板。 且本身具有獨特的商業模式、能運用創新技術形成壁壘,

有望或已經佔據龍頭地位, 這樣的企業擁有高速成長的能力。 ”4月25日, 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獨角獸”高增長

從具體表現上看, 行業龍頭確實取得了較好的業績成果。 如被譽為“全球UC 終端龍頭”的億聯網路, 其曾以88.67元的高發行價格獲封創業板七年來“最貴新股”, 上市時拿下11個連續漲停板。

2017年億聯網路實現營業收入13.88億元, 同比增長50.23%, 實現淨利潤5.91億元, 同比增長36.65%。 同時披露的一季報也完美延續了上一年的高增長行情, 2018年一季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1.96億元, 較上年同期增39.05%;營業收入為4.12億元, 較上年同期增31.76%。

儘管業績規模與全球性行業巨頭相比有所差距, 但是億聯網路35.55倍的市盈率遠低於通信設備行業51.22倍的平均市盈率。

根據資料顯示, 已經有15家機構對億聯網路給出了買入評級, 2017年新增機構持股192.40萬股。

有“智慧家居第一股”之稱的歐派家居也獲投資者熱捧, 上市後的高市值更是一舉將實控人姚良松推上了《2017胡潤百富榜》泛家居圈榜首。

2017年歐派家居業績讓人眼前一亮, 報告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7.10億元, 同比增長36.11%, 實現淨利潤13.00億元, 同比增長36.92%, 營收和淨利潤規模遠遠領先於同行業其他企業。 而第二梯隊的尚品宅配儘管淨利潤增速高達48.74%, 但規模卻只有3.80億元。

高成長性讓歐派家居收穫大量機構投資者的關注, 根據資料顯示, 2017年歐派家居機構持股163家, 除了華夏、易方達等熱門基金, 社保基金也持有其132.80萬股。

截至2017年底, 機構持股量合計1943.63萬股, 其中有486.27萬股為2017年機構新增持股。

“獨角獸企業是中國新經濟的代表, 現在對獨角獸企業的特殊通道, 本質上與國家未來經濟轉型有關, 所以我們將其列為選股方向之一。 ”4月中旬, 格上財富首席策略官劉建在格上財富2018春季投資策略會(廣州站)上曾向21世紀經濟報導在內的多家媒體投資機構表示。

估值不匹配

儘管業績穩定增長驗證了“獨角獸”的投資價值, 但部分“獨角獸”企業的估值漲勢卻更為兇猛, 也湧現出估值與成長不匹配的情形。

2017年9月被美國著名創投研究機構CBInsights納入“全球獨角獸公司”榜單的掌閱科技, 近日發佈的年報顯示, 2017年實現營收16.67億元, 同比增長39.19%, 實現淨利潤1.24億元, 同比增長60.22%。

無論是從業績增速還是從業績規模上看, 掌閱科技的經營都較為亮眼。 但是如果對比其當前的估值水準而言, 這一成績似乎無法匹配。

截至2018年4月25日, 掌閱科技動態市盈率已經達到了144倍, 而出版行業的平均市盈率不過29.34倍。

“其實我們看到掌閱科技最為核心的競爭力在於它擁有大量的IP、原創內容, 所以可供它講‘故事’, 另一方面, 同領域的閱文集團, 在港股上市時估值也炒得很高, 而掌閱科技是A股唯一一個能和他對標的企業, 所以掌閱的估值現在也比較貴。 ”4月25日, 北京一家中型券商傳媒行業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 閱文集團截至2018年4月25日的市盈率為91倍, 但是2017年業績規模遠高於掌閱科技,

其實現營收40.95億人民幣, 實現淨利潤5.56億元。

高估值特性並非掌閱科技所獨有。 同樣是A股“獨角獸”——被譽為“基因界騰訊”的華大基因, 上市之初深受投資者追捧, 曾出現連續18個漲停板, 截至4月25日市盈率為158倍, 遠高於生物科技行業72.99的平均市盈率。

2017年華大基因雖然實現較高業績增長, 但增幅卻明顯低於機構預測值。

2017年, 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95億元, 同比增速為18.86%, 實現營業總收入20.95億元, 同比增長22.39%。

而根據2017年10月26日財通證券給出的預測價來看, 2017年華大基因預計會實現營業收入21.82億元, 預計實現淨利潤為4.19億元。 2017年10月27日天風證券給出的2017年營業收入預測值則為21.7億元, 淨利潤預測值為4.18億元。

同時, 2018年一季度華大基因業績增速繼續承壓, 預測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500萬元-10500萬元,同比增長為0.62%-11.21%。而去年同期華大基因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為9441.63萬元,同比增長25.71%。

對於“獨角獸”的高估值,不少業內人士表示並不需要過於緊張。

“龍頭企業都會享受到一定的溢價,比行業的平均水準估值更高一些。但這並不意味著會存在風險,主要看公司未來成長性,回歸到根源上還是判斷企業是否有很好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管理制度、風控水準等,這些才能支撐一個企業長久的發展。”上述基金分析師認為。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在4月25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像生物醫藥、高科技類企業本身,並不能說它的高估值不合理,因為受制於研究專案進度,短期內可能無法實現收入,需要更多時間釋放。最近港交所放寬生物科技企業的盈利要求,也是出於這種考慮。

預測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500萬元-10500萬元,同比增長為0.62%-11.21%。而去年同期華大基因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為9441.63萬元,同比增長25.71%。

對於“獨角獸”的高估值,不少業內人士表示並不需要過於緊張。

“龍頭企業都會享受到一定的溢價,比行業的平均水準估值更高一些。但這並不意味著會存在風險,主要看公司未來成長性,回歸到根源上還是判斷企業是否有很好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管理制度、風控水準等,這些才能支撐一個企業長久的發展。”上述基金分析師認為。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在4月25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像生物醫藥、高科技類企業本身,並不能說它的高估值不合理,因為受制於研究專案進度,短期內可能無法實現收入,需要更多時間釋放。最近港交所放寬生物科技企業的盈利要求,也是出於這種考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