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鄭大學生用卡紙、電池製作“微縮版”鄭大!還原度90% 美翻了

河南商報記者 馬俊峰 通訊員 許榮光 李林翰

每一座大學都有它標誌性的建築物, 每一個學子心中, 也藏有母校最美的瞬間。

對於鄭州大學的學生來說, 跨年夜, 全校數萬師生聚集在鐘樓, 一同伴隨著鐘聲迎接新的一年, 就是大學生涯最難忘的瞬間。

56米的鐘樓也鄭州大學新校區的標誌性建築物, 代表著鄭大的第一高度, 受到了許多學子的鍾愛。

近日, 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大學處瞭解到, 為將母校最美的瞬間“定格”, 鄭州大學美術學院尹燕明憑藉一人之力, 利用黑色A2卡紙、廢棄發光二極體、廢耳機線、廢棄手機鋰電池等廢棄物,

耗費近一年半的時間, 製作出了3D版紙質建築模型“鐘樓”。

在透明的亞克力罩下, 整個作品以40cm×40cm×42cm的“鐘樓”為中心, 四周散佈著由廢棄紙張製作的“蓮花”、“孩子”、“青年”、“老人”、“小狗”等模型。 黑色底盤內接電路, 底盤上有很多發光的彩色小燈泡,

美輪美奐。

這個作品的原料都是來自日常生活的廢棄物。 “很多人不知道我為什麼收集‘垃圾’。 ”為了留住心中最美的“鐘塔”, 尹燕明常常搜集人們丟棄的螢光棒、耳機、發光二極體、充電線、鋰電池等日用品。 他把收集廢棄物當成了小愛好, “其實你只要換一個角度看,

生活中的廢棄物也能變廢為寶, 更好地實現它們的價值。 ”

別看尹燕明的“鐘樓”只是個紙質建築模型, 但它的製作工序可謂是繁瑣且精細。

去年夏天, 30多度的高溫下, 尹燕明一邊光著膀子, 汗如雨下, 一邊幹著最精細的活。 搜集、起型、裁剪、溝槽、修減、折疊、粘連。

尹燕明用刀在直徑1.6cm的圓內刻出48個洞, 在邊長為1.6cm的正方形裡刻出36個小正方形。 小正方形的一個邊長1mm還要留出間距, 12個窗戶需要刻432個小正方形......

除了“鐘樓”, 尹燕明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他希望能在畢業前和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同製作出鄭大的四個大門、圍牆、厚山、眉湖等鄭大標誌性景觀,

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紙質鄭大模型, 並把它們當做禮物, 獻給自己心中最美的母校鄭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