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原創」党的好幹部 群眾的連心橋

快, 關注這個公眾號, 一起漲姿勢~

他曾在1998年拿出1000多元錢幫助下崗工人開饅頭店;

他曾為了疏通一居民院的公廁和下水管道,

跳進窨井清除障礙;

他曾4次跳入長江救人, 30次無償獻出10000多毫升鮮血。

他始終堅持“人生在世, ‘奉獻’二字”的人生觀;

他在2009年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黨和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

今天小編帶你瞭解一下……

吳天祥

吳天祥, 1944年出生于湖北鐘祥郢中人, 高中文化程度。 曾被表彰為武漢市勞動模範、武漢市特等勞動模範、武漢市優秀共產黨員、湖北省優秀共產黨員、湖北省學雷鋒先進個人、全國學雷鋒先進個人, 武漢市委、市政府評為一心為民的好幹部。

人 物 經 曆

1944年出生, 湖北鐘祥人。 1962年應徵入伍, 196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9年退伍6年間先後8次出席師、軍、軍區學習毛澤東著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

被數為軍、師標兵, 全國積極分子。 1969年至今, 先後任武昌區公安局民警、幹部, 武昌區幹校理論教員, 武昌區知青辦公室幹部, 武昌區公安分局聯防辦公室幹部, 武昌區人大幹部、副科長, 武昌區信訪辦公室副主任, 武昌區副區長, 武昌區政府巡視員(副廳級)。 曾52次義務獻血, 4次跳入長江救人, 無數次為不相識的人慷慨解囊。

吳天祥在信訪工作的崗位上忠於職守, 執著地為民排憂解難, 用自己無私的奉獻, 認真實踐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在普通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 1990年11月, 46歲的吳天祥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武漢市武昌區信訪辦副主任。 從此, 他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工作, 無私奉獻。 數年間, 他接待上訪群眾萬餘次, 處理問題近萬個, 積極為貧困戶解難。 為幫軍屬解決住房困難, 他曾騎著自行車在武昌與漢口之間跑了7趟;為了疏通一居民院的公廁和下水道的管道, 他跳進窨井清除障礙;為了資助有困難的群眾, 他省吃儉用……他說:“民之難即黨之憂, 共產黨的幹部就是要為黨分憂,

為民解難。 ”吳天祥始終堅持“人生在世, ‘奉獻’二字”的人生觀, 樂於結交“窮親戚”、“窮朋友”, 經常為生活有困難的群眾提供幫助。 當上副區長的吳天祥, 分管的是勞動、社會保障、群眾團體等社會性工作, 處理不好, 往往就會引發不安定因素。 可是, 幾年來, 吳天祥分管的各個部門, 年年都被評為省市先進單位, 尤其是再就業, 在武昌區成效尤為顯著。

1997年一個春風尚帶寒意的上午, 吳天祥家一下子來了30多名下崗工人, 床上、椅子上都坐滿了。 原來, 他們都是來找工作的。 午飯時, 吳天祥為大家下了18斤肉絲麵。 面對滿臉愁容的工人們, 吳天祥深知責任重大, 深知在再就業工作中政府的擔子有多重。 他身先士卒, 四處出擊,

多方調研, 一到節假日, 他就騎著那輛舊自行車, 在街上轉悠。 1998年初, 他在漢口開會, 看到一家饅頭店生意不錯, 一打聽是一位農民做的, 便認真向這位農民請教, 一口氣買了150多個饅頭扛回武昌, 分給幾十名下崗工人, 鼓勵大家:“下崗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等靠要, 怕的是觀念不變!”吳天祥還拿出1000多元錢幫助這些下崗工人開起了饅頭店, 僅此一項就安排了40多名下崗工人。 武漢市五色織布廠是家特困企業, 吳天祥要了該廠100名最困難職工的名單、住址, 利用業餘時間一一走訪, 提出下崗工人進社區的思路, 並親自在積玉橋街磚瓦巷社區試點, 100名工人全部就業, 進而向全社區推廣。 僅此一項舉措, 全區3000多名下崗工人走上了再就業的崗位。

當上副區長的吳天祥,工作忙了,群眾找他確實難了。面對群眾的實際困難,吳天祥比誰都著急,上任不久,他便將家裡的電話向全區幾十萬人公佈,叮囑家人,不論誰在家,群眾打來的電話都得認真記錄。吳天祥說:“聯繫群眾不是做給領導看的,百姓找我,不方便怎麼行?”這些年來,吳天祥在幫助百姓過程中發明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辦法,其中一條就叫“發動群眾幫群眾”。在社區再就業培訓班上,他請來老師,他自己也講,鼓勵大家、督促大家,社區洗衣店辦起來了,紅領巾小餐桌辦起來了,敬老院、家電維修點辦起來了,在武昌,再就業社區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在記者面前,老吳的話依然是那麼樸實:“千變萬變,幹部都是人民的兒子,我們應該好好地為人民謀利益。因為從我們入黨的那一天起,便肩負人民的希望,接受了人民的囑託。”

吳天祥這些年來,捐助出去的錢,都是他的工資及稿費。當了副區長後,他每月都要從工資中固定拿出600元,幫助那些急需幫助的人。他說:“我們共產黨員,要從‘廉’字入手,固守共產黨員的家園;從‘勤’字入手,高唱共產黨員的奉獻之歌。”這些年來,老吳幫助過的百姓多到連自己也記不清。在他幫助下的石竹武如今也辦起了自己的工廠,他告訴記者:他的第一個新年願望是為老吳建立扶貧基金;第二是成立敬老院;第三是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讓孩子長大了也像吳天祥那樣做人。

吳天祥說:“每當我為群眾做了點事,群眾都稱讚共產黨好。聽了這話,我的心裡真舒坦。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真自豪。”面對記者,吳天祥坦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做一名淡泊名利的共產黨員不容易。他說:“我就是要做這樣的共產黨員,到了見馬克思的那天,只要老百姓說:老吳一生清清白白,是名好黨員,我就滿足了。”

外 界 評 價

吳天祥,一位有40多年黨齡的優秀共產黨員。他是一團火,4次跳入長江救人,30次無償獻出10000多毫升鮮血,以兒子的身份給7名孤寡老人養老送終,為無數個陷入絕望的群眾,送去希望的火把;他是一座橋,每天早上6時半上班接待上訪群眾,堅持記民情日記,十幾年來接待上訪群眾2萬餘人次,處理信訪問題近萬件,在黨和群眾之間架起了“連心橋”;他是一本書,先後30餘次獲得全國、省、市、區各種榮譽稱號,人民群眾稱他是活著的雷鋒、焦裕祿、孔繁森,黨員幹部稱他是一本讓人感佩的哲理書。

吳天祥始終堅持“人生在世,‘奉獻’二字”的人生觀,樂於助人,樂於結交“窮親戚”、“窮朋友”,經常 為生活有困難的群眾提供幫助。多年來,他利用休息時間,串百家門、知百家情、暖萬人心,幫助了無數有困難的人渡過難關,人們視他為親人。他為政清廉,拒絕吃請,拒收禮品,淡泊名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黨和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 這些年來,老吳幫助過的百姓有多少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了。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羅清泉說:“吳天祥同志地位變了,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的公僕本色沒有變;職務變了,心系群眾、一心為民的思想沒有變;權力大了,工作忙了,求實、扎實的工作作風沒有變。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當上副區長的吳天祥,工作忙了,群眾找他確實難了。面對群眾的實際困難,吳天祥比誰都著急,上任不久,他便將家裡的電話向全區幾十萬人公佈,叮囑家人,不論誰在家,群眾打來的電話都得認真記錄。吳天祥說:“聯繫群眾不是做給領導看的,百姓找我,不方便怎麼行?”這些年來,吳天祥在幫助百姓過程中發明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辦法,其中一條就叫“發動群眾幫群眾”。在社區再就業培訓班上,他請來老師,他自己也講,鼓勵大家、督促大家,社區洗衣店辦起來了,紅領巾小餐桌辦起來了,敬老院、家電維修點辦起來了,在武昌,再就業社區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在記者面前,老吳的話依然是那麼樸實:“千變萬變,幹部都是人民的兒子,我們應該好好地為人民謀利益。因為從我們入黨的那一天起,便肩負人民的希望,接受了人民的囑託。”

吳天祥這些年來,捐助出去的錢,都是他的工資及稿費。當了副區長後,他每月都要從工資中固定拿出600元,幫助那些急需幫助的人。他說:“我們共產黨員,要從‘廉’字入手,固守共產黨員的家園;從‘勤’字入手,高唱共產黨員的奉獻之歌。”這些年來,老吳幫助過的百姓多到連自己也記不清。在他幫助下的石竹武如今也辦起了自己的工廠,他告訴記者:他的第一個新年願望是為老吳建立扶貧基金;第二是成立敬老院;第三是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讓孩子長大了也像吳天祥那樣做人。

吳天祥說:“每當我為群眾做了點事,群眾都稱讚共產黨好。聽了這話,我的心裡真舒坦。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真自豪。”面對記者,吳天祥坦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做一名淡泊名利的共產黨員不容易。他說:“我就是要做這樣的共產黨員,到了見馬克思的那天,只要老百姓說:老吳一生清清白白,是名好黨員,我就滿足了。”

外 界 評 價

吳天祥,一位有40多年黨齡的優秀共產黨員。他是一團火,4次跳入長江救人,30次無償獻出10000多毫升鮮血,以兒子的身份給7名孤寡老人養老送終,為無數個陷入絕望的群眾,送去希望的火把;他是一座橋,每天早上6時半上班接待上訪群眾,堅持記民情日記,十幾年來接待上訪群眾2萬餘人次,處理信訪問題近萬件,在黨和群眾之間架起了“連心橋”;他是一本書,先後30餘次獲得全國、省、市、區各種榮譽稱號,人民群眾稱他是活著的雷鋒、焦裕祿、孔繁森,黨員幹部稱他是一本讓人感佩的哲理書。

吳天祥始終堅持“人生在世,‘奉獻’二字”的人生觀,樂於助人,樂於結交“窮親戚”、“窮朋友”,經常 為生活有困難的群眾提供幫助。多年來,他利用休息時間,串百家門、知百家情、暖萬人心,幫助了無數有困難的人渡過難關,人們視他為親人。他為政清廉,拒絕吃請,拒收禮品,淡泊名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黨和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 這些年來,老吳幫助過的百姓有多少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了。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羅清泉說:“吳天祥同志地位變了,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的公僕本色沒有變;職務變了,心系群眾、一心為民的思想沒有變;權力大了,工作忙了,求實、扎實的工作作風沒有變。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