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青年社團“微辣”多年 支持大學生投身公益

■“微辣青年”成員參加益動廣州徒步籌款活動,為流動兒童項目籌款。

■2014年,羅定學生細梅在鄉村教育營結業典禮上發言。

扶老 助殘 救孤 濟困 廣東福利彩票公益天地

廣東省福利彩票 發行中心公眾號

廣州高校畢業生全職做公益,引領公益機構不斷成長

早在2010年11月,劉海慶剛剛考上中山大學研究生沒幾個月,就牽頭成立了公益團體“微樂益”,希望以促動大學生參與公益為核心,通過支持公益社團的多元發展與創新,推動公益研習在大學課堂的落地生根,讓公益成為大學生的必修課。 2014年1月,“微樂益”正式在民政局註冊成為民辦非企業機構,並更名為“微辣青年”。 前後8年過去了,劉海慶和團隊裡的所有人一起,見證著每個人的成長。

■新公益記者 嚴蓉/文 受訪者供圖

要做青年人自己的機構

研究生畢業後,劉海慶起初去企業工作,但8個月後,他辭職回到“微辣青年”,擔任總幹事,全職做公益。

劉海慶告訴新快報記者,在企業工作的這段時間,讓他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人生的興趣點和方向在哪裡,微辣青年時時刻刻都在牽動著他的心,回來了就踏實了。 “我希望微辣青年是一個青年人的機構,重要的事情都開放給青年人自己做決定。 ”劉海慶說,起名“微辣青年”,也是通過頭腦風暴、公開徵選、投票決定等很多個環節,交給所有參與的青年自己商定,這樣即使最後出來的結果未必讓所有人滿意,但他們知道這中間的過程是什麼,會試著去接受。

參與過微辣青年組織的活動及青年營的學員,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淺層參與,8年來人數已經過萬;還有一類是深度實踐,起碼有半年以上實踐專案的參加經驗,人數超過700人。

“我們希望大學生在參與我們設計的課程和培訓過程中,能發揮充分接觸社會的能力,並嘗試著去關心與人相關的問題,努力去解決問題,讓自己具備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劉海慶說,截至2017年12月,微辣青年累計開展超過30期青年營活動,覆蓋超過200所高校,累計服務大學生超10000人次。 其中,深度支持700名青年,其中超過35名全職公益人員(不完全統計),孵化2家公益機構,其創始人或全職人員均來自于過往青年營學員或實習生,分別專注于兒童友好和鄉村教育。

微辣青年過去有一名學員阿鵬,大學畢業後進入留學機構工作。 雖然工作本身看起來與公益並不相關,但他十分積極地策劃與公益相關的專案,並促進留學機構與微辣青年的合作。 “我們計畫一起辦一個‘社會創新訓練營’的付費專案,給一些需要社會實踐背景的留學生提供機會和訓練,一方面可以擴大機構的收入來源,另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影響這批即將留學海外的優秀人才。 ”劉海慶說,雖然目前項目還在優化階段,但通過這樣的事情可以看出,即使是微辣青年的淺層參與者,參與社會其他行業後也會盡力去思考自己如何致力於社會公共事務和公益專案,這才是最重要的。 而在微辣青年,像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推動更多公益專案孵化

2014年春天,微辣青年開展第一期鄉村教育營,一位來自羅定職業技術學院語文師範專業的學生細梅報名參加。隨後,這個瘦小女生竟一直堅持參加微辣青年組織的鄉村教育營,並和微辣青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和溝通。

和細梅一樣,對鄉村創新教育保持著持續熱情的,還有從第二期鄉村教育營開始一直參加活動的賴鈺茵,她是細梅的同校師妹。3年後,細梅與賴鈺茵一起支持著一支100多人的支教隊,在羅定成立了一家教育公益機構——火渡鄉村青年教師社(簡稱火渡社),為那裡的鄉村孩子帶來了可持續性的教育創新,而微辣青年則一直為火渡社提供無條件的教育創新培訓等相關支持。

“一開始,我們給細梅等人上課,希望他們能做參與式、體驗式的課堂教育,但說實話,收效甚微,我們也並沒有抱著太大希望,但細梅他們一直堅持著,我們也就堅持著。”劉海慶說,改變好像就在不經意間慢慢形成。2016年12月,劉海慶偶然看到了賴鈺茵在朋友圈分享資訊,是關於自己的一堂語文課《烏鴉喝水》。他看到賴鈺茵通過畫思維導圖,鼓勵孩子們發散性思維,思考烏鴉怎麼樣能喝到水,而不是照本宣科,劉海慶突然特別慶倖自己3年來的堅持,同時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好的教育想取得效果,絕不是短期的、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積累和沉澱。“兩年多時間,我們之間的互動沒有斷,最後催生了火渡社的成立,這是一件特別可喜的事情。”劉海慶說,火渡社的成立給了大家更大的信心,此後,微辣青年的專案規劃都將效果週期做了修改,各項活動的節奏也更加清晰。

除了火渡社,“小行星兒童友好實驗室”也是從微辣青年孵化出來的公益機構,雙方的深入合作及互相支持推動著一個又一個公益活動的組織和開展。

2014年,微辣青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2011年至2015年,我們主要專注于對大學生的深度陪伴和公益支持,做‘營會’等項目比較多,但得到的資金支持越來越少,機構舉步維艱。2016年,我們主要是到處去做培訓項目,本想嘗試開闢一條機構的造血之路,但無奈養活自己容易,養活機構太難,並且我們感覺有些產品的開發逐漸背離了做微辣青年的初衷。”劉海慶說,2016年12月26日,他們對外發出公告,宣佈暫停微辣青年的一切活動事宜。

獲“共創者”支持渡過難關

雖說暫停活動,但是劉海慶和他的同伴們並沒有停止思考。每隔幾天,微辣青年的幾位全職工作人員就會聚在一起,思考和梳理所遇到的問題,希望能找到一個出口,將微辣青年帶出困局。

轉機出現在2017年4月。“我們一直在想,做怎樣的項目能讓大學生感興趣並自願付費參加,但其實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想,沒有收入,要拿出生活費的一部分去支持自我成長,這確實很難。”劉海慶說,他們開始調整思路,希望能通過“未來支付”的方式開啟“共創者計畫”,讓那些曾經參加過微辣青年的培訓營、如今已經畢業找到工作的“營員”,以月捐的方式來支援後來者的成長計畫。

“共創者計畫”的消息發出3天,參與者數量就突破了100人的招募名額,每人每月捐出50元,支持微辣青年做更多有利於大學生創造性成長的公益活動。“‘共創者’成功了,就好像給了我們一種底氣,去做更多符合初衷的事情和項目,而不再因為生存難而妥協。”劉海慶說,自此,他知道哪怕沒有基金會或企業的資金支持,至少也能把核心產品做下去。

2017年“99公益日”,微辣青年通過網路平臺眾籌到了14萬餘元;2017年10月,微辣青年與廣東省德勝社區慈善基金會合作,獲得16萬餘元資助以開展順德青年公益生態營造計畫;2017年11月,微辣青年與“小行星兒童社區學校”合作,共同拿下了中國扶貧基金會主辦的ME創新公益計畫的50萬元專案資助款……微辣青年獲得了喘息之機,並逐步堅定方向,在起死回生的同時,將最初的初衷又進行了一次梳理與跨越。

未來,充滿希望。同樣,充滿挑戰。

推動更多公益專案孵化

2014年春天,微辣青年開展第一期鄉村教育營,一位來自羅定職業技術學院語文師範專業的學生細梅報名參加。隨後,這個瘦小女生竟一直堅持參加微辣青年組織的鄉村教育營,並和微辣青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和溝通。

和細梅一樣,對鄉村創新教育保持著持續熱情的,還有從第二期鄉村教育營開始一直參加活動的賴鈺茵,她是細梅的同校師妹。3年後,細梅與賴鈺茵一起支持著一支100多人的支教隊,在羅定成立了一家教育公益機構——火渡鄉村青年教師社(簡稱火渡社),為那裡的鄉村孩子帶來了可持續性的教育創新,而微辣青年則一直為火渡社提供無條件的教育創新培訓等相關支持。

“一開始,我們給細梅等人上課,希望他們能做參與式、體驗式的課堂教育,但說實話,收效甚微,我們也並沒有抱著太大希望,但細梅他們一直堅持著,我們也就堅持著。”劉海慶說,改變好像就在不經意間慢慢形成。2016年12月,劉海慶偶然看到了賴鈺茵在朋友圈分享資訊,是關於自己的一堂語文課《烏鴉喝水》。他看到賴鈺茵通過畫思維導圖,鼓勵孩子們發散性思維,思考烏鴉怎麼樣能喝到水,而不是照本宣科,劉海慶突然特別慶倖自己3年來的堅持,同時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好的教育想取得效果,絕不是短期的、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積累和沉澱。“兩年多時間,我們之間的互動沒有斷,最後催生了火渡社的成立,這是一件特別可喜的事情。”劉海慶說,火渡社的成立給了大家更大的信心,此後,微辣青年的專案規劃都將效果週期做了修改,各項活動的節奏也更加清晰。

除了火渡社,“小行星兒童友好實驗室”也是從微辣青年孵化出來的公益機構,雙方的深入合作及互相支持推動著一個又一個公益活動的組織和開展。

2014年,微辣青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2011年至2015年,我們主要專注于對大學生的深度陪伴和公益支持,做‘營會’等項目比較多,但得到的資金支持越來越少,機構舉步維艱。2016年,我們主要是到處去做培訓項目,本想嘗試開闢一條機構的造血之路,但無奈養活自己容易,養活機構太難,並且我們感覺有些產品的開發逐漸背離了做微辣青年的初衷。”劉海慶說,2016年12月26日,他們對外發出公告,宣佈暫停微辣青年的一切活動事宜。

獲“共創者”支持渡過難關

雖說暫停活動,但是劉海慶和他的同伴們並沒有停止思考。每隔幾天,微辣青年的幾位全職工作人員就會聚在一起,思考和梳理所遇到的問題,希望能找到一個出口,將微辣青年帶出困局。

轉機出現在2017年4月。“我們一直在想,做怎樣的項目能讓大學生感興趣並自願付費參加,但其實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想,沒有收入,要拿出生活費的一部分去支持自我成長,這確實很難。”劉海慶說,他們開始調整思路,希望能通過“未來支付”的方式開啟“共創者計畫”,讓那些曾經參加過微辣青年的培訓營、如今已經畢業找到工作的“營員”,以月捐的方式來支援後來者的成長計畫。

“共創者計畫”的消息發出3天,參與者數量就突破了100人的招募名額,每人每月捐出50元,支持微辣青年做更多有利於大學生創造性成長的公益活動。“‘共創者’成功了,就好像給了我們一種底氣,去做更多符合初衷的事情和項目,而不再因為生存難而妥協。”劉海慶說,自此,他知道哪怕沒有基金會或企業的資金支持,至少也能把核心產品做下去。

2017年“99公益日”,微辣青年通過網路平臺眾籌到了14萬餘元;2017年10月,微辣青年與廣東省德勝社區慈善基金會合作,獲得16萬餘元資助以開展順德青年公益生態營造計畫;2017年11月,微辣青年與“小行星兒童社區學校”合作,共同拿下了中國扶貧基金會主辦的ME創新公益計畫的50萬元專案資助款……微辣青年獲得了喘息之機,並逐步堅定方向,在起死回生的同時,將最初的初衷又進行了一次梳理與跨越。

未來,充滿希望。同樣,充滿挑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