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環境觀察:嚴格環境執法打擊黑色增長

張楠

生態環境部近日密集公佈了一批環境違法典型案例, 這是近年來環境執法力度不斷加大的體現。 嚴格的環境執法打擊了違法企業的“黑色增長”, 優化了市場公平競爭環境, 維護了人民群眾和守法企業的合法利益, 獲得群眾點贊, 贏得守法企業擁護。

不管是近日公佈的環境違法企業, 還是持續查處的“散亂汙”企業, 其共同點都是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 換取一己之利。 這些企業大量存在無環評手續、未安裝治汙設施、治汙設施不正常運行、偷排直排、資料造假等行為, 想方設法壓縮環保投入,

甚至無環保投入。 由於在污染防治方面“偷工減料”, 不承擔治汙成本, 其產品相對具有價格競爭優勢, 擾亂了市場正常秩序, 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

企業逃避治汙責任, 野蠻生長, 地方政府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多年來, 一些地方對“黑色增長”方式抱殘守缺, 企圖為環境違法企業“開綠燈”, 獲取當地一時的經濟增長。 這是典型的“殺雞取卵”, 是根深蒂固的GDP至上舊政績觀作祟。 其實, 這些地方沒有真正算清楚長遠賬。 違法企業往往給當地留下生態環境破壞的爛攤子, 整治和修復的費用遠遠超過其創造的那點“黑色”經濟利益。 同時, 由於違法企業相對具有價格優勢, 擠佔了環境友好企業的發展空間, 而後者正是轉型升級、高品質發展所需要的企業。

如此一來, 地方必將喪失長遠發展的機會。

環境執法打擊了環境違法企業, 為不作為、亂作為的地方黨委、政府敲響了警鐘, 斬斷了“黑色增長”的利益鏈。 越來越嚴格的環境執法警示著企業和地方政府:依靠資源消耗、不計環境成本來獲取經濟利益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 實踐已經證明, 污染欠帳已成為某些地方經濟發展的瓶頸, 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補上生態環保這塊“短板”。 唯有保護好生態環境, 培育新動能、新的增長點, 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 才能有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我們也欣慰地看到, 很多地方在依法整治違法企業的過程中, 並不是將其一關了之, 而是分類施治。 一方面, 持續污染環境的,

堅定淘汰;治理無望的, 堅決關停。 另一方面, 重視生態環境保護, 實施轉型發展的企業則可以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毫無疑問, 在環境監管越來越嚴的當下, 對於企業來說, 唯有重視生態環境保護, 才有做大做強的出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