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雄安新區: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留住記憶裡的鄉愁

長城網4月26日訊(記者 鄭佳洵 王棋)一個新的城市要立得住, 關鍵要傳承好文脈, 注重對歷史文物和歷史風貌的保護。 《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明確提出, 保護歷史文化, 形成體現歷史傳承、文明包容、時代創新的新區風貌。 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弘揚以雁翎隊為代表的紅色革命文化, 加強圈頭村音樂會、安新蘆葦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無文化傳承, 無雄安未來。 新區規劃建設中, 堅持古樹不挪, 古建築不拆, 古牌坊不搬, 保持原址不動。 建成的新城市要有老場所, 讓老百姓記得住鄉愁。

”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 雄安新區党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說。

今年的1月17日開始, 雄縣張崗鄉對非遺等特色文化開展採集建檔工作, 保留雄安非遺等特色文化檔案, 保護和弘揚傳統文化。 在這裡, 多項傳統特色文化保留完整, 代代傳承, 也因為出了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聞名遐邇。

雄縣張崗鄉鄉長李建剛說, “此次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採集工作目的就是為了積極引導群眾樹立和增強文化自信, 切實增強傳統文化對未來發展的引導力和感召力, 為服務新區規劃建設注入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剪紙大師郭揚帆的《雄安夢》。 記者 王棋 攝

剪紙著了迷 聽聽手藝人心裡的“雄安夢”

23日一大早, 雨後的雄安稍顯嫺靜, 記者驅車趕往裡合莊村, 尋找這裡的剪紙大師郭揚帆。

“她剪紙就像著了迷, 鄉里人都知道, 剪出來的作品很多都被博物館收藏。 ”一推開門, 一雙靈巧的手正在低頭剪“舞”, 郭揚帆正在精剪新的作品, 屋裡的床上, 桌子上已經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剪紙,

形神兼備, 栩栩如生。

雄縣張崗鄉郭揚帆的剪紙藝術始於7歲, 1986年她嫁到雄縣張崗鄉里合莊後, 在老剪紙藝人王金財、張王氏的影響和指導下, 日漸癡迷於這一民間藝術。 老藝人手把手地教她, 向她傳授剪紙藝術的精要。 現如今, 郭揚帆不僅能剪出人物、動物的“神”, 還能根據興趣創作一些有鮮明主題內容的圖案, 就比如經過半個月精心設計製作的《雄安夢》。

“自從雄安新區成立以後, 我就開始構思了, 先在腦海裡成功地勾畫出來, 再創作。 ”郭揚帆介紹, 《雄安夢》長2.02米、寬1.25米。 “雄安夢”三個大字被200多個象徵祥瑞的鳳凰、飛仙、紅鳥、仙鶴、亭臺樓閣、鯉魚、蜻蜓、鴛鴦、青蛙、荷花、祥雲等造型環繞, 充滿了對雄安新區未來遠景的期待與祝願。

“六個飛仙從天宮飛來,

伴著音樂來慶祝雄安成立, 四隻紅鳥, 八隻仙鶴, 也從四面八方飛來, 意思是四面八方的優秀人才來建設雄安。 說明了雄安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 ”郭揚帆說, “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學習剪紙, 這門手藝一定要繼續傳承。 ”

張崗三村的手藝師傅李喜良正在打磨仿古石雕。

記者 王棋 攝

精美絕倫仿古石雕已成為雄縣一個經濟增長點

如果說剪紙藝術恰是張崗鄉非遺寶庫的一顆璀璨明珠, 仿古石雕則是雄縣張崗鄉文化流淌的血脈。 仿古石雕(古玩)源于宋遼邊境貿易, 經過當代幾十年的恢復發展, 雄縣已成為中國最大的仿古石雕產業基地, 並在2014年3月被中國文聯、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命名為“中國仿古石雕文化之鄉”。

影碑、荷花缸、水獸、獅子、拴馬柱、魚缸……在張崗鄉, 各式造型的石雕在這裡做舊。 “我們的仿古石雕(古玩)行業規模發展迅速, 已成為中國最大的仿古石雕產業基地。 在以仿古石雕為主的基礎上, 仿古工藝品又發展到仿古瓷器、木雕、竹雕、角雕、鑄銅、古硯等領域。 ”

據張崗鄉有關人員介紹,目前,雄縣僅張崗鄉從事仿古石雕生產加工的廠家就有87個,其中網上銷售3家,分佈全國各大城市銷售攤點200餘家,其中北京80餘家,上海20余家,廣州10餘家,浙江10余家,西安30餘家,年成交額千萬元以上的企業超過10家,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出口美、日、韓等十幾個國家。如今,北京潘家園古玩市場和觀音堂古典傢俱市場、上海城隍廟古玩市場中交易的仿古石雕產品90%出自雄縣。

在東方古藝石雕加工廠,張崗三村的手藝師傅李喜良正在打磨一對花墩,與華麗精美的圖案形成對比的是李師傅手上厚厚的繭子,“這是一個耐心活,急不得,精細點,才是好的。”李師傅和妻子都是這方面的專家,妻子從事這行已經有20年的時間,兩人對仿古石雕都有著特殊的感情。

雄安新區的建立,更是給這裡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張崗鄉有關人員介紹,張崗鄉仿古石雕(古玩)特色小鎮將以張崗鄉仿古石雕產業為基礎,以雕刻、古玩、書畫、田園風光、溫泉為特色,按照“製造基地+文化旅遊”模式,全力打造以國學文化為基礎,集旅遊、休閒、展覽為一體的仿古石雕文化小鎮,打造仿古石雕園區。

一件好的仿古瓷器作品需要十幾道工序。記者 王棋 攝

六百多年薪火傳承 開口音樂會誦吟樂曲豈不樂哉

古樂演奏,文則如潺潺之流水;武則如波濤洶湧,萬馬奔騰。雄縣開口音樂會創辦於明永樂年間,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其前身為董氏家族創辦的藥王會。

據考證,開口古樂起源于宋元,興盛於明清。晚清中葉,曲目有道傳、佛傳,和宗教信仰有著密切的關係,許多古音樂曲均有其在宗教議程中的具體功用,後經無數民間藝人的保護傳承,使之得以恢復繁榮。

開口音樂會屬於文武兼備的道傳藝術娛樂形式。文樂樂器由笙、管、笛、雲鑼等樂器組成,武樂樂器由鼓、鈸、鐃、鑔、鐺子等組成,演奏時文、武場交替。樂會現在工尺譜曲集一部、會論一部、河西鈸譜一部。演奏形式分為兩種,坐鵬和走街。

在董家廟,音樂會成員們演奏的散曲《柳含煙》、《琵琶記》、《逃軍令》、《豆葉黃》、《挑袍》、《寶盒》讓在場的村民聽得極其入神。開口音樂會廣泛流傳於雄縣及周邊城鄉,南鄰鄚州大廟,北臨白溝鎮,東臨霸州勝芳鎮,交通便利,因此開口音樂會的聲譽影響了更深遠的周邊區域。

現如今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開口音樂會成員隊伍已有成員30多人。在傳承人李長林的帶領下,經常利用業餘時間,背誦古樂曲。

會長董萬新說,“我們今天講弘揚傳統文化,首先就是要讓我們歷史悠久的文化瑰寶廣為全社會瞭解和熟知,蘊藏在民間的傳統音樂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精神財富,不是哪個人或哪個村落的私有財產。我們的傳統文化需要廣為弘揚,重要的是這是咱的根,咱們不能丟。”

弘揚傳統文化,服務新區規劃建設。在雄安,有百姓安居樂業的和諧融洽,有建設者奮鬥的夙興夜寐,還有老一輩手藝人誓將精湛扎實的“獨門”功夫傳承下去的堅定信念……

據張崗鄉有關人員介紹,目前,雄縣僅張崗鄉從事仿古石雕生產加工的廠家就有87個,其中網上銷售3家,分佈全國各大城市銷售攤點200餘家,其中北京80餘家,上海20余家,廣州10餘家,浙江10余家,西安30餘家,年成交額千萬元以上的企業超過10家,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出口美、日、韓等十幾個國家。如今,北京潘家園古玩市場和觀音堂古典傢俱市場、上海城隍廟古玩市場中交易的仿古石雕產品90%出自雄縣。

在東方古藝石雕加工廠,張崗三村的手藝師傅李喜良正在打磨一對花墩,與華麗精美的圖案形成對比的是李師傅手上厚厚的繭子,“這是一個耐心活,急不得,精細點,才是好的。”李師傅和妻子都是這方面的專家,妻子從事這行已經有20年的時間,兩人對仿古石雕都有著特殊的感情。

雄安新區的建立,更是給這裡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張崗鄉有關人員介紹,張崗鄉仿古石雕(古玩)特色小鎮將以張崗鄉仿古石雕產業為基礎,以雕刻、古玩、書畫、田園風光、溫泉為特色,按照“製造基地+文化旅遊”模式,全力打造以國學文化為基礎,集旅遊、休閒、展覽為一體的仿古石雕文化小鎮,打造仿古石雕園區。

一件好的仿古瓷器作品需要十幾道工序。記者 王棋 攝

六百多年薪火傳承 開口音樂會誦吟樂曲豈不樂哉

古樂演奏,文則如潺潺之流水;武則如波濤洶湧,萬馬奔騰。雄縣開口音樂會創辦於明永樂年間,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其前身為董氏家族創辦的藥王會。

據考證,開口古樂起源于宋元,興盛於明清。晚清中葉,曲目有道傳、佛傳,和宗教信仰有著密切的關係,許多古音樂曲均有其在宗教議程中的具體功用,後經無數民間藝人的保護傳承,使之得以恢復繁榮。

開口音樂會屬於文武兼備的道傳藝術娛樂形式。文樂樂器由笙、管、笛、雲鑼等樂器組成,武樂樂器由鼓、鈸、鐃、鑔、鐺子等組成,演奏時文、武場交替。樂會現在工尺譜曲集一部、會論一部、河西鈸譜一部。演奏形式分為兩種,坐鵬和走街。

在董家廟,音樂會成員們演奏的散曲《柳含煙》、《琵琶記》、《逃軍令》、《豆葉黃》、《挑袍》、《寶盒》讓在場的村民聽得極其入神。開口音樂會廣泛流傳於雄縣及周邊城鄉,南鄰鄚州大廟,北臨白溝鎮,東臨霸州勝芳鎮,交通便利,因此開口音樂會的聲譽影響了更深遠的周邊區域。

現如今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開口音樂會成員隊伍已有成員30多人。在傳承人李長林的帶領下,經常利用業餘時間,背誦古樂曲。

會長董萬新說,“我們今天講弘揚傳統文化,首先就是要讓我們歷史悠久的文化瑰寶廣為全社會瞭解和熟知,蘊藏在民間的傳統音樂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精神財富,不是哪個人或哪個村落的私有財產。我們的傳統文化需要廣為弘揚,重要的是這是咱的根,咱們不能丟。”

弘揚傳統文化,服務新區規劃建設。在雄安,有百姓安居樂業的和諧融洽,有建設者奮鬥的夙興夜寐,還有老一輩手藝人誓將精湛扎實的“獨門”功夫傳承下去的堅定信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