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板栗薑棗飲散寒止瀉

古人以四時配五行, 秋屬金, 金色白, 故以“白”形容秋露, 從這一天起, 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 白露節氣到來代表日夜溫差將進一步增大, 秋燥也更加明顯, 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及胃腸道疾病容易發生。 若夜間寒氣內侵, 也可引起關節疼痛。

傳統養生學認為, 此時飲食應以“益腎健脾、養陰潤燥”為原則, 少量多餐, 且以溫軟、甘潤食物為主, 不可過食生冷、過硬、辛辣等食物, 以免腸胃積滯。 可選擇芡實、蜜棗、蘿蔔、葛根、淮山、板栗等藥食兩用之品制膳。

白露之時, 板栗逐漸成熟、上市。 中醫認為, 板栗性溫, 味鹹, 入腎、脾、胃經,

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的功效。 孫思邈認為, “栗, 腎之果也。 腎病宜食之。 ”他在《千金方·食治》中用板栗治療“腰腳不遂”等疾病;《名醫別錄》也認為, 板栗“主益氣, 厚腸胃, 補腎氣。 ”板栗食療用途很廣, 如江西民間用板栗瘦肉湯治療氣管炎, 《本草綱目》也有單次食用二三十枚煨熟的板栗治療脾腎虛寒型泄瀉的記載。

板栗食療價值雖高, 但生食難消化, 熟食過多容易滯氣, 因此, 老人及小孩單次食用不宜過多。 下面推薦兩道板栗食療方供大家參考。

板栗薑棗飲。 散寒、止瀉, 適合有脾胃虛寒導致的噁心嘔吐、胃脘隱痛、大便溏泄等症狀的人。 栗子150克, 大棗8枚, 生薑15克。 板栗剝殼取肉, 每枚切成小塊, 和紅棗、生薑一起加水1.5升, 大火煮開後, 文火再煮30分鐘即可。

板栗銀耳湯。 健脾益腎, 養陰潤肺, 特別適用于白露時節保健食用。 板栗100克, 銀耳30克, 冰糖適量。 板栗去殼洗淨, 銀耳泡發, 切碎備用。 將板栗、銀耳放入砂鍋, 加入適量清水, 大火煮沸後, 轉小火熬煮至板栗熟爛, 調入冰糖即可食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