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6年後,50歲鐵血戰士再出發

央視網消息:16年前, 何得文在東帝汶第一次參與維和行動。 他在邊塞地區受過傷, 在跨國紛爭中破過案, 展示出中國員警的風采。 16年後的這個春天, 何得文放下周身的榮譽和對家庭的牽掛, 再次起身, 奔赴戰火紛飛的南蘇丹。

在3月出征儀式上, 11名頭戴藍色貝雷帽的民警莊嚴宣誓, 50歲的何得文站在年輕警員中間顯得格外引人奪目。

何得文(左二)

2002年, 何得文在東帝汶維和時, 被分到了奧庫綏地區帕薩比警所, 警所管理二十幾個山村, 近15000人。 何得文他們主要任務是協助聯合國軍事觀察員處理邊民爭端, 以及日常的警務工作。

帕薩比警所是距離首都帝利最為偏遠的警所, 緊靠西帝汶, 從帝利過去的話, 要坐1個半小時直升機, 然後再坐2個多小時車, 才能到達。

雖然何得文出國前做好了吃苦的準備, 但實際情況遠遠超出他的想像。 奧庫綏地區靠近赤道,

何得文到的時候, 當地日平均氣溫近40℃, 晚上蚊子蜂擁而至, 何得文不得不用被單將全身包裹嚴實。

帕薩比警所四面環山, 連吃的東西都買不到, 附近唯一的小集市每逢週六才開市一次, 也只能買到一些本地青菜維持兩至三天, 隨後不得不靠速食麵充饑。

因為歷史原因, 奧庫綏地區人民經常和緊鄰的西帝汶居民發生武力衝突, 隔著狹窄的邊境河互扔石塊, 甚至不少人還自製了巨型彈弓等攻擊性器械。 有一次, 兩地居民發生了大規模衝突, 100多人聚在河兩岸打架, 空中石頭亂飛, 不時有人被砸中受傷。

何得文等人趕到後, 力勸本國居民撤離, 並對傷者展開救助。 突然, 一塊足有巴掌大小的石頭不偏不倚砸中他的右肩。 “當時整個胳膊就不能動了。

”何得文回憶說, 他當時只能揮舞另一條胳膊疏散人群, 100多名群眾。 從現場回來後, 何得文脫下警服, 發現被砸的整個左肩紅腫淤青, 幾個月後才好。

2003年6月初, 何得文通過競爭上崗調到了帝利警察局軍械庫, 管理著整個帝利警局維和員警和本地員警近300支槍支和其它裝備及器材。 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實踐和調查, 何得文發現日常槍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環節, 他重新建立健全了槍械管理工作臺賬。 在何得文負責管理槍械期間, 整個帝利市警局未發生一起槍械事故。

作為這次出征南蘇丹11名維和隊員中年齡最大的一員, 何得文被委以副警隊長的重任。 除了完成自己的維和工作, 何得文還得時時考慮隊員們的安全。

“維和任務不像在國內執勤, 對隊員的心理素質等各方面要求極高, 一支警隊裡必須要有參加過維和任務的老隊員帶。 這次是我省第一次單獨組建成建制的維和警隊, 我年紀大些, 經驗豐富, 我不上誰上?”何得文說。

南蘇丹國內形勢不比16年前的東帝汶, 幾派軍閥之間衝突不斷。 反政府武裝並不歡迎聯合國人員在當地開展工作, 經常製造事端。 除此之外, 熱帶病是僅次於戰爭的潛在威脅, 維和員警剛去這種陌生地方, 因為思鄉、不適應、壓力大等種種心理因素, 會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 在當地就容易感染登革熱、瘧疾等熱帶病。

比起這些, 其實在何得文心裡, 最痛苦的其實是對家鄉的思念。 在東帝汶期間, 每天晚上何得文和戰友都會將各自家裡所有的故事講給對方聽。 除此之外, 就是打電話。 那一年, 何得文的國際長途話費高達幾千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