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企業微信兩周歲了,它如何用“連接”講好提高生產力的故事?

對職場人士來說, 生產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把給力的機械鍵盤, 再配上 21 英寸的顯示器, 或許能讓一個文字工作者空前高產;換上蘋果三件套的學生党, 可能會比以前更加迷戀上課和做筆記;而有了頂配版 Surface Studio 或者 iMac Pro 的加持, 設計師們再也不怕加班趕稿了……

有的時候, 工具對生產力的提升效果就是這麼明顯。 只不過, 它們所能提供的“超額”生產力建立在獨立作業的基礎之上, 相對割裂;在集體作業的現代企業中, 以分工協作為基礎的對生產力的有效配置, 才是最重要的一環。

近些年, 全世界已經掀起了一股依託於互聯網經濟的數位化轉型趨勢。 隨著企業不斷對包括產品開發、供應鏈管理、市場行銷、客戶服務等在內的多種新技術的引進, 數位化已經成為企業生產力提升的一個重要指標。

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是個偽命題?

資訊技術變革被稱為第三次工業革命,

它差不多為整個行業帶來了一次釜底抽薪式的改變。 一切曾經割裂的、傳統的、沒有聯網的企業, 都迫不及待地跳上了這輛轉型的大車。

根據德勤中國提供的資料, 2017 年中國的 GDP 總量約為 70 萬億, 其中有大約三分之一已經被數位化, 這個成長速度是非常驚人的。

然而並非所有的企業都能從這場數位化的大潮中受益。 根據市場諮詢公司埃森哲的研究資料, 目前, 有八成以上的中國企業尚未能摸清如何通過數位技術使企業變得更加高效;僅有約 4% 的中國製造企業真的釋放了數位化潛力, 並成功將投入轉化為業務成果。

從整體來看, 很多企業在進行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 一開始並沒有考慮清楚自己的實際需求和目標, 也沒能制定出一個比較完整的策略。 大部分企業的數位化還停留在“把線下的東西弄上網”的階段, 以為引入某項數位技術就萬事大吉。

事實上, 僅僅做出這樣的努力, 對提升企業的生產力幫助並算不大。 對一家企業來說, 真正的數位化要實現從最底層的生產到最上層的決策之間的全鏈條變革:技術應用是手段,

效率提升才是目的。

具體而言, 亟需數位化轉型的企業主要存在著這麼幾種需求痛點:

內部溝通不暢

資訊流轉不靈

組織管理混亂

眾所周知, 當一家企業的內部溝通和組織管理出現問題時,

它就像人類血液迴圈不暢, 無論是上層的決策者, 還是基層的執行者, 都難以高效地運轉。

當內部運轉失效時, 如果還想與外部建立高效的連接, 或者進一步沉澱客戶關係, 那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如何幫助企業解決這些問題?

前面提到, 企業數位化最根本的是要實現效率的提升, 這其中最關鍵的即是資訊的快速有效傳遞與互聯互通。

近些年, 很多企業開始引入一些辦公軟體系統, 從普通的社交通訊功能, 到各種更專業的辦公應用, 這個市場逐漸熱了起來。

根據國際調查機構 IDC 的統計資料, 截至 2016 年末, 中國的社交化移動辦公軟體市場累計註冊使用者已經達到 1.6 億人, 累計企業用戶達到 1158.4 萬家, 相比前一年分別激增 92.4% 和 87.2%。

(圖片來自:CBNData)

這其中,同樣主打即時通訊功能的有阿裡釘釘和企業微信;金蝶雲之家、今目標等產品則側重於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業務管理服務;任務管理類的相關產品有明道、Worktile 等;擅長 CRM 管理的還有紛享銷客、銷售易……雖然市場中的產品很多,但能夠完全滿足用戶需求的卻仍顯不足。

阿裡釘釘和企業微信作為比較有代表性的企業應用產品,從一開始就獲得了市場的關注。雖然都主打即時通訊功能,但二者又各有所長:背靠微信的企業微信從誕生起就帶有濃厚的社交基因,更擅長內部溝通協作;而釘釘則繼承了阿裡在 B 端的一些對接和處理能力。

不過在競爭激烈的企業級應用市場中,僅僅提供最基本的連接能力,並不能帶來絕對的生存優勢。在經過改版和更新之後,曾經聲量比釘釘要弱一些的企業微信開始變得更加全能。他們不僅對企業號進行了合併,還開始相容 API 介面,允許接入更多羽量級的協力廠商辦公應用。

最近,企業微信還在上線兩周年以來首次開啟了大規模的線下宣傳,提出要用“連接成就智慧企業,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到這個階段,企業微信已經從最開始的“連接人與人”,發展到了“連接人與服務”,甚至“連接企業”。

除了可以實現“用完即走”的簡潔功能之外,讓企業微信能夠從中脫穎而出的,是已經讓大眾越來越離不開的微信生態。

與微信類似的使用體驗,以及繼承自微信的企業號能力,從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業微信的市場教育成本;後來與微信的全面打通,則讓企業微信的連接能力直接上了好幾個臺階。

今年年初的時候,張小龍曾經在微信公開課 Pro 上透露過這一消息;3 月 30 日,企業微信正式發佈了內測申請,表示即將與微信打通。屆時:

企業微信用戶和微信用戶可以互相添加為好友,並支援單聊;

企業可以使用企業微信提供的 API 介面,對接自建 CRM 應用,用來管理微信客戶關係。

這就意味著,從此之後,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微信和企業微信都可以實現無縫連接,它將從原來定位於企業內部協作的工具,轉變為連接企業內外的智慧引擎。員工以企業微信中的正式身份與客戶對接,也顯得更加專業、規範。

除此之外,在提供對自建 CRM 系統的對接之後,它可以説明企業進一步完善對客戶關係的管理和沉澱。原來員工離職後,可能會出現客戶資料交接的問題,如今打通的系統會自動分配相應的人員進行跟進,可以更好地保護企業資產。

而在這之外,背靠著微信乃至騰訊這個巨大的生態系統,企業微信還可以創造出更大的想像空間。

被視為微信生態中下一匹“黑馬”的小程式,如果在未來也與企業微信打通的話,將會進一步拓寬它在行銷領域的商業拓展空間;公眾號、微信支付、微信卡包……一旦這些活躍度足夠高、流量足夠大的入口接入,企業微信將有可能進一步完成自己的商業閉環。

如果再把它放到整個騰訊生態中來看,已經在互聯網服務各個領域都佔有一席之地的騰訊,無論是最基礎的社交產品矩陣,還是生態中越來越壯大的商業合作夥伴隊伍,都是企業微信可以隨時調用的優質資源。

歸根結底,騰訊所宣導的“連接一切”,在企業微信這裡已經形成了這樣幾個層次:連接企業內部,連接內部與外部,連接企業與客戶,連接企業與市場。它從根本上解決的是企業資訊流轉和效率的問題,在資訊才是第一生產力的今天,這種方式將會在騰訊商業生態中講出更好的故事。

相比前一年分別激增 92.4% 和 87.2%。

(圖片來自:CBNData)

這其中,同樣主打即時通訊功能的有阿裡釘釘和企業微信;金蝶雲之家、今目標等產品則側重於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業務管理服務;任務管理類的相關產品有明道、Worktile 等;擅長 CRM 管理的還有紛享銷客、銷售易……雖然市場中的產品很多,但能夠完全滿足用戶需求的卻仍顯不足。

阿裡釘釘和企業微信作為比較有代表性的企業應用產品,從一開始就獲得了市場的關注。雖然都主打即時通訊功能,但二者又各有所長:背靠微信的企業微信從誕生起就帶有濃厚的社交基因,更擅長內部溝通協作;而釘釘則繼承了阿裡在 B 端的一些對接和處理能力。

不過在競爭激烈的企業級應用市場中,僅僅提供最基本的連接能力,並不能帶來絕對的生存優勢。在經過改版和更新之後,曾經聲量比釘釘要弱一些的企業微信開始變得更加全能。他們不僅對企業號進行了合併,還開始相容 API 介面,允許接入更多羽量級的協力廠商辦公應用。

最近,企業微信還在上線兩周年以來首次開啟了大規模的線下宣傳,提出要用“連接成就智慧企業,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到這個階段,企業微信已經從最開始的“連接人與人”,發展到了“連接人與服務”,甚至“連接企業”。

除了可以實現“用完即走”的簡潔功能之外,讓企業微信能夠從中脫穎而出的,是已經讓大眾越來越離不開的微信生態。

與微信類似的使用體驗,以及繼承自微信的企業號能力,從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業微信的市場教育成本;後來與微信的全面打通,則讓企業微信的連接能力直接上了好幾個臺階。

今年年初的時候,張小龍曾經在微信公開課 Pro 上透露過這一消息;3 月 30 日,企業微信正式發佈了內測申請,表示即將與微信打通。屆時:

企業微信用戶和微信用戶可以互相添加為好友,並支援單聊;

企業可以使用企業微信提供的 API 介面,對接自建 CRM 應用,用來管理微信客戶關係。

這就意味著,從此之後,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微信和企業微信都可以實現無縫連接,它將從原來定位於企業內部協作的工具,轉變為連接企業內外的智慧引擎。員工以企業微信中的正式身份與客戶對接,也顯得更加專業、規範。

除此之外,在提供對自建 CRM 系統的對接之後,它可以説明企業進一步完善對客戶關係的管理和沉澱。原來員工離職後,可能會出現客戶資料交接的問題,如今打通的系統會自動分配相應的人員進行跟進,可以更好地保護企業資產。

而在這之外,背靠著微信乃至騰訊這個巨大的生態系統,企業微信還可以創造出更大的想像空間。

被視為微信生態中下一匹“黑馬”的小程式,如果在未來也與企業微信打通的話,將會進一步拓寬它在行銷領域的商業拓展空間;公眾號、微信支付、微信卡包……一旦這些活躍度足夠高、流量足夠大的入口接入,企業微信將有可能進一步完成自己的商業閉環。

如果再把它放到整個騰訊生態中來看,已經在互聯網服務各個領域都佔有一席之地的騰訊,無論是最基礎的社交產品矩陣,還是生態中越來越壯大的商業合作夥伴隊伍,都是企業微信可以隨時調用的優質資源。

歸根結底,騰訊所宣導的“連接一切”,在企業微信這裡已經形成了這樣幾個層次:連接企業內部,連接內部與外部,連接企業與客戶,連接企業與市場。它從根本上解決的是企業資訊流轉和效率的問題,在資訊才是第一生產力的今天,這種方式將會在騰訊商業生態中講出更好的故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