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走出晶片困境要選最理性路徑

資料圖。

法治週末特約評論員敬一山

美國商務部近日對中國中興通訊公司採取嚴格的出口管制措施, 主要理由是中興違反了美國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國技術的制裁條款。

管制一旦生效, 就意味著7年內美國企業不能向中興提供產品。 這對於晶片嚴重依賴美國的中興來說, 堪稱“滅頂之災”。

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之下, 美國商務部的制裁令引起中國官方和民間輿論的諸多不滿, 事態的最終走向仍在持續商討之中。 就目前來看, 這一事件觸發的比較有共識的一個反思, 是中國互聯網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情況下, 一旦出現爭端矛盾, 對於企業來說就很可能是災難性的。

很多人突然關注中興、關注晶片, 則是因為從一家企業的遭遇中聯想到行業、國家都可能面臨的困境。 這也是為什麼《人民日報》、新華社等權威媒體, 都陸續刊發要“不計成本加大晶片投資”等聲音的原因。

當然, 所謂“不計成本”只是形象的說法, 其所表達的應該只是要高度重視核心技術的決心。

在理論上, 發展核心技術的方向很容易達成共識, 但具體到執行層面, 由誰來執行、政府以什麼樣的方式參與等, 還是需要更多的公共討論, 以形成更有助於執行的共識。

最近, 在一些自媒體平臺, 不乏一些領域的專家表達擔憂——現在舉國關注晶片問題, 但核心技術的發展所遵循的規律可不是“人多力量大”, 也不是政府有決心、敢投入就能成功, 如果不能科學理性的認識該問題, 盲目擴大投資、政府過多介入自己不擅長的領域, 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對於這些擔憂, 我們不能簡單認為是潑涼水, 而是值得傾聽、能幫助決策更科學的一種聲音。

從國內外科技行業發展的共性規律來看, 多數行業核心技術的創新主體是企業家或者知識精英, 政府很難在一線衝鋒陷陣, 更多起到的是保駕護航的作用。 這個保駕護航往往不是直接撥款投入, 而是為調動企業家和知識精英的創新積極性提供制度保障。

換言之, 我們反思中國企業和外國企業在晶片等核心技術上的差距, 更要反思有助於核心技術誕生的土壤的差距。 其中政府如何扮演好自身的角色, 最值得思考。 就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 至少在兩個層面還大有可為:

其一是針對性的減稅激勵。 對於創新型的企業, 應該進一步提升減稅力度, 這種經濟杠杆的使用同樣有效果,

比直接財政補貼企業或者專案更公平、更體現效率。

政府著眼於這些層面, 也就意味著要清醒面對一個現實:核心技術的突破很難一蹴而就, 政府所能做的只是創造一個適宜創新的環境, 最終何時開花結果則取決於市場主體, 甚至有時候還得看機遇。

也就是說, 無論我們現在多麼有危機感、多麼重視晶片研發, 也不太可能短期內通過砸錢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如果錢能解決這個問題, 以中國目前的經濟實力, 問題早就能解決了。

所以, 在舉國認同要下大力氣突破晶片困局的當下, 還特別需要一些清醒的判斷。 比如, 因為美國商務部的制裁, 網上不乏很多人有民族主義激憤, 要以敵對態度和美國賭氣, 大有要“關起門來搞突破”的氣魄。

但在市場高度全球化的當下, 不得不說這樣的意氣用事有弊無利。

中興所遭遇的危機, 儘管很多中國人在情感上難以接受, 但如果置於全球化的背景下看, 則也是一起很“普通”的糾紛, 不僅中國企業遇到, 國外也有企業遭遇過。

對這樣的個案更加重視是有必要的, 但也不宜過激反應, 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上, 任何的應對決策都要經過更慎重的討論, 更符合長期利益、整體利益。

掌握很多核心技術的美國, 恰恰是充分利用了全球的人才和市場。 離開了開放競爭的環境, 很難想像美國企業還能取得世所矚目的成就。 我們要和美國企業競爭, 同樣要堅持在開放的環境中, 在相互“利用”的狀態中彼此競爭。 這才是最理性、最有可能取得進展的路徑。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責任編輯:高恒濤

這才是最理性、最有可能取得進展的路徑。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責任編輯:高恒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