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醫學與藝術之皮膚系統——奈特繪圖版醫學全集

春天來了, 又到了皮膚過敏的季節。 蕁麻疹、帶狀皰疹等, 各種各樣的皮膚問題有時候我還分不清楚。 真想找一本權威的皮膚系統專業圖書,

好好讀讀, 區分清各類皮膚疾病, 有助於日後遇見此類問題能熟練應對。

目前市場上專業講解皮膚系統方面專業知識的圖書以文字居多, 圖片沒有特色, 學習起來十分費勁。 真希望能有一本做到真正圖文並茂, 勾起我學習興趣的專業圖書。

越來越多的皮膚方面問題在春天爆發, 很多人對皮膚方面的疾病不重視, 也不懂, 很多時候他們認為就是簡單過敏, 過一兩天就好, 其實並非如此, 一些皮膚疾病拖得時間久了, 反而會影響身體健康。 那麼, 皮膚疾病到底是怎樣發生的?皮膚疾病的關鍵醫學知識, 誘因、解剖、機制、病理與生理, 臨床表現都是什麼呢?各類皮膚疾病都是什麼樣子的?

基本資訊 Basic Info

書名:奈特繪圖版醫學全集—— 第4卷:皮膚系統

系列叢書:奈特繪圖版醫學全集(原書第2版)

書號:ISBN 978-7-03-051447-9

原著:Bryan E. Anderson

繪圖:Frank H. Netter Carlos A.G. Machado

主譯:劉躍華

裝幀:圓脊精裝

定價:108元

掃一掃, 輕鬆購

簡單、方便、實用

內容簡介 Content abstract

作者以通俗易懂的形式, 簡明扼要地介紹了人體皮膚系統的正常解剖、生理與異常狀態下的相關改變 , 以及疾病的關鍵知識,

並配以形象逼真、高度概括的插圖, 將深奧的基礎科學與臨床醫學融會貫通, 瞬間使人領悟奇妙的人體結構和機體功能, 以及疾病發生機制和臨床表現的原由。 本書實現了“醫學與藝術”“理論與臨床”“專業與科普”的三大完美結合, 是一部具有近 70 年沉澱和輝煌的經典著作。

Q

什麼是奈特繪圖?

A

Frank H. Netter博士很好地詮釋了醫生、藝術家和教育家的區別, 然而更為重要的是, 他將這三者融為 一體。 Netter 圖譜基於人體構造的精細研究, 同時又被注入了 Netter 博士在醫學認識方面獨特而廣博深入的理念。 他總是說:“無論圖片畫得 如何絢麗, 但如果偏離了它的醫學 價值, 那麼這就是一個毫無意義的畫 冊。

”所以準確闡釋是它的終極目標。 Netter 博 士面臨的最大挑戰, 也是其最大的成就, 就是他在藝術享受和結構明示兩者間找到了很好的平 衡。 該系列圖譜的第 1 版單行本於 1948 年面世, 由 CIBA 醫藥出版公司出版發行, 該圖譜充分地顯示了他辛勤工作的結果及因此獲得的成就。 因為該書的成功, 在隨後的 40 多年間, Netter 博士一共有多達 8 本圖冊相繼問世, 從而構成了系列叢書, 每一本介紹了 人體的一個系統。

Q

《奈特繪圖版醫學全集》系列叢書第2版和第1版有什麼區別?

A

本系列叢書第 2 版修訂時, 仍然沿用偉大 的 Netter 博 士 作 品 風 格, 並邀請了世界知名院校中從事出版技術和放射成像技術工作, 且處於領導地位的醫生及教育家參與新版的編寫和繪製,

同時也讓之前參與編寫繪製的一些藝術家為新版圖譜補充繪製了圖片。 在經典的綠色封面內, 讀者將可以看到數以百計的原創人體結構作品, 以及與之匹配的、翔實的、專業的、最新的醫學資訊。

Q

《奈特繪圖版醫學全集》第2版為何選擇Carlos Machado博士繪圖?

A

選擇 Carlos Machado 博士作為 Netter 博士的繼任者, 他延續了 Netter 作品集的藝術風格。 Carlos Machado 博士說:“16 年來, 在為 Netter 博士的 Atlas of Human Anatomy 及其他 Netter 作品再版編輯過程中, 我發現我所面對的任務是如何想方設法地延續他的傳奇, 理解他的理念, 使用他所喜好的方法再版他的作品。 ”

Q

從1948~2018年, “奈特繪圖”是否依然適合當代醫學發展?

A

儘管隨著時代的發展, 醫學在專業詞彙、臨床應用、研究方法等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 但是也有很多仍然保留了原有的樣子。 患者仍是患者,教師也還是教師。半個世紀以來, Netter博士自己所說的那些圖片(他總是謙虛地稱之為圖片而非畫作)也仍然以優美的、細緻入微的方式向所有閱讀它的醫學生及醫生們提供了醫學知識的營養並引領醫學實踐的方向。

1

目錄展示

第1章 皮膚解剖學、生理學和組織胚胎學 1

一、皮膚組織胚胎學 2

二、正常皮膚解剖學 3

三、正常皮膚組織學 4

四、皮膚生理學:角化的過程 5

五、皮膚正常菌群 6

六、維生素D的代謝 7

七、光生物學 8

八、傷口癒合 10

九、形態學 11

第2章 良性增生 13

一、軟纖維瘤 14

二、Becker痣(平滑肌錯構瘤) 16

三、皮膚纖維瘤(硬化性血管瘤) 17

四、小汗腺汗孔瘤 18

五、小汗腺螺旋腺瘤 19

六、小汗腺汗管瘤 20

七、雀斑和黑子 21

八、表皮包涵體囊腫 23

九、表皮痣 24

十、纖維毛囊瘤 25

十一、纖維性丘疹 26

十二、腱鞘囊腫 27

十三、血管球瘤和血管球性血管瘤 28

十四、乳頭狀汗腺瘤 29

十五、汗囊瘤 30

十六、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 31

十七、平滑肌瘤 32

十八、苔蘚樣角化病 34

十九、脂肪瘤 35

二十、中縫囊腫 36

二十一、色素痣 37

二十二、粟丘疹 40

二十三、神經纖維瘤 42

二十四、淺表脂肪瘤樣痣 44

二十五、太田痣和伊藤痣 45

二十六、皮脂腺痣 46

二十七、皮膚骨瘤 47

二十八、柵欄狀有包膜神經瘤 48

二十九、毛根鞘囊腫(毛髮囊腫) 49

三十、汗孔角化症 50

三十一、化膿性肉芽腫 51

三十二、網狀組織細胞瘤 52

三十三、脂溢性角化病 53

三十四、Spitz痣 54

第3章 惡性增生 55

一、附屬器惡性腫瘤 56

二、血管肉瘤 57

三、基底細胞癌 58

四、鮑恩病 60

五、鮑恩樣丘疹病 61

六、皮膚轉移癌 62

七、隆凸性皮膚纖維肉瘤 63

八、乳房和乳房外Paget 病 64

九、卡波西肉瘤 65

十、角化棘皮瘤 66

十一、黑色素瘤 67

十二、Merkel 細胞癌 69

十三、蕈樣肉芽腫 70

十四、皮脂腺癌 72

十五、鱗狀細胞癌 73

第4章 皮疹 75

一、黑棘皮病 76

二、尋常痤瘡 77

三、項部瘢痕疙瘩性痤瘡 79

四、急性發熱性嗜中性皮膚病(Sweet綜合征) 80

五、變應性接觸性皮炎 81

六、特應性皮炎 84

七、自身炎症綜合征 86

八、昆蟲叮咬 90

九、鈣化防禦 92

十、皮膚紅斑狼瘡 94

十一、皮膚鬆弛症 97

十二、皮肌炎 98

十三、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100

十四、匐行性穿通性彈性纖維病 102

十五、發疹性黃瘤 103

十六、火激紅斑 105

十七、離心性環狀紅斑 106

十八、多形紅斑、Stevens-Johnson綜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 107

十九、結節性紅斑 109

二十、Fabry病 110

二十一、固定性藥疹 111

二十二、痛風 112

二十三、移植物抗宿主病 115

二十四、環狀肉芽腫 116

二十五、Grave病和脛前黏液性水腫 117

二十六、化膿性汗腺炎(反常性痤瘡) 118

二十七、刺激性接觸性皮炎 119

二十八、毛髮角化病 120

二十九、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 121

三十、白細胞碎裂性血管炎 124

三十一、扁平苔蘚 126

三十二、慢性單純性苔蘚 127

三十三、下肢血管功能不全 128

三十四、肥大細胞病 129

三十五、硬斑病 132

三十六、黏液水腫 133

三十七、類脂質漸進性壞死 134

三十八、漸進性壞死性黃色肉芽腫 135

三十九、中性粒細胞性小汗腺炎 136

四十、褐黃病 137

四十一、血液疾病的口腔表現 139

四十二、植物光敏性皮炎 140

四十三、色素性紫癜 141

四十四、玫瑰糠疹 142

四十五、毛髮紅糠疹 143

四十六、結節性多動脈炎 144

四十七、妊娠性瘙癢性蕁麻疹性丘疹和斑塊 146

四十八、彈性纖維假黃瘤 147

四十九、銀屑病 148

五十、放射性皮炎 152

五十一、反應性關節炎 154

五十二、酒渣鼻 155

五十三、結節病 156

五十四、硬皮病(進行性系統性硬化症) 158

五十五、脂溢性皮炎 159

五十六、炎症性腸病的皮膚表現 160

五十七、淤積性皮炎 162

五十八、蕁麻疹 163

五十九、白癜風 164

第5章 自身免疫性大皰病 165

一、基底膜帶、半橋粒和橋粒 166

二、類天皰瘡 168

三、黏膜類天皰瘡 169

四、皰疹樣皮炎 170

五、獲得性大皰性表皮松解症 172

六、線狀IgA 大皰性皮病 174

七、副腫瘤性天皰瘡 175

八、落葉型天皰瘡 176

九、尋常型天皰瘡 177

第6章 感染性疾病 179

一、放線菌病 180

二、芽生菌病 181

三、軟下疳 182

四、球孢子菌病 183

五、隱球菌病 184

六、皮膚幼蟲移行症 185

七、皮膚癬菌病 186

八、單純皰疹病毒 190

九、組織胞漿菌病 194

十、麻風(漢森病) 195

十一、虱病 196

十二、萊姆病 198

十三、性病性淋巴肉芽腫 199

十四、腦膜炎球菌性血症 200

十五、傳染性軟疣 202

十六、副球孢子菌病 203

十七、疥瘡 204

十八、孢子絲菌病 205

十九、金黃色葡萄球菌皮膚感染 206

二十、梅毒 210

二十一、水痘 213

二十二、帶狀皰疹 214

二十三、疣 216

第7章 毛髮和甲疾病 219

一、斑禿 220

二、雄激素性脫髮 221

三、常見甲疾病 222

四、毛幹異常 225

五、毛囊附屬器的正常結構和功能 226

六、甲單位的正常結構及功能 228

七、休止期脫髮和生長期脫髮 230

八、拔毛癖 231

第8章 營養和代謝性疾病 233

一、維生素B1缺乏症 234

二、血色病 238

三、代謝性疾病:Niemann-Pick病、von Gierke病和半乳糖血症 240

四、糙皮病 242

五、苯丙酮尿症 244

六、壞血病 248

七、維生素A缺乏症 252

八、維生素K缺乏症和維生素K拮抗藥 254

九、肝豆狀核變性 258

第9章 遺傳性皮膚病和綜合征 259

一、艾迪生病 260

二、澱粉樣變性 262

三、基底細胞痣綜合征 264

四、卡尼綜合征 266

五、庫欣綜合征和庫欣病 268

六、庫欣綜合征:病理生理學 270

七、唐氏綜合征 272

八、Ehlers-Danlos綜合征 274

九、馬方綜合征 275

十、神經纖維瘤病 276

十一、結節性硬化症 278

2

樣章展示

3

圖片展示

科學出版社賽醫學(sci_med)

科學出版社醫藥衛生分社訂閱號

世界讀書日專享限時優惠

患者仍是患者,教師也還是教師。半個世紀以來, Netter博士自己所說的那些圖片(他總是謙虛地稱之為圖片而非畫作)也仍然以優美的、細緻入微的方式向所有閱讀它的醫學生及醫生們提供了醫學知識的營養並引領醫學實踐的方向。

1

目錄展示

第1章 皮膚解剖學、生理學和組織胚胎學 1

一、皮膚組織胚胎學 2

二、正常皮膚解剖學 3

三、正常皮膚組織學 4

四、皮膚生理學:角化的過程 5

五、皮膚正常菌群 6

六、維生素D的代謝 7

七、光生物學 8

八、傷口癒合 10

九、形態學 11

第2章 良性增生 13

一、軟纖維瘤 14

二、Becker痣(平滑肌錯構瘤) 16

三、皮膚纖維瘤(硬化性血管瘤) 17

四、小汗腺汗孔瘤 18

五、小汗腺螺旋腺瘤 19

六、小汗腺汗管瘤 20

七、雀斑和黑子 21

八、表皮包涵體囊腫 23

九、表皮痣 24

十、纖維毛囊瘤 25

十一、纖維性丘疹 26

十二、腱鞘囊腫 27

十三、血管球瘤和血管球性血管瘤 28

十四、乳頭狀汗腺瘤 29

十五、汗囊瘤 30

十六、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 31

十七、平滑肌瘤 32

十八、苔蘚樣角化病 34

十九、脂肪瘤 35

二十、中縫囊腫 36

二十一、色素痣 37

二十二、粟丘疹 40

二十三、神經纖維瘤 42

二十四、淺表脂肪瘤樣痣 44

二十五、太田痣和伊藤痣 45

二十六、皮脂腺痣 46

二十七、皮膚骨瘤 47

二十八、柵欄狀有包膜神經瘤 48

二十九、毛根鞘囊腫(毛髮囊腫) 49

三十、汗孔角化症 50

三十一、化膿性肉芽腫 51

三十二、網狀組織細胞瘤 52

三十三、脂溢性角化病 53

三十四、Spitz痣 54

第3章 惡性增生 55

一、附屬器惡性腫瘤 56

二、血管肉瘤 57

三、基底細胞癌 58

四、鮑恩病 60

五、鮑恩樣丘疹病 61

六、皮膚轉移癌 62

七、隆凸性皮膚纖維肉瘤 63

八、乳房和乳房外Paget 病 64

九、卡波西肉瘤 65

十、角化棘皮瘤 66

十一、黑色素瘤 67

十二、Merkel 細胞癌 69

十三、蕈樣肉芽腫 70

十四、皮脂腺癌 72

十五、鱗狀細胞癌 73

第4章 皮疹 75

一、黑棘皮病 76

二、尋常痤瘡 77

三、項部瘢痕疙瘩性痤瘡 79

四、急性發熱性嗜中性皮膚病(Sweet綜合征) 80

五、變應性接觸性皮炎 81

六、特應性皮炎 84

七、自身炎症綜合征 86

八、昆蟲叮咬 90

九、鈣化防禦 92

十、皮膚紅斑狼瘡 94

十一、皮膚鬆弛症 97

十二、皮肌炎 98

十三、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100

十四、匐行性穿通性彈性纖維病 102

十五、發疹性黃瘤 103

十六、火激紅斑 105

十七、離心性環狀紅斑 106

十八、多形紅斑、Stevens-Johnson綜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 107

十九、結節性紅斑 109

二十、Fabry病 110

二十一、固定性藥疹 111

二十二、痛風 112

二十三、移植物抗宿主病 115

二十四、環狀肉芽腫 116

二十五、Grave病和脛前黏液性水腫 117

二十六、化膿性汗腺炎(反常性痤瘡) 118

二十七、刺激性接觸性皮炎 119

二十八、毛髮角化病 120

二十九、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 121

三十、白細胞碎裂性血管炎 124

三十一、扁平苔蘚 126

三十二、慢性單純性苔蘚 127

三十三、下肢血管功能不全 128

三十四、肥大細胞病 129

三十五、硬斑病 132

三十六、黏液水腫 133

三十七、類脂質漸進性壞死 134

三十八、漸進性壞死性黃色肉芽腫 135

三十九、中性粒細胞性小汗腺炎 136

四十、褐黃病 137

四十一、血液疾病的口腔表現 139

四十二、植物光敏性皮炎 140

四十三、色素性紫癜 141

四十四、玫瑰糠疹 142

四十五、毛髮紅糠疹 143

四十六、結節性多動脈炎 144

四十七、妊娠性瘙癢性蕁麻疹性丘疹和斑塊 146

四十八、彈性纖維假黃瘤 147

四十九、銀屑病 148

五十、放射性皮炎 152

五十一、反應性關節炎 154

五十二、酒渣鼻 155

五十三、結節病 156

五十四、硬皮病(進行性系統性硬化症) 158

五十五、脂溢性皮炎 159

五十六、炎症性腸病的皮膚表現 160

五十七、淤積性皮炎 162

五十八、蕁麻疹 163

五十九、白癜風 164

第5章 自身免疫性大皰病 165

一、基底膜帶、半橋粒和橋粒 166

二、類天皰瘡 168

三、黏膜類天皰瘡 169

四、皰疹樣皮炎 170

五、獲得性大皰性表皮松解症 172

六、線狀IgA 大皰性皮病 174

七、副腫瘤性天皰瘡 175

八、落葉型天皰瘡 176

九、尋常型天皰瘡 177

第6章 感染性疾病 179

一、放線菌病 180

二、芽生菌病 181

三、軟下疳 182

四、球孢子菌病 183

五、隱球菌病 184

六、皮膚幼蟲移行症 185

七、皮膚癬菌病 186

八、單純皰疹病毒 190

九、組織胞漿菌病 194

十、麻風(漢森病) 195

十一、虱病 196

十二、萊姆病 198

十三、性病性淋巴肉芽腫 199

十四、腦膜炎球菌性血症 200

十五、傳染性軟疣 202

十六、副球孢子菌病 203

十七、疥瘡 204

十八、孢子絲菌病 205

十九、金黃色葡萄球菌皮膚感染 206

二十、梅毒 210

二十一、水痘 213

二十二、帶狀皰疹 214

二十三、疣 216

第7章 毛髮和甲疾病 219

一、斑禿 220

二、雄激素性脫髮 221

三、常見甲疾病 222

四、毛幹異常 225

五、毛囊附屬器的正常結構和功能 226

六、甲單位的正常結構及功能 228

七、休止期脫髮和生長期脫髮 230

八、拔毛癖 231

第8章 營養和代謝性疾病 233

一、維生素B1缺乏症 234

二、血色病 238

三、代謝性疾病:Niemann-Pick病、von Gierke病和半乳糖血症 240

四、糙皮病 242

五、苯丙酮尿症 244

六、壞血病 248

七、維生素A缺乏症 252

八、維生素K缺乏症和維生素K拮抗藥 254

九、肝豆狀核變性 258

第9章 遺傳性皮膚病和綜合征 259

一、艾迪生病 260

二、澱粉樣變性 262

三、基底細胞痣綜合征 264

四、卡尼綜合征 266

五、庫欣綜合征和庫欣病 268

六、庫欣綜合征:病理生理學 270

七、唐氏綜合征 272

八、Ehlers-Danlos綜合征 274

九、馬方綜合征 275

十、神經纖維瘤病 276

十一、結節性硬化症 278

2

樣章展示

3

圖片展示

科學出版社賽醫學(sci_med)

科學出版社醫藥衛生分社訂閱號

世界讀書日專享限時優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