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打造關權籠子 提升監督質效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指出, 通過改革和制度創新切斷利益輸送鏈條, 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 形成有效管用的體制機制。 這為我們進一步做好權力監督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 我們要真正學懂弄通做實, 下大力氣健全完善監督和制約權力的制度機制, 切實紮牢不能腐的籠子。

打造制度“密籠”, 讓欲者無隙可鑽。 制度是管權、治吏的利器。 各級各部門要對權力事項進行再梳理、運行流程進行再鑄造、風險防控進行再檢視、制度效能進行再評估, 下真功細密紮牢管權、關權的制度籠子。

在決策層面, 要進一步建立健全“三重一大”事項調研論證、合法性審查、一把手“末位表態”、集體決策、全程留痕、終生責任追究等一系列民主決策制度, 提升決策的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水準。 在執行層面, 要建立健全正職監管、副職分管、流程規範、風險防控等機制, 構建起既相互協調又相互制約的權力運行和監督體系。 在防止利益衝突方面, 要進一步規範領導幹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行為, 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打造科技“鐵籠”, 讓權力依軌行使。 當今時代, 互聯網、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 為監督的即時化、精准化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達州市積極適應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要求,

深化運用“互聯網+制度+監督”模式, 建立起權力運行基礎系統、監督系統、公開系統, 構建起覆蓋市縣鄉村全層級、內權外權全領域、決策執行全過程、事前中後全時段、體制內外全方位的監督體系, 真正實現把權力關進剛性運行的資料鐵籠之中。

打造亮權“燈籠”, 讓違者無處遁形。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 一個重要手段就是發揮輿論監督包括互聯網監督作用。 達州市認真落實黨務公開工作條例和政務公開工作相關規定, 積極推進“互聯網+電視”陽光行權試點, 將行權事項、依據、條件、程式、結果通過互聯網和電視向群眾公開, 實行“一事一監督”“一權一評議”,

將監督觸角擺放在群眾眼前、延伸到群眾指尖, 形成倒逼兩個責任落實、促進依法規範公正用權的強大監督力量。

打造問廉“蒸籠”, 讓問責火燙辛辣。 動員千遍, 不如問責一次。 要探索創新在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下, 由“兩代表一委員”、群眾代表、專業人士等參加的多層次、多形式的問廉平臺, 讓監督無處不在, 讓違者畏懼燙手。 達州市不斷總結提升“紀檢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三位一體監督模式, 建立健全群眾反映問題、電視曝光問題、代表質詢評議問題、紀檢監察調查處理問題工作機制, 打造“電視+互聯網+移動用戶端+廣播”全媒體“陽光問廉”麻辣燙品牌。 截至目前, 達州市開播“陽光問廉”全媒體直播節目6期, 現場問廉曝光問題30個,

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06人、誡勉73人、組織處理36人, 逾2000萬人次收聽收看, 引起強烈反響。

(責編:羅娟、高紅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