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家庭教育指南叮噹派,讓藝術陪在孩子身邊

素質教育的口號喊了很多年之後國內的培訓市場仍處於萌芽狀態, 除了 STEM 教育之外, 語言、藝術、喜劇、運動等細分領域教育市場十分分散,

目前以工作室類型的小企業為主, 與此同時, 用戶的需求也無法準確對接到內容提供方。

有業內人士分析, 兒童服務市場還是藍海, 除了提供教育培訓課程的垂直教育平臺之外還有其他細分領域存在機會。 近日極客爸爸瞭解到一個提供親子教育服務的產品——叮噹派。

叮噹派推崇國際視野、放眼未來的全人教育理論, 結合國內白領精英家庭注重孩子個性化發展、希望高品質陪伴孩子成長的需求, 聚合全球頂級教育權威、專家, 通過場景化的家庭教育方式引導2-10歲孩子的父母找到貼合自身孩子成長的親子教育內容和服務。

在叮噹派的創始人童鷺榕看來, “非標”是素質教育市場裡最主要的痛點。 首先是從內容提供方角度來看:藝術、語言等素質教育的內容更多是感性的、經驗性的,

基於此, 在基礎的大科目之下, 不同機構在授課模式、授課內容上的差異都有區別, 體現在家長端則是“亂花漸入迷人眼”不知做何選擇。

此外, 非標的內容還需要面對非標的需求, 和 K12 教育不同, 素質教育並沒有學段劃分, 主要和兒童個體的成長特徵和家長的教育目標相關, 在這一基礎上, 個體之間的差異就意味著需求的“非標”。

而叮噹派要做的就是以撮合平臺的形式, 讓素質教育內容提供方和需求方“面對面”, 坦白來講, 撮合平臺的形式並不特殊, 因此, 叮噹派想要形成的差異化在於用個性化推送的形式説明機構找到目標使用者, 説明家長找到適合的美學課程活動。

具體到產品功能, 主要由叮噹派 APP 和微信公眾號來承擔, 除了向用戶推送各類課程活動資訊外, 叮噹派還提供了一個工具應用, 可以理解為“成長相冊”。 創始人表示, 在前期內容資源和使用者量積累完成的情況下, 在下一階段,

叮噹派要開始實現個性化推送。

個性化推送的前提是解決“非標”問題, 叮噹派的做法是首先引入一套理論體系, 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慧理論”, 兒童的整體能力可以被分為 8 個維度:語文、數理邏輯、空間、肢體幻覺、音樂、人際、內省和自然, 參照這些維度, 叮噹派一面對平臺入駐的課程進行分類, 由教研團隊對不同內容能夠對兒童發展帶來的能力提升方向進行判定, 一面借助 APP 內的測評工具完成對兒童的“智慧傾向分析”, 對用戶行為進行打標籤, 從而按照基本的取長補短的原則推送適合的教育內容給使用者。

目前, 叮噹派的主打產品可以概括為一套與美育和親子相關的“父母How to do”教育內容及其配套延伸出的親子教育活動,

主要面向3-10歲兒童。 與此同時, 叮噹派還經營親子文創品牌活動, 其主要目的是放大品牌的影響力。

整體來說, 叮噹派的產品既面向C端使用者直接銷售, 也可以打包提供給B端機構, 使用者以3-8歲的兒童為多。 創始人童鷺榕看重這一年齡段兒童美育市場的商業化空間。

叮噹派的“成名之作”要數親子類的美育活動。 從分享藝術展資訊到舉辦叮噹國際兒童藝術節, 從藝術資源到團隊成員背景, 叮噹派最初就帶著美育和文創的基因。 將藝術方面的資源與優勢融入產品和服務中成為叮噹派的不二選擇。

在叮噹派app“發現”一欄的首頁上, “叮噹國際兒童藝術節”的海報十分醒目。 這是叮噹派在2017年主辦的文創活動, 活動為期約一個月, 包含演出、論壇、主題日活動、比賽等多種形式。後來,叮噹派又承辦了賴聲川首部兒童劇《藍馬》的演員選拔活動。

據極客爸爸瞭解,截至17年下半年,叮噹派策劃及組織過500多場線下的親子活動,與200多個合作夥伴如政府單位、教育機構、工教場館等達成戰略合作,其App、自媒體的用戶數近50萬,節目覆蓋北上廣近6000萬家庭。

包含演出、論壇、主題日活動、比賽等多種形式。後來,叮噹派又承辦了賴聲川首部兒童劇《藍馬》的演員選拔活動。

據極客爸爸瞭解,截至17年下半年,叮噹派策劃及組織過500多場線下的親子活動,與200多個合作夥伴如政府單位、教育機構、工教場館等達成戰略合作,其App、自媒體的用戶數近50萬,節目覆蓋北上廣近6000萬家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