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賺醫保省下來的錢?醫聯體這樣打造健康共同體|專訪愛億生CEO金欣

在採訪中, 談及整個醫療行業, 愛億生健康CEO金欣問筆者:“看過《外科風雲》嗎?從中能看到醫療行業的本質、邏輯, 但也能讀出‘現實’二字。 ”

學電腦出身的金欣在入醫療圈前立足於通信行業, 深諳大資料的使用之道, “我對醫療大資料演進的理解, 就像地圖導航的發展, 若干年前只能找到一條靜態的路, 現在是動態雷達導航。 其中本質的區別, 不是資料量的增加, 而是資料變得即時、連續和與目標相關。 慢病大資料也是一樣。 ”

金欣感慨說:“回頭看, 從創業伊始, 模式每年都在變。 ”至今, 愛億生完成由君聯資本投資的千萬級A輪融資,

系統已經覆蓋了100家醫療機構, 100萬患者。 事實上, 從愛億生成立起就在動態中不斷地挖掘資料價值, 探尋商業模式, 用一套發展邏輯支撐起一套體系。

國家指南+AI+慢病管理=?

金欣告訴《四百味》:“慢性病的醫藥費用占總醫療總支出負擔的70%。 ”把慢性病相關的國家指南跟人工智慧相結合, 形成愛億生的核心產品——國家指南人工智慧慢病管理系統GDS(Guideline-based Decision Support), 這是一個基於指南的臨床決策支援系統和一系列自動生成結果的臨床工具。 “GDS首先它是一個面向醫生的醫學產品, 而不是IT產品。 ”金欣說道。

國家指南, 是醫學界的專家共識和臨床標準。 關於群體的慢病防治, 國家權威學術機構, 組織國家級專家, 經過3~5年的循證醫學研究,

形成研究成果, 經過專家討論形成共識, 應用到大人群的慢病防治中。 目前, GDS針對心腦血管病, 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冠心病、腦血管病, 痛風、半胱氨酸血症這7種慢性病, 採用了18部相關國家指南。

金欣解釋說:“以前醫生學習指南, 通常都是通過參加培訓, 然後與自己的臨床工作結合起來, 現在GDS系統綜合慢病相關指南, 類比醫生臨床思維, 把指南自動轉化成臨床工作的工具。 GDS就像是一個機器人醫生助手, 駐在每一個HIS終端裡面, 每一個醫生的工作站裡, 同時又像患者身邊的護士, 駐在每一個患者的手機裡, 讓指南變成醫生臨床和患者居家自我管理的一部分。 ”

在金欣看來, GDS它就像勞斯萊斯航空發動機, 即可以推動波音,

也可以推進空客, 它是慢病管理的醫學引擎, 推動各種慢病管理體系的建設和運營, 解決的是基層規範服務能力和效率, 以及專科與全科臨床協同的問題。 GDS主要分為三大塊:

醫生助手。 包括門診助手、隨訪助手、慢病查房和出院助手等。 主要用一系列智慧工具, 輔助醫生的臨床工作, 包括慢病門診、隨訪和簽約群體病人的管理等。 “我們的應用系統會嵌入到HIS介面上, 後臺與患者的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對接, 為醫生提供病情分析, 風險評估, 治療目標, 指南治療建議, 隨訪規劃和跟蹤執行等工具。 ”

金欣說:“慢性病不是看一次就結束了, 重要的是連續地跟蹤服務。 用指南的精神, 把全年12個月的隨訪規劃都做好, 形成慢病管理計畫。

這能使得醫生和患者之間慢病管理的行為規範化、個性化、精細化。 ”

身邊護士。 其一, 針對患者的慢病病情, 隨時做個體化的諮詢。 其二, 慢病監測。 對血壓、血糖連續的監測提供一站式指導, 患者量完血壓, 一鍵式傳到雲端, 雲端GDS做分析後, 馬上把分析的結果回傳到手機上。 通過自動解讀, 提示兩個最關鍵的資訊:上傳資料的臨床意義是什麼, 需要注意什麼, 提升患者量血壓的積極性。

AI慢病大數據。 GDS可以瞭解醫患之間醫療行為的全過程, 連續採集的即時資料與相應的療效相關性比對, 進行臨床級別的AI挖掘, 對全人群慢病防治, 重點人群和高危人群的個性化管理, 對醫生和患者的績效管理, 以及醫療機構的創新管理,

都具有全新的意義。

比如在慢病隨訪的過程中, 比較一年隨訪不同次數產生的醫療效果的不同, AI慢病大資料可以得知, 從臨床和衛生經濟學角度, 最佳的隨訪次數應該是多少。

打造利益共同體, 賺省下來的錢

都說慢病管理不賺錢, 或者太不容易賺錢, 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愛億生提供B端的供給側支援, 像醫學發動機, 支持醫療機構, 在慢病管理上發揮出價值, 而盈利模式, 則是在與醫保、商保和醫藥的合作中, 逐漸摸索出來的。

一、醫保。 “慢病費用的90%都是由醫保報銷。 對醫保來說, 慢病管理的價值, 體現在有效控制醫保費用不合理的增長。 誰是最大的經濟受益者?醫保費用下降, 醫保是最大的受益者。 ”金欣表示。 通過慢病管理, 慢病人群的住院和併發症大幅度地下降。“我們把費用資料和診療資料打通,也就是把醫療行為跟衛生經濟學的效果產生關聯。”金欣說。

醫生是愛億生最重要的客戶,金欣告訴《四百味》:“用系統説明醫生去管好患者,介入到醫療行為全過程,讓醫生和患者體驗提升。有了資料,也就是鋪了路。”

金欣舉例說明:“基本上全國的醫保在各地區略有差異,但總體來說報銷模式相差無幾,拿綜合性慢病的醫保1年報銷5千塊錢來說,100萬人口中,核保的慢病病人大概10%,即10萬人,這就是5個億。而每年慢病費用的增長在20%~30%左右,今年5億,明年就是6億!”如何降低不合理的增長,減少無效治療及費用,節省可觀的醫保資金,推動慢病醫療生態的建設,是金欣一直考慮的問題 。

二、商保。商保有各種商業健康險。愛億生支持社保和商保的合作,對醫保基金的運營聯合提升和優化,全程監控整個慢病管理的全過程,瞭解、支撐和干預醫療行為,分析費用發生的關鍵點,然後進行相關的臨床維度的風險控制。

三、醫藥。“慢性病需要連續地用藥,70%的費用都花費在醫藥上。”金欣指出,醫藥創收就是把整個城市裡無論是社區還是在三級醫院的慢性病患者所開的藥,都不從藥房裡拿,而是建立一個慢病城市中心藥房,直接配送到戶。也就是說慢病患者的用藥不是以醫院為單位來採購,而是以一個城市為單位來採購,這樣減少了流通的環節,降低了成本,這節省下來的資金,同樣可以再投入,對居民、慢性患者提供更好的慢病管理服務,形成良性迴圈。

此外,如何調動慢病管理的主角,醫生和患者的積極性,是利益共同體能否達成一致的關鍵。所以,必須將一部分節省的慢病費用再投入,用來激發醫患慢病管理的動力和實施個體化績效管理。

首先,用GDS為核保慢病患者生成慢病控制目標,包括血壓、血糖和血脂等,成為患者和醫生之間簽約的績效管理目標。對於患者來說,到年底在醫保報銷中,比如5000元,有30%是個人支付的,即1500元,如果年內達標的話,可以返現50%。也就是在醫保報銷中,個人實際支付750元。慢病的連續控制很重要,第二年持續達標的話,再贈送患者商業健康險。患者的依從性和自我管理的主動性大增。這些錢從哪裡來?都是從減少的住院和大病併發症費用上出來的。

患者首先必須要簽約,可以首診在大醫院確診慢病,但是病情穩定治療方案確定之後,治療就是在社區,由家庭醫生用GDS提供連續服務。

醫生的激勵,每簽約一個患者,按照GDS生成的同樣的患者慢病防治目標,年底達標的話醫生能拿到120元簽約服務費。如果醫生簽約管理1000位患者,1年12萬,這個收入對基層醫生相當可觀。

“醫保基金的平穩運行問題解決了,百姓的健康大大提升了,醫生服務得到患者認可和經濟回報,我們這些資源提供方和運營方,在大醫療環境下充分地體現了價值,也得到相應的商業回報。”金欣說:“利益共同體,最終打造了健康共同體!”

醫聯體的黏性

慢病需要連續治療, 必須由全科醫生、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熟悉病人才能把慢病管好,所以家庭醫生是慢病管理的第一責任人。

金欣舉了一個國家腦卒中中心北京天壇醫院和方莊社區醫聯體的例子:天壇醫院當天出院的病人,如果他的家庭地址填的是方莊,晚上12點,系統就會把出院病人的病歷推送給方莊,方莊的全科醫生第二天早上一上班就會看到,直接可以跟蹤出院後的康復。反過來,天壇的號很難掛,天壇醫院每天給方莊預留了10%的號源。如果是方莊家庭醫生的簽約慢病患者的話,家庭醫生會根據病情,直接幫患者掛一個天壇專家的號。

GDS有一個遠端慢病查房工具,幫助大醫院將所轄社區醫院,作為醫聯體的虛擬病房,專科醫生和全科醫生,對重點慢病病人實施查房式的遠端臨床協同,並實施有效的雙向轉診。充分利用醫聯體的整合資源為患者服務。

實際上專科醫生、全科醫生、護士,這三類醫護人員對患者連續性地溝通、服務,使治療方案不斷地調整優化。也就是說有一個醫療服務體系來為患者服務,這是醫聯體的價值。

用醫生團隊及大資料去串聯大醫院和社區醫院,讓醫聯體的協同作用發揮出來,基層的門診量大幅度地上升,患者在醫聯體的黏性也會牢固。

金欣認為,醫療的本質不是靠檢查,不是靠賣藥做出來的,而是靠服務。從事AI數位醫療行業一定要從醫療本身出發,充分地尊重醫學的專業性,技術只是輔助的工具和手段,只有真正支援好醫療服務,才會產生巨大的價值。

對話金欣:醫療服務要形成閉環機制

《四百味》:市場上慢病管理的企業不少,愛億生的核心競爭力是?

金欣:一方面是技術。依據國家指南的人工智慧慢病管理系統GDS,具有臨床思維能力,能讓指南落地,擁有15項軟體著作權,目前我們在國內不能說在領跑,但的確沒有發現並跑者。雖然公司成立4年,但前期的技術儲備用了10年時間,有相當的技術門檻。不同於一般的醫學影像或語音類機器人,這是一個真正臨床級別的人工智慧產品。

另一方面是實踐。愛億生健康從國家級社區示範北京方莊,到國家醫聯體模式示範深圳羅湖醫院集團,再到社商慢病共保城市區域試點,愛億生三年多的市場實踐,始終踏在中國醫改的最前沿,支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分級診療和三醫聯動,在全國已經部署了東南西北中5大戰區的不同地域、不同類型的試點,為2018年全面推廣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百味》:如何去監督及規範醫生是否用工具或用的程度?

金欣:第一,把指南和GDS工具,恰當、適度地植入到醫生臨床的過程中去,成為臨床路徑的必要一環。對於工具的使用,後臺可以精細化統計每一個醫生對某一項或某一頁面的使用頻度,既能夠針對性地強化智慧資訊化的使用,又能夠精准優化產品體驗。

第二,更主要的其實是醫生績效管理,圍繞患者的個體化達標,連續跟蹤病情的變化,治療和隨訪過程,成為醫生服務績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後臺所有的資料我們都有,醫生是否用這個工具,怎麼使用的,使用的頻度是多少,這些資料我們全部都有,真正發揮系統的臨床價值,需要行政管理的配合執行。

《四百味》:如何解決資料敏感問題?

金欣:愛億生的系統都是在醫院的內網裡面,所有的資料都是在內網裡面傳輸,符合醫療機構的資料安全規範和相關法律法規。而相關的科研工作,都是基於去身份化的脫敏資料。

文 | 四百味

慢病人群的住院和併發症大幅度地下降。“我們把費用資料和診療資料打通,也就是把醫療行為跟衛生經濟學的效果產生關聯。”金欣說。

醫生是愛億生最重要的客戶,金欣告訴《四百味》:“用系統説明醫生去管好患者,介入到醫療行為全過程,讓醫生和患者體驗提升。有了資料,也就是鋪了路。”

金欣舉例說明:“基本上全國的醫保在各地區略有差異,但總體來說報銷模式相差無幾,拿綜合性慢病的醫保1年報銷5千塊錢來說,100萬人口中,核保的慢病病人大概10%,即10萬人,這就是5個億。而每年慢病費用的增長在20%~30%左右,今年5億,明年就是6億!”如何降低不合理的增長,減少無效治療及費用,節省可觀的醫保資金,推動慢病醫療生態的建設,是金欣一直考慮的問題 。

二、商保。商保有各種商業健康險。愛億生支持社保和商保的合作,對醫保基金的運營聯合提升和優化,全程監控整個慢病管理的全過程,瞭解、支撐和干預醫療行為,分析費用發生的關鍵點,然後進行相關的臨床維度的風險控制。

三、醫藥。“慢性病需要連續地用藥,70%的費用都花費在醫藥上。”金欣指出,醫藥創收就是把整個城市裡無論是社區還是在三級醫院的慢性病患者所開的藥,都不從藥房裡拿,而是建立一個慢病城市中心藥房,直接配送到戶。也就是說慢病患者的用藥不是以醫院為單位來採購,而是以一個城市為單位來採購,這樣減少了流通的環節,降低了成本,這節省下來的資金,同樣可以再投入,對居民、慢性患者提供更好的慢病管理服務,形成良性迴圈。

此外,如何調動慢病管理的主角,醫生和患者的積極性,是利益共同體能否達成一致的關鍵。所以,必須將一部分節省的慢病費用再投入,用來激發醫患慢病管理的動力和實施個體化績效管理。

首先,用GDS為核保慢病患者生成慢病控制目標,包括血壓、血糖和血脂等,成為患者和醫生之間簽約的績效管理目標。對於患者來說,到年底在醫保報銷中,比如5000元,有30%是個人支付的,即1500元,如果年內達標的話,可以返現50%。也就是在醫保報銷中,個人實際支付750元。慢病的連續控制很重要,第二年持續達標的話,再贈送患者商業健康險。患者的依從性和自我管理的主動性大增。這些錢從哪裡來?都是從減少的住院和大病併發症費用上出來的。

患者首先必須要簽約,可以首診在大醫院確診慢病,但是病情穩定治療方案確定之後,治療就是在社區,由家庭醫生用GDS提供連續服務。

醫生的激勵,每簽約一個患者,按照GDS生成的同樣的患者慢病防治目標,年底達標的話醫生能拿到120元簽約服務費。如果醫生簽約管理1000位患者,1年12萬,這個收入對基層醫生相當可觀。

“醫保基金的平穩運行問題解決了,百姓的健康大大提升了,醫生服務得到患者認可和經濟回報,我們這些資源提供方和運營方,在大醫療環境下充分地體現了價值,也得到相應的商業回報。”金欣說:“利益共同體,最終打造了健康共同體!”

醫聯體的黏性

慢病需要連續治療, 必須由全科醫生、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熟悉病人才能把慢病管好,所以家庭醫生是慢病管理的第一責任人。

金欣舉了一個國家腦卒中中心北京天壇醫院和方莊社區醫聯體的例子:天壇醫院當天出院的病人,如果他的家庭地址填的是方莊,晚上12點,系統就會把出院病人的病歷推送給方莊,方莊的全科醫生第二天早上一上班就會看到,直接可以跟蹤出院後的康復。反過來,天壇的號很難掛,天壇醫院每天給方莊預留了10%的號源。如果是方莊家庭醫生的簽約慢病患者的話,家庭醫生會根據病情,直接幫患者掛一個天壇專家的號。

GDS有一個遠端慢病查房工具,幫助大醫院將所轄社區醫院,作為醫聯體的虛擬病房,專科醫生和全科醫生,對重點慢病病人實施查房式的遠端臨床協同,並實施有效的雙向轉診。充分利用醫聯體的整合資源為患者服務。

實際上專科醫生、全科醫生、護士,這三類醫護人員對患者連續性地溝通、服務,使治療方案不斷地調整優化。也就是說有一個醫療服務體系來為患者服務,這是醫聯體的價值。

用醫生團隊及大資料去串聯大醫院和社區醫院,讓醫聯體的協同作用發揮出來,基層的門診量大幅度地上升,患者在醫聯體的黏性也會牢固。

金欣認為,醫療的本質不是靠檢查,不是靠賣藥做出來的,而是靠服務。從事AI數位醫療行業一定要從醫療本身出發,充分地尊重醫學的專業性,技術只是輔助的工具和手段,只有真正支援好醫療服務,才會產生巨大的價值。

對話金欣:醫療服務要形成閉環機制

《四百味》:市場上慢病管理的企業不少,愛億生的核心競爭力是?

金欣:一方面是技術。依據國家指南的人工智慧慢病管理系統GDS,具有臨床思維能力,能讓指南落地,擁有15項軟體著作權,目前我們在國內不能說在領跑,但的確沒有發現並跑者。雖然公司成立4年,但前期的技術儲備用了10年時間,有相當的技術門檻。不同於一般的醫學影像或語音類機器人,這是一個真正臨床級別的人工智慧產品。

另一方面是實踐。愛億生健康從國家級社區示範北京方莊,到國家醫聯體模式示範深圳羅湖醫院集團,再到社商慢病共保城市區域試點,愛億生三年多的市場實踐,始終踏在中國醫改的最前沿,支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分級診療和三醫聯動,在全國已經部署了東南西北中5大戰區的不同地域、不同類型的試點,為2018年全面推廣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百味》:如何去監督及規範醫生是否用工具或用的程度?

金欣:第一,把指南和GDS工具,恰當、適度地植入到醫生臨床的過程中去,成為臨床路徑的必要一環。對於工具的使用,後臺可以精細化統計每一個醫生對某一項或某一頁面的使用頻度,既能夠針對性地強化智慧資訊化的使用,又能夠精准優化產品體驗。

第二,更主要的其實是醫生績效管理,圍繞患者的個體化達標,連續跟蹤病情的變化,治療和隨訪過程,成為醫生服務績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後臺所有的資料我們都有,醫生是否用這個工具,怎麼使用的,使用的頻度是多少,這些資料我們全部都有,真正發揮系統的臨床價值,需要行政管理的配合執行。

《四百味》:如何解決資料敏感問題?

金欣:愛億生的系統都是在醫院的內網裡面,所有的資料都是在內網裡面傳輸,符合醫療機構的資料安全規範和相關法律法規。而相關的科研工作,都是基於去身份化的脫敏資料。

文 | 四百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