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昔陽縣“四種模式”走出黨員幹部教育培訓特色路

昔陽縣創新舉措, 突出特色, 圍繞鞏固脫貧成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緊扣縣域發展實際, 實施“四式培訓”, 推動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有力有效。

一是發揮資源優勢, “集約式”培訓。 樹立“優勢互補, 用活資源”的培訓導向, 以全省四大黨性教育基地之一的大寨幹部學院為“心臟”, 以縣鄉黨校為“血管”, 對各級黨員幹部進行“輸血”。 積極邀請高等院校專家教授、黨校教師圍繞學習十九大精神、基層黨建、脫貧攻堅等專題, 積極開展農村“領頭雁”、十九大精神輪訓班、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書記培訓班等縣級培訓3期,

培訓黨員幹部1500人次;各鄉鎮相繼開展了骨幹黨員培訓, 累計培訓1000人次, 持續薈萃優勢資源, 放大培訓效果。

二是開展赴外考察, “換腦式”培訓。 緊扣基層黨員幹部思路不活、眼界不寬、創新不夠等問題, 組織基層黨員向周邊典型學經驗, 圍繞特色農業、農村電商等特色產業發展, 先後組織600多名村黨組織書記、村主任赴太谷、祁縣等地觀摩學習。 抓好黨員幹部走出去拓眼界, 先後赴延安、右玉、溫州、清華、蘇州、肥城等地, 圍繞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遊、十九大精神學習、黨性教育等內容舉辦培訓班7期, 培訓黨員領導幹部450余人, 推動黨員幹部培訓走向縱深, 激發了廣大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激情和活力。

三是做大媒體平臺,

“融合式”培訓。 聚焦“昔陽黨建”微信公眾號、昔陽黨建網、黨員微信群“三位一體”的黨建微平臺, 定時定期推送組工動態、政策理論、黨史知識、基層資訊等400餘條, 為廣大黨員幹部送上“知識大餐”, 目前“昔陽黨建”微型公眾號的關注人數已突破4萬;去年以來, 為276個行政村配備了無線路由器, 農村遠端教育平臺作用進一步發揮, 滿足農村黨員群眾“足不出戶”就可實現“隨時收看”。

四是精准科學選派, “歷練式”培訓。 結合黨員幹部崗位特點、個人特長和工作需要, 通過到鄉鎮“掛職鍛煉”, 在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工作隊員”來實現優勝劣汰、鍛煉幹部與優化工作。 2017年以來, 96名機關幹部到鄉鎮“掛職鍛煉”, 累計下派第一書記178名、工作隊員425名。 立足基層一線實踐鍛煉,

實現歷練幹部和推動工作的互促共進, 實現了黨員幹部教育培訓的經常性。 (中共昔陽縣委組織部 王佳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