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世界冠軍”在鄭州開起了公車 不滿14周歲破河南省長跑記錄

河南商報 吳智星 /文 見習記者 見習記者 趙墨波 實習生 宋亞猛/圖

張玉紅的35年就像“過山車”:在長跑生涯的巔峰時期, 獎牌隨處放, “反正還會有”;偶然間的一個小小的肌肉拉傷, 讓她錯失雅典奧運會參賽資格, 8年的心血付諸東流, 從此, 一個曾夢想飛翔的姑娘, 被折斷翅膀, 跌入事業穀底, 最終抱憾退役。

如今, 鄭州國際女子馬拉松大賽召開在即, 這位曾經的跑場王者, 將再次踏上跑道。 十幾年的時間讓她明白, “跑步就是我的生命, 跑步能體現我人生的價值, 我要跑, 我要一直跑下去。 ”

一路順風, 不到14歲破河南省萬米長跑記錄

張玉紅, 1983年出生在周口鄲城。

打小, 張玉紅就很有跑步的天賦。 小學四年級校運會, 體育老師自己做主, 替張玉紅報了400米, 沒想到小傢伙跑了59秒, “一跑一個第一”。 從那以後到初中, 遇到校運會, 張玉紅從未缺席, 仍然是“一跑一個第一”。

有一年,

周口地區召開運動會, 張玉紅在400米的項目中, 輕鬆跑進前三。 小傢伙的能力, 被前來觀賽的漯河體育局運動學校的田徑教練相中。

1996年, 張玉紅被邀請前往漯河, 正式接受正規的長跑訓練。 同年, 張玉紅隨隊征戰河南省第八屆運動會。 “當時給隊裡定的目標是兩塊金牌。 ”張玉紅回憶。

當時, 張玉紅兩位長跑項目的兩位師兄發揮失常, 錯失獎牌。 教練不堪重壓, 暈倒被送往醫院治療。

“人家叫你名字去你就去。 ”有人告訴張玉紅, 她要跑10000米。

據張玉紅回憶, 組委會的人叫她檢錄的時候, 她還在睡覺, 聽到有人叫她, 還是滿眼惺忪。 開跑了, 她就一直跟著被人跑, 像一個甩不掉的“跟屁蟲”, 一直跑。

有人把這情況告訴了正在打點滴的教練, “你快去看看你們隊的小女孩,

一直跑著。 ”教練拔掉輸水的針頭, 跑到賽場, 見證了“奇跡”:萬米結束, 不滿14周歲的張玉紅以不到35分的成績, 奪得亞軍。 當時, 她和冠軍兩人, 雙雙打破當時的河南省記錄。

一個不滿14周歲的新人, 在田徑界嶄露頭角。

年少輕狂, 獎牌隨處放, “要跑就要跑第一” 2003年入選國家隊

在漯河待了不到兩年, 在1997年底, 張玉紅進去河南省體工大隊訓練。

進入省隊後, 張玉紅在教練的指導下, 佳績頻出:2001年, 在亞洲青年田徑錦標賽上獲得女子10000米組冠軍;在2002年亞洲青年田徑錦標賽上, 獲得女子組3000米冠軍、10000米冠軍;在2002年的牙買加世界青年田徑錦標賽上, 她獲得了第四名的傲人戰績。

獲得好的成績, 和自己的刻苦訓練也分不開:別人在休息,

張玉紅也會練習, 每次不達標, 就罰自己不吃飯, 一個人在房間閉門思過。

在省隊, 前三名的待遇和其他人待遇迥異:“前三名可以點菜吃, 吃水果不受限制。 ”

不過, 張玉紅比較平易近人, 這是小她5歲的師弟王尚坤說的, “姐很照顧人, 我們只是陪跑的, 她有饃自己也不捨得吃, 掰給我們。 ”張玉紅喜歡吃零食, 包裡經常放著巧克力, 也會分給隊友吃。

2003年, 張玉紅被選拔進中國國家田徑隊, 先後獲得北京國際馬拉松拉力賽女子組冠軍、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女子5000米亞軍、全國田徑錦標賽女子10000米亞軍、全國田徑冠軍賽女子1000米亞軍、全國田徑冠軍賽女子10000米冠軍和5000米亞軍。

獲得了諸多榮譽, 張玉紅從來也不操太多的心, 獎牌獎狀隨處放,

“反正還會有”。 青少輕狂時, “要跑, 就要跑第一。 ”

那批人是國家田徑隊的黃金一代, 看看張玉紅國家隊隊友的名單就知道:邢慧娜、孫英傑、金立、白雪……每遇到重大比賽, 他們都會前往不同的地方進行封閉式訓練。

2004年, 雅典奧運會, 四年一屆的重大賽事, “大戰在即”。

傷心雅典奧運前,小失誤錯失奧運會參賽資格

2004年,張玉紅所在的國家田徑隊,前往山海關進行封閉式訓練。為了防止隊員偷偷溜出去玩,大院牆頭豎起了瓶渣,到了夜裡,多條藏獒負責看守。訓練期間,男女禁止說話。上下全員,全心全意備戰大賽。

張玉紅訓練的項目是主攻的5000米,以及而後在雅典為國爭光的10000米長跑。同隊成員中,有後來的10000米奧運冠軍邢慧娜,第6名孫英傑。

平時訓練的時候,“我們三個成績都差不多,一二三名都是輪替著拿”,為了創下奧運好成績,教練都給三人設計好了“戰術”。

有一天夜裡,訓練完的張玉紅,和小夥伴一起在樓道裡做拉伸,以便恢復。倆人手把手,做弓步,慢慢向下,“那時候身體好,各種動作都能做”。沒想到,突然間,張玉紅聽到一個怪聲,一屁股做到地上。

當天並未發現異常。然而,就是這突然的一聲,改變了張玉紅的人生。第二天,張玉紅訓練跑步時,感到自己左腿有些瘸,“跑得不得勁兒”。為此,教練還以為她是裝病不好好訓練,用碼錶帶使勁抽了她大腿一下。

事後,她得知,自己大腿肌肉拉傷。由於跑步不正常,張玉紅一個人只能待在內場,做慢跑和康復訓練。看著隊友都跑的那麼快,積極備戰,張玉紅心裡始終不得勁,她經常問自己:“為啥自己會拉傷?吃飯想、睡覺想、訓練想、不訓練也想。”

那段時間,張玉紅自己回到房間,一個人還是在不斷反思:“為啥自己那麼笨會拉傷?訓練受傷也就不說了,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失誤。”言語中,透出絲絲不甘。

回北京療養,獨坐賓館電視機前看隊友奪冠

距離雅典奧運會開幕僅有兩三個月,一直未愈的張玉紅回到北京養傷,依舊悶悶不樂。

雅典奧運會開賽期間,張玉紅在賓館的電視上,收看了兩個比賽直播:110米跨欄中,劉翔以12秒91平世界紀錄,奪下中國男選手在奧運史上的首枚田徑金牌;邢慧娜趕超三名衣索比亞選手,以30分24秒36的成績問鼎女子10000米項目桂冠。

正當國人沸騰之時,獨坐在賓館的電視機前,張玉紅心裡五味雜陳:一方面替隊友和中國感到驕傲和自豪,另一方面繼續埋怨自己,要不是一時疏忽,練了八年長跑的她也能出現在奧運賽場,說不定也拿到一枚獎牌,為國爭光。

曾經朝夕相處的隊友,遠在異國他鄉,全國的焦點都聚焦在來自不易的奧運金牌上。國人爭相熱議的背後,張玉紅心裡的疙瘩依舊未解:要是訓練受傷、賽場受傷也算了,經常做的拉伸,一個小小的動作,讓自己錯過奧運,“哪個運動員不想到奧運場上比賽?”

曾經的年少輕狂的少女,被一個小小的拉伸動作打敗,“有時候看見跑道,扭頭就走。”消極情緒鬱結,張玉紅向體育總局提出了退出申請。

曾想繼續拿到奧運入場券,不得志退役

2004年,張玉紅退出國家田徑隊,回到河南省體育局田徑隊訓練。漸漸康復的她,從失意中慢慢走出。因為,2008年的奧運會要在北京召開,她想著,“還有機會到奧運賽場上,證明自己的實力。”

2007年,鄭州舉辦第一屆“鄭汴國際馬拉松賽”,當時成績如能達標(2個小時20多分),就能拿到北京奧運會的入場券。為此,賽前,張玉紅前往一個大山裡做集訓訓練。不過,由於“太急”,訓練量強度過度,最終,張玉紅以2個小時46分29秒的成績,位元列全程專業組第六。

達標無望,奧運之門再度關閉。心灰再意冷,當時,張玉紅覺得自己“廢了”,她又作出了選擇——退役。2008年,北京奧運年,張玉紅正式結束專業長跑生涯。

結婚、生子,成為公交司機

“2008年拿不到奧運入場券,我生氣了。”提到當年作出的選擇,張玉紅說自己太衝動。

12年,彈指一揮間,闊別專業長跑生涯,張玉紅回家以後,本就反對她跑步的家人,催著她結婚,生子,回歸柴米油鹽的日常。

2012年,她加入鄭州公交一公司,開133路,如今,在X2線路上做車長。

張玉紅上的是大班,每天六點多,從中原路西三環橋下發車,開往滎陽富田城。

車長撿到東西,就會給失主送還。遇到老人上車,就下車攙扶。

X2線路沿線,有一對母女,老母親經常推著女兒去醫學院做透析。張玉紅同情她們,就把自己的工作餐,留給母女。張玉紅還會把包裡的巧克力,分給她們吃,就和當時分給小師弟一樣。

提到開車,張玉紅說,“以前是兩條腿跑,現在是四個輪子跑,只要跑,就要跑好,以前是為國家爭光,現在是為公司、為鄭州爭光。”

怎麼就成了一個公交司機,與長跑風馬牛不相及?張玉紅說,當時退役後,有兩個機會,一個是到國家電網,一個是去學駕照開公車,“當時看著女的開著這麼大的公車可帥,就選了。”

曾經的戰靴幾十雙,“每一雙,都是故事”

重新撿起“跑步” 未來 要一直跑下去

現在的張玉紅,還是一個三歲孩子的母親。

在張玉紅中原區的家中,拉開鞋櫃,滿櫃都是當時比賽的定制戰靴,美津濃、耐克,足有幾十雙。她同事閻錚錚說,每雙鞋的背後,都是一個故事。

直到今天,張玉紅還會穿著國家隊服跑步,用她的話講,“都是以前的,穿也穿不完”。跑步于張玉紅而言,早就嵌入了她的生命。

4月29日,鄭州首屆國際女子馬拉松即將開跑,張玉紅也報了業餘組的名。時隔多年不跑,她給自己定的目標是“跑完”。

為了完成目標,20多天前,她重新拾起了跑步。每天早上4點半,她沿著中原路一路向西,跑過西三環、跑到西流湖公園、跑過西四環、跑到植物園。到了晚上,她也會加練,她說自己一定要完成目標,否則“太打臉”。

練習途中,她遇到了跑友張培祥,後者是一個50多歲的保安,業餘跑步十幾年。

有天夜裡,張玉紅和張培祥在西流湖附近偶遇,“她給我說了聲加油,我很感謝她。”後來返回途中,二人又碰到了一起,細一交流,張培祥得知張玉紅要參加比賽,就提出“陪跑”。

半個多月來,每天早上,張培祥都會騰出時間,陪著張玉紅一起跑。

也是在跑步的時候,張玉紅遇到了自己多年未見的師弟王尚坤,後者帶了個徒弟,杜玉萍。

說起自己的師伯,杜玉萍說:“人家可是以前的國家隊,大神。”

曾經的科比,看得見洛杉磯海灘上4點的太陽。如今的張玉紅,再次撿起跑步,蛙鳴鳥叫,在淩晨的夜裡奔跑。

張玉紅說:“跑步就是我的生命,跑步能體現我人生的價值,我要跑,我要一直跑下去。”

(河南商報編輯 呂瑞天 華麗娟)

傷心雅典奧運前,小失誤錯失奧運會參賽資格

2004年,張玉紅所在的國家田徑隊,前往山海關進行封閉式訓練。為了防止隊員偷偷溜出去玩,大院牆頭豎起了瓶渣,到了夜裡,多條藏獒負責看守。訓練期間,男女禁止說話。上下全員,全心全意備戰大賽。

張玉紅訓練的項目是主攻的5000米,以及而後在雅典為國爭光的10000米長跑。同隊成員中,有後來的10000米奧運冠軍邢慧娜,第6名孫英傑。

平時訓練的時候,“我們三個成績都差不多,一二三名都是輪替著拿”,為了創下奧運好成績,教練都給三人設計好了“戰術”。

有一天夜裡,訓練完的張玉紅,和小夥伴一起在樓道裡做拉伸,以便恢復。倆人手把手,做弓步,慢慢向下,“那時候身體好,各種動作都能做”。沒想到,突然間,張玉紅聽到一個怪聲,一屁股做到地上。

當天並未發現異常。然而,就是這突然的一聲,改變了張玉紅的人生。第二天,張玉紅訓練跑步時,感到自己左腿有些瘸,“跑得不得勁兒”。為此,教練還以為她是裝病不好好訓練,用碼錶帶使勁抽了她大腿一下。

事後,她得知,自己大腿肌肉拉傷。由於跑步不正常,張玉紅一個人只能待在內場,做慢跑和康復訓練。看著隊友都跑的那麼快,積極備戰,張玉紅心裡始終不得勁,她經常問自己:“為啥自己會拉傷?吃飯想、睡覺想、訓練想、不訓練也想。”

那段時間,張玉紅自己回到房間,一個人還是在不斷反思:“為啥自己那麼笨會拉傷?訓練受傷也就不說了,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失誤。”言語中,透出絲絲不甘。

回北京療養,獨坐賓館電視機前看隊友奪冠

距離雅典奧運會開幕僅有兩三個月,一直未愈的張玉紅回到北京養傷,依舊悶悶不樂。

雅典奧運會開賽期間,張玉紅在賓館的電視上,收看了兩個比賽直播:110米跨欄中,劉翔以12秒91平世界紀錄,奪下中國男選手在奧運史上的首枚田徑金牌;邢慧娜趕超三名衣索比亞選手,以30分24秒36的成績問鼎女子10000米項目桂冠。

正當國人沸騰之時,獨坐在賓館的電視機前,張玉紅心裡五味雜陳:一方面替隊友和中國感到驕傲和自豪,另一方面繼續埋怨自己,要不是一時疏忽,練了八年長跑的她也能出現在奧運賽場,說不定也拿到一枚獎牌,為國爭光。

曾經朝夕相處的隊友,遠在異國他鄉,全國的焦點都聚焦在來自不易的奧運金牌上。國人爭相熱議的背後,張玉紅心裡的疙瘩依舊未解:要是訓練受傷、賽場受傷也算了,經常做的拉伸,一個小小的動作,讓自己錯過奧運,“哪個運動員不想到奧運場上比賽?”

曾經的年少輕狂的少女,被一個小小的拉伸動作打敗,“有時候看見跑道,扭頭就走。”消極情緒鬱結,張玉紅向體育總局提出了退出申請。

曾想繼續拿到奧運入場券,不得志退役

2004年,張玉紅退出國家田徑隊,回到河南省體育局田徑隊訓練。漸漸康復的她,從失意中慢慢走出。因為,2008年的奧運會要在北京召開,她想著,“還有機會到奧運賽場上,證明自己的實力。”

2007年,鄭州舉辦第一屆“鄭汴國際馬拉松賽”,當時成績如能達標(2個小時20多分),就能拿到北京奧運會的入場券。為此,賽前,張玉紅前往一個大山裡做集訓訓練。不過,由於“太急”,訓練量強度過度,最終,張玉紅以2個小時46分29秒的成績,位元列全程專業組第六。

達標無望,奧運之門再度關閉。心灰再意冷,當時,張玉紅覺得自己“廢了”,她又作出了選擇——退役。2008年,北京奧運年,張玉紅正式結束專業長跑生涯。

結婚、生子,成為公交司機

“2008年拿不到奧運入場券,我生氣了。”提到當年作出的選擇,張玉紅說自己太衝動。

12年,彈指一揮間,闊別專業長跑生涯,張玉紅回家以後,本就反對她跑步的家人,催著她結婚,生子,回歸柴米油鹽的日常。

2012年,她加入鄭州公交一公司,開133路,如今,在X2線路上做車長。

張玉紅上的是大班,每天六點多,從中原路西三環橋下發車,開往滎陽富田城。

車長撿到東西,就會給失主送還。遇到老人上車,就下車攙扶。

X2線路沿線,有一對母女,老母親經常推著女兒去醫學院做透析。張玉紅同情她們,就把自己的工作餐,留給母女。張玉紅還會把包裡的巧克力,分給她們吃,就和當時分給小師弟一樣。

提到開車,張玉紅說,“以前是兩條腿跑,現在是四個輪子跑,只要跑,就要跑好,以前是為國家爭光,現在是為公司、為鄭州爭光。”

怎麼就成了一個公交司機,與長跑風馬牛不相及?張玉紅說,當時退役後,有兩個機會,一個是到國家電網,一個是去學駕照開公車,“當時看著女的開著這麼大的公車可帥,就選了。”

曾經的戰靴幾十雙,“每一雙,都是故事”

重新撿起“跑步” 未來 要一直跑下去

現在的張玉紅,還是一個三歲孩子的母親。

在張玉紅中原區的家中,拉開鞋櫃,滿櫃都是當時比賽的定制戰靴,美津濃、耐克,足有幾十雙。她同事閻錚錚說,每雙鞋的背後,都是一個故事。

直到今天,張玉紅還會穿著國家隊服跑步,用她的話講,“都是以前的,穿也穿不完”。跑步于張玉紅而言,早就嵌入了她的生命。

4月29日,鄭州首屆國際女子馬拉松即將開跑,張玉紅也報了業餘組的名。時隔多年不跑,她給自己定的目標是“跑完”。

為了完成目標,20多天前,她重新拾起了跑步。每天早上4點半,她沿著中原路一路向西,跑過西三環、跑到西流湖公園、跑過西四環、跑到植物園。到了晚上,她也會加練,她說自己一定要完成目標,否則“太打臉”。

練習途中,她遇到了跑友張培祥,後者是一個50多歲的保安,業餘跑步十幾年。

有天夜裡,張玉紅和張培祥在西流湖附近偶遇,“她給我說了聲加油,我很感謝她。”後來返回途中,二人又碰到了一起,細一交流,張培祥得知張玉紅要參加比賽,就提出“陪跑”。

半個多月來,每天早上,張培祥都會騰出時間,陪著張玉紅一起跑。

也是在跑步的時候,張玉紅遇到了自己多年未見的師弟王尚坤,後者帶了個徒弟,杜玉萍。

說起自己的師伯,杜玉萍說:“人家可是以前的國家隊,大神。”

曾經的科比,看得見洛杉磯海灘上4點的太陽。如今的張玉紅,再次撿起跑步,蛙鳴鳥叫,在淩晨的夜裡奔跑。

張玉紅說:“跑步就是我的生命,跑步能體現我人生的價值,我要跑,我要一直跑下去。”

(河南商報編輯 呂瑞天 華麗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